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云淡风轻 1.《少年的你》爆了。上映4天,票房破6亿,实属罕见。其实,当我们看完影片,也就明白了爆的原因。它戳中了所有家庭的痛处。一切从高考前夕说起。高三女生胡小蝶{张艺凡饰}不堪忍受霸凌,跳楼自杀。在同学们唏嘘和拍照声中,性格内向的优等生陈念{周冬雨饰}为给同学留下最后的体面,用自己的衣服盖在她的脸上。警方要陈念协助调查,她积极配合。当警察把霸凌者魏莱和她母亲一同找来问话时,这位母亲不但没有帮女儿认识错误,反而替女儿狡辩,说胡小蝶是家教不行、玻璃心……才跳楼自杀的。家长的负面态度,导致魏莱没有对死者有丝毫的忏悔和怜悯,反而助长了继续对下一个作恶。她把陈念视作眼中钉:椅子上撒满了墨水,回家路上追赶、拿老鼠恐吓。陈念哭着想向妈妈求助,可在电话里又忍住了,她知道妈妈也无能为力。因倒卖“三无”面膜产品,被过敏者讨债,不得不东躲西藏。而妈妈的态度也一向是“忍忍吧,等考上北京的大学就好了。”心惊胆战的日子,她在街头偶遇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玺饰}被群殴。虽然她害怕,但还是选择了偷偷报警,被混混们发现后,一同被欺凌。小北被打得遍体鳞伤,可倔强的他,不服输。一鼓作气把混混们打到告饶,自此无人敢欺。小北成了陈念的保护神,度过了还算安稳的时段。一天,小北因事被警局传去做调查。魏莱一伙抓到机会,在街头对陈念展开疯狂欺凌:扇嘴巴、辱骂、剃光头、拍裸照,无所不用其极。“忍”给陈念带来了什么?没有放过和同情,只有变本加厉。母亲“忍”的态度,在她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假如一开始遭欺凌时,就去勇敢面对:或还击或找老师或告诉母亲,都能有效制止或缓解欺凌。“忍”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在助长霸凌者的戾气,使双方受到更深的伤害。哪怕完全不能被震慑,因为“不好欺”,对方也会有所收敛。不至于像胡小蝶一样,忍到自杀,也没见她们有一丝的愧疚,甚至以“胜利者”的姿态沾沾自喜。心理学家JohnCarter的一项关于校园暴力事件调查显示:90%欺凌者都会在受到反击后,觉得对方“不好惹”,从而停止欺凌行为,而如果孩子一直默默忍受,则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这就是懵懂少年的特点。一个简单的“理由”,甚至可恶到没有理由,就能把被欺凌者折磨到死或伤痕累累。2.现实中,有太多在校园被欺凌的孩子,但她们没有陈念那么幸运,能遇到保护她的小北。这是一个长达十年的欺凌故事。15岁的王晶晶,在温岭中学读书,成绩优秀,是一个有着美好前程的女孩子。却因一只水杯,改变了人生轨迹。源起两男同学打闹,碰碎了王晶晶书桌上的水杯,同桌开了一句玩笑话,竟成了恶梦的开始:“王晶晶这个水杯要300万,你们惨了”。那时,贴吧正兴。此事很快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都是嘲讽和恶意的话。最后,硬生生把一个好女孩妖魔成“神女”。自此,仿佛不用任何理由,任何人都可以揍她、侮辱她。一次在路上,一陌生学姐问她:你是王晶晶吗?她说:是。对方扬起手就左右开弓,当时就把她打蒙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怎抵得住那么多人长时间的欺辱。她抑郁了,几次自杀未遂。靳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说:“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想想都可怕。事实是碰坏水杯的男生,拿200元赔她,她没要。因为就是一只普通的水杯。就这点小事儿,却被恶意炒得掀起滔天巨浪,毁了她的前程。王晶晶后来说:“我的学业确实是被毁掉了,我的性格确实是大变了,我无法再相信任何人……最后造成这么大的结果,但我却不知道该去恨谁。”十年后,她终于端正了自己的态度,拿起法律武器,把温岭中学贴吧管理员蒋某吿上了法庭{他散布的谣言}。有人问:这么久,维权还有意义吗?她说:“告诉全世界,校园欺凌是错的。告诉家长和学校,你们应该惩罚作恶者,保护受伤的孩子。告诉校园受害者要强大,而不是自我放弃。”软弱或忍让,只能让人陷入更悲惨的境地。只有强大,才能救自己。3.作家三毛在少女时期,曾去西班牙求学,那段时间,被室友欺凌。她的解决办法很解气。因为父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事态度,直接影响了三毛。在寝室,她处处忍让,打扫卫生,叠被子,打水,所有的活都抢着干。起初,四人还一起打扫卫生。可三个月后,所有活都成了她的专属。就连铺床,都是她来做。无论累成什么样,三人都视而不见。她每次累到想发脾气,就想起父母叮嘱的话“凡事要忍让,吃亏是福”。于是,继续埋头干活。毕竟寝室太脏,自己也住不下去。可是,她们没有因为三毛的任劳任怨而尊重她,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不经允许就穿走她的衣服,脏了也不洗,有的干脆不还……这些三毛都忍了。可一件事彻底把她惹翻了。她们拿了一瓶甜酒回来,横七竖八躺在三毛的床上喝,吵闹着,弄得天翻地覆。三毛再也忍不住了,疯了似得冲下床,拿起扫把,对着她们雨点般地砸下……从此,再也无人敢欺,并且情况都逆转了。床没等自己铺,别人就已经给铺的四平八稳、没还的衣服,也都洗的干干净净还回来……年少的世界,要想别人不欺负你,尊重你,先捍卫自我。很多时候的“忍”,如果不懂适可而止,就不是美德,而是没原则。任何事做的过度,都会给双方带来负面影响,也更容易滋生不良事端。4.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如果孩子被打了,一定会让他打回去,因为反击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但很多事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对于那些遭受欺凌的身心正常的孩子,有这种反击能力。但对于那些身材瘦小或身心有残疾的,就无能为力。这样的孩子,比前者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来共同关注,才能免受欺凌。当然,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迫切希望校园没有或少些霸凌的学生。而归根结底,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解铃还需系铃人。寄希望于家长和老师的身上。尤其是家长,最明白孩子霸凌别人的原因。“病”从根治,才能根除。有霸凌倾向或霸凌成型的孩子,他的行为模式,多是受家长家暴或不良行为而潜移默化得来的。可以说,家长的态度,是孩子选择善或恶的参照。就像魏莱的母亲如果不是袒护,而是正向引导。女儿就不会再去欺凌陈念,后又在小北的威慑下去给陈念道歉,然而说出的话却令陈念厌恶到推了她一把,结果滚落台阶意外死亡。很多负面事情,都是因为一环扣一环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使事情更加复杂化,最后形成死局。而陈念的过度“忍”,也可以说是促成这次恶性事件的间接推手。假如陈念的母亲,不给女儿过度灌输“忍”的态度,或许陈念会在对方欺凌开始时,就据理力争,就能压下对方刚刚腾起的戾气,结局就会被改写。其实,孩子的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在《人性中的善与恶》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即无私、利他和帮助他人。反之,每个人也有恶的一面,体现在自私和无情。”天下所有的父母,有一点是相通的:希望孩子好。毕竟自家孩子欺凌成瘾,未来肯定不会好。因为孩子会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以及犯罪行为。多数家长这点还是清楚的,欺凌别人,就等于给自己挖坑,没有赢者。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孩子共同成长。用爱和同理心,去平衡孩子内心的善与恶。用同理心去引导孩子:拳头打在你身上,会怎样?别人对你辱骂或贬损,会怎样?发生事情会承担什么后果,等等。让孩子有感同身受的心理,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指路人,父母态度端正,孩子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只有孩子好,父母才能称心如意。-作者-
云淡风轻,剽悍读书营老铁,一枚喜爱文学的老文青,写三观正的走心文字。人生奉行:做自己喜欢的事,过有质量的生活,知足常乐。
剽悍一只猫和他的朋友们
在一起就是剽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