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囧途》经典影评集

  《重金属囧途》是一部由Juuso Laatio / Jukka Vidgren执导,Torstein Bjørklund / Johannes Holopainen / Rune Te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金属囧途》影评(一):重金属狂欢

  影片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披着重金属外壳的励志片 通过恶趣味的形式增加了笑料 减弱了消极的情绪 受映群众老少皆宜 无论是否喜欢重金属 都可以看得捧腹大笑

  电影并没有将重点放在了音乐上 更多的是讲述金属乐对主角们对改变和他们对自己热爱的音乐作出的努力

影片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乐团刚刚成立四人的乐团合影 在鼓手出现意外离开后 剩下的三人正是从这张照片上得到了力量坚持下了自己的梦想 第二段是主唱在每一次表演的时候都会呕吐

  《重金属囧途》影评(二):单纯而美好

  很喜欢那个小姐姐包扎的那束花,好像很凌乱,去真的很好看,不过搜不到照片,看来得自己动手去截屏。留着长发的不一定是不良少年,反而是温顺的小弟弟,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他们,或者嘲笑他们,也从不反驳,带上耳机又是沉浸在那个重金属的快乐世界里。单纯而美好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嘲笑,因为这些不同道的人的看法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欢的,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这些才是值得自己花上大把时间和精力的。

  《重金属囧途》影评(三):重新认识

  #重金属囧途[电影]#一部颠覆认知的电影,因为不懂重金属,也有误解,这次才算是略知一二。 北欧芬兰的电影第一次看,但维京人的野蛮、淳朴着实让人觉得可爱。如果说落后的原因,那也不对、这里不穷,或越是富有越是简单。 音乐表达达到自由的极限,那就是摇滚,只有北欧的土地才可生长,事实也是如此,北欧为摇滚圣地。 切割驯鹿肉卡住时,往复的节奏,即为原味摇滚音调,让我对于摇滚开始尊重和略有理解。 剧情前半段很自我,后半段很玄幻,跳崖那一段画面极美,看得出只有北欧这般极为富有的国家,才可如此想象,并且放飞自我,不摔死当然不可能,不过是剧情嘛。 音乐如是一种梦想,爱人如是一种梦想,那都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则为主旨,隐喻为狮子,必须去面对,主人公跳进浣熊栏一顿暴打,也算克服,但很无厘头。 末了,一班人戏剧般登台,俗套成功,抱得美人归,收尾,并无新意。 只是北欧电影的表达方式,太简单,太直接,还是出乎意料。

  《重金属囧途》影评(四):记住芬兰不仅有极光和驯鹿,还有重金属摇滚

  这不仅是给重金属爱好者的电影,原来也是老少皆宜的,同行妈妈也看的很开心,妈妈已经记住北欧芬兰不仅极光和驯鹿还有重金属摇滚。

  故事是相对老套,芬兰的几个小镇青年(现实生活的loser)组了一个乐队,在保守封闭的镇上坚持练习自己喜欢的重金属摇滚十几年,然鹅一直没上过台,经过他们的执着和努力第一次的正式演出登上了挪威的音乐节舞台,期间引发了一连串有趣且荒诞的故事

  故事挺简单,虽然大部分桥段都能让你猜到,但意料之外的那几个情节真是让你惊喜,不夸张的说北欧人幽默起来真是让人你留着眼泪的的狂笑。偷了车挖了坟带着伙伴的棺材一路欢乐的去音乐节;超速用监控拍乐队海报,不得不说挺有创意[捂脸]。内核十分重金属,但描述故事的方式轻松诙谐,不懂重金属摇滚的观众也能很容易的投入其中。很愉快的观影体验。

  :最早接触重金属乐队是芬兰的Nightwish 每次听到重金属都挺想去学打鼓,那种双踏一直踩真是能量爆棚

  《重金属囧途》影评(五):短评里,我没说完的话

  四个长发披肩的小城重金属摇滚音乐边缘人,地下室苦练12载,备受小城其他人嘲讽,但是一个机缘巧合,他们居然把自己的录音带交到了国际知名重金属音乐节的主办人手里,去国际重金属音乐节的消息不胫而走,四个边缘人居然备受人崇拜尊敬,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在本市最好的吧里演唱机会,但是主唱一个史诗级呕吐不仅把自己吐懵了,而且也得知自己并没有获得去音乐会的机会。于是大家又开始嘲讽这四个执念于重金属摇滚的音乐人了。 但是死过2次的好友意外离世还是让主唱斗志昂扬。于是大家偷车、盗墓(重金属摇滚乐队就是要整整齐齐的,哪怕队友去世,也要以棺材形式出现)、带了一个精神病患者(需要一个鼓手,这哥们儿打鼓非常好)、战战兢兢过边境线(被一群cos阿拉伯人的傻娃们给救了,边防小哥萌萌哒还有担当,边防老大简直战争狂人)、坠崖跳崖漂到主办国(芬兰人和维京海盗cos们用英语对话,你们都好棒)。 最后主唱又一次史诗级呕吐,但是主唱吐完清醒了,非常好地完成了表演,也最后被抓起来了!但是主唱觉得拉裤子总好过便秘。

  笑点密集,很多小心思啊,就跟重金属摇滚音乐一样,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觉得是噪音。反正大家疯起来,都蛮可爱的。

  《重金属囧途》影评(六):音乐是解药

  我不是重金属迷,我甚至只听过俩场重金属现场,听重金属确实是得把所有乐种都听一听再来听,好像就能感受到真正的魅力。

  但是我对于音乐的理解之一是,音乐是抒发人类情感的方式,是表达艺术,是能够迅速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更笼统更无约束而更自由了。这部电影很有意思,令人看完就想立马去领会一下金属狂潮,开展一段美好的追梦之旅。

  艺术应该是相通的,不相通的不理解其他艺术的艺术一定不能算是艺术,电影也是一样,有歌剧电影,摇滚电影,流行乐电影,民谣电影,金属电影,电影里有无限发展的艺术元素,电影是一种伟大的载体,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再进行改造与创造。 一组年轻的金属乐队,带着他们的处女作,爬山涉水不需要原因地来到另一个国家的音乐节,带着他们死去的鼓手棺材,抢出了在病房中有暴力倾向的新鼓手,躲过警察的追捕,跃入了大海,开始了他们分享艺术的时刻。

  面对死亡,勇于谈论死亡,直面死亡,不畏惧死亡,放下死亡。这是本片主人公的思维模式,而主题更像是一出极其幽默的态度来讲述追求理想的追求独特的意识形态的浪漫主义。 幽默是游戏的态度,浪漫是尝试的勇气,而他们坐着维京的战船来到目的地,来到表达勇气的站台,用独一无二的音乐,震撼世界。

  我为人类有金属乐感到荣幸。

  我为人类有电影感到满足。

  《重金属囧途》影评(七):出发前他们练了十二年——重金属勇途

  君不见轻描淡写的十二年,在屠宰场的地下室,一双子承父业的屠鹿手练成了方圆百里最快的吉他手,一个寡言的图书管理员能听riff识曲出口即诗身兼贝斯手设计造型师,鼓手一身机械肌噎死仍能打节奏,主唱狮子吼威慑四方驯鹿减产更能虎口夺食……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别以为北欧发达国家,生活便有多容易,人生不是电影,人生艰难多了。生活是吉他手父亲摇滚手势上断了的两根指头,是帽子青年最远只去过铁岭的无奈,也是边防女上校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担忧和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的喜悦……

  可生活能打垮你吗?谁说端屎盆子拖地的人就不能玩摇滚甩头发,谁又说绞肉机带不来音乐的灵感,艺术本就源自生活,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反倒是道貌岸然的流行伪君子,西装革履摩丝头,实际上是个会走路的生殖器……

  尽管不懂北欧重金属,但是听完插入直肠的演奏后,确有种菊花一紧喉头痒的感觉,仿佛重燃少年时代摇滚的激情。电影通过嬉笑打闹的剧情传达的依旧是最简单淳朴的信念,这信念叫做——坚持信念。

  他们练了十二年,换了小马哥得说四遍:我等了三年,就是为了等一个机会!摇滚不死,抬棺上路!

  《重金属囧途》影评(八):重金属的气质

  我还记得那天陪俄罗斯客户到凌晨2点,从烧烤摊转战到KTV包房,啤酒一瓶一瓶直到包房只剩下已到中年的我俩。

  沉默,是今晚的啤酒还有笙歌。其他人都走了,他终于可以把系统里林肯公园的一首首全部唱个遍,还有其他我不知名的重金属摇滚,他点我跟着歌词念。最后两个天南海北的国际友人在深夜里怀念了一把过去的摇滚岁月。真是感慨万千。

  如同所有的励志电影一样,开头总是落寞。只是四位主角家住芬兰的小城镇,作为气质鲜明的重金属乐队成员往往遇到的非议误解更多。明明沉默寡言、明明工作平庸、明明骑着一辆快散架的自行车,但只因长发飘飘一身黑,就遭到了邻居基佬的嘲笑和吸毒的质疑。

  四个人在成员家开的屠宰场里面排练了十二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放肆的快乐。直到有天他们遇上了一个美丽的误会,一个或许可以参加挪威重金属音乐会的机会。然后他们收到邻居的尊敬和崇拜,又在误会澄清后重新受到嘲笑。鼓手无意间作死,他们最终决定还是去挪威音乐会,期间遇到了很多阻挠,最终还是成功的举行了表演。

  相比于其它,重金属摇滚总是偏执,所受非议也更多。电影喜剧的桥段很克制,往往是用一本正经的中二来体现,最后半小时高潮才开始脑洞大开,笑料与癫狂齐飞。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是芬兰和挪威作为重金属乐队的主产地,电影有很多梗让重金属音乐爱好者很有同感;而且电影里的励志并不是他们本身有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是努力从自己蜗居的小天地中出来,不放弃的去尝试去追逐理想。

  有时候和现实讲和就是勇敢的去面对。

  《重金属囧途》影评(九):Children Of The Sea

  

情怀:

故事发生的地方在芬兰北方的乡村,在这里,他们反复练习了12年,重金属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粉丝们一时的热情而已。正是重金属,让他们从周围静悄悄、土兮兮、乡下到不能再乡下的环境里逃脱出来。

致敬:

  1、电影中的死亡、呕吐是等情节是致敬了前辈《摇滚万万岁》。当年U2乐队成员在看了《摇滚万万岁》之后哭了,因为通过那部电影他回想起了很多自己过去的岁月。

  2、影片其中一段台词:在雾气朦胧的早晨 在时间的边界 我们消失在初生的太阳里 在学会飞翔前 我们就已飞跃天空 我们认为这日子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失去了海的孩子。来自于英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黑色安息日的歌曲《Children Of The Sea》

  3、乐队最终参加的北诅咒音乐节(Northern Damnation)实际上好像来源于诅咒音乐节(Damnation Festival),这个音乐节每年在利兹大学举办,为期一天,音乐节的定位是极端金属、硬核朋克,可能是跟电影中乐队的风格比较贴近,所以选了这个名字。(如果不对欢迎指正)

对立:

  这部电影不仅仅描述了一群追逐梦想的人,还影射了一些人们对金属乐的看法。

  1、保守的居民,总觉得衣着夸张一头长发的他们是瘾君子、流氓。但实际上他们内心细腻敏感,热忱、无私、乐于分享。就像影片中的帕西是个怪人,永远只有一副表情,但其实很无私,很有同情心,而且他是重金属的活字典。片中他宣布自己要改名,把“Pasi”改成“Xytrax”。这个梗,影射的是重金属走极端和喜欢起“雅名”的倾向——比方说“Impaled Rektum”这个组合的名称。

  2、小镇上流行歌手被人警察和镇长尊敬,有自己的保姆车,镇上的漂亮女人他都唾手可得,这种小人得志的形象被乐队成员鄙视,也暗示了流行VS重金属的现实状况。

  《重金属囧途》影评(十):意外的惊喜

  是偶然在豆瓣上看到这部片子,抱着随便看看的想法下载下来,这样一个阴冷的冬天的下午,没想到它竟然赶走了我的“阴天周末下午抑郁症”,全程像个傻子一样笑,无比舒爽。

  我喜欢的元素都有了,金属乐、公路片、反差萌的羞涩小哥哥、每个乐队都有的一个“牛逼的怪人”、蛇精病、各种脱线、黑色幽默,还有北欧壮丽的风景和与世隔绝般的安宁小镇。

  能把金属乐弄得这么好玩有趣甚至有点沙雕的,大概也只有在这种据说每个村子都有一支金属乐队的芬兰(北欧)了,才不屑于跟你讲什么态度、大道理,也不会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本来么,让音乐回归音乐,而很多人给它赋予了太多“意义”已然离原点太远了。

  而且我想说,其实他们是很多乐队的真实的样子(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很“正常”但又略不“正常”的青年,因为喜欢音乐会玩乐器凑到一起组个队,排练之外日常无聊或日常逗比,内心简单喜欢异想天开,他们并不想操翻一切(纯正的PUNK青年可能不在此列),大部分只是想能把音乐做得跟自己崇拜的大神一样好,能够有机会上更大的舞台去演出,让很多人听到,如果能赚多点钱当然更好——前提是做这个是真的因为喜欢。

  突然想到另外一部公路片《契克》,故事主线不同、角色年龄有差,但内在所传达的东西竟然很一致。那种无所畏,想干什么就去,犯蠢、中二、戳锅漏,都没关系,只是一往无前地去追求内心所向,那哪怕前面是悬崖也要跳下去……这正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所稀缺的,我们总是在权衡利弊、分析损益、害怕走错一步,于是渐渐听不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所以你要说摇滚精神,态度、反抗,有时候真的显得画蛇添足,我倒觉得,大概就是这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便是最难得可贵。就像契克,就像这部电影里的乐手们。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极端金属的创作者和爱好者,就应该是冷血残酷天生带有杀戮气质的,其实并不是啊,就像那个看到驯鹿也不会撞上去的鼓手小哥哥,就像精神病院照料病人的主唱和图书馆安利金属乐给妹子的贝司手,内心也是善良和温暖的,最后带着队友的棺材一路去往音乐节,更是满满的爱和感动。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