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老周家和老郑家相隔一条街住着。街的南面,地势低,住着老周家,街的北面,地势高,住着老郑家。
那时老郑家的当家人,是郑元老爷子,是村里的地主,家里的地并不多,有一百多亩。平时三个儿子打理着地里的活。忙的时候,偶尔雇几个短工帮忙。家里只有一个长工,就是老周家的大儿子,周大江。
大江身体棒,地里的活计样样精通。郑老爷子从来没有亏待过大江。家里炖鸡,大江有肉吃。家里就算吃煎饼,也会额外给大江卷一包剁碎了的油渣子。这油渣子剁碎了,放点酱油和葱末,再卷上煎饼,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就连郑老爷子的三个儿子都未必吃得到。
有一年,秋收完了,郑老爷子把大江叫到跟前,跟大江说,该晒粮食了,你好好看着。
大江每天早上一车一车地把粮食推到村子的大晒谷场,在这里盯一天。不停地用耙子翻着粮食。到傍晚,太阳眼看要下山的时候,再把粮食收回到粮仓。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郑老爷子,来看粮食。问大江昨天早上推出来了几车,晚上收回去几车。大江老实地回答,第一天,推出来十五车,推回去十四车半。第二天收回去十四车。今天估计不会再少了。粮食里的水分晒的差不多了。
郑老爷子摇摇头,说继续晒。
第四天,郑老爷子来看了看,仍然摇头说,还要继续晒。
到了第六天,郑老爷子仍然跟大江说继续晒。
大江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还要晒。到了晚上,大江回家跟娘说,这粮食都晒了六天了,早就晒干了,可是郑老爷子为啥还让继续晒?
听完孩子的话,周大娘的眼睛湿润了,跟大江说,孩子,明天你从粮食里盛出一袋子拿回咱家。郑老爷子就不会让你晒了。
大江想不清楚,可也不能违背娘的意思。第二天中午,大家都歇晌的时候,大江盛了一布袋小米带回了家,放到娘屋里。娘点点头,跟大江说,今天老爷子要还问你,你就说今天粮食又晒少了些。
太阳还没下山的时候,郑老爷子又来到晒谷场,大江没头没脑地跟郑老爷子说,粮食又晒少了些。话还没说完,脸就红了。
老爷子点点头,粮食可以收了。不晒了。
晚上,大江去娘那里说,老爷子不让晒了。可大江不知道为什么按照娘的意思做,就可以不晒了。
娘擦擦眼泪说,郑老爷子是个好人。平时该给你的工钱都给了你,可是这打了粮食,他想再给咱们娘们一点,却不好明说,就让咱们自己拿啊。
大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在解放后土改时候,别村的地主,都受尽了折磨。在云起村,却没有一个人敢对郑老爷子不敬。大江说,好人就是好人,谁要欺负老爷子,他第一个就不答应。
现在,老爷子的曾孙和大江的孙子在城里买了房,住在一个小区。小周的房子在小区的南边,地势高一点,小郑的房子在小区的北边,地势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