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抄袭不是你说了算

  ©《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爆了,虽然这部电影如果从纯粹电影本身来说,质量并非顶尖,但其社会的意义,与观众积极共情的努力,还是引爆了票房。

  作为一个刚刚当上妈妈才两三年的人,看到这些失去大人庇护,正在少年和大人间挣扎的孩子们,我感到愧疚和伤心,整部电影几乎从头哭到尾。

  与票房大热一起的,是关于原著抄袭的纠纷也吵得如火如荼,甚至上升到了导演、演员和观众。抄袭,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指控。大家越来越关注版权,本来是很好的事。但因为对创作机制还算比较了解,我自己是持一种更为冷静的态度。

  “抄袭”本来应该是个法律问题。但法律为什么呈现出某种缺席的状态?如果一个人被指责抄袭,辩解说:“那你可以去告啊。”就会引来嘘声一片。我觉得这有两个原因:1、诉讼要求的精力一般人并不具备。2、判决之后的惩罚力度不够。

  但在谈这些之前,我们还得明确一点:普通人并不具备判断抄袭的能力。

  “洗稿”“融梗”,都不是专业判断,而仅仅是一种感觉。“抄袭”的判定,一直有两个要素,非常简单:1、接触。2、表达。

  “接触”就是说你有知道对方的可能,比如你埋头在家写了一个小说,结果与三千公里之外一个完全不任何的陌生人撞了,如果你能证明自己与对方毫无接触的可能性也不可能看到,那么“接触”就不成立。但这一点现在是最不重要的。这个时代,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了,版权法不保护思想,只保护表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更关键的是“思想”和“表达”之间的区别。现在没有人傻到文字照抄20%以上,所以才有“融梗”“洗稿”之说。我得说:融梗和洗稿,都有可能是“抄袭”,但也有可能不是。这两个词是没有法律意义的。

  表达不一定仅仅是文字,并不是大家理解的“文字没抄过20%就不算抄袭”,但也不是看着像就是抄袭。理解一下这段话:“人物设置及其相互的关系,以及由具体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先后顺序等构成的情节,只有具体到一定程度,即文学作品的情节选择、结构安排、情节推进设计反映出作者独特的选择、判断、取舍,才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表达。确定文学作品保护的表达是不断抽象过滤的过程。”

  比如琼瑶的《梅花烙》和于正的《宫锁连城》,当情节被概括至“偷龙转凤”时,这是思想,并不被保护,但究竟如何偷龙转凤,这个详细的过程和人物关系就是表达,是受法律保护的。

  打个比方“少年在暗中保护少女,两个人一明一暗”,这个只是思想。但他如何保护她,他们之间的详细人物关系,就是表达。电影《少年的你》和《白夜行》之间好像并不存在表达上的重合,因为保护方式、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都是不同的:《白夜行》里的恶、互相齿轮般咬紧的配合,在电影中完全没有,就是小北简单地跟在陈念后面避免她被欺负而已。

  再或者,“男人替女人顶罪”这个只是思想,并不受保护,但他如何设置骗局来顶罪?这就受保护了。《嫌疑犯X献身》里最重要的核心是:石神为了替喜欢的女人掩盖杀人的事实,竟然自己真的去杀了一个人仅仅是为了用来替换了尸体,制造不在场证明。这极致的自我奉献,才是作者的表达。电影《少年的我》中就是比较简单的顶罪,与东野圭吾的具体表达并不相同。

  最终琼瑶诉于正成立,是因为法院认定于正所抄的情节反映了原著作者也就是琼瑶的“独特的选择、判断、取舍”。

  所以抄袭不是不能告,而是中间的抽丝剥茧非常难,需要非常专业的讨论。但你不能说因为难所以不公平。著作权不仅要保护创作者不被抄袭,也要保护创作者的创作自由,法律从来不是一面的,要不然人类的创作也无法前进。

  你们可能并不知道:麦克尤恩那部非常著名的《赎罪》,也被指责过抄袭。因为他研究敦刻尔克大撤退,读了一本《没有时间去浪漫》,受到启发。《赎罪》主人公的背景与这本书相同(战争期间的护士),不仅如此,她们都曾因为长癣而抹了紫药水,也都被责令洗去脸上的血渍,以免影响病人的情绪。麦克尤恩的回复是:灵感,是的。我抄了另一位作家,不。

  这不是一种辩解,而是一个现实。就是我们在区分“抄袭”时,不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也不敢轻易说别人抄袭或者没有抄袭,更别说对创作完全不懂的普通读者了,要他们来分辨这个,不理智也不科学。

  不过我个人觉得郭敬明案和于正案惩罚力度都不够:庄羽那个案子太早,最后赔了很少的钱。而琼瑶诉求2000万,最终赔偿500万,虽然数额挺高,相对于抄袭的获利来说还是少了。而且被判定抄袭之后行业应该有相关惩罚。抄袭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判断的过程应该非常严谨,但一旦判定就应该多多赔偿、舆论压力、行业惩罚,来增加抄袭成本。

  还有就是:普通人很少会选择诉讼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如果能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来鉴定抄袭就好了,而不是什么不专业的调色盘(说实话很多调色盘看了很好笑)。有专业人员拿出鉴定书,理由清晰,不一定要用来诉讼,有可能只是为了自证清白或者舆论控诉,都可以。

  不然要让普通人来承担判断的任务真的太难了。就算四字弟弟读过了《白夜行》和《嫌疑犯X的献身》,大概也无法判断这两本书和剧本之间的关系。

  道德大棒的过度使用,责任的泛化,让不应该负责的人去负责,这对保护原创并没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来讨论更重要的事情。

  ◆◆◆

  If life seems to be long and hard,

  why wouldn't you go for an outing with me ?  

  △

  - 生活并非长途旅行,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郊游 -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