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我来说是个硬骨头,怎么“啃”,我还没有经验。但我知道,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朗读节奏的把握,还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写作特点的领悟。教学内容不一,学习目标也不同,但每篇文章都应该注意上面提到的重点。(这只是我一点自己的理解,也许有偏颇)

  我也很喜欢文言文,总感觉很有教头。与文言文打交道时间久了,忽然感觉自己温文儒雅起来,之乎者也令人口齿生香。我正在努力,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继而喜欢文言文。

  一般来说,比较短浅的文言文一课时就结束了,像这种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我就多把时间用在朗读指导上,但我的朗读水平不行,把握不住节奏,读起来没有感染力,或许,我这个语文教师致命的弱点就在于此吧。备课时,我试着把朗读视频传到优盘上,朗读视频不仅有韵味十足的朗读,还有文字,有相应的音乐和景物,果真是全身心的享受。试想,把这些带到课堂中,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感染,一种熏陶吧。但是,朗读视频的下载不容易,要附带下载一些东西,还有的要手机号码,我连着试了几次都无果,不得不放弃。只好用手机的“录音功能”把声音录下来,在教室里播放,教室大,手机声音小,并且录得不清楚,效果大大折扣。虽如此,也是我课堂上的一个抓手,孩子们十分享受,第一遍静静地听,默默地画节奏,第二遍时,就能跟着朗读起来。

  文言文中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是教学的重点,在第一课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把这些都归纳到课件中,集中强化练习,课堂上孩子们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区分辨析,巩固知识,深化印象。

  另外,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很重要,上面提到的加强朗读指导是一个关键,而背诵积累,拓展文本也是不错的方法,我现在正在尝试。

  上节课老师布置学生背诵,这节课我就通过抽签的方式检查,学生参与性很高,课下能够主动去背。我非常注重文本的拓展。在课文学完后,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联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虽然这样做一节课两节课看不出什么,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语感会慢慢培养起来的。比如,上完《出师表》一课,我给学生补充了两个短浅的文言文——《刘备托孤》《乐不思蜀》,第一个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诸葛亮其人的精神品质,是对文本的深化。第二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语“乐不思蜀”的出处及意思。在上完《庄子两则》后,我增加《庄周梦蝶》的小文言文,闲适自然的文字,学生进一步体悟到庄子“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教学完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后,我补充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因为二者都是书信,内容都是自然美景,主题都是劝慰朋友归隐自然,要有高洁的志趣。学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我出示苏轼的《临皋闲题》,让学生体悟此“闲者”和彼“闲人”的异同点。还出示《游松风亭记》,体悟苏轼之旷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周密的《观潮》是文言文,而小学四年级第一篇课文也是《观潮》,学生曾经背过。学完文言文后,我出示现代版《观潮》,让学生读,比较二者的异同。学生能够区分,并且从中体会到文言文语言语言凝练的特点。我自己感觉,这样的拓展,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加了文本的厚度。(有点不谦虚)

  好了,啰啰嗦嗦这么多,主要是怕时间久了会忘记,所以,不胜繁琐记录下来,以求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有力的参考,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更求老师们百忙之中给予指点,您的一点一拨会让我少奋斗好几年,真是功德无量,多谢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