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网上有人提问:“成年人和少年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高赞回答里有一条说:“疲惫感,我身边的同事,没有几个不是挂着黑眼圈、身体亚健康。”法国摄影师Dav曾在日本拍摄了一组上班族的照片。那些衣冠楚楚的上班族,个个一脸颓态,看上去没有一丝生气。要么埋头在一块块屏幕前,如非必要绝不肯张口或起身;要么面无表情地被挤在地铁角落里,盯着手机屏幕,一言不发……在高竞争的快节奏中,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下班后不敢消失,微信要秒回,过节不敢不加班,“自己”的地位越排越往后……听过不止一位读者感叹:“我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感受到‘人生值得’是什么时候了。”你只是负重太多,忘记做减法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里,主角深海晶是一个笑容亲切明朗的女孩。但她的经历,让屏幕外的许多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窒息感”。她脾气好,不懂拒绝,于是,每天都要帮老板、同事承担许多本不该由她负责的工作;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凌晨从睡梦中被叫醒处理工作,在地铁里埋头回邮件,都是常事……同事能力不够,她有求必应,挺身而出替同事给客户端茶送水赔笑脸;上司无端挑刺,她立刻道歉,丝毫不为自己辩解;同事工作出现失误,她当众下跪求谅解……自己很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却还是“没有高兴的事、也没有钱”。大包大揽的后果是,同事一身轻松地去赴约,自己每天累到“想要人间蒸发、光是活着就心里苦”。做了同事的“救世主”,却无法拯救自己的生活。她是现实中一类人的缩影,习惯了用“加法思维”想事情。总是先入为主地觉得什么都是做得越多越好、拥有得越多越好:社交场上多个朋友总没坏处;工作上能帮就帮,气氛融洽才能好好做事;生活中,用不上的东西也要留着,“以防万一”……事实上,有时候,我们本不必这么累,不必让过多的事情、杂物来占据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你早该学会,给生活做减法“减法思维”,不仅是追求表面上的素与简,而且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姿态。物质减法
对多数人而言,家里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空盒子、旧衣服、不看的书、不用的杯子……从来舍不得扔。总是抱着“万一哪天能用上”的想法,就必须忍受环境越来越杂乱,急需的东西翻箱倒柜找不到……看过一期家庭改造节目,待改造家庭中生活着一对老人,因为经历过穷苦年代,老人家格外节俭,各种舍不得扔的东西攒了一堆。房间混乱不堪,杂物堆到落脚都困难。断不掉,舍不得。最后,设计师大胆扔掉家中几乎所有家具,重新规划空间,去掉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无数个减法,让房间焕然一新。《德国式物质减法、心灵加法术》中写到:不会“舍弃"物品,结局只会是进入物品的“围城"。家中最宝贵的不该是物品,而是空间。而“减法思维”,是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享受你真正需要的。减少了物质的束缚,才能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们总是不舍得在白纸上添上一点杂色,但没人会在乎向涂鸦上多加几笔。“做减法”就是将生活重新变成一张白纸,让我们有更丰富的空间去生活。精神减法
有人曾尝试把自己一天中做的“无用或多余的事情”列出来:因为工作时间和朋友聊天,导致任务没完成,加班一小时;研究前任的微博动态花掉半小时;参加完聚会要花四十多分钟修图分享、给朋友们点赞;睡前玩手机花掉两个半小时……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专注”成了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Anastasia 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放下智能手机生活一年的经历。在国际数字营销市场中工作,Anastasia自嘲说“过往的生活总是7*24小时持久待机,连睡觉都不能和手机分开”。要及时回复上司的邮件,要留心一下同事的日常生活,要每天在规定时间打卡减肥,要关注那些正在发生的事件…….爆炸的信息让大脑一直处于高压状态,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被忽略了。离开手机的时间里,她不再每天提心吊胆的等上司回复,不再给自己寻找额外的目标,而是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去专注完成一件事。她说,坚持许久后,最大的收获是“拿回了生活的掌控权、重新成为了一个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百分百的完成,许多事都不值得你精神持久待机。”所谓“减法思维”,就是剔除那些看似紧急却并无必要的事情,控制那些不是必需的欲望,实实在在地给精神“减压”。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到:“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决出,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唯有控制欲望,保持从容,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导权”。极简=质感升级这个世上美好的事物太多。总有人一见到好东西,就想把它塞进自己内心的“收藏夹”里。殊不知,人生的收藏夹内存是有限的,容不得太多东西。从“我不要什么”到“什么才是我需要的”,让人更专注于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洛杉矶设计师Julie Khuu在给一间办公室做设计时,专门加大了客户接待空间。让客户们不仅是坐下谈事情,更能自如地享受交流过程。在她看来,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之间存在必然关联。设计中的留白等设计,在保证物理空间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心理空间需求。女主角麻衣在空荡荡的空间中得到满足/《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留白不是空白。
留出的空间,需要我们自己用合适的方式填满。
不压迫也不缺失,正是最舒适的生活之道。
乔布斯的一生都在贯彻这样的极简主义。
每年,他都要带着主要员工开一次集思会议,讨论出公司下一步最应该做的10件事。
几轮辩论之后,他们得出答案。
但乔布斯会把其中七件全部划掉,然后果断宣布:我们只做三件。
他只选择做最有用的事。
在公司计划开展新产品研发时,乔布斯允许公司高管与设计团队调配公司内任何资源,却只提了一个要求:“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
选择乔布斯的产品,也就意味着认可他将简单应用于生活的行事态度。聪明的人,不会让无用的事情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删繁就简,才能最大程度地集中精力。当你变得简单,生活就难以复杂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生活的最终落脚,无非也就两个字,简单。给生活做减法,丢弃的不只是垃圾,还有多余的欲望;整顿的不只是物品,还有思想和态度。马自达就是这样一个摈弃纷杂的汽车企业。推崇夸张设计的时代,它始终坚持简洁才是正义,拼尽全力做减法。而这一次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的设计,更是经历过一个不断删减的流程。在充分遵循日式减法美学后,车身有留白、有反曲、有间隔。门把手钥匙孔隐藏、后视镜LED转向灯隐藏设计、后备箱把手与标识之翼融为一体……在简单与视觉上取得平衡,带来的效果,比以往更让人惊艳。极简质感内饰,同样遵循减法设计,优化前排中控台底部的倾斜度,为更多生活方式提供可能。轻装之后,更能简行。断舍离,是我们最该习得的能力。参考文献:[1]陈江波,吴明君.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因子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3):350-352.[2]孙启豹.设计型酒店中的建筑心理空间营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8.[3]搜狐焦点家居数据研究中心.现代极简新中式家居美学调查报告书(2017)[OL].搜狐.2017.10[4]刘若雯.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5]孙抱弘.思维与理性——兼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人本追求[J].当代青年研究,2005(07):1-6槽值小妹
微博 | 抖音 | 知乎:槽值
加小妹好友:caozhixm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