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朱元璋》是一本由清风明月著作,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一):写一本书不难,说好一个故事重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里涌现了无数风流人物。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不同的角度就能解读出不一样的历史。
说起明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有万历十五年珠玉在前,后有明朝那些事引起明史热潮。历史并不是冰冷的,它也可以鲜活可以有趣。
诚恳地说,这本书做到了让我愉快地阅读。不同于明朝那些事跨度整个明朝,本书注重于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这一传奇人物的生平故事。在结合正史的基础上,作者别出心裁地增加了大量的野史传说,辅以白话文口语化的模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在作者的笔下,朱元璋从一个冰冷的历史角色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陷的小人物,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渐成长为一代天骄。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挫折失败以及强大的对手让朱元璋内心变得无比强大。英雄从不是生而为之,而是不断努力奋斗才能做到的。
剧透的事我是不做的,读完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二):平民皇帝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也是有一些失败的。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2位平民出身的君主。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在位期间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功过难断,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极权及高压统治的典型。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有很多人会骂朱元璋,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皇帝,不可能没有威严,杀鸡儆猴是最基本的方面,但可能做的稍微有一点过了。但是可以从平民成为了皇帝,他的狠辣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我想,他的成功比毒辣更值得让人关注,很值得让人敬佩。
本人一直挺喜欢朱元璋的,因为他的聪慧。可以继位四十余年,他的厉害真的不难以看出。很值得去敬佩的一个人。无论有多少的争议,但我想,他这个人,还是很优秀的,很值得让人去敬佩。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三):传奇的诞生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帝王了,他的一生是彻头彻尾的冰火两重天,毕竟,从乞丐变成万人之上,这样的事发生在小说里都稍嫌夸张。清风明月先生的《布衣天子朱元璋》将这一段段历史像电影一般在我们眼前再现,更通俗的故事讲述,诙谐的语言,荤素不忌的正史野史,孰是孰非,是功是过,畅快淋漓。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野史部分,果然我还是一个八卦心,但不得不承认,无伤大雅的插入这样的内容更能吸引阅读兴趣,像是关于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的民间故事,朱初一躺在土窝中休息时,有道士经过指着脚下朱初一睡觉的地方说:“倘若有人死后埋葬在这里,他的子孙后代中就会出天子。此地非常有灵气,拿根枯枝过来,栽种在此处,十天之内枯枝一定会长出新芽来”。十天过去,那枯枝果然长出新芽来。于是朱初一就让人在自己死后将自己埋葬在土窝中。等到下葬又发生了让人惊奇的事,只要扒开此处的泥土,土地便会自行壅起,成为坟堆…当然由这个传说又引出了关于朱元璋出生地的讨论,真的是妙哉~
而该正经的地方,作者清风明月也是毫不含糊,朱元璋弃红巾军,带领24个猛人离开濠州,攻打定远,南下滁州,三打采石,攻克集庆,改名为应天,被奉为吴国公一段,写得风起云涌,读来热血沸腾。很喜欢看这样的书,总有一种在看历史大片的畅快淋漓感。还有后来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这一个个名字至今叫起来依旧响亮有力,野心胆识,波谲云诡,战场上的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壮丽绝景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始终没有被淹没。
阅毕,值得深思的是,纵观历史,当有了权力之后,揭竿起义的领袖十有八九最终都变成了曾经自己最痛恨,想要推翻的统治阶级的丑恶样子,或许从一开始,挑头儿的原因就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清高,欲望羡慕嫉妒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安定的因素,才有了这一幕幕戏剧化波澜壮阔的悲喜剧。
以古照今,方能知现在之不足,感谢清风明月先生的对这一段明史的全景式立体描写,给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风云变幻的窗口,推荐每一位历史爱好者都不要错过这本书,权谋小说爱好者也不要错过,你一定也会从这本书中看到不一样的明史世界!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四):《布衣天子朱元璋》:诛杀元朝的一柄锋利玉器
经过了千朝万代的时光,才能成就历史。历史,总是能够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而读历史,能够让这种庄严感更加的醇厚。 《布衣天子朱元璋》是着重于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的生平的一本人文历史书,作者是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多个平台的签约作者清风明月。 书中的内容从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开始讲起,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两个关于朱元璋的有些神话的出生传说。之后,顺着时间线,将整本书分成了七十六章,进一步的从朱元璋的性格,胆识以及经历上,来具体的展示了朱元璋在元朝末日的历史背景下成长,一直到登基称帝的故事,不仅真实,而且在风格上来讲,是比较幽默风趣的,文字上不会有晦涩之感,却又有足够观点角度去分析了整个事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朱元璋从小就出身贫寒,幼时给大户人家放过牛,后来还去寺里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这样的人生,最终却能在乱世之中成为一代皇帝,可以说是草根一个草根的疯狂逆袭了。 更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因为生在贫苦人家,幼时是没有像样的名字的,只根据出生日取了一个“朱重八”的名字,后来改做了“朱元璋”,也是有着其特有的深意的。因为“璋”在古代是一种十分锋利的玉器,他把自己比作成是一柄诛(朱)杀元朝的锋利玉器(璋)。 而事实上,朱元璋也的确是有这样的资质。朱元璋从小便胆大,做事当机立断,从不拖泥带水。而当和尚时,由于和尚是需要念经的,也给了他一个可以认字的机会,这对于他将来能够熟知兵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他在性格上,也是十分的讲义气,拢下了一众忠心耿耿的猛将。这些种种的特质,都成为了他称帝路上重要的铺脚石。 一路攻打城池,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无人能敌。不仅不虐杀百姓,还能处处予以厚待,如果说那时谁能后得人心,恐怕也就只有他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当中的内容描写的还是十分的细致的,无论是作为布衣天子的朱元璋也好,还是朱元璋手下得力干将,亦或者是与这段历史当中的重要人物来说,都有相关的。比较详细的描写,读来还是能够让人足以了解明朝的开国史的,并且语言生动,回味悠长。 一口气将书读罢,还是不禁要感叹一句,如此的布衣天子,实在是令人钦佩!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五):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听雪7801 说到布衣天子,首先想到的是朱元璋,真正的平民出身,往上数三代也是平民,朱重八,光看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一个有学问,有地位的人能起出来的。确实如此,是穷到不能再穷的了,是地主家的佃户,吃了这顿没有下顿。朱五四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元朝不允许汉人有名字,只能用出生日期起名字,元朝还把人分了四个等级,当然南宋遗民是第四等级。他上面有几个哥哥和姐姐,出生时他的母亲遇到了难产,但还是把他给生了出来。 在几岁时,有一天遇到肚子胀,父母没有办法,只能到寺庙里去找和尚给看看,庙里面没有一个人,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老和尚,给他摸了摸还别说,真就好了,于是父母认定他与佛祖有缘,就送他到庙里当和尚了,因为他小,所以老是受老和尚的欺负,打扫卫生,打水,值夜几乎都是他的,生活甚是辛苦。有一次,他看管的大殿里的蜡烛被老鼠咬断,幸好没有引发火灾,但还是被管寺知道了要惩罚,他自然只有他顶缸。于是他就想你一个神仙连自己的供奉都看管不住,怎么保护百姓?于是就在他的身后写下了发配三千里,这是不同于常人的思维逻辑,至少在那个时代是的。 还有一件事情他表现的异于常人,有一次几个小伙伴,汤和等在给地主家放牛,在大山里饿的肚子咕咕叫,没有东西吃,于是几个说起了酒肉,朱元璋就说有肉吃,怎么可能有人信,在这大山里,他指了指前面的小牛犊,伙伴们明白了,但是没有人敢去,于是他就是高声呼喊着带领着大家,用砍柴的刀杀了吃了,他又想出来一个办法,把牛尾巴插进一块岩缝里面,说牛跑到山里面去了,当然是被地主毒打一顿赶走了。 不幸接连而至,这年大旱,蝗灾,接下来就是连续下了二十几天的雨,各个河水猛涨,黄河下游漫水成灾,他的父母,哥哥死的只剩下,他和一个哥哥,连父母下葬的地方都没有,真是天下之大,没有穷人的立锥之地。于是跟哥哥去找地主,可想而知,这是有一个邻居给了他一块地才得以安葬父母。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这年朱元璋十六岁,于是只能去当和尚,不巧黄河再次决口,元朝政府只能用大量民工,去修黄河,流传一个歌谣“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这是明教策划好的,但是这是朱元璋的机会,他在寺庙里经常听说谁谁又去参加义军了,于是他就算了一卦,去,出来的是不吉,留,出来的还是不吉,去造反,出来的是大吉。于是去造反,说到造反这件事,不是每个人都敢干的,就是有些人饿死了也不敢,就连梁山好汉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才去造反的,这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经历这么多,还能做到皇帝,这当然是后话,也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六):跨越阶层第一人
作者应该是当年明月的粉没错了,无论是从名字清风明月,还是从书的行文风格都很明显的表现出这点。当年明月那本《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算是开了一派先河,让人大呼原来历史还能这么写,还能这么好看,自那之后此类书籍开始遍地开花。这本《布衣天子朱元璋》已经学到了三分味道,对人物的讲解,对战事的分析,对心理的展开都可圈可点,只有个别地方稍显生疏,如语言风格的变化,历史和当今的混杂导致读者出戏,以及文字把控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书只讲一件事,乞丐皇帝朱元璋的发家史,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是怎么最后做到九五之尊君临天下。与一般严格按照史料的书讲述故事不同,作者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喜欢插入一些野史传闻,这点尤其好评,因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从乞丐到皇帝这种跨越不知多少阶层,绝地大翻身的王者。
可能有朋友会说刘邦也是啊,对不起,还真不算,刘邦怎么说也是个亭长,只有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富有四海。并且时间也不长,从1352年25岁投奔郭子兴开始算,至1368年正月初四41岁登基称帝,仅仅用了16年。
作者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穿插的这些野史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朱元璋的野史是普通人知道最多的一个人,因为他的经历太繁杂,很多不可能的事情他都一一完成,这就导致后人好奇心非常大,作者把真实历史与野史相结合来说,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尤其顺畅。
还有一点也要夸下作者,并没有因为是一本讲述朱元璋的书就把他捧成神,也没有太过苛刻,而是非常中正平和的讲述一段往事,一个人物的发家史。除此以外,对朱元璋周围人的描绘也面面俱到,尽量在真实客观的重新让人认识这些跟随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风云人物。
本书还有一件小事让我对朱元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忽然觉得他能最后坐江山确有其道理。四个字,物尽其用。那位在潘阳湖大战中替朱元璋投水赴死的韩成,朱元璋竟然是在十几年后韩成家人快活不下的时候拦路告状才忽然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件事,这可是当年救了你一命的家人啊,过头就忘,日理万机?我不信,我更倾向于朱元璋故意忘记,做了皇帝后羞于提起这么一个惨淡时光罢了。
还想说说陈友谅,这位在历史中一直是反面人物其实真的没那么不堪,不过成王败寇而已,看我名字你也能感受到我的几分倾向。说句题外话,陈友谅在后期真的是昏招迭出,这江山如果说潘阳湖大战前还是五五开,那么打起来之后陈友谅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一分一分的主动把优势全部送给了朱元璋,不要就是看不起我!
说的有点跑偏,总之这本书可以一看,很有趣,如今天下太平可能你也没机会学习朱元璋了,但相信从他的故事中还是能感受到一点东西。我体会到的是一句话,不怕你做错事,就怕你不做事,只要做,就有成功的可能,哪怕那个目标看起来天方夜谭,共勉。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七):让人欲罢不能的布衣皇帝发迹史
《布衣天子朱元璋》是一部通俗白话历史小说,讲述的是从1328年到1368年间,贫民出生的朱元璋是如何走上反元道路,又是如何在群雄争霸中出奇制胜,从而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该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出当年朱元璋从出生到称帝的发迹史。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总共出了三四百位皇帝。其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位皇帝是布衣出身。相对于刘邦,朱元璋的童年是过得非常苦的,刘邦虽然是平民出身,但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相比之下,朱元璋有一个苦难的童年,父亲、大哥、母亲在灾荒中相继饿死,后来到皇觉寺当了和尚,接着又到饥荒严重的淮西和河南讨饭3年,后经发小汤和推荐参加了起义军。与刘邦所经历的楚汉争霸、两强相争不同,朱元璋在元末那个群雄并起,不光要推翻元朝的统治,同时还要与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争霸,形势更加复杂动荡。然而朱元璋凭借他的远见卓识,收揽英雄,纳谏如流,平定四海,开创出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说了内容,接着要说一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作为一部通俗说史作品,《布衣天子朱元璋》能够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作者的笔锋幽默诙谐,情节引人入胜,阅读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市井气,仿佛在听一位能说会道的说书人在向你讲故事。纪连海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有观点、有温度、有反思的白话历史小说。白话到何种程度,就像我们平时网上聊天那样,连语气词都写了出来。这种风格的历史书读起来,与《明史》这样的正史,以及蔡东藩先生的《明史演义》一类的演义小说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少了严肃和复杂,多了通俗和简单。读者很容易就能通过简单、直白的文字了解这段历史,而无需在脑海中对文言文进行白话转换。因此这本近300页的书我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而且立面的一些有趣的、关键的内容点记忆还很深刻,这也说明了这些故事讲得还是很成功的。
本人此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中国史学界有两大难点:一是先秦史,二是明清史。先秦是因为没史料,明清则是因为史料太多,而且繁杂,必须参考的基本材料。作为读者,我们行云流水般地读完了这部作品,感觉意犹未尽,但我们必须要想到作者通俗还原这段历史,除了大量阅读、参考以外,还必须兼具史家的专业水准和作家的文字能力,这都体现了作者清风明月的深厚功底。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读者们对历史的了解也讲求速度,能够立足史实,又能让读者读起来轻松、易懂的作品才能获得读者青睐,《布衣天子朱元璋》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当然,这本书也是有不足之处的,作者在讲述完一段故事以后,往往会进行点评或者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比如在讲述朱元璋3年讨饭生涯的时候,他提出了“平时应该把孩子多带出去旅游,让他见识一下世面,对今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这样一个观点,其实我觉得作者是想结合历史故事和现代生活来说明一些道理,增强作品的社会性,但是这些观点缺乏深入的论述,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再加上全书整体的市井说书风格,突然冒出一个现代的观点,会让读者一秒出戏,确实是有点画蛇添足的意味。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八):去除历史隔离感,以今论古诉朱元璋生平
本书不复历史书籍之枯燥,也不一味以沉稳老道之言叙事。时不时以未来人身份吐槽一下历史故事,也把那欲盖弥彰之词,一语道破。这也是远离了当时之朝代之人,才敢如此之言。也好叫我们不为那漂亮话,迷失了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快人快语。还以现在人之思维逻辑,理清朱元璋的人物关系。并以阅读理解的方式,为我们讲诉了真正的隐士叶兑的《武事一纲三目》这本书,说其是优秀的议论文和策论文。一秒让我回到上语文课时的情景。什么开门见山,什么中心论点的,直指中心,罗列的有理有据,是正确的阅读方法。偶尔作者说说题外话,以当时之事迹,论述现在之世故。这本书很是带有作者之色彩,读来也算顺畅,作者时不时来些俗语和些字词诗句的引用,倒算的上也是一本后人的评论书籍。不太严肃,但内容都符合实情,遵循历史事实,阅读也轻松,就是有些时候时古时今有点小阅读尴尬外。本书还是可以作为一本人物传记来读的。 开篇以其现代讲故事之口吻,诉说朱元璋出生那些事。那些神话故事,无非是当权者的需要,营造其天命所归,稳固其政治地位的一种手段。也简单的交代了朱元璋的早先未参加革命时期的一些简单有趣的故事,俗话说得好:“从小看到大。”从朱元璋小时候的性格和经历,来解读其当了皇帝之后的一些行为。 小时候朱元璋帮主人家放牛,认识一群穷人家的放牛娃,这些童年的伙伴,也为他以后成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名的天下第一名将,也是在此结识。可见资源从小就要抓好。朱元璋从小是这一群孩子的头,虽说读不起书,但却好学,每日在私塾门外偷听课程。性格上的胆大妄为,也让其什么都敢做。帮主人家放牛,却和伙伴们杀了主人家的牛,一饱口欲。后还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利用点小聪明想蒙混过关。可到底是个小孩,吃的米还没有大人吃的盐多,一语就被主人家识破,挨了一顿毒打,后被赶出。 童年时光飞逝,天真无邪的岁月总会过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至正四年,朱元璋痛失双亲和哥哥,也让朱元璋被迫生计,在皇觉寺出家,以求有口热食温饱。同年元朝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乱世哪有一隅偏安,都是暂时栖身之所。乱世所引发的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终使此庙宇也无香火供应,无食可食,只能外出化缘,以求生存。寺庙虽是六根清净之地,可到底也是一群俗人。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人心难测,朱元璋就被派遣去河南一带化缘。那河南也是穷苦的地方,哪里能真的化到缘。不过冥冥中自有安排,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好是坏。可到现在的我们来看,这一场化缘对朱元璋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从三个方面讲述其影响,很是中肯。 后期朱元璋接受汤河邀请加入义军,于25岁时加入郭守义的红巾军。凭借其聪明才智,广纳贤才,在郭守义去世后,接替其位置。后接连战功,平步青云。于1364年,即吴王位。并在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褪去布衣,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的称帝,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平民出生的布衣天子。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
《布衣天子朱元璋》读后感(九):新书《布衣天子朱元璋》,生动有趣地讲述朱元璋的创业史
由清风明月所著、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书,把聚焦点放在朱元璋的成长史、创业史上。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史料为依据,娓娓道来,条分缕析,把朱元璋的人生轨迹作了一番刨根究底的梳理。让人看到朱元璋是如何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从一个农家子弟逐渐成长为起义军将领,最后在万马齐喑、天下大乱、豪杰蜂拥、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实现“黄胞加身”的人生目标,创建了一统天下270余年的大明帝国!
《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书用丰富的资料,还原历史的况味,让人沉浸于峥嵘岁月,感悟朱元璋的成长史、创业史、发迹史。在资料的运用上,作者做到了不拘一格,旁征博引,既大量运用正史文献里的资料,也充分采用民间传说、稗官野史上的资料,从而让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满,也更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从而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如在“明王出世”一章里,对于朱元璋出生经过,作者就先后摘引了“天潢玉牒、龙兴慈记、明太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让人们看到,编织在朱元璋身上那神奇的出生史是如何出笼的。其实,这是历代文人为了迎合封建统治者而精心编造的“神话”。这样广采搏撷,既让人明白历史的真实,又让人读之饶有兴趣。在”大明第一智者“一章里,作者对朱元璋军师刘伯温身世的记叙上,不但引用了《明史》的记载,也引用了清人所著的《玉光剑气集》上的故事,从而让一段本来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了许多。在“韩林儿之死”一章中,对于曾经是朱元璋顶头上司韩林儿的死因,作者也通过对“明史、蒙兀儿史记”以及朱元璋称帝后的一些说辞,来最大限度地还原真相,让人看到,朱元璋为了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是如何不择手段与无耻卑鄙,为其坐上皇帝宝座后便大肆诛杀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功臣埋下了伏笔。
《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书把叙事与分析、回溯与点评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在迷雾缭绕的历史长空中,试图解开那些疑窦重重的谜团,同时也不断激发出读者的好奇之心,与作者一道,穿越时间隧道,探寻历史真相。《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书与很多人作传记不同的是,作者不仅仅局限于对人物事迹的叙述,而是夹叙夹议,既达到升华意境的作用,又阐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如在“皇常见寺和尚”一章中,对于朱元璋在丘觉寺当和尚时,因为受到欺凌,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云游化缘生活。在作者看来,朱元璋的这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使他“开阔眼界,积累了社会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也慢慢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人物性格;开始有了信仰,内心变得强大。”最后作者还说,“如果没有这三年的流浪乞讨生活,朱元璋也就无法率领群雄,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在“厚黑的陈友谅和正义的朱元璋”一章中,作者对曾经实力最强的陈友谅是如何败给朱元璋的,也进行了一番剖析。作者通过摆事实,举例证,得出三点结论:一是从人品与政治手腕上看,朱元璋高过陈友谅;二是从纳谏上讲,朱元璋从善如流,陈友谅刚愎自用;三是从生活作风上讲,朱元璋俭朴节约,陈友谅骄奢淫逸。类似这样把叙事与分析相结合、回溯与点评相统一的写法,在这本书的“时来运转、大脚马皇后、明初战略家、是对还是错、旗鼓相当、朱元璋归乡“等章节中,都能看到鲜活的印记。作者这样的写法,一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二则有助于厘清真相,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探寻历史谜底的兴趣。
《布衣天子朱元璋》一书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十分接地气,让曾经锁在深宫、藏在典籍中的故事,走进“寻常人家”,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享受阅读历史的快感与喜悦。作为活跃于网络的作家,他更加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所以,作者尽量用通俗的“大白话”来讲故事。如“时来运转”一章,在记叙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的过程中,作者不无幽默了一把!作者这样写道,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后,“向红巾军的人事部门递交了一份人事档案表”,然后,作者把朱元璋的家族成员一一加以罗列。这样的记叙,不但脉络清晰明瞭,有助于读者了解朱元璋的身世家世,而且充满幽默风趣的意味!应该说,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贯穿于这本书每个章节,接地气的文字,从而让读者能够一口气阅读下去,从作者的叙述中,实实在在地感知布衣皇帝朱元璋的成长史、创业史!
作者;贾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