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课是<谈生命>第二课时,上课伊始,学生首先读一遍课文。文章不但语言美,而且富有哲理性,老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和文本接触的机会,在整体的阅读中体会其语言的美妙和文章所折射出来的理性美。
学生读完后,我说:“冰心先生把生命比作……”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有学生说:“老师,冰心是女的。”有些好笑,我说:“我知道冰心是女士,但是,先生并不是男士的专用词,对有学问的女士也可以敬称为先生,比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孩子们明白了。接着,我说:“冰心先生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那么,你把生命比作什么?”孩子们都不语,沉思着。
一会儿,杨乐说:“生命像一支粉笔,越来越短。”学生又笑,我知道是因为这有头无尾的回答,但他们根本没有思考这个比喻是否可行就笑起来。我说:“到底把生命比作粉笔对不对,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感觉杨乐的回答怪怪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话没有讲完,没有道出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我们再补一补。接着往下说。”我提示:“生命像一支粉笔,越来越短,但留下了……”学生心领神会,回答:“知识”,我接着说:“创造了生命的……”学生回答:“价值”。“好,”我说,“你们再把这个句子完整地说一遍。”学生说完后,我问还能把生命比作什么。
刘硕说,生命就像太阳,越来越亮,越来越热。说到这里停下了,不知怎么进行,自己尴尬地笑。其他学生大笑。我问郭志超:“同学们笑你什么?是不是感觉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下面的话没法接了。”当学生在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是需要老师的引领的。我问谁能够用生命就像太阳仿着说句子,李彩旺站起来说,生命就像太阳,初升时带来希望,中午有耀眼强光,落日时晚霞满天。这个说法虽然语言有些不严谨,但符合生命的规律。我说,李彩旺的回答很好,生命的确就像太阳,早晨喷薄而出,充满希望,中午发射出最灿烂最耀眼的光芒,落日时晚霞满天,给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黄昏。
学生明白后,我们进行第二个仿写训练。课文结尾有这样一个句子:“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学生思考仿写一个句子。
点名张丽君回答,张丽君说了前面几个字就想不起来了,我提醒她:“足够多的阳光”,但还不知怎么说,我说:“说到阳光,它经常和那个词在一起?”张丽君有些开窍:“温暖每个人的心。”我说:“对,说得很好呀。”旁边的梁杰说:“来照亮每个人的心。”“真好。”我说。
为了降低难度,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我点名张赛接老师的话补充:“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绿洲”,张赛说不出,我提醒:“沙漠中的绿洲会给人带来什么?”杨国栋转得快,抢答:“希望”。我说:“对,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绿洲,带给别人不竭的希望。”
这节课的仿写句子就是这样边扶边放地进行着,我感觉,仿写句子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要借助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训练,在学生思路不畅时加以引领、指导,从而悟得其规律,才能逐步走出“仿写”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