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暗时代》的读后感10篇

  《新黑暗时代》是一本由[英] 詹姆斯·布莱德尔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8,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新黑暗时代》

  如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我们又无时无刻不活在科技带来的恐惧中,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化加剧等。

  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恐惧的漩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新技术,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待新技术。

  我们既要相信未来会更好,也要对新技术带来的恐惧加以警惕,看看这本书,也许你会了解的更多。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科技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无数次看到关于对科技的观点,虽然作者也强调没有对科技有偏见,但还是能看到有偏见之意。

  当然我也承认科技的弊端,就像《未来简史》中说过的一样,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让我们更加忙碌,计算机给世界带来了效率高,但效率高的后果就是人更加忙碌。

  但我们是否又要承认科技确实带来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快捷的数据传输,快捷的交通,快捷的认识这个世界,起码能在这里评价这本书也是科技带来的。

  个人观点,书写的还好,观点偏向贬义,看到了黑暗,但我觉得黑暗不正是由于光明吗?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新黑暗时代》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揭示了盲目信任技术的危险性。对于我这种技术白痴来说也不难懂,或许是因为作者举了很多例子(很多有印象的新闻)的缘故。唯一的缺点大概只是部分配图没有什么必要。

  神奇的是,信息就在那里,但是大多数人无视了,没有去观察去分析。

  还有一些东西虽然可能听说过,但从未真正的了解。比如全球变暖的表现其实远不止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温度的升高,它还导致晴空湍流,甚至心智的危机。

  学到了很多名词:后事实主义、自动化偏见·····

  这本书既引人思考,又让我感到悲观。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黑暗时代

  我们只是在使用技术,但不知道技术的原理,无论是故意还是无意的遮掩,会让我们忽略潜在的隐患。从很早就开始技术总是很悖论,总与发明者的初衷背道而驰。计算机是为了大家能更加有效率的获取真实信息,可是现在是要在海量的无用甚至有害的数据里去淘取真正的信息。效率没有变高,反而加剧了矛盾纠纷。网络地球村的初衷也变成专注主题的排外性更强的组织,人与人之间比以前更加难以融洽相处。

  我曾经一直希望用尽量少的隐私去换取服务,不开通知,不给太多授权,但逐步的依赖于便利,慢慢地还是泄露了越来越多的隐私。我们的环境整体的氛围里很不关心个人的隐私,总觉得自己的隐私是不值一提的东西。大环境方面,我根本不相信那些大企业所谓的不使用用户隐私承诺。

  希望这本书能给更多的人看到吧,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多一些思考和忧患意识。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读《新黑暗时代》有感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打上科技的烙印,一方面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方便,拓展我们的视野,更新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科技也带来了经济体系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化加剧等负面影响,因此,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新技术,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待新技术显得日益必要,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意义的发挥技术的塑造和引导功能。本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运用大量的真实的事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十个章节,全方位立体化辩证地分析了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警示世人不要被科技所盲目操控,不要过分依赖科技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忧患意识,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不带偏见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假思索的去使用它们,我们既要相信未来的图景是阳光灿烂的,也要警惕对于新技术过于盲目乐观,我们只是需要思考,反复思考,持续思考,这张网络――我们、我们的机器以及我们共同构想与发现的东西――需要思考。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六):豆瓣荐书团

  科技的不透明性对人类的影响。作者是个很有想法的专栏作家,他更多地关注了那些生活受到了科技进步的“消极”影响的人。

  在这之前,作为一个学物理的,我抱着技术做大做强就无敌的心态,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的时代,我也或多或少地转变了互联网的一些思维方式。这本书启发了我对是否发展技术的思考,问题没有那么简单,社会越来越复杂,技术可以让做一件事表面上变得简单,但不仅仅是了解技术本事就足够的。

  另外一点就是对于气候或者说环境问题的担忧。在这个闷热的夏天读这本书尤其感受深刻,天气一年比一年热,这就是最直观的感受。我们对一切问题都不会主动探究深层原因,环保意识更是薄弱。

  只能说看了这本书心情复杂,我只是尚未独立的一个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每每想到社会的问题-贸易战、港独台独、房市、教育医疗环保、种族歧视、阶级分化、各种对立情绪-只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黑暗并非坏事,我们可以从黑暗中学习更多

“认为人世间最慈悲的事情就是人类思想无法关照一切。我们生存在平静的无知岛屿上,被广袤的黑暗海域包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启帆远航。科学在各个方向上的极力伸展迄今还未伤害到我们。但是,终有一日,破碎零落的知识将拼接在一起,为我们开辟出骇人的现实景象,让我们认清人类战栗的处境。到那时候,我们要么在真相面前丧心病狂,要么仓皇逃离这死亡之光,遁入新黑暗时代的平静与安详之中。”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银翼杀手》、《她》、《超体》、《我,机器人 》等,就不过短短20年,我们已经开始走向了恐惧科技的时代,开始思考科技和人类道德相悖的东西。我们曾经欢呼雀跃科技的到来,但现在,随着《黑镜》里的剧情让我们感觉恐惧离我们那么近,我们开始惧怕科技本身。说到底,界限在哪里?

  非常推荐本书的第五章节。案例很多,而且有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和观点。比如:机器人——或其他形式的智能机器——必须向人类解释自己。

  最后黑暗并非坏事,我们可以从黑暗中学习更多。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之《新黑暗时代》

  本书从技术进步的内在逻辑谈起,引用大量不同技术发展时期遇到的问题为佐证,以论技术进步至当前已经从从内而外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内来看,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多元的观点,然而却没让世界变得清晰明确,相反,基要主义盛行于世,充斥着简约化的叙事……”。各大网站的推送功能像是个巨大的过滤泡,机器学习允许网络后台通过大数据更加了解屏幕背后的每一个人,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推送类似内容或商品。用户画像越清晰,每个用户就越来越沉溺于已有偏好或加强已有认知。此为大数据对人类思考的影响。更有甚者,在资本等因素的影响下,社交媒体平台选择用户可以看与不能看的内容——与社交平台建立初衷背道而驰。

  从外在看,人们并未完全认识到应用技术的成本。例如书中例子,每周用平板看一小时的视频所耗电量不仅仅为平板充电与Wi-Fi耗电,远程耗电超过2台冰箱一年所耗电量。我们对技术的依赖增加了耗用成本,同时一旦能源耗尽或产生对硬件设施无法恢复的破坏,则人类生活的有序运转将被完全打破。

  《新黑暗时代》内容新颖,档案资料鲜少被报道。但论据堆砌,部分观点老生常谈。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计算是否真的带来进步

  收到快递拆开之后有些意外,书很轻是优点,但是剪切不是很好,书的上面下面都能看到裁纸的毛边。其次就是这本书的翻译我觉得很流畅,整本书的可读性很好,内容连贯,静下来心来一上午就能看完。(这里偷偷给英国人的逻辑思维再点个赞)

  最后说书的内容,作者是教授互联网专业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专业词汇,但是对外行的印象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虽然在讲计算机时代,但是更多的是强调了互联网与生态环境,与我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最让我引起共鸣的一点就是互联网到底带给了我们多少进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交媒体的发展下,我们正在被网络操控,我们在逐渐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而不是顺着我们的心意行事。我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未来预测的能力,远远低于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后代也将低于我们。想一想埃及金字塔,想一想古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失去了很多自然的能力。计算机带给我们便捷,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思维的能力——我们过度依赖计算本身。

  这个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本书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这样的一个世界观让我想起来了万历十五年,历史与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是比特币的诞生与全球变暖的联系,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这些变化内在的联系?

  总之,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很多共鸣,而且这本书虽然严肃但也很客观,推荐大家有空去买来读一读。

  《新黑暗时代》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无法言说的黑暗时代

  说起来很有意思,看这本书的前两天正好在看一部电影叫黑暗面。其实那个电影和这本书的内容完全没有一点联系,只是题目都带着黑暗一词,我就顺便一提。电影里表达了一个态度是人性的黑暗面。那么这本书写的则是这个时代的黑暗面,时代的黑暗面是什么呢 我们在大数据时代诸如此类的说话都已经听倦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黑暗面可能是科技迅速增长带来的弊端吧。我一般不太会主动找这样的书籍来阅读,因为总是觉得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话题也已经是老生常谈,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看电视和网上冲浪,相关的信息太多,我们想不接受都很难。这本书也是一样,从多维度来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 说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点,作者一直在反复强调,科技变得发达了之后,我们的世界却变得复杂。我们只能理解,无法精通。我们企图用算法把一切计算出来,可是去尝试越多,我们的困惑不解也越多。

  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黑暗。我们的操作都是在黑箱中进行,我们跌跌撞撞地摸索,可是无法解答。总有事物不能被概念化,总有问题不能用算法解决。如何更好地运用我们的知识来把这个繁杂的世界简化,或许才是慢慢解决问题的思路。 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一个作品,总是容易狭隘,总是伴随着误解,所以我的一家之言可能并不足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我也担心这种过于严肃的书籍我可能理解片面会误读。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