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中学毕业的我,与自己理想中的中专失之交臂,那时的中学生是不允许复读的,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了农村的家。
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有两条路可以走出去。一是考上中专或大学,那是铁饭碗,毕业后可分配工作。二是参军,可惜,当时部队改革,退伍兵是那来那去,即使当三年兵还得回老家。两条路都走不通,只有回家跟父母种地了。
失望,迷茫,还有可怕的不知所措——我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苦思冥想。自己以后能干什么呢?难道只能象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实实地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那时的学生是以"张海迪"为榜样的一一身残志坚。我蜗居在家里无所是事,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颓废!我要走出家门,去适应那令我难以接受的现实生活。
经介绍,我去了离家几里外邻村窑厂。
窑厂是做泥坯砖的,因为那时还没有电,很远就能听到发电机的哒哒声。
窑厂里, 有几个人正忙着往挤砖机的铁斗里装土,一根水管伸进去,向铁斗里注水,搅匀, 看着有点潮湿的黄土,从砖机的一头流进,到了机器的那头竟挤出了泥巴样均匀光亮的泥条来,有个带有七八条钢丝的“铁刀",用力一推,纲丝竟把整块的大泥条切成很多砖型的泥块,切过的泥缝整整齐齐,虽然是泥砖,由于经过了高强度的挤压,还是有硬度的。
用架子车把泥砖拉起上架。离挤砖机200米外有专门晒砖的场子,用带3根钢钉的叉子把泥砖叉起,然后放在砖架上。那叉砖是有点学问的,叉子用力过大泥砖会变型,用的力小,叉时泥砖会掉到地上,两种情况,如果没有经验都会使泥砖报废。上架也有学问的,泥砖要一层一层相互交叉摆放,砖与砖要有5公分的间隙,这样才能釆光,通风,泥砖也干的快。只要天好,三天的风吹日晒就有个半干了。
抬眼望去,砖垛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齐齐,错落有致。
因为我带有一身书生气,厂长让我先给拉砖坯的推车,再慢慢学叉砖,上垛,就这样我成了砖窑厂一名砖坯工。
每天工资2块钱,一月无休假,月底拿了60块的工资。
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人生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