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 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凤,金灿灿,亮晶晶,被人誉为金圈。加上他本来姓金,东河沿人有时叫他金相公,有时又叫他金圈。
当然,这是说从前,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当我经过他家门口,他所切削钻刨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脚盆、圆盘,或者水桶、舀勺。都是白木,箍的是铁圈,有时是竹圈。然而,金相公还留着一套铜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主顾,他常常叹息。
金相公还有一个好大的不如意,就是没有儿子。已经去世的老伴儿,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对于他手艺的传承,是个很大的不利。当然,女儿也罢了,可以招个进舍女婿。偏偏大女儿特别出挑,找了个吃国家粮食的——我家河对面粮站的工人。如此,他就剩下一个念头,女儿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手艺。
女儿终于称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个儿子。金相公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把钻啊刨啊使得顺溜,还几次把那套铜圈拿出来,套在外孙的坐车、摇篮上,逗外孙玩儿。我这才看到,这传说中的铜圈,其实只是几个黑不溜秋的圆环。要说它的好处,就是声音,叮叮当当,确实好听。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年,金相公的眉头又皱拢了,因为外孙不会说话,连咿咿呀呀的声音也不发一声。女儿女婿着急,抱孩子去了无数医院。被上海的医生确诊后,他们搬离二房厅,去了粮站宿舍。金相公也只闷头干活儿,再不说话。人们说,金相公家一下哑巴了两个。
金相公的小女儿,只比我大两岁。没娘的孩子可怜,她平时就不声不响,至多和路过的我点个头。如今连姊姊也搬走,父女两个烧饭洗衣的家务都落到了她身上。不久,商店里的塑料脸盆、水桶这样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金相公只能给人修个旧。他赚的钱连嘴巴也顾不住,小女儿辍学,父女两人开始绩麻了。
绩麻这事占地方,需要大场院。好在青砖道地儿很大,尽可以摊放、收晒。此外,他家北边还有一堵砖墙,是二房厅第二进的围墙,很多砖头已经损毁,裸露出一个个豁口。金相公用毛竹扎了个四方的棚架,靠在女儿终于称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个儿子。金相公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把钻啊刨啊使得顺溜,还几次把那套铜圈拿出来,套在外孙的坐车、摇篮上,逗外孙玩儿。我这才看到,这传说中的铜圈,其实只是几个黑不溜秋的圆环。要说它的好处,就是声音,叮叮当当,确实好听。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年,金相公的眉头又皱拢了,因为外孙不会说话,连咿咿呀呀的声音也不发一声。女儿女婿着急,抱孩子去了无数医院。被上海的医生确诊后,他们搬离二房厅,去了粮站宿舍。金相公也只闷头干活儿,再不说话。人们说,金相公家一下哑巴了两个。
金相公的小女儿,只比我大两岁。没娘的孩子可怜,她平时就不声不响,至多和路过的我点个头。如今连姊姊也搬走,父女两个烧饭洗衣的家务都落到了她身上。不久,商店里的塑料脸盆、水桶这样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金相公只能给人修个旧。他赚的钱连嘴巴也顾不住,小女儿辍学,父女两人开始绩麻了。
绩麻这事占地方,需要大场院。好在青砖道地儿很大,尽可以摊放、收晒。此外,他家北边还有一堵砖墙,是二房厅第二进的围墙,很多砖头已经损毁,裸露出一个个豁口。金相公用毛竹扎了个四方的棚架,靠在墙上,棚架上悬挂着一卷卷粗麻。这麻泛着黄绿,在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终于,金相公时来运转了,这便是东河沿人最难忘的大旱年。那年夏天,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我家门前的漕斗底翻天了。人们在河底掘了土井,早晚打水。万安桥那边三江交汇,河底很宽,搭了戏台,时常唱戏。看戏的人黑压压的,挤满了河底。也有人站在河岸上,观望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这时,金相公家的门槛被人踏断了,大家争相订购水桶——土井里的水,只能用来清洗,而吃喝的,须到小镇前面的山洞里去挑。没有劳力的人家,让人代挑,便宜的八毛一担,最贵的时候一元两角。当时,只要有劳力的人家,都前呼后应地去挑水了。
金相公自然高兴了,他日日夜夜箍水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订单实在太多,他把箍桶分成了几道程序,依次做圆的底盘、弧形的把手、桶身木板。如此标准化作业的好处是,转手快,出货多。简单的工序,比如用砂纸打磨之类,让女儿帮着做。
我父亲从绍兴挑来一副水桶的木板,特意让金相公去加工。金相公本来不接外加工的,但看在我父亲路远迢迢挑来的分上,收了下来。一直没完工,父亲上门催促,我跟了去看,才第一次进入金相公的家。古旧的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终于,金相公时来运转了,这便是东河沿人最难忘的大旱年。那年夏天,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我家门前的漕斗底翻天了。人们在河底掘了土井,早晚打水。万安桥那边三江交汇,河底很宽,搭了戏台,时常唱戏。看戏的人黑压压的,挤满了河底。也有人站在河岸上,观望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这时,金相公家的门槛被人踏断了,大家争相订购水桶——土井里的水,只能用来清洗,而吃喝的,须到小镇前面的山洞里去挑。没有劳力的人家,让人代挑,便宜的八毛一担,最贵的时候一元两角。当时,只要有劳力的人家,都前呼后应地去挑水了。
金相公自然高兴了,他日日夜夜箍水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订单实在太多,他把箍桶分成了几道程序,依次做圆的底盘、弧形的把手、桶身木板。如此标准化作业的好处是,转手快,出货多。简单的工序,比如用砂纸打磨之类,让女儿帮着做。
我父亲从绍兴挑来一副水桶的木板,特意让金相公去加工。金相公本来不接外加工的,但看在我父亲路远迢迢挑来的分上,收了下来。一直没完工,父亲上门催促,我跟了去看,才第一次进入金相公的家。古旧的厢房板壁里面,那套金圈一个个排着队,黄铜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了。
金相公做桶极其仔细,几块木板比画来比画去,已经看不出拼接的缝隙,他却还在耐着性子比对。父亲接过我家的新水桶,连声夸奖金相公好手艺。金相公抬起头来说:“大旱天的水桶比不得平时,你们要挑着它爬山过岭,怎么可以含糊呢?”这副水桶灵巧结实,我家用了几十年。
这年十月,东河沿人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透雨。金相公忙乎了一个夏天,人瘦了好几圈。他的背本来就驼,此时几乎弯成了九十度。那天,他和大家一起站在河岸上,看小河里的水涨起来,船高起来,清风从河面吹来,他脸上的皱纹,慢慢地舒展开了。
就在这年年底,我在他家门前的方砖院子里,看到了一个白皙瘦长的少年。也没人告诉我这少年是谁,但从他窄窄的脸和特别长的眼睫毛,我一眼就认定,他就是金相公的哑巴外孙。他在玩一个铜圈,使劲儿甩出去,让它不断转动。如果停下,他就再甩一次。
奇怪的是,这个时候的铜圈,不再是褐色,而是金黄的了。它在暮色里一闪一闪,偌大的二房厅院落,回响着叮叮咚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