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娱乐广场的人断断续续多起来。一个老人正在专注地写地书。我不懂,只觉得那字很有力,有骨头,我想到一个词语——“遒健雄劲”。我认真地看每个笔画怎么落笔,如何顿笔,心里不住赞叹其书法的行云流水,艺术高超。他写得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当写到“婵娟”二字时,旁边正在观看的一个人说:“这个‘婵娟’是不是姻缘的意思?”老人停下笔,说:“不是,婵娟指的是月亮,你别看它是女旁,不是指女子。”我在旁不语,知道这个老人有点学问,“婵娟”是“月亮”的别称。
老人继续说:“这是苏轼写给他弟弟的,八月十五写的。”另一位老人说:“此事古难全,还真是这么回事,古人就知道人间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其中一人插话道:“你说忠孝为什么不能两全?”旁边的人就以岳飞为例给他解释。而我看着这句词有些失神,“此事古难全”,我边默边想:古人真厉害,也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世间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人不会尽遂心愿,所以有些事不必太苛求。而今天的人们却不懂,无休止地追逐自己的欲望。
接着老人写“春花夏风秋明月,唐诗晋字汉文章”,我在旁边读,那老人给我解释:“这个晋代的字很好的,汉朝的文章最出名。”我这才悟出一点,晋代的字大概主要指王羲之父子吧。而这两个句子对仗工整严密,令人称奇。老人写:“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读罢,我想到,中国的语言真的很绝妙,不知谁这么有才,几句话不但合辙押韵,读起来顺口,而且比喻恰切,形神兼备。我又读了一遍,仿佛看到了站着一个人,接着出现了松树的样子,还有一个人坐着, 接着出现了一口大钟稳稳当当的样子。
老人低着头一直写着,很随意地,完全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我想起了正在灯下飞笔走墨的学生们。如果让他们每天到这里来,拿起笔写一写地书,那么,天长日久,不仅练得一手好笔法,诗词也会积累很多的,并且在大自然中书写这样的文字,是多么高雅的事。但我们的孩子没有那样的幸福。再看那些围观的人们,大多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是没有心情来欣赏这些的,当问起他们,“婵娟”指什么,不知道他们能否说的出来。
那边想起了音乐,我去跳广场舞了。
当我离开的时候,路过写字老人的身旁,他正在写“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李清照的吧,我猜测着。我在学生时代读过琼瑶的小说《月满西楼》,所以对这首词其中的一两句印象深刻。而地书老人再写一首诗词,小说中没有的,不知我这个语文老师能否知道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