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12條法則》经典读后感10篇

  《生存的12條法則》是一本由喬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著作,大家出版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一):是人都躲不开的法则

  翻微博翻到的视频,和前面有个朋友一样。因为最近研究绘画心理疗愈,所以对心理学专家的各类演讲学说都会更关注。本来以为就是个十来分钟的TED,结果一个多小时,就是部电影啊!

  为了知道这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到底讲什么,我是耐着性子看完了,意犹未尽。开始上网搜书,发现是台版的预售,并且不便宜,可是我还是下单了。为什么,因为这12个法则就是我最近狂啃心理书的一些积极治疗方法的总结,我有必要买回来细细看上好几遍才可以。而且发现不管是用什么样的心理治疗手法,最终还是需要让人自己从心底认可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改善和修复那些精神裂痕,积极快乐而平静的去生活。这12个法则算是从各种实践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人能从中了解到那些奥义,生活在被打开的正常又积极的精神状态下,想来真是世界和平了啊!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二):从宏观、微观理清 12 Rules

  皮特森的本书、其心理学课程讲座及辩论,教会了我什么?见下。

一、190719(在和菜头鼓励下继续输出)

  (一)本书的逻辑

  本书一大部分都是谈怎么调整自己的行动。同时,我发现rules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关联的。因此,我对rules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梳理:

  1、【宏观】(做不做事 做什么事)

  人,需要: (1)抬头挺胸、表达自我,努力显现“已整合必要攻击性的自我”; (2)敢于说话、不说谎话、精准说话,便于挖掘自己的欲望、引出精准的目标、聚焦于有意义的事; (3)并通过“做事/执行”来“承担责任、获得意义”,以对抗当代弥漫的虚无主义深渊的凝视。

  2、【微观】(如何做事)

  就“如何做事”,进一步作了以下贴心建议: (1)在明白“投入时间到社会工作”类似于“献祭”的基础上,善待自己、和自己比; (2)分解任务、耐心地起步(比如从吃饱早餐、规律作息及清理自己的房间来起步); (3)注意结交好朋友,耐心聆听他人; (4)在辛苦工作之余还应活在当下,比如善待街上的流浪动物、忙里偷闲看看《辛普森之家》之类来调剂下。

  我评: 皮特森很多时候是直接给建议。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对背后的哲学思想、演化生物学内容的介绍自然会不足。

  (二)本书的主干

  1、善待自己 皮特森谈了人不善待自己的理由(自我憎恨的原因)、潜在的不安,“自豪、爱自己、自怜”三者的区别,很有用。

  2、抬头挺胸 引用了演化生物学知识与道金斯,谈了姿态等对人的生理状态的影响等。 注:欧文亚隆、皮特森都在数处引用道金斯。 :)

  3、从身边小事做起 皮特森要求先把自己的屋子收拾的极为整洁。可谓欧美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4、结交want the best for you的朋友 皮特森在b站av60205166讲清楚了。

  5、倾听 当你倾听时,就会发现他人经历、思想的丰富与奇妙。

  6、说话的原则:精准地说话,且说真话(至少不撒谎)。 1)论证了如何通过指出问题来承认问题存在(比如“我不快乐”),从而允许自己查出问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此承认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解决问题。 2)论证了如何在有涯之一生,通过精准的目标来防止被世界的复杂性淹没,通过向精准的目标负伤前行(而非茫然度日)来在浪尖生存,反脆弱。 3)论证了自己如何通过不撒谎(尤其不对自己说谎)来让未来的人生按自身的意愿展开、获得更合理的目标、强化自己的品格、强大自己,以承担真相,并避免人格分裂、理性的陷阱(傲慢)、通往地狱的大门(复仇)。

  7、做有意义的事情

  8、耐心:和昨日的自己比较 这是个大事!每个人有各自的未见光的那黑暗面(不同程度的犯罪、违反道德、自杀倾向、对他人的恶意等)。因此,不要总把他人刻意呈现出的光鲜面和自己的常态来作比较。

  9、伦理观点取向等人的底层代码问题 皮特森认为,如坚持“自命为人类审判者”的视角(@大陆:“清高”),放任罪恶感、乌托邦信仰、田园女权、依赖型与被依赖型人格等“非理性信念”(@南希麦克威廉斯的论述)的处理,后果非常惨重——无法建立职业生涯、无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社会性受损、陷入痛苦。

  10、爱与被爱 人的脆弱性/局限性与“人被爱的部分”是紧密相连的。

  (三)本书对我的其他启发

  1、人性的复杂。 我意识到,人性复杂体现在人的行为的深不可测,突破世俗常识。比如,人可以为了自证自己的论点而“自害”毁灭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糟糕生活成为“世道不好”“父母失败养育”的论据。 须知,没有完美的世道与父母,现实中没有伊甸园。因此,不妨参考亚隆的建议,放弃决定论与科幻长时间尺度视角,带着“能够改变10%生活”的半自由意志去生活在短短人生百年。

  2、多学科思维的必要性 演化生物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早已对各类关系作出了观察、得出了各自结论。但是,它们的结论(生命宏观到围观的斗争方式)在指导阅读者如何过好自己的“良好生活”之上,也不是都很顺利的(比如道金斯离婚2次等)。多学科思维可能才是最优解。

  3、行动的效用以及可以据此来推测人心 1)行动的效用 皮特森认为,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行动中获得意义,对抗虚无(类似萨特)。和菜头与之接近,认为人的问题主要是想得太多,没有从行动中获得反馈后及时调整方向。 2)据行动来推测人心 皮特森引用荣格的话,建议可以从行为反推人的部分动机。可谓欧美版“听其言(为辅),观其行(为主)”

二、190819(每月复习本书 是必要的)

  待续javascript:;

  1、从皮特森与齐泽克的观点差异处,可以学到什么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三):12条续命法则,让人生稍微容易一点点

  昨天在B站看了心理学家Jordan B.Peterson的《生存的十二法则》演讲视频,强烈建议各位观看。其实这是一本书,但看作者的解说可能更好理解一些。

  常常有人问我:怎样摆脱人生的丧和无意义感?Jordan.B.Peterson的观念跟《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的观点类似,那就是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这“苦”就是因为我们人类太过渺小,而宇宙太过浩瀚,我们需要一辈子与内心的挣扎、生命的无意义感抗争。 我们该怎样才能在充满束缚的世界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这是十二条生存的法则:

  1.抬头挺胸站直,注意自己的精神气

  后半句是我加的,因为我认为这条法则的意义就在于此: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气。

  作者以龙虾为例,提到精神萎靡的龙虾是弓着身子的,同样,抑郁症患者也有趋向于驼背的状况。这些跟血清素的含量相关。人生无望、精神萎靡的人在外表上会自然而然体现出衰败,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让行为来带动情绪。

  2.善待自己,对自己好,学会自爱

  作者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往往对待自己会比对待他人要“糙”,就像我们会记得去提醒孩子、父母吃药,但自己生病的时候就不会那么上心,而是觉得少吃几次无所谓。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样是真正对自己好,怎样是爱自己。

  于是,很多女孩子即使知道自己会肚子疼却依然狂吃冰激凌,很多人明知道分手应该体面、保护自己的尊严,却依然死缠烂打。

  如果自己不懂得对自己好,旁人又怎么可能对你多好呢。

  3.选择“希望你好”的朋友

  这点无须多言。

  4.比较的标准为“昨天的自己”而不是“他人”。

  将比较进步的尺度定为过去的自己,任何时刻,只与自己做比较,只确定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对比。

  5.别让孩子做出你很反感的事情

  给孩子竖立规矩,不让孩子成为自己讨厌、他人也讨厌的熊孩子。

  6.批评世界前先打扫自己的房间

  在对生活充满怨恨时,先静下来,打扫收拾自己的房间,将目光从外界收回,把精力集中在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件事上。说实话,责备外界很容易,但却会浪费掉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7.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满足当前的欲望

  目光放长远,而不是被当下的欲望所迷惑。我觉得这一点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我们常常为满足当下的消费欲望、虚荣欲望等忙忙碌碌,但快乐过一阵之后,又会回到空虚。

  8.说真话,或者至少不说谎

  作者认为说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怕在谎言会像一张网笼罩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承受着心理压力,还要思考更多其他的谎言来这个谎,得不偿失。

  不诚实其实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说谎这件事情,会让你原本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的精力和时间被浪费,像一个诅咒一样跟你如影随形。但是我认为人至察则无徒,完全说真话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一个度。

  9.明白别人可能懂得自己不懂的事情

  这条法则的原话是“假设和你对话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一些事”,很拗口是吧。其实意思是让我们保持一个谦卑的态度,因为他人的角度可能会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自身需要改善的一些地方,要学会虚心求教。

  10.说话尽量精准。

  这条法则所说的是沟通能力,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被他人误解。

  虽然“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我们可以学习,让我们被误解的可能小一些。

  11.不要干扰孩子的冒险

  这条法则的原话是在孩子们玩滑板时,不要干扰他们。在孩子冒险时,要懂得放开手,让他顺利的成长。

  12.摸摸在街上遇到的猫咪

  在你痛苦时,也依然要相信生命的美好,并且努力去感知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街角遇到的猫咪,映红半边天的晚霞,墙角怒放的花,世界不因哪一个个体的悲痛而变得黑暗,即使在黑暗中,我们也要相信有光的存在。

  道理说多了似乎无用,毕竟知易行难。但道理之所以无法执行,还是因为不够“相信”吧。要从心底里认同这些道理,需要自身也有着丰富的经历和不断反思的习惯。

  很多人常常会丧到想死,但须知,生难死易,活着只要一天,就会有麻烦的事情,就会有无数的问题和考验,但一旦失去生命,就再无翻盘的可能了。很多时候,想死才是活着的证明。请珍惜生命,珍惜自己。

  欢迎关注公众号:黑暗法则收集站

  公众号后台输入“讨好型人格”“书单”“恋爱”“失恋”“思维”"抑郁“等关键字可以看到相关文章。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四):请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别人比

  房产证、结婚证、计划生育证明……看着朋友在朋友圈晒的小本本,是不是内心酸酸的。

  看着同时毕业的同学,拿着厚厚的年终奖,是不是变成了柠檬精。

  你感觉到自己很没用,为什么自己总是比不上别人?

  所谓,“羡慕是轻微的嫉妒,嫉妒是严重的羡慕”。

  被称作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乔登•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对混乱生活开出的12道“药方”《生存的12条法则》,其中一道就是:请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别人比。

和别人比,永远有人赢过你

  在读书的时候,当你在普通班,你的成绩是TOP1,但你分到尖子班,发现你的成绩名次是倒数,当你努力考到尖子班TOP1的时候,发现你在年级、在全市、全省还是没有姓名。

  全球化带来的信息连结,让每个人都有舞台来展示自己,每个人都越来越特别,但是又越来越普通,因为全球70亿人,总有人做的比你好,比你优秀。

  在这个年代,一茬又一茬的“小鲜肉”层出不穷,就连明星都不得不接受自己只是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像恶毒后母一样,对更美更年轻的白雪公主恨的牙痒痒。

  倘若人生是一场比赛,那也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你所谓的终点线,只是别人的起跑线。有人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而那是你努力一辈子也无法企及到的高度;有人一分钟能解决的事,而你哪怕花十年也不一定能摆平,这是必然的共识。

  但是有一则热血的广告短片《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里是这么说的:

今天也继续跑着,每个人都是跑者时钟无法暂停,时间往前不停流逝这是一场不能回头的马拉松比赛边跟对手竞争着,边在时间洪流这条直路上跑着想比别人跑得更快相信前方有美好未来,相信一定有终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但真是如此吗?人生就是这回事吗?不对,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这比赛谁定的?终点谁定的?该跑去哪才好?该往哪边跑才对?有属于自己的路自己的路?真的有吗?我不知道我们还没看过的世界,大到无法想象没错,偏离正轨吧烦恼着、苦恼着,一直跑到最后失败又怎样,绕点路也没差也不用跟人比路不只一条,终点不只一个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可能人生各自精彩谁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

  人生不是一场比赛,世界大到无法想象,而我们比较的维度也不应该是单一,由资产来衡量。

  有的人会考试,但是不会跳舞;有的人会打乒乓球,但是不会穿衣打扮;有的人有很多钱,但是他连猫都没有。

  试着去跟你嫉妒的人聊聊,也许在你身上,也有他嫉妒的地方。

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当初不选这个专业就好了,当初毕业就听话去考公务员就好了,当初不进这个垃圾公司就好了。也许我们今天就不会过得比别人“惨”了。

  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拥有超越时空的超能力,电影《时空恋旅人》的男主角就是如此:他可以收回脱口而出的蠢话,操办更加完美的婚礼,慎重曾经做过的选择,逃避亲人离去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得不陷入两难的境地:是挽救妹妹的生命还是留住自己的可爱女儿?是答应妻子再生一胎还是穿越回和父亲的温暖时光……最后你会发现,拥有和失去永远趋近于对等。

  你在当时做的选择,是在当时掌握的资源和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的最好的选择。

  你可能会想,当时知道3年后这家公司会倒闭就好,其实不仅当时你会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你现在依然也会对某些现象视而不见。

  在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到几个红球?你可能说是5个,那么请你再仔细查看,难道你看不到第6个红球吗?经过仔细的观察,你最终的答案是什么?

  好吧,你是对的,图片中只有5个红球。但你注意到那个拥有12根手指的男人了吗?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非注意盲视( inattentional blindness)",当你全神贯注于某一个问题时,往往会忽视另外一个显而易见,或是平时会很引人注目的地方。

  图中的12指男人是来自古巴 Yoandri Hernandez Garrido,他每个手都有6个手指,每只脚也各有6个脚趾。

  你看着那些能帮着你前进、迈向理想目标的事物,当你的路上出现阻碍,你很快就侦测到。但是你对其他东西都视而不见,而其他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你非常盲目。

  或许你把目前的欲望抓得太紧,导致你无视别的东西,甚至是你真正需要的东西。世界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你必须谨慎看管自己有限的资源,挑选该看的东西,其余就放开吧。

  一旦你设置好了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会开始慢慢看它的样子。你会开始察觉到以前被你的预设立场和偏见。

  应该很少人会把“让隔壁同事工资永远比我低”设置成为目标吧。当你的目标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就不必去注意别人过得是否比你好。

  请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今天的别人比。

  这本书我打两星是因为作者在后言中鼓励女儿追寻天性去生孩子…这种价值观我不能认同,生育是人的权利,可以选择生,也可以选择不生。

  《生存的12條法則》读后感(五):《生活的12条法则》课堂笔记

  知生命之意者,可承生命之重。

  ——尼采

  微博上刷到乔丹·B·彼得森(Jordan B. Peterson)《生活的12条法则》的演讲视频,竟看了一天。这本书大陆没有出版。本文根据观看演讲视频的记录和感受整理。

  心理学家讲生活之道,从人性的暗流入手,探究其内在动机与逻辑,远比那些为人处事的经验要通透得多,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法则一:站直,抬头挺胸【保持自信】

  每天像个胜利者那样活着,而不是像个失败者。

  展示自信与活力,积极的自我暗示能给你带来积极的力量,能影响他人对你看法。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等级,等级是可以打破的。

  在打破等级之前,你必须要充满信心,开始行动。

  法则二: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你爱的人【学会爱自己】

  人性是自私的,但人并不一定会善待自己,或者说懂得善待自己!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人对自己并不好(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人是懂得如何善待所爱之人的。所以我们要反转过来,以此思考如何善待自己。

  “如果你不爱护自己,你会让世界变得更糟”。

  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真正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

  法则三:与那些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慎重择友】

  朋友是很复杂的角色,朋友是陪伴和伙伴,也是认识生活的窗口之一,朋友之间相互影响思想与习惯,也是竞争的参照对象,甚至是竞争对手。

  世界看似很大,但围绕你的人却很少,大多数时候你只是与这很少的人关联,相互影响。你有责任善待自己,也有责任善待你的朋友。

  所以,远离那些把你拉入深渊的朋友,与那些希望你好的人做结交,都是对彼此的善待。

  法则四:与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与今天的他人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

  人的痛苦很多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你永远都比不过那个“他人”,他是被你抽象的“典范”,这种人很多,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等等。

  其实你要比较的应该是昨天的自己,今天的你有没有比昨天的你更好一点点。“你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你知道怎么改善它,你开始行动了,递增的改进是不可阻挡的”。

  他人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是你的,只有自己的人生才是你可以去改变的。

  法则五: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们的事【别让孩子成为你讨厌的人】

  JP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真相——“我知道人们很讨厌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嘴上一直爱着孩子”。

  父母与生俱来的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伦理道德观念,目的在于塑造人的情感与关系。实际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复杂的,孩子给父母带来很多束缚和限制,是与人追求自由相悖的。坏孩子带来无数的麻烦和痛苦,好孩子起码还有一些快乐和安慰。

  你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孩子要在这个世界生存,要和别人相处,他必须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人。“如果孩子们做的事情不能让你喜欢,那么他们让别人不喜欢的概率是很高的”。

  你想把你的孩子置于一个所有的善意都是错误的世界里吗?

  法则六:在你批评世界之前,把你的房子整理得井然有序【自我改善】

  “怨恨是人类的一个主要动机。倾听自己怨恨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你必须承认它的存在,然后面对它所产生的幻想,接收你所认为的能走出困境的方法。这非常困难,因为这意味着要了解你自己。

  心怀怨恨的人希望别人改变。如果你心怀怨恨,那么你的动机就不值得信任。

  如果你的生活不如意,你可以去责备他人,这对你很容易。

  如果你对存在本身感到不满,你应该去把错误纠正,试着一周,一年,试着不要做你知道不应该做的事,试着不要说你知道是错误的事情,看看会发生什么。”

  法则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一时的欢愉【做有意义的事】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性是由各种欲望构成的,一时的欢愉对人充满诱惑力,然而纵情享乐与四体不勤的生活往往带来不幸的人生。

  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有目标、有原则、有善恶、有方法、不恐惧、不虚妄、不虚此生、不负所爱。

  法则八:说实话,或至少不说谎【正直诚实】

  古龙说“人如果在一件事上说谎,那么他就必须编造更多的谎言与之配合,于是随之在每一件事上他都说谎了”。

  JP 说“你对别人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对他们撒谎。你不要对别人撒谎,也不要对自己撒谎,因为这样会扭曲你自己,这会扭曲事实本身的架构,最终会反噬你”。

  “在你说不真实的事情时,你在某种程度上是分裂的,因为一部分你认同,另一部分你不认同。如果你说的都是正确的,你会感到与自己达成一致,你才是你自己,以自身的存在为中心,你就能够承受种种痛苦而不至堕落——成为一个有能力站立的人。”

  正直诚实,会从一种内在的人格力量,延展为一种外在的社会力量。

  法则九:假设和你对话的人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虚心学习】

  “思考是困难的,几乎没有人能真正思考,即使那些有能力思考的人也只能思索有限的事物。

  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还要重要。

  你很清楚你知道的还不够多,因为你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样子。如果有人能指出你所无知的事情,你应该为之高兴,因为你能知道你的错误在哪里,给你改善的机会,这样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建议来引导自己的生活,他们会告诉你很多神奇的事情。你可以将这些经验存放到自己的工具箱里,应用到生活中,避免盲目载入陷阱里。

  谦逊地倾听是在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谈话,交谈实际上也是在改变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孔子则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言甚是也!

  法则十:说话要精准【善于表达】

  “语言把混沌的变成了实在的物体。

  把问题精准表达出来的作用,就是显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法。”

  人是群居的动物,无法完全独处。群居最重要作用是合作,合作的途径是沟通,沟通需要精准的表达,而表达是一种能力。

  法则十一:当孩子们玩滑板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们【磨砺成长】

  人生是一场冒险之旅,没有谁可以一帆风顺。人就是在不断跌倒和站起中成长为强者。那些害怕危险而裹足不前的人,将停留在原地,无法成长,并且变得怯懦。

  所以不要过度地保护你的孩子,限制他的成长。

  法则十二:当你在街上遇到猫,抚摸它【在痛苦中依然相信生命的美好】

  “你爱的人可能患上疾病,你要面对他们以及这样的危机。这是处理此类事情的实用手册,当你被危机压垮的时候你要这么去做,你要去缩短你可预见的时段,比如你无法计划下个月要做的事情,或者你都无法正常思考下周甚至明天的事情,当下的压力就已经把你压垮,然后你要去这样做,你要把时间缩短,直到你能把握它为止。人们是非常非常非常顽强的。事实表明,当你面临的事情,比你认为你所能承受的还要多得多的时候,那么你就能承受的住,且不致被击垮。

  当你经受痛苦时,你必须继续去感知生命中的美好,那些计划外的美好。这是我想要表达的关于猫的想法。你需要去找到这样一些,在不幸发生时所造成的阴暗当中,找到一些这样闪闪发光的东西,你需要去寻找那些依然美好的事物,那些可以不让生活支离破碎的东西,你去尽力把握你可以把握的时间,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这能让你渡过那些非常黑暗的时刻,如果幸运的话,你可以走出困境,即便你没有,那或许这是个悲伤的事情,但绝不会让你身处地狱。

  如果我们不试图把可怕的事情变得更糟,或许我们就可以忍受这些可怕的事情了,为了生存我们也必须忍受这些痛苦,或许我们也能去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应该做也是可以做的事情,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了。”

  在痛苦中依然相信生命的美好,就是保持生命的弹性,人不至于走入绝境。只要还有爱,就有希望。希望永远在人间!

  ——20190920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