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秋

  在众多中国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以外,我最喜欢的是中秋。且不说各式各样的月饼,有红枣的,豆沙的,五仁的……就单单是什么玉米呀,红薯之类的东西,就足以让我们美美的享受一顿佳肴了。

  小时候,过中秋节总是特别的单纯,假期,月饼,明月,如此足矣。

  我第一次知道曾经最期盼的那顿“中秋大餐”叫做“团圆饭”的时候,是我9岁那年。当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做着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摆碗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用手指头一个一个扳着数,当数到哥哥的时候,我没往下数了,当时不知道为啥,鼻子猛地酸了一下,哥哥在家的时候,总会和我闹着玩,把我弄哭,然后再把我逗笑。可是今年中秋,少了他,不免有几分冷清。吃饭的时候,妈妈让我多拿一副碗筷放在旁边。她说这是团圆饭,全家人都得在。哥哥打来电话的时候,已是10点多,他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匆匆地挂了,奶奶叹了口气 ,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情,回不来就回不来了。”她边说边摸着我的头,“过几年,这小家伙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当时很小,但是却能隐隐约约的从奶奶的眼睛里看到一丝丝的伤感,她希望我们能陪在她们身边,但又害怕我们飞不远。

  “奶奶,说啥呢,我肯定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我信誓旦旦和奶奶定下了一个约定,但是在某一年之后,它就再也没有兑现过。

  当兵走的那一年,我在家过了最后一个中秋。吃了家里的最后一个月饼之后,就背起行囊,踏上了军营。再往后,我就变成了当年的哥哥,匆匆的一个电话,简短的一声祝福,便结束了通话。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秋,不再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没有了妈妈煮好的毛豆,摆好的月饼,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欢声笑语,就连天边的那轮明月,也显得冷冷清清。

  “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秋还有这么多人在各个岗位上守护着祖国的边疆。我以“站岗”度过了我在部队里的第一个中秋。我一个人在岗哨桌前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却总也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就拿着日记本写写画画,很有意思的是画着画着我居然给月饼穿上了一身军装,大概我觉得这轮“军月”和我一样在为全国人民保驾护航。

  再后来就来到这里——山城重庆,这里临近中秋这几天很热,以至于冲淡了些许我对家乡的怀念。在这里过第一个中秋的时候,有个学姐采访我说,“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我当时想了想,说,“这个中秋,我想回家过。”我想对于任何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回家无疑是最幸福的事情。她当时笑着说,也许明年你就不会这样说了。当时我很纳闷,直到后来我才慢慢理解了她的意思。

  时光似流水,在我的指缝间一点一滴的流逝,转眼间已是一年过去了。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是当我每往前走一步,就感觉自己的肩上多背负了一份责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紧张而忙碌的,我们曾在3公里的跑道上冒雨狂奔,在泥泞的战术场上一鼓作气,在400米障碍场上突破自我。“军人”这个钢铁般的字眼一次又一次的磨砺着我的意志,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王建川那句热血沸腾的誓言:“战士的决心早已熔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而今,当时光再一次停在这一刻时,我又一次问自己,最想和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想我更想说的是,:“爸爸妈妈,我很想家,但我更想保国卫家,如果可以,我愿和这身军装融为一体,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