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仅有美丽的名胜古迹,特有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更有精美绝伦、令人赞叹的京剧艺术。约在二百年前,徽调与汉调在北京吸收昆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京剧。
作为国粹艺术,京剧博大精深、美伦美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并热爱京剧,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将这一内容重新挖掘整合、深入拓展。以点辐射出京剧的行当介绍、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锣鼓经的演奏,多方面、多层次地呈现京剧艺术的丰富多彩。
在整个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老师和孩子是学习的共同体,一起亲历学习的快乐过程,课堂生成的精彩是师生共同构筑而成的。在准备的过程中,说实话,我自己对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而担心和害怕。第一,京剧艺术真的是古老悠远而博大精深,挖掘得太深,怕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产生距离感,因为毕竟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比较久远;而蜻蜓点水般的肤浅,又觉得心有不舍,毕竟它是国粹艺术,只有让孩子领略和体验京剧的魅力,才能让孩子热爱京剧。其次,是自己底气不足,对这一课题没有足够的把握和信心。在反反复复的思考中,我决定迎难而上,突破点就是自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自己补上京剧课。我买来经典剧目自己琢磨观看;翻阅相关资料;搜索图片;找准三年级孩子学习艺术的切入点,在“兴趣”和“体验”上下功夫。在学习准备过程中,我自己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由一开始的“并不喜欢”——一听京剧,感觉地球停止了转动;到“渐渐喜欢”——有那么些意思;再到现在的“非常喜欢”——原来京剧如此赏心悦目!我的内心被这些东西丰盈充实着,以致我迫切地希望着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事实上,孩子们在课堂上那凝神专注的神情,那咿呀咿呀的学唱声,那一阵阵欢呼喝彩声,那种迫不及待的模仿……真的让我欣喜不已。孩子不停地问我:老师,我想知道那些人物在演什么?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老师,你唱几句给我们听听……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本不太自信的我,那天唱得特别好,孩子们都情不自禁为我鼓掌。课堂上呈现别样的快乐和精彩,这精彩来自对京剧艺术的欣赏和折服,师生在浓浓的戏曲声中陶醉。
上完这堂京剧课,让我思考起一个严肃而认真的话题:艺术课呼唤高雅、精致的内容来丰富、充实孩子的艺术学习。课前我也有过担心,但实践下来的结果却是非常的可喜。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戏曲表演丰富细致、极具内涵。我的体会就是:戏曲不光要学,而且要引领孩子学好。艺术课作为一门极具美感、极具韵致的课程,我们教师如何合理地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孩子的心紧紧抓住,唤起孩子心灵深处的本真。孩子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一旦开始,就会出现一个由外而内逐渐内化的过程,个体的艺术品位、艺术气质或艺术涵养就是这样建构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挖掘一些精髓的东西,汲取人类不朽的精神和理想,以激发孩子求真、臻善、达美的学习冲动,并将这中美好的情感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的孩子需要这些韵致而富灵性的东西来润泽心灵和丰满生命,让孩子在美的世界里敞亮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