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公共场合哭过?“餐厅经常有对情侣来吃饭,选在周五晚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过他们,直到昨天,男生来了。他一个人坐在靠角落的地方,点了女生爱吃的蛋糕。慢慢切,慢慢切,吞下小块,然后泪珠成串地往下滴。我想起那句话:“不要嘲笑当众落泪的成年人,因为他真的忍不住了。”现在的人别说不敢哭,甚至都不敢暴露一点脆弱。前脚刚在医院给妈妈交完手术费,后一秒又在公司加班啃面包;公交没赶上打车又被堵,迟到3分钟被领导取消绩效;和喜欢的人分完手,不敢告诉任何人,还得继续做晚饭;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可以给自己一点「崩溃自由」。你可以哭的,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防御系统。不开心的时候,它会推卸责任,给你一个更积极的观点。失恋和失业这种大型暴击,会给你带来非常难受的体验。但一些琐碎小事,却没办法触发你心底的防御机制。比如摔了一觉,钱包被偷,手划破了,它们只会越积累越多。长久下来你很难获得安慰和平衡,比遇到了特别坏的事还难。看了个片段,柳岩饰演的网红,面对镜头一边聊天,一遍卸妆。她突然回过头,扯掉了平时自己直播的背景布,她家真实的模样呈现在了大家面前。狭小拥挤,装修老旧,只有一张床。“光鲜体面的背后,我也有我的脆弱与艰难。”前几天有个新闻上了热搜。一位女司机路边违停,交警上前批评教育,她却突然失控: “我加了两个星期班了,想今天可以早点回家做晚饭,又在这儿被堵了……” 附近道路施工,她找不到回家的路,丈夫电话也打不通。 当生活团成了乱麻,她憋不住了,哭得泣不成声。这些小事,一个个挫败的瞬间,都会压在心头。 或许正刷着牙,独自吃着饭,突然一阵鼻酸。好在哭过之后,我们又可以挺上很久。根据费斯汀格法则,生活的90%由你对事情的反应决定。每个人是自己人生的导演,不认输的人,早晚会主宰生活。成年人不怕崩溃,比的是谁能自愈。大张伟表演过一个歌舞剧叫《世界上最幸福的病》。
他扮演一个“笑脸症”的病人:
无论是被老板骂、被同事嘲笑、还是遭遇了什么痛苦,都是一副笑着的样子。
很多人是笑着看的,到最后却看哭了。
里面那个嘴角上扬的角色,多像自己。
生活的不容易在于,需要坚强的时刻太多了。
半夜发烧,一个人跑去诊所打点滴,不敢睡着;
下班准备去赴约,得知加班的消息,积极回复:收到;
文档写到一半电脑死机,要努力安慰自己:没事,重来。有部日剧的女主,30岁白领,每天带着笑容工作,光彩动人。 但作为销售助理的她,却要负责泡咖啡、做保洁、改方案、联系客户…… 同事都把麻烦事推给她,上司看她能干就使劲压榨她。 每天早晨被老板的电话惊醒,等地铁都要蹲在地上改方案。当别人羡慕她有份好工作时,她笑不出来了: “我好羡慕你,可以这样尽情地哭。”以前渴望光鲜亮丽,现在只拼谁的情绪能一直稳定。 为此我们变得冷静,却也被夺走了情感的需要。身为成年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委屈; 而是你每一次的委屈,都不敢理直气壮说出来。“生活是暴击的循环,没有一种生活不存在暴击。” 这种暴击不一定多大,更多是无数个小小的失望。生活的真相不是柴米油盐,更不是花前月下;烦心事不时就扑面而来,能扛得住最好;扛不住了,就别太勉强自己了。心理研究证明:想要减少悲伤,你得多释放一点消极情绪。不管是摔了一跤,膝盖破了,还是没挤上地铁迟到了。 只要你感到难过,想哭就哭好了。成年人已经撑得够多了,可以找机会给情绪一点自由。就像《melo体质》里的那句台词:“装在心里的眼泪会让人生病;流出来的眼泪,很快就会蒸发,成为这世上不存在的东西。”适当放过自己,就不会活得那么累。 点个“在看” 你的情绪有人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