《成都往事》是一本由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 编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都往事》读后感(一):成都往事
看到《成都往事》这个书名的时候,还是很喜欢的,对成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封面也是集典雅与科技感与一身,这是“星云志”系列的图书之一,收录了星云奖自2010年以来的中短篇精彩佳作,个人对于星云奖是不太了解的,后来去百度科普了一下。
之前对科幻类的小说不太感冒,但是因为《流浪地球》和《三体》开始慢慢看一些科幻作品,国内最喜欢的科幻作家还是刘慈欣,常常被作者的脑洞所震撼。中国的科幻电影因为《流浪地球》开启了新纪元,科幻小说也从小众逐渐走向大众,
但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写出真正的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科幻小说。
拿到《成都往事》这本书时,当时还在想,科幻作品写成都究竟会怎么写,看完书后对科幻小说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以杜宇和朱莉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千年来发生在成都这片土地上的事。作者的文笔并不晦涩,也没有太多科技方面的术语,主要以故事情节取胜。
书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另一个故事——《天图》,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天才少年,他没有受过教育,却画出了关乎物理学的终极的天图,无数专家都看不出这幅天图究竟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只有沈世傲院士对此产生了兴趣,并绝对深入了解这位天才少年。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段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描写,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韩国围棋大师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的人机对战,比赛的结果所有人都震惊了,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的李世石输给了阿尔法狗,从这开始,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怀疑。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对人类来说到底是喜还是忧?人工智能是否会代替人类?这些怀疑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从某种程度反映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也证明了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是超过了人类的。
故事中的少年张元一,与当时的人工智能Master下围棋,最终打成了平局。当时的围棋大师,没有人能够与Master相匹敌,纷纷败下阵来,而这个少年能够与其打成平局已是极为难得。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个人比较认可一种说法,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类,许多工作不是由机器就能完成的,或许在很多方面,机器能够完成得很好,但是缺少了人味,总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成都往事》读后感(二):往事只能回味
近几年来,刘慈欣、郝景芳先后获得堪称“科幻诺贝尔”的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走红,华语科幻文学逐步从小众走向大众。 正如推理小说有分为本格派、社会派、冷硬派等等,科幻小说也有其独有的分类,比如重视科技含量的科幻小说是“硬科幻”,重视文学技巧的科幻小说是“软科幻”,分别对应的曾被称作科幻小说中的“重科学流派”和“重文学流派”。 在这部《成都往事》华语星云奖合集里,收录了《成都往事》等好几个短篇小说。从科幻类型来看,中国科幻到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软科幻、硬科幻交替盛开,带有中国风的科幻元素是越来越浓,从写作功底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科幻作家是非常有潜力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就是这篇与合集同名的《成都往事》,阐释了轮回与时间,篇幅虽然不长,内容很感人,让人越看越喜欢。 “她不能告诉我未来,我也不能告诉她过去。我们在此时此刻相逢,却终将擦肩而过,一个返回过去,一个奔向未来。”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时间就像两条交叉的直线,有的时候会交叉相逢,有的时候会各奔东西。 “现在是什么时间?”或者“现在离儿童节还有多长时间?”这恐怕连小学生也觉得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如果把词序颠倒一下再问:“时间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顿觉茫然。罗马的迦太基主教也同样被问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人这么问我,我倒知道它是什么;如果要向询问者解释它是什么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概念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成都往事》最终说明了一个道理,尽管未来可能会出现时光机之类的东西,然而因果轮回,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时间分别停留在公元前807年,公元前319年,公元199年,公元962年,公元1646年和公元2017年,杜宇和朱利经历了六次相遇,最终还是错过。 庄子说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做两条相濡以沫的鱼不如做自由自在的鱼,杜宇和朱丽之间的爱情也是这样。刚开始杜宇还一直在追逐着寻找朱利的脚步,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明朝,每一次追逐都伴随着流血杀戮,最终活了三千年的杜宇站在时间机器前悟出来了。有一种爱叫相濡以沫。生活中,有一种爱总是很沉默,从来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然而你却能感觉到它。它就像漫漫风尘中的一缕微风,从你身边悄悄飘过;然而它又像是朝朝暮暮里的深情岁月,在磕磕绊绊中相互扶持。它用最平凡的爱贯穿了人的一生,用点滴的深情铸成了生命的每一天,它就叫“相濡以沫”。
《成都往事》读后感(三):穿越时空的爱恋《成都往事》
一份爱可以维持多久?一个人可以为了爱寻觅多久?当爱情变得让人无法掌控,我们又会有多少时间来拯救?《成都往事》一个经历了三千年的爱情故事,在生命的轮回里不停的相逢、擦肩,任时空如何变幻,我守着这座城市,在三千年的烟尘和宿命里,等候你的到来。
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前尘往事,也同样无法窥见自己的未来,在命运的轮盘中我们只是小小的一粒浮尘,随着命运的齿轮轮回于天地间。她不能告诉我未来,我也不能告诉她过去。我们在此时此刻相逢,却终将擦肩而过,一个返回过去,一个奔向未来······
命运的轮盘不会因为我们的爱而停歇,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分离而让我们遗忘。我们在无法回转的时间深渊永不停歇,1636年,962年,199年,公元前319年,公元前807年······
未来或许会出现《成都往事》中的时光机,可以带我们自由穿梭于过去与未来,只是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却是无法预知的。也许会像朱利那样因为时光手环的损坏,被长期禁锢在时间的轮盘中无法自拔。同样的她也无法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来历,因为她来自未来,所说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改变未来世界的运行轨迹。
穿越时空最经典的便是古天乐主演的古装穿越科幻剧《寻秦记》,这部剧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在未来世界里,科学家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将人类输送到几千年以前,用来研究古代未解之谜。
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根本不明白这是一部科幻剧,只觉得题材非常新颖,是之前从未出现的一种电视剧题材。这部剧很快就吸引了众多观众追捧,无疑是科幻剧的一种成功的体现。之后的多部穿越剧也迅速成为各大电视台收视率的保证,只是我们只注重故事内容的精彩与否,却忘记它们同样都属于科幻类型,是科幻让我们看到如此多的精彩故事。
《寻秦记》 这部剧与《成都往事》有相似之处,都是因为时光转换器的损坏导致无法回到最初的时代,项少龙在未知的状态下改变了大秦的命运,一手造就了一个统一六国的嬴政,也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的历史惨剧。历史的扭转让未来转变,项少龙也无法回到未来世界,因为他对历史的改变,结束了未来的项少龙,未来的项少龙已经不存在了,这便是改变历史的结果。
而《成都往事》中杜宇经过三千年的轮回终于明白了朱利的命运是由他一手造成的,是他的执拗间接导致朱利陷在时间的轮盘中无法脱身。最后的结局还是挺令人欣慰的,杜宇利用时光机穿梭于历史的时间轮盘中找寻到朱利,只因那是他经过三千年的轮回都无法忘记的宿命。
不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历史都不可逆转,改变历史的进程无疑是在毁灭现在。作者用科幻小说的手法为我们叙述未来科技的发展进程,用独特的思维贯穿整个穿越时空的故事,让人读到精彩之处不禁为之鼓掌。
《成都往事》这一册的科幻故事篇篇精彩,其中包括宝树的《成都往事》、王晋康的《天图》、郝景芳的《人之岛》、陈楸帆的《怪物同学会》、夏笳的《2044年春节旧事》、江波的《哪吒》、吴霜和刘洋的《天国的阶梯》、谢云宁的《太阳知道答案》。每一位作者都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为 我们编织属于我们华语科幻的顶级科幻小说,作品的书写颇具中华特色,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浓烈的科技感,读之精彩为之鼓掌。
每一篇科幻故事都是科幻作者的孩子,他们有多疼爱自己的孩子,这篇小说便有多精彩,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星云奖科幻十年来带给我们的科幻巨作,让我们一起为华语科幻小说加油!
《成都往事》读后感(四):思潮与科幻交织的狂想曲
这期星云志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期望,每一个故事读起来都后劲十足,意蕴深长,较之我之前看的《与机器人同居》这期,真的算是开始展现了当代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幻想气息。诚如韩松和董仁威所言,华语科幻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
成都往事如果说《与机器人同居》中,每个故事的思想内涵稍显稚嫩,而且表达技法上也多以朦胧模糊化处理,让人有种雾里看花似是而非的郁闷,那么《成都往事》就像是一记重拳,以哲学思辨的口吻,佐以科幻的无穷想像直击我们的内心。星云奖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激励了华语科幻圈的发展。
本期第一个故事就是书名《成都往事》,以因果宿命与轮回的主题讲了一个跨越历史与未来的“追爱”故事,当然我这样说可能显得过于狭隘,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作者想表达有关历史,有关轮回的思考之深刻。蜀王杜宇为了祈求天神平息天灾举行人祭的时候,遇到了从未来穿越来的“神女”朱利,在朱利“神意”的帮助下巩固王权,却也引起了“神权”的反抗,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顺时光之旅,而他的女神却开始了逆时光之路。他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换身份等待与朱利的再次相遇,路上有过迷茫,也曾充满野心妄图一统,却最终在女神的言语之间选择隐于宿命的缝隙中等待轮回。结果却发现他才是宿命的开始,是因果的罪魁祸首,他的每一个选择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漫长的时光不能增长他的智慧,更不能让他超脱轮回,他始终都只是走一条看不见的手安排好的路。好在最终的结局很温馨,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过程代入的哲学对话看的我感慨颇多,原来科幻还可以这样与哲思完美融合。
如果说第一篇的思想内核还有一点点婉约冗杂,那么第二篇《天图》就很直白了。这篇开头的时候我以为我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的一个故事,这样就不符合科幻的精神,索性最后并未反转写实,表达也很直接。就是用一个天才自闭儿童的一副物理学“DNA”三维图,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并取代人类智慧的恐惧与矛盾,但是就像是毕达哥拉斯即使淹死希帕索斯,也不能阻止无理数进入数学殿堂一样,即使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本身,也是不可阻挡与历史必然。我们崇拜比我们强的,依赖比我们强的,但是我们同样也恐惧强大所带来的未知与不可控,这些不安定因素恰恰组成了人类这一命运共同体,使之以巨大的能量推动着历史的巨大车轮,这是宿命,也是因果。
第三个故事是郝景芳的《人之岛》,说实话我本来只想写我对其中两个故事的一点微末见解,但是这篇确实写的此之前的更精炼,让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与诸君一起畅想科幻的未来。如果说《北京折叠》是隔靴搔痒不敢直抒胸臆的隐晦表达,那么《人之岛》则直击宇宙探索和人工智能管控人类两大块,但是篇幅所限制的原因,二者只选了后者重点来写有点让人遗憾。自从有了机械智能开始,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人类未来会不会受辖于自己智慧的产物,而本篇一上来就基本让全人类都受制于人工智能,而且最终还以亚当的妥协与凯克的不屈强烈对比,来反衬出自由意志革命的艰难,连亚当这个西方神话人类之始祖的象征都屈服于人工智能,那人类的未来还有救吗?“脑芯”与“人心”博弈,概率计算下的成功几率小于百分之一,然而“人心”抓住了,可能最终这一结果有点过于浪漫,但是人类本质不就是这样,不到最后一刻,也绝不放弃任何希望,因而才会有逆风翻盘这一说法。人工智能是能超能计算,但是却到底算不准人心。
本期的故事内核虽说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到每个故事有各有千秋,滋味独特,私以为每一个故事拿出来都可堪成就一部好电影,不过这好故事嘛,肯定还得自己亲读亲看才够味。
《成都往事》读后感(五):希望与等待
设想一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类被控制、被操纵,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那时的世界是否是一成不变的、按部就班的?人类又将如何面对自己身处的世界?当然,这里所说的控制和操纵,这并不是指限制人身自由,而是指操控你的思想,操控你的情感,让你心甘情愿受到支配。不单单是这样,受到操控的人还会不自觉地大事小事寻求认同,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必须要得到答复才会继续自己的行动。
这样的世界也许并不遥远,虽然它现在只是出现在人们的幻想中,出现在于郝景芳的小说《人之岛》里。
离开地球一百二十多年的凯克等人重返地球之后,发现这里和他们离开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叫宙斯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凯克看不到宙斯,但却时刻能够感觉到他的存在。凯克身边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首先寻求宙斯的首肯,他们或会对墙壁自语、或立在原处发呆。这些寻求的人总是很快得到回应,然后继续自己的行动。
凯克意识到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被控制了,他要求与宙斯对话,却被宙斯拒绝了。于是,凯克计划远离地球,他要寻找一处不受宙斯控制的地方,要让人类找回自己的情感,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当凯克终于能够与宙斯对话之时,宙斯说:是人类先给自己装了脑芯,联成脑芯之网,才有了我。
人类不断将人工智能成熟化,希望一个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等待着超级智能的出现。在科技发展的这条道路上,也不断有质疑的声音出现——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反控制?李开复博士就曾指出,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爱,就是感知。
郝景芳在《人之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细节。
丽雅和凯克提到自己快要结婚了,结婚对象是一位药理学家。
凯克问:你爱他吗?
丽雅:是的,我想是的。……我们多数维度有很好的匹配和互补,基因中有两处优势显性基因,可以弥补我的两个风险点……
丽雅和这位准备结婚的对象完全没有见过面,只是看到对方的资料,简单的寥寥数语将一个人的职业、性格、兴趣等等概括,这个场面怎么越看越象是电脑配对相亲呢?略有不同的是,电脑配对后当事人自主决定见或不见,而丽雅已经直接决定与之共度余生了。
《人之岛》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人类未来的种种设想在这部作品中只提了冰山一角。人类在未来时代来临之前,究意要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如何完成一次完美的角色转换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人之岛》收录在“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编版的丛书“星云志”之《成都往事》中,同时收录的还有《成都往事》、《怪物同学会》、《天堂的阶梯》等八部科幻作品,这些都是星云奖开设以来的获奖的优秀科纪作品,非常值得推荐,尤其是科幻迷们,千万不要错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