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是一本由刘遂谦 著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68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一):食育你不可不知的重要性
解决妈妈喂养苦恼,缓解妈妈育儿焦虑,听临床营养师的话,做妈妈可以很从容!
说起吃,我想对于咱们人类来说,是最不陌生的了。我们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顶端,只要我们想吃,能吃,那可以说没有我们不能吃的,但是,你知道那些食物对我们有营养吗,哪些食物是身体所排斥的,在我们初为人形时,是如何感知食物的呢?读这本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学习宝宝育儿知识吧。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的身体健康先天性取决于母体的健康指数。一般23~28是最佳孕育期,人在30以后身体各项机能会慢慢退化,同时也伴随着多种并发症。
说完了孩子的先天条件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后天的喂养来平衡自己的健康。
作者是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虽然不了解但是感觉boss级别的存在。接下来喂养7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食育从奶娃开始:就健康基础而言,生命最初1000天(从受精卵到宝宝满24个月)确凿无疑是一个人一辈子健康的奠基期,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不仅仅是饮食习惯,还包含了心智发育和疾病隐患等很多方面。所以首先要让孩子尊重食物,以及饭桌上的习惯。让孩子营养均衡很重要,不要从小就养成挑食的毛病。食物在经过几千年的变革下,遗留下来的都能够说明对身体有好处的,所以适当食用也是有好处的。
看懂生长曲线:每个孩子的发育期不一样,也就造就了别人家的孩子。这时候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看着别人家孩子发育好长的高自己就心急了。每个孩子身高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基础。像我的孩子以后我估计需要靠一些外在药物介入了,要不前景堪忧啊。
母乳喂养是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放下和被替代的,除了两样——生命和爱。科学喂养6个月后,母乳已经满足不了婴儿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了,可以一些辅食进行补充,所以如何做到科学喂养,就是本书的一大重点,对于这方面有需求的宝妈们来说可以进行精读了。我就不详细说了,毕竟专业知识太强了。
本书是作者通过多年临床营养科室学习,国外求学进修,将广泛传播于纸媒读者群体中的文字总结集合,形成系统的科普工具。才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告别内心的焦虑,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那就让我们从食育开始吧。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二):科学喂养 不再焦虑
宝宝的喂养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养得好不如吃得好”,可见,吃不论在大人还是孩子身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的作者营养师刘遂谦以专业的视角,为父母们提供了实用的喂养建议,告诉父母们如何用科学武装宝宝的身体,用正确的饮食营养观打造宝宝的长期健康。
“民以食为天”,孩子的养育离不开食物。宝宝出生都是自己带着粮食——母乳来的,所以母乳是宝宝的第一口粮,也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从怀孕、从母乳喂养开始,妈妈们就是宝宝饮食习惯的启蒙老师。怀孕或是哺乳的时候,总会有过来人告诉你,“你吃什么,宝宝就是吃什么。”,所以孕妈、乳妈们的营养摄入是很关键的,有的妈妈自己挑食,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往往也要改变自己挑食偏食的习惯,一来保障胎儿、宝宝的营养摄入全面,二来也会有人告诉你你挑食的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胎里的宝宝和出生后的宝宝,所以准妈妈新妈妈们可不敢怠慢了。
书中还举了实验证明,孕期及哺乳期的食物摄入对婴儿的影响。有理有据的文字一定会触动许多妈妈们,希望更多的准妈妈和新妈妈们能够读到这本书里的这块内容,从自己做起,为下一代建立科学的膳食结构,是我们要为之努力的。
再说回母乳喂养,书中有专门一课在说母乳喂养的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母乳喂养,图表数据说明是直观的证明,也是哺乳期妈妈可以直接提取学习的哺乳知识。有些妈妈为了自己的身材或是没有自信以为自己母乳少而早早地放弃了母乳喂养,这实在是很可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母乳喂养到宝宝2岁及以后,也是在大力宣扬和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好处多,书里也提到了,这里不一一枚举。有的妈妈开奶晚,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的母乳去喂饱宝宝,书中给出了答案,可以解这类妈妈们的燃眉之急,一要让宝宝及时吸吮,二是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三是吃对吃好。书中还有通畅奶水的小贴士,很实用,可操作性强。
宝宝喂养的七堂课,除了上面提到的食育、科学喂养(母乳、奶粉喂养),其他还有生长曲线的课程知识,辅食喂养、膳食补充剂的补充、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还有一课很多家族可能都存在误区,但是又很需要的“生病的孩子怎么吃”的课程内容。
坊间传言中发热不能吃鸡蛋,这实实在在打脸,我也一直这么认为,要不是读到这书里对这一误区的分析解答,估计我也还一直错下去。作者说,“这个传言并没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来证实它的正确性。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所以,鸡蛋是可以吃的,但需要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量。”而体温高于38.5℃的宝宝不鼓励吃鸡蛋,是因为他们此时的消化能力弱,鸡蛋不好消化,所以暂时不要吃为好。
对于这种常见疾病,生病的宝宝要怎么吃,这个是很有必要学习一番,至少居家护理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该给宝宝吃什么。
食育是很重要的课程,只有宝宝吃对吃好了,才更健康,为人父母者也才能更安心!实用的指导书,解决宝宝喂养的苦恼,缓解爸爸妈妈们的焦虑。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三):科学喂养,影响宝宝一生
每一个女人成为妈妈之前,不知道你是否学习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我很惭愧,以为生孩子养育孩子应该是天性和本能,谁家的孩子不长大,抱着这个态度,我家大娃出生了。于是就很顺理成章的喂奶,奶水少的时候添加奶粉,后来慢慢的添加辅食,直到可以自己动手吃饭。
这个过程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的时候,比如儿子一直便秘,无法根治、比如儿子上幼儿园后开始频繁生病,免疫力低下,我才意识到,我的养育方式虽然原始,但是缺乏科学。
现在即将要二胎的我,义无反顾的买下这本书《宝宝喂养7堂课》,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专业科普书,我决心再也不做无知的妈妈了。
孩子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决定孩子的一生。我承认,也相信了。
这本书一共用七堂课来讲解父母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问题,一针见血的阐述如何科学的喂养宝宝。包括食育从奶娃抓起,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科学喂养,开始添加辅食;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孩子生病要吃对食物。可以边学习边实践。
第一讲,食育从奶娃开始,其实我觉得从宝妈开始,因为我觉得无论孩子是在肚子里,还是刚生出来吃的母乳,所有的营养都是从母体涉足的,如果母亲不能合理的饮食,带给孩子的也就不从说合理了。所以妈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营养均匀,宝宝好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第二讲,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这个也是让我领悟最深的一章,作为第一次当妈妈,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吸取前辈的经验来带孩子,但是这样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作者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规律,养育宝宝要因人而异。所以不能横着比较,没有意义,应该与自身竖着比较。了解孩子的生长曲线图,然后正确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当然在辅食添加和喂养的过程中,作者教会了我们一些科学的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实践。
在第五讲中,作者介绍了补充剂的知识,其实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都有一定的焦虑,孩子长得这么快,是不是缺锌啊,缺钙啊,所以很多药店都提供免费测试微量元素,往往一验就缺,然后推销相关的药品。以我的个人经验,在孩子发生症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做化验,然后了解各种维生素对身体的影响,如果却是确定是某种维生素的短缺导致的再去补充,食补应该是最天然没有副作用的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无需过分的焦虑和担忧,比如偶尔孩子不想吃某种饭菜,就说是挑食,想想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不想吃某种东西。在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应该如何做才是对的,当然现在一般都是营养过剩,出现了好多小胖子,对面这些和小个子,我们该如何改善,还有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吃垃圾加工食品,我想这些都应该是妈妈最为要注意的地方。
在孩子生病的时候,饮食更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吃对了,会加速孩子的恢复,吃不对可能让孩子生病的更加严重。这一章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这本书真是干货满满,希望能由妈妈的睿智让孩子释放天性,拥抱健康。迎接属于他们的生命的绽放与美丽!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四):宝宝食育那点事儿
这本书主讲关于宝宝食育的那些事儿,作者不仅仅是专业人员,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广大读者在育儿之路上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路标。读完本书后,获得了一些新的观点,同时对育儿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收获甚多。
全书分七个小节来谈宝宝喂养,文中说宝宝头1000天习惯的养成对其之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虽是第一次听说,不太了解,但还是有些认同的。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花费很多心血,身边有太多的例子,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教导好,待稍大一些,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如果在孩子成长初期教的好,后期成长不仅很快,而且还较为省心,因此,对宝宝成长的各个方面,越早重视越好。新手父母好好阅读此书,相信会培养出更好带的宝宝。
gt;食育从奶娃开始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饭,相信很多家长都比较重视,然而作者提出,在宝宝还未出生时,妈妈的饮食会对宝宝以后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影响,相信很多第一次看到这个观点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吧,其实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作者也摆出了相应的研究数据证明此观点的科学性。
宝宝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是习得的,如果家长能够重视每一个方面,在宝宝一天一天的成长中,逐步培养其饮食习惯(好的不好的文中都有具体的说明),当然,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方认为的好不一定是真的对宝宝好,科学合理喂养,少一些自以为是,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
同样月龄的宝宝长势千差万别,一定要认清个体差异,不管别家的宝宝如何,自家的宝宝要看具体情况来判断。文中给出了生长曲线图,作者也对如何正确使用图表做出了说明。给自家宝宝做一个生长曲线图,对宝宝的长势就有大概的把握了。
—>科学喂养
孩子出生后,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关于奶粉的广告铺天盖地,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出其中的差别。当然了,最好的还是母乳,不仅仅是宝宝吃饱这么简单,母乳蕴藏了大大的能量,提供了许多提高宝宝抵抗力的物质和其他营养素。健康的乳汁才能给宝宝更好的爱,新手妈妈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妈妈母乳不够,需要奶粉来补给的话,一定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结合宝宝的体质,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文中也单独列举出来了。
—>开始吃辅食
辅食在宝宝6个月就可以开始了,母乳不能完全满足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肉蛋奶水果蔬菜,根据宝宝的年龄逐步逐次增加,为了能让宝宝更好的接受,有时候需要家长费些心思,用原材料做出好看好玩的吃食,比单纯的成品更有吸引力。关于量的多少,作者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果家长不放心,还可结合其他相关的搭配参考着来。
—>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
一般来说,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对宝宝的成长已经差不多足够了,不要自作主张去给孩子补充其他的。如果孩子出现挑食不爱吃饭或其他情况,嘿嘿,可参考文中建议,不过千万不要通过恐吓等方式,以免给小宝宝造成心理阴影,可不要小看这个,也许影响很大呢。小孩子也很聪明的,知道有时候通过哭闹会获得平时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但是原则上尽量不要妥协,以免让孩子觉得只要用力哭闹,就一定可以得到的错觉,从而助长此心理。总的来说,还是要科学合理有方的去喂养了。
—>生病的孩子怎么吃
这一部分介绍了在几种孩子生病的状态下应该如何吃的问题,相信会给有此顾虑的奶爸宝妈们解决办法,减少由此带来的焦虑。
这七节课,从宝宝成长初期开始科学喂养,避免雷区,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对宝宝更好的爱。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会让更多的准妈妈准爸爸们和新手爸妈对育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信心。科学合理用心培养宝宝,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五):用科学的喂养来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民以食为天”,祖训不无道理。当我们难过、生病、想家时,都会特别想念妈妈的味道,想念着那些手擀面、饺子、红烧肉、排骨、土豆丝、油麦菜……可能我们吃着饭店里做的这些同样的菜时,总觉得味道差了那么一点点。直到看过《宝宝喂养的7堂课》之后,刘遂谦老师会从食育从奶娃抓起,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轻松更有爱;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的成长要跟自己的曲线图比较;科学喂养,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要注意喂养质量;辅食添加是决定孩子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宝宝是不是真需要;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有办法解决;孩子生病要吃对食物等七个方面科学、系统的解答宝宝喂养的一系列问题,帮助宝爸宝妈科学合理的喂养自己的宝宝。
一、妈妈是宝宝饮食习惯的启蒙老师
自母亲十月怀胎开始,孕妈妈的饮食经过消化吸收后,可以进入羊水,随着宝宝吞咽羊水,这些味道会进入宝宝体内,留下印象。宝宝出生后,一是妈妈喜欢的食物味道会经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强化宝宝记忆。二是与宝宝共同进餐相同食物,宝宝味蕾对妈妈做的食物形成了味道依赖。这就是我们离不开妈妈味道的重要原因。
二、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的成长要跟自己的曲线图比较
宝妈一定要懂得:宝宝的身体是非常精妙的,会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获得饱腹感。简单的说:宝宝吃多少不是妈妈决定的,在科学的基础上,更要尊重宝宝的意见。
要按照宝宝的需要喂养来正确回应宝宝啼哭,否则,宝宝一哭,宝妈就喂食将会对宝宝带来很多麻烦,如出现消化功能受影响,营养状况受影响,体重增加不足或超标等问题。
三、科学喂养,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要注意喂养质量
母乳喂养阶段:6月龄以内,纯母乳喂养宝宝,母乳应当是宝宝唯一的食物。
半母乳喂养阶段:6—24个月以内,母乳应当是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但必须添加辅食。如不添加辅食或者补充不当,婴儿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四、辅食添加是决定孩子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
宝妈要把握三原则:
1.不要让固体食物在宝宝满12月前成为主角。
2.尊重宝宝先天的饥饱感知能力。
3.身长、体重是证明宝宝吃够没有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五、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宝宝是不是真需要
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主要是一日三餐,就算是要补充营养强化食品,也一定要在儿科医生及临床营养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素的补充并非多多益善,不要长期依赖营养强化食品,以免导致宝宝某种营养素摄入量超标或使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受影响。
六、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有办法解决;孩子生病要吃对食物
合理的膳食标准: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轻至中度挑食:每周食物种类不少于10种,宝宝通常不会完全回避某一种类、质地或黏稠度的食物。生长发育并没有受影响,也没有其他的医学问题。
重度挑食:每周食物种类不足10种,宝宝完全回避某一种类(食物过敏除外)、质地活黏稠度的食物。生长发育已经明显受影响,或者伴随有其他的医学问题。
我们自出生到现在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每日的三餐和辅食提供着我们一天的能量和营养必须,让我们复杂而精密的身体得以正常运转。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有助于身体健康快速生长,而不科学不合理的饮食却使我们身体带病前行,要打好健康身体的底子,宝爸宝妈一定要提前认真学习,做一个持证上岗的称职父母。相信看过《宝宝喂养7堂课》的人,都会收获满满,受益终身。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六):一书在手,秒变喂养宝宝达人
除非是二胎家长,有过养育宝宝的经验,对于大多数新手妈妈来说,如何给宝宝喂养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现代人对于老一代人所谓养娃经验,更加倾向于科学养娃,科学喂养。于是这本《宝宝喂养7堂课:告诉焦虑从食育开始》便入手,所谓一书在手,喂娃不愁。
之所以从众书育儿书籍中选择这本《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是冲着作者刘遂谦,因为作者不仅是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还是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同时还是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临床营养师,这简直是科学理念和一线经验相结合,绝对权威有效的。
《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全书共七章,分别从奶娃喂养,生长曲线,科学喂养,添加辅食,补充剂,喂养难题,生病喂养。这七章,全是喂养宝宝所能遇见的常见问题。
当宝宝出生,我们会发出,当前最为着急的就是喂养。一般是宝宝哭了,多数意味着索要食物,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哭都是如此。如果家长把所有的哭都按饥饿来处理的话,孩子就会出现:大便次数多,排气多,大便偏稀这种消化功能受影响的后果,或是营养状况受影响,再就是体重增加不足或是超标。小宝宝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所需,所以新手家长必须正确的回应宝宝哭,正确分辩宝宝所需。饥饿信号:哭中能听出乞求,往往由小变大,节奏明显,不急不慢,用手指触碰他们的脸蛋,会立刻寻找食源,发出哼哼叽叽的声音。
在全世界都在倡导母乳的时候,新手妈妈往往按经验喝很多汤,吃得也多。我国习惯的下奶汤食料,本身就带了一定的钠元素,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盐超标,宝宝口味重,后期添加辅食难。再者新手妈妈会变得脂肪超标,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菜水果补充不足,而很多下奶汤并不能让乳汁中的营养元素发生明显的变化,反而影响泌乳。我们需要科学的喂养,科学做月子,科学饮食。这样不仅是新手妈妈健康,宝宝也健康,也利于六个月后给宝宝增加辅食,也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往往新手家长会发现宝宝吃得多,怎么好像不长肉。宝宝怎么长,长到多少合适呢。这时就有一个针对全世界所有种族和地区的人群的WHO曲线图,按男孩子0-6个月/6-12个月身高、体重四个表,女孩0-6个月/6-12个月身高、体重四个表。对应孩子的月数,就能找出对应的数值。如果短期内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是允许的。只要不是从50百分全左右,升到95百分位,或是从75百分位,低于25百分点,都属于正常。随时随地用表查看孩子生长发育,一切尽在掌握。
当宝宝出生六个月后,母乳所能提供的营养就不足以供宝宝生长发育,这时就需要适当的添加辅食。先加什么辅食,加多少,这些往往家里老人给的意见也不尽相同。这时,我们除了要考虑宝宝本身的身体素质,还要考虑科学喂养。
当然最后一章,也是新手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宝宝生病的时候该怎么喂养。如果会说话,能表达,我们就能更清楚知道孩子的意愿。但是如果是新生宝宝,那么我们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慌乱,也不要手足无措。通常最为常见的就是发烧,对于成人来说发烧很普通,但是感受似乎说不上来,各种不同。仔细想想发烧就是温度升高,水份蒸发。那么补充水份主是关键。仔细观察宝宝,就会看到宝宝嘴唇干,小便减小,大便干燥,这都是缺乏水份导致的。发烧不要惊慌,只要在适当的温度内,没有其他症状,是不可怕的。
人生有许多尝试,也有许多第一次,题错了,可以改;上错车,可以下车。但是养孩子不一样,每一步都是实战,没有彩排,不能出错。科学喂养宝宝,是新手家长所必须要知道的。新手家长如果没有时间看,还可以听随书附赠音频课程,同时赠送有宝宝日常记录手账,让新手家长不再忙乱,不再慌张。
科学喂养宝宝,新手家长也可以做得到。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七):正确喂养,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幼师,看到和幼儿和孩子有关的书籍,都想去学习,去阅读,《宝宝喂养7堂课》通过七堂课解决了新手父母面对的难题。
这本书的作者,刘遂谦,长期受邀为《父母世界》《父母必读》《孕妈咪》《母子健康》《宝贝世界》《妈咪宝贝》《妈妈宝宝》以及多家母婴健康类纸媒和新媒体担任专家/顾问,并作为受邀专家参与多档节目的录制。
既然书名为宝宝喂养七堂课,那么下面就来了解下这七堂课都是什么?
第一课,食育从奶娃开始。
孩子出生以后,家长最担心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担心孩子吃得少,担心孩子挑食,虽然说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但打牢健康的饮食模式,抓好培养重点重要。书中提到4-5月龄的小宝贝,要始终坚持将白水作为宝宝唯一的“饮料”;6-8月的小宝贝要将重点放在米、面、肉、蔬菜上;9-12月的宝宝要将重点放在宝宝的咀嚼能力上。
第二课,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的家长会很着急,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孩子长得矮、体重轻?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会非常焦急,她们会在网络上搜寻各种信息,但是这种焦急的心理可能会为家长进行误导。其实这种对比,只是徒增烦恼,孩子是要比,但是不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和自己的生长曲线图比较。
第三课,科学喂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母乳喂养,母乳是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然、营养最完整的食物,是妈妈送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母乳中含有很多丰富的元素,对孩子的身体有很多好处。我嫂子生了孩子以后,因为工作需要,没办法长时间给孩子进行母乳喂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喝奶粉,就导致孩子从小免疫力十分低。
第四课,开始吃辅食
在孩子4-6个月时,乳汁已经满足不了孩子身体内所需要的发育要求,很多家长都会开始考虑加辅食,7-9个月的孩子适合吃泥糊状的肉泥、果蔬泥;10-12个月的孩子适合吃碎状、丁块状、手抓食物。这点我侄子就是这样吃的,在开始吃辅食时就吃的米粉,各种蔬菜水果口味的,用热水冲开,一口一口的喂着吃。再大一点的时候,就给孩子熬粥,里面放着碎肉末,碎蔬菜末。
第五课,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
“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记得小时候就总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广告,锌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很重要,一旦缺少,孩子会发育不良,而除了锌,维生素、钙也是孩子身体中所需要的。在给孩子体检时,很多时候,孩子身体内会缺部分元素,这个时候应该怎么解决,在书中也给出了对应的答案。
第六课,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会有困扰,孩子不好好吃饭,一到吃饭的时候,几个家长追着哄着给孩子喂饭,有时还会挑食,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在于家长们自己。喋喋不休的“劝食”,一口一口的追着喂,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被动吃饭;意识到家长对吃饭这件事的关注后,宝宝们会把吃饭当做看电视,玩玩具的“交换手段”;所以说,需要加强对宝宝自己动手吃饭的动机,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避免环境干扰和被动进餐,不要总是给宝宝做同样的食物,循环渐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第七课,生病的孩子怎么吃
孩子生病,是让家长特别揪心的一件事,看着孩子蔫了吧唧、吃不下喝不下、肉眼可见的瘦,家长的心比自己生病还疼。当宝宝发热时、腹泻时、呼吸道出现问题,怎么吃就是家长需要学习的东西,书中详细地给出了答案。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家长也是第一次做家长,爱是初心,爱是用心,在书本中学习却不拘束,与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八):宝宝喂养,不再焦虑!
01、简介
本书通过七堂课全面解除你的焦虑。第一,食育从奶娃抓起,让孩子的成长道路更轻松更有爱;
第二,以生长曲线图为指导,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孩子的成长要跟自己的曲线图比较;
第三,科学喂养,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要注意喂养质量;
第四,辅食添加是决定孩子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
第五,正确对待膳食补充剂,宝宝是不是真需要;
第六,饮食行为和喂养难题有办法解决;
第七,孩子生病要吃对食物。是一本养育孩子过程中必须有的图书。
02、解决养育问题
早期发育是个立体的发育过程,是一个需要从长度、宽度、广度、深度多维度去思考、观察、塑造、修葺的过程。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宝宝满24个月,看上去弹指一挥间的三年,其实是一个人类生命体终生健康的关键奠基期。营养,不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它是贯穿连接生理代谢、心智发育、性格形成、习惯建立和疾病隐患的主线。而母婴营养,也绝不局限于奶类喂养与辅食选择,它是早期教育不可分割、紧密交织的一部分。早期喂养和饮食教育的框架搭建与心理引导,之于整个人生,都是意义重大、影响深刻的。 如果把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比喻成一栋高楼,生命早期1000天,就是给高楼夯实地基的过程——地基扎实稳靠,地面建筑才能经得住风雨的考验。如若地基未能打牢,再昂贵的后期装修,也无法逆转已经形成的安全隐患。 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循证的母婴营养和饮食教育知识讲给父母听,用不掺水分的趣味干货帮助更多的家庭远离民间误区或已经落后的传统观念。这里既有教科书里的知识点,又有文献和指南中的前沿总结,同时结合了作者大量的临床经验,因此而有别于常见的养育类书籍,是难得的真正立足于营养谈喂养且出自专业营养人士之手的专业科普书。
教会我们:
1.食育要从小开始,孩子的饮食习惯,饮食方式决定孩子的一生。 2.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奶粉选择、孩子生长发育、两代人喂养理念的不同等, 父母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问题,本书都讲解给家长为什么,怎么解决。 3.一针见血解决父母遇到的喂养问题,不会模棱两可。 4.关注孩子喂养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家长,疏导焦虑情绪。
03、尽量使用母乳喂养
诸多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儿童成年之后的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对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以及减少医药开支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同时,母乳喂养还有益于母亲健康,能减少母亲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
WHO特别强调: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母乳应当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1、妈妈泌乳的质与量的循序渐进的变化,是适应新生儿消化吸收及身体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动态变化过程。
2、初乳(产后4-5天以内的乳汁)是初生宝宝最珍贵的食物,被称为黄金营养。它的热量、蛋白质(特别是乳清蛋白)含量远高于成熟乳,脂肪和乳糖的含量均低于成熟乳,更符合初生宝宝的消化吸收特点。同时,维生素A、C、D、B2、尼克酸、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以及钠、氯、镁、铜、铁、锌等无机盐的含量均高于成熟乳。且含有更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为主)、免疫细胞CD4 T、乳铁蛋白、生长因子(特别是上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溶菌酶等。它们可促进宝宝消化道、肝脏及其他组织的上皮细胞迅速生长发育,维持肠道内菌群正常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从而实现预防新生儿贫血、减少变态反应的发生风险、预防感染并增强免疫。同时,初乳还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帮助软、硬骨组织持续形成、促进细胞增殖、预防皮肤过敏;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促进细胞成长和分化;促进皮肤表皮细胞再生及伤口愈合……
3、母乳中的α-乳清蛋白含量高,可以极大程度上预防“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所以,医学界强调: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奶最好可以是母乳。
4、母乳中含有大量益生菌,且妈妈乳头表面及乳腺管内的活菌通过哺乳,会被宝宝摄入并定植在肠道黏膜上,整个过程不仅调整了宝宝的肠道功能,还通过刺激肠壁黏膜上的免疫细胞,调节宝宝的全身免疫——这决不是简单补充益生菌制剂能够完全模拟到位的。不仅如此,母乳中的低聚糖(俗称“益生元”)在进入肠道后,还能作为菌的“食物”,促进这些益生菌的繁殖,为肠道免疫再加一道保险!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九):科学喂养从宝妈做起
对于宝爸宝妈来说,让宝宝吃好吃饱是头等大事。吃饱,对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实现,甚至是吃撑,撑出了许多小胖子。但如何吃好,却需要科学的指导,如何做能既满足孩子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营养过剩,对给他们后续的人生的肥胖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我们需要来进行科学的学习,实现科学喂养。
作者刘遂谦的资历很丰富,既是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会认证注册营养师,也是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同时又是澳大利亚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既是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又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毕业证书。曾任北京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型人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本书也得到了于康、陈大咖、范志红、李静等大咖的倾情推荐。
本书中将宝宝的饮食问题分为7堂课。首先是食育课,要从奶娃抓起。
我们要知道,妈妈是宝宝饮食习惯的启蒙老师。在孕期,宝宝即从妈妈的羊水中汲取营养,当然也会吸收其中的其它味道。哺乳期时宝宝也从妈妈的乳汁中继续分享妈妈的饮食。所以妈妈的重口味,也很容易传递给宝宝,无疑会对小家伙的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负担。另外,要培养宝宝对食物的爱和尊重,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在孩子0——3岁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用终身!书中分别列举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阶段特点、培养重点、常见误区及专家提醒事项,以帮助我们应用。还有餐桌上禁止的一些行为,比如众目睽睽盯着吃饭、不让宝宝自己吃饭、饭桌上絮絮叨叨以及餐前分散注意力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因娃制宜是正确的方向。
怎么才能找到适宜自己宝宝的喂养方式呢,首先要参考适合自己的生长曲线图,并定期对宝宝进行测量。然后参考生长曲线选择宝宝的喂养方式。
宝妈需要适应宝宝的节奏,首先要熟悉和辨别宝宝的各种啼哭信号,才能实现按需喂养。
要实现科学喂养还要区分宝宝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0-6月龄这一“机遇窗口期”,宝宝的营养对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维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世界均强烈推荐母乳喂养,WHO强调,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母乳应当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母乳的初乳中含有免疫活性物质。母乳喂养也能极大程度降低“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概率,还可以为宝宝传递益生菌。但哺乳妈妈也要注意警惕“钠盐”摄入超标、脂肪超标、蔬菜水果摄入太少、汤喝太多等一系列问题。书中还给出了哺乳期均衡饮食的建议。
对于没有母乳的宝妈,就需要给宝宝选择“安全口粮”了。如何正确选择奶粉及奶粉如何正确冲调,书中均给出了较好的建议。
待宝宝出现需要添加辅食的信号时,宝妈就要开始关注辅食的各种问题了。辅食和奶的比例,固体食物的制作,不同辅食加工工具的选择。还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素,且为1岁以内宝宝的固体食物须原汁原味,避免糖和盐等调味品。
肉类辅食中含有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应适时适量添加。而水果类辅食因糖分含量高,易使宝宝摄入额外热量,且部分还可能引起宝宝过敏,所以添加时要慎重!
对于生病的宝宝,是宝妈们最担心的。要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不同的饮食调整。比如发热的宝宝,首要条件是通过饮食补水,还要多休息,少油腻,少大补。对于腹泻的宝宝,不能急于补充食物,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短时间“禁食”但不禁水。在减少肠道负担的情况下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的问题解决了,多天不排便也会导致宝妈的焦虑。根据宝宝便秘的情况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直至宝宝排通畅!对于宝爸宝妈来说,让宝宝吃好吃饱是头等大事。吃饱,对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实现,甚至是吃撑,撑出了许多小胖子。但如何吃好,却需要科学的指导,如何做能既满足孩子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营养过剩,对给他们后续的人生的肥胖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我们需要来进行科学的学习,实现科学喂养。
作者刘遂谦的资历很丰富,既是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会认证注册营养师,也是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同时又是澳大利亚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既是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又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毕业证书。曾任北京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型人才,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本书也得到了于康、陈大咖、范志红、李静等大咖的倾情推荐。
本书中将宝宝的饮食问题分为7堂课。首先是食育课,要从奶娃抓起。
我们要知道,妈妈是宝宝饮食习惯的启蒙老师。在孕期,宝宝即从妈妈的羊水中汲取营养,当然也会吸收其中的其它味道。哺乳期时宝宝也从妈妈的乳汁中继续分享妈妈的饮食。所以妈妈的重口味,也很容易传递给宝宝,无疑会对小家伙的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负担。另外,要培养宝宝对食物的爱和尊重,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在孩子0——3岁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用终身!书中分别列举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阶段特点、培养重点、常见误区及专家提醒事项,以帮助我们应用。还有餐桌上禁止的一些行为,比如众目睽睽盯着吃饭、不让宝宝自己吃饭、饭桌上絮絮叨叨以及餐前分散注意力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因娃制宜是正确的方向。
怎么才能找到适宜自己宝宝的喂养方式呢,首先要参考适合自己的生长曲线图,并定期对宝宝进行测量。然后参考生长曲线选择宝宝的喂养方式。
宝妈需要适应宝宝的节奏,首先要熟悉和辨别宝宝的各种啼哭信号,才能实现按需喂养。
要实现科学喂养还要区分宝宝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0-6月龄这一“机遇窗口期”,宝宝的营养对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维持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全世界均强烈推荐母乳喂养,WHO强调,婴儿出生后的最初6个月,母乳应当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母乳的初乳中含有免疫活性物质。母乳喂养也能极大程度降低“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概率,还可以为宝宝传递益生菌。但哺乳妈妈也要注意警惕“钠盐”摄入超标、脂肪超标、蔬菜水果摄入太少、汤喝太多等一系列问题。书中还给出了哺乳期均衡饮食的建议。
对于没有母乳的宝妈,就需要给宝宝选择“安全口粮”了。如何正确选择奶粉及奶粉如何正确冲调,书中均给出了较好的建议。
待宝宝出现需要添加辅食的信号时,宝妈就要开始关注辅食的各种问题了。辅食和奶的比例,固体食物的制作,不同辅食加工工具的选择。还要注意食物不能太素,且为1岁以内宝宝的固体食物须原汁原味,避免糖和盐等调味品。
肉类辅食中含有维生素及铁、锌等矿物质,应适时适量添加。而水果类辅食因糖分含量高,易使宝宝摄入额外热量,且部分还可能引起宝宝过敏,所以添加时要慎重!
对于生病的宝宝,是宝妈们最担心的。要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不同的饮食调整。比如发热的宝宝,首要条件是通过饮食补水,还要多休息,少油腻,少大补。对于腹泻的宝宝,不能急于补充食物,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短时间“禁食”但不禁水。在减少肠道负担的情况下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的问题解决了,多天不排便也会导致宝妈的焦虑。根据宝宝便秘的情况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直至宝宝排通畅!
掌握了以上科学喂养的知识,相信你一定可以给宝宝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
《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读后感(十):如何解决宝宝的吃饭问题?不开饮食菜单,聊聊喂养正确的打开方式
闺蜜阿霏备孕多年,前段日子终于怀上并顺利生下了一个小公主。初为人母总是欣喜万分如履薄冰,阿霏几乎在每一个微信群里连番问题轰炸:“喂养宝宝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时候停止母乳喂养?辅食要怎么添加?宝宝很偏食,不爱吃的食物通通吐出来,还大哭怎么办?……”
喂养宝宝是门学问,也着实需要引起父母重视。正如刘遂谦在《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里提及的,“营养,不只是一箪食一瓢饮,它是贯穿连接生理代谢、心智发育、性格形成、习惯建立和疾病隐患的主线。而母婴营养,也绝不局限于奶类喂养与辅食选择,它是早期教育不可分割、紧密交织的一部分。”
刘遂谦,澳大利亚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曾任北京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现就职于北京和睦家医院。
01 父母-孩子:喂养要因人制宜,重视眼神交流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禀性,从喂养便能窥探一二:有的宝宝易养,吃奶时专心安静,添加辅食时也很配合,不会挑食拒食;有的宝宝吃食断断续续,一旦尿布包着不舒服了,喂食的环境变了,食物摆盘不好看了,各种原因都会引发ta的哭闹;有的宝宝则吃饭慢吞吞,不容易接受新食物。对于后两者,宝爸宝妈们需要对症下药。
难养型:宝宝的性格一时半会很难转变,宝爸宝妈们跟着发脾气无济于事,还影响亲子关系,不妨用“顺其心意”+“潜移默化”的方式应对。找准宝宝哭闹的原因,顺着ta的意思作调整:不想吃就先不喂,不爱吃的也不要强迫着塞,尽量定时定点规律进餐。当然对于某些必需而宝宝暂时排斥的辅食,可以捣碎了一点点加量混进宝宝的饮食里,让ta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食物的味道,并确认其健康安全。
慢性子:这样的宝宝只能耐心以待,1. 预留足够长的就餐时间;2. 用勺子递送辅食时,注意“留有余地”+“平进平出”:把食物送到宝宝嘴边,让ta自己选择吐出舌头将食物抿到嘴里。同时切忌急躁地把勺子向下,直接向宝宝嘴里“倒进”食物。3. 增加辅食时,做到多次重复。有时候宝宝不是偏食,只是ta需要较长的熟悉及适应时间。
情侣之间从背后怀抱,有守护的意味。但这不适用于喂养宝宝的场景。应让宝宝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儿童餐椅,爸爸妈妈面对面地进行喂养,同时注意温和轻松的眼神交流。也可以先示范细嚼慢咽某样食物,并做出吃得有滋有味的享受模样,让孩子确认食物的安全美味,并表扬孩子试吃的尝试。如果是给宝宝喂奶,则要注意不让宝宝穿得太多,尽量让ta和妈妈有自然的肌肤接触,以免姿势不对而使得宝宝吸吮不足量就困倦了。
02 孩子:喂养不可忽略的注意事项
食量
《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里有一张宝宝胃容量示图: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因人而异。但这张图给了父母们一种提醒:宝宝的胃容量一般比较小,再加上宝宝自身会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得饱腹感”,那么一旦宝宝主动停止吸奶,或者扭头嘟嘴小手推开碗勺,就不要再继续过量喂食了,避免撑大宝宝的胃,造成消化不良。尊重宝宝自行把控进食节律,而非根据某些老经验或生怕宝宝没吃饱而人为配量添补。另外,宝爸宝妈们大概听过“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事实上,让宝宝较快地感到饥饿,由此引发的频繁吸吮,还可以刺激母乳分泌,从而增加妈妈的产奶量。
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母婴指南提及,“婴儿出生后最初6个月,母乳应当是他们唯一的食物。”这里再分享三点细节:一高脂肪的催乳汤尽量少喝,容易增加母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不利于宝宝的肠胃健康。孕前乳房就相当丰满的宝妈,更应少食或不吃油腻的汤水,避免乳腺管严重压迫受阻,影响乳汁分泌。二每天保证约500毫升的液态奶或豆浆,有利于补充钙和蛋白质,提高母乳质量。三宝妈们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加泌乳量。
当然不排除由于特殊情况,部分宝妈无法完全母乳喂养。此时可以选择母乳+奶粉混合着来。但注意用母乳(也包括米汤等)冲调奶粉并不科学,烧开饮用水并晾至40~50℃为适。
辅食
依据不同月龄的宝宝,逐步喂养哪些辅食,宝爸宝妈们大概早已稔熟于心,就不再多说。以下针对辅食选购、添加顺序、调味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 成品辅食看成分,不看产地。某些进口产品由于是按照当地膳食结构特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婴幼儿。而适合中国的婴幼儿产品,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宝宝。宝爸宝妈们要考虑自家孩子的营养素需求量,有的放矢选购。
2. 辅食添加推荐:先淡涩后香甜。趁宝宝的味蕾尚不敏感,容易引导宝宝尝试并接受胡萝卜、菠菜、芥菜等淡涩食物,不至于吃惯香甜后出现挑食偏食现象。
3. 不要以大人的口味调料。一方面请原汁原味,另一方面避免喂食动物食材熬制的汤汁,如鸡汤、猪骨汤、鱼汤等,因为这些汤本身就有可溶性钠盐,容易导致宝宝的钠摄入量超标。
03 父母:喂养宝宝讲究人际互动,就餐环境很重要
喂养宝宝不是单线条的独立行为,父母的言行习惯同样起到反向影响。要做到恰当喂养,宝爸宝妈们需要先正视并规范自己的饮食方式。
“吃什么”与“不吃什么”同样重要。大部分妈妈都能严格按嘱在孕期不喝酒吃辣不沾色素糖精高油高脂等。但不是所有妈妈都能改掉自己不爱吃猪肝、菠菜等偏恶。当某些食物没能通过妈妈的消化道吸收并进入羊水和母乳,宝宝就不能提前熟悉某些味道。而待宝宝出生后,如果妈妈依然偏食,那一些食物的味道就无从经由乳汁传递并刺激宝宝的记忆。如此一来,在后期给宝宝添加某些必要辅食时就会令其感到陌生,从而出现排斥甚至厌恶现象。
“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所谓喂养,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温饱并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还应该借此培养孩子对食物及烹煮食物的人心存尊重的品质,以及就餐的社交礼仪:孩子还小时,可以是按量买菜,让孩子亲见每顿空盘;同时一家人在餐桌上和睦就餐,而非各自低头玩手机。待孩子大些了,可以是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种蒜葱豆苗,让孩子帮忙择菜洗瓜;可以是吃饭前,引导孩子感谢帮忙煮饭的家人;吃饭时自己先做到细嚼慢咽,孩子便不会模仿着狼吞虎咽,同时关门关电视,避免孩子饭点看卡通或出去追跑玩闹。
既要“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开心”。将心比心,没有人喜欢在众目睽睽絮絮叨叨愁眉苦脸的人际环境下吃饭。那么,在喂养时,不要一家子聚在宝宝身边围巾劝吃递菜擦嘴,也不要因为宝宝表现出偏食而焦虑啰嗦或是斥责“孩子这不吃那不爱”。另外,婴儿餐讲究“五颜六色”与“适度留白”,前者宝宝对餐桌颜色的需求量比成人多1倍,后者是大多数宝宝都不喜欢食物摆满整整一盘,心理上易造成其就餐压力。爸爸妈妈还可以编些有趣的短语增加宝宝吃饭的乐趣,例如“黄色珠子”(玉米)、“可以吃的绿裙子”(菠菜)等。
有时候我在小区里散步,会看到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有的被裹着坐在婴儿车里,嘴里含着一个奶嘴,有的已长成大胖小子,一口就吃掉妈妈递过来的鸡腿,还有的则像根小豆芽,总担心着她被人轻轻一推就摔跤了。每个小宝贝都有独一的营养吸收和体型成长曲线图。父母们没必要相互比较,过分焦虑。
赞同刘遂谦在《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里写道的,
“人体,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实验动物。
对科学喂养的态度,既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也不能受困于经验。
我们需要将爱与逻辑同步培养,并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