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东北人谈心,就和他一起洗澡

  朋友们,又到周五了,几年前还在东北的时候,每到周五放学之前,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永远都是,“晚会儿一起去洗澡吗”?“周末要一起去洗澡吗“?所有约会,都围绕着洗澡这个事儿。

  东北有自己独特的洗浴文化,家附近五百米之内只要有物美价廉的澡堂子,绝对要拖家带口出去洗一趟,洗澡活动是早年间东北的家庭文化。

  早些年的澡堂跟宾馆差不多,五元一位的低配洗浴,爱洗多久洗多久,有大通间也有双人间,记得那会儿各地的澡堂子都重名,好多都叫“大众洗浴”。

  东北的学生除了可以说放学去同学家写作业,还可以说周末约了好朋友去浴池(爸妈都知道的亲密朋友)。

  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每次放假都有固定的聚会项目,就是拉着三个不错的朋友去浴池洗澡,边洗边聊还互相搓背,不再跟着爸妈去澡堂子,大概也是东北孩子长大的一个标志。

  (17个人小学聚会的洗澡花费)

  去之前准备工作特别多,衣服不能提前换,人手必备一个洗澡筐。

  干净的衣服袜子内裤要单独装袋里拎着去,澡筐装的是是洗发水沐浴液洁面身体乳搓澡巾毛巾。

  讲究的还带着自己的梳子和面膜,甚至拖鞋,基本是把家里卫生间里能拿的都拿上了。

  东北人冬天不会天天都出去洗澡,一般是攒上一个礼拜,集中在周末去洗,大家都赶在一个时间出门,路上偶尔能看到有人拎着同样的装备,这个时候就得快走几步了,因为到了地方没准还要排号。

  澡堂子里大妈是特别权威的,进门先问几位,给你拿了拖鞋,再把手牌往你手里那么一递,这个澡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在东北上学的南方人大概有多体会,在学校澡堂子里交换过搓澡巾的,约等于交换了对彼此的信任。

  每个东北人的搓澡技术都是传承下来的,小时候父母给搓澡手劲儿都特别大,那叫不下力不出泥儿。

  小时候真觉得挺疼的,我妈给我搓完,浑身通红特别吓人,去外地上学以后,还嫌人家搓澡大妈劲儿不够大。

  不光要搓的狠搓的疼,还得掌握好搓几遍。第一遍都是搓个面,等身上泡开了,再搓第二遍,基本就能差不多,我认识搓澡能搓上三遍的,单是洗和搓能在里面待上快俩小时。

  如今在东北洗澡不只是满足家庭需求,同学聚会都能去澡堂子里聚。腾讯新闻出品的《纪实72小时》节目,有一集专门在讲东北人的洗浴文化。

  70后的叔叔阿姨去澡堂子同学聚会,海外归国的大哥下了飞机先去洗个澡,在外面打麻将喝酒玩的太晚直接去洗浴中心开个房,第二天早上醒酒了倒饬的像个人似的再回家能少挨点骂。

  要是说早年的东北澡堂子小而温馨,那现在随处可见的东北洗浴中心,就是大且狂野。

  随手搜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店名,凯撒宫,芭提雅汤泉,铜雀台汗蒸,金碧海洋之星,外地人光是看牌子可能都不太敢进。

  别担心,这都是升级以后的东北澡堂,只不过结构更复杂,服务更多样,把吃住玩洗完全结合在一起。

  老实说像我这种东北小年轻也没什么机会去这种地方洗澡,普通的搓搓就得了,一般是家里来客人,或者几个朋友有意想去消费的情况。

  三年前我在长春就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洗浴中心带够钱,不用出门住一年”。

  当时小长假去长春找朋友玩,长春本地的朋友又叫了两个朋友,从火车站接上我们直接打车就去了洗浴会馆,进去换好衣服拿了手牌,两天我就没再出来过。

  和酒店一样的大床房,还自带麻将机,一楼普通洗,二楼汗蒸,三楼休息大厅,吃饭有餐厅,娱乐有棋牌室,休息大厅都是躺椅。

  每个椅子都带屏幕可以看电视,印象中一天至少洗三遍,各种噱头的洗浴都试了个遍,芬兰浴,火石浴,白碎石浴,牛奶浴。

  要不说外地人在东北洗澡,对每个房间都特别好奇,洗个澡为啥整这么大个地方,据我所知,甚至还有快6000平左右的洗浴会馆,看这面积估计一礼拜都不用出门。

  顶级的“皇宫式”洗浴不过多消费的话,算上搓澡和推奶顶多就几十块钱,还有遍地都是几块十几块的澡堂子,也都很干净卫生。

  不管是家庭洗,聚会洗,招待洗,来东北玩一趟,看人家带不带你去洗澡这点很重要。

  以前在东北,洗澡是卫生需求,现在洗澡是休闲是娱乐,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仪式,东北的澡堂子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甭管小时候还是现在,能约着一起去洗澡的,都是“老铁”的交情。

  偶尔回想起小时候被我妈按头搓澡的场景,还是觉得挺怀念的,全家穿戴整齐拎着三个小筐,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时候奔向那个代表了集体文化的地方,洗完以后头发吹不太干也不要紧,出门就能结上冰,裹紧帽子往回走就是了。

  东北人洗澡,洗的精致,洗的全面,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就在过年前,哪天烫头哪天美甲哪天搓澡安排的明明白白。

  要是奔着体验东北洗浴一条龙来的朋友,天冷的时候最合适,外面零下三十几度,满头大汗脱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棉衣,保准再也不想从里面出来。

  头图/ 阿仁Aaren

  插图 / 《纪实72小时》

  「今晚22:22的报时员」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