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指向写作

 

  读书会的吴老师告诉我们,这节光盘课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乍一听,我糊里糊涂,到底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怎么叫“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也许是把课文处理完毕让学生模仿写一个相类似的作文吧。当观看完这节课后,我发现我的想法绝对是错误的,这节课没有小练笔,也没有大练笔,而是告诉我们在阅读课中怎样更多地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是管建刚老师的一节课——《滴水穿石的秘密》,我们且看管老师是怎样在阅读中把苗头指向写作的。

  一、善于选“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用语的精妙。

  上课伊始,师便提出问题:“文中有一句话把‘滴水穿石的秘密’写得很清楚,画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关键句,读书要找准关键句。然后,师让学生读这句话,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特点是什么。通过朗读,思考,学生感受到这句话的用词用语很讲究,每个句子的前后是两组反义词,“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两个词中间分别加入“而”字,这样的写法使得句子呈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并且也很容易理解。管老师和学生一起字斟句酌,体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学生反复读,最后会背,学生领悟到这种句式的精妙所在。

  在教学过程的中间环节,管老师出示这样的句子: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比较辨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哪句好。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比较发现,这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但还是有实质性的差别,第一句话更突出年代的久远而漫长,衬托水的持之以恒,表达效果比第二句好。这样的引领,作者用语的精妙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归纳写法,点破奥秘。

  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明白了滴水穿石的秘密就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老师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作者怎样把这样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的。这样的追问,把学生带进对文本表达的探究之中。

  学生通过读书,明白通过具体事例把这一论点说清楚。

  师生归纳写法:首先是提出看法,然后正面例子三个,反面例子一个,最后得出结论。然而,这还不完,老师又提出一个指向写作的问题:在反面例子中,作者为什么要写雨水,而不再写人?这又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进一步体悟到作者材料安排的匠心独运,也进一步明白了写作就要这样地反复斟酌,下足功夫。

  这样的课堂,处处指向文本形式,处处为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做铺垫。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去做,这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讲读读,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而学生就是不会写作文?听了这节课,或许会找到症结所在,是不是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

  很多时候,我们把阅读课上成单纯的“阅读”课,作文课就是“做文”课,阅读和作文生生割裂,于是学生在作文课上闭门造车,痛苦不堪,教师手足无措,无奈之至。这一切是我们教师自己出了问题。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说:“语文教学应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回到文本的形式上,回到文本的写作艺术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善于发现,善于挖掘那些文本语言秘妙处,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品悟,一起感受,更多地关注作者“怎么写”,在这样的引领下,假以时日,相信学生会从中受益。

  这节课,让我对“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怎样在阅读和写作之间搭建桥梁,让阅读为写作服务,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静心思考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