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凡响》影评10篇

  《非同凡响》是一部由欧文杰执导,余香凝 / 岑珈其 / 叶童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同凡响》影评(一):非同凡响

  挺喜欢叶童的 角色轉變有些生硬,情節安排為存在而存在,相當散亂。但不可否認幾位主要演員的表現,角色足夠立體,有些轉變我們也知道是必然發生的,要是能夠聚焦在某幾個角色,加長片長或能讓這些轉折位推動地更順暢自然。有洋蔥,一定有觀眾會哭。 教育公益片,就电影而言故事的戏剧性不是太够,但是,有些时候,社会确实需要这些影片存在,余香凝表现不错,余香凝还阔以 不煽情的叙事方式很好 克制的感动和前行 喜欢导演的处理方式

  《非同凡响》影评(二):嘿嘿

  从特殊学校启光学校欲透过举办音乐剧来提高毕业生就职机会开始。在校的音乐老师徐宝雯在面对这个计划,随着演出日子逼近压力加深。音乐剧同时找来名校萃英中学学生前来协助,但最终只有在班中成绩未能赶上的钱思颖继续当上义工,但却要面对家人与学校的压力。同时在成绩中下育才中学孔老师,带来新移民陈丽与透过当义工「洗底」的吴珈豪来协助。珈豪与思颖最初对音乐剧的态度,却随着在校同学的尽力演出,渐有改观。所有努力皆不会被辜负,不努力什么都做不成。

  《非同凡响》影评(三):凑数

  从特殊学校启光学校欲透过举办音乐剧来提高毕业生就职机会开始。在校的音乐老师徐宝雯(谷祖琳饰)在面对这个计划,随着演出日子逼近压力加深。音乐剧同时找来名校萃英中学学生前来协助,但最终只有在班中成绩未能赶上的钱思颖(余香凝饰)继续当上义工,但却要面对家人与学校的压力。同时在成绩中下育才中学孔老师(欧锦棠饰),带来新移民陈丽与透过当义工「洗底」的吴珈豪(岑珈其饰)来协助。珈豪与思颖最初对音乐剧的态度,却随着在校同学的尽力演出,渐有改观。

  《非同凡响》影评(四):非?同凡响

  很多年前,郭富城和陈慧琳拍过一部《仙乐飘飘》。

  一心离开特殊学校的老师。泰国有部《教师日记》。台湾最近有部《老师,你会不会回来》。

  新移民,大陆妹,再次被歧视。

  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世界上任何一块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非同凡响的。

  剧情很散乱,人物也是过多,岑珈其倒是演得不错。冗长无趣。煽情也煽不起来最后。

  看完后很难理解余香凝被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感觉就是充数的,陪跑,陪太子读书。

  谷祖琳,当年唱歌时还对这名字挺有印象的,就是记不起她有什么拿手的歌。还有个李茏怡,很喜欢她的名字。

  欧锦棠和林嘉华,都曾经是《火速救兵》里的主角。

  钟景辉的声音好亲切,更显老态了。

  刘玉翠同学,虽然也看过一点《天龙八部》,但我对她这版阿紫是真没印象,大概我看得最多的那一版《天龙》是汤镇业的段誉。

  《非同凡响》影评(五):《非同凡響》:談社會性,要談的是什麼?

  《非同凡響》的好在於「收」、在於「藏」,也在於「心」。

  近幾年香港有相當多的具「社會性」的電影作品。描寫社會現實是一件好事,但作品呈現了些什麼、想要些什麼,這些都是另外的話題。現在在香港,「弱勢」彷彿成為了一種時髦:政治人物喜歡標榜自己「弱勢」、也喜歡與「弱勢群體」掛鈎。

  真正的問題是,到底在當下的社會環境和政治氛圍裡面,哪些人是真正的「弱勢」?在現行的政經結構裡面,「弱勢群體」指的又會是什麼人?

  說《非同凡響》的好在於「心」,是因為我能夠從這部電影裡看見主創人員們嘗試去「理解」這個群體。

  「理解」也是劇本裡至為重要的主題。

  不是以疾病困苦來做話題的「社會性」,不是故作姿態的「關懷」,也不是突如其來的「善心」,而是確確實實,走進這個群體的生活的「理解」——是無法用溫情蓋過,也無法用溫情解構的「理解」。

  多年前的《五個小孩的校長》比《非同凡響》更為賺人熱淚。女主楊千嬅在《五個小孩的校長》裡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而她在該片的精彩演出亦為她帶來了金像獎影后的提名。但我認為谷祖琳在《非同凡響》的演出更真實,也更自然。

  正正是因為《非同凡響》的「收」和「藏」,才更顯得這部作品的優秀,顯得主創們對這個故事、對這個劇本有信心,對觀眾有信心。

  余香凝飾演的「ok姐姐」因學業原因沒有和音樂劇團走到最後,但這個角色卻抱攬了許多其同代人會遇到的問題;頂級學校教學生表達自己,卻不是讓他們講出自己心裡最真實的想法,而是教導他們如何透過表現自己在考試裡獲得高分。

  連在藝術領域裡面,學生們也不能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戲裡面有一幕是,與珈豪同校的新移民女生上前與余香凝及其同學們打招呼。余香凝的同學在這個女生離開後笑著說,「這裡的人不是弱智,就是大陸妹。」這幾名女生對音樂劇團的團員連最起碼的關懷也做不到。她們談起音樂劇團時,只有一臉嫌棄。這讓我想起在婁燁的作品《推拿》裡面,那個讓自己女兒和盲人按摩師相親的父親的嘴臉:平常不太會有機會見到盲人,現在有機會看看,也好。

  最後那個新移民女生的角色後能融入在音樂劇團裡面,沒有受到岐視,也沒有受到嫌棄。

  在送別阿公的時候,「ok姐姐」把那幅用咖哩汁畫下的阿公的畫像一併送進了焚化爐。她是開始成長了嗎?如果是,她又是向哪一方面成長?

  無論她是否開始走進成人的世界,但至少,她已經學會了欣賞和面對這個世界,懂得努力生活。

  *原文同載於「電影語言 Film Language」Wordpress、Facebook、Instagram 專頁

  《非同凡响》影评(六):着眼「成长」的励志片,如何避免沦为自我感动?

  作者:毒舌鉴毒师@凌麦儿 个人主页

  看《非同凡响》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满意度不断降低的过程。

  开场的清新色调、平实的日常对话、恰到好处的现实投射很招好感,出现各种突兀生硬的转折后,观感开始急转直下,当各条混乱的线索汇聚成一个平平无奇又无说服力的结尾,原本有意酝酿的感动情绪象是慢慢被泄了气,让人提不起兴致沉浸其中。

  《非同凡响》是曾参与执导《十年》、《树大招风》的欧文杰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故事围绕特殊学校「启光」的音乐剧项目展开。

  《非同凡响》

  参与其中的三位主角:在启光教课八年、一心转校的老师,在名校表现平平、父母为钱争吵不断的女孩,来自普通学校、靠做义工「洗底」的叛逆男孩,由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获得了成长。

  《非同凡响》剧照

  此类「若干人一起因某事而成长」的多线叙事剧情片十分常见,观众在入场前便能预测到结局,想看的,无非是人物的转变过程,这也堪称此类影片的重中之重。

  只可惜,在满具人文关怀感,画面与配乐都十分讲究的《非同凡响》中,最欠缺的,正是人物转变的合理过渡。

  余香凝饰演Band 1学校中的内向中学生思颖

  从特殊学校小朋友家长在台上十分刻意的一段「有感而发」的抒情开始,影片开始从清新自然,走向强行升华再升华的不归路。

  简单举例,令人不适的「高光时刻」主要有以下几处:

  家长流泪感叹完后,女孩突然向老师表示「想再加入音乐剧」,而前期铺垫并不充分;

  一向严肃的老师为小朋友弹琴时,男朋友突然前来「探班」,老师瞬间散发圣母之光;

  老师和校长在天台「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非同凡响」的对话,则可谓尴尬生硬的极致,当这段话在舞台剧中再次毫无新意地出现时,不仅缺乏应有的感动效果,反而令观众有种「烂梗被重复两次」的厌倦感。

  此外,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女孩爷爷、突然间减少来往的名校同学、形象完全模糊的老师男朋友与父亲……每个人似乎都是「脸谱化」人物,未曾真正走入观众的内心。

  更遗憾的,是对串联全片的主角——

  音乐剧着墨不够,音乐剧本身也未够精彩。当观众经过一个小时的铺垫,期待看到一场感动人心的演出,结果却发现只是在不断重复之前的细节,毫无惊喜,失望也就可想而知。

  谷祖琳在片中饰演特殊学校老师

  欧文杰在映后谈中,表示自己并无任何舞台剧相关经验,而最后的表演,是基于特殊学校真实音乐剧演出的美化,殊不知二者都大大影响了最终的表达效果:

  观众看到的「成品」,既无真实训练的统筹和细节,也失去了原生态的质朴动人。

  愈是柔光处理、愈是刻意歌颂,愈难以触及观众内心。

  岑珈其饰演Band 3学校的叛逆少年珈豪,在片中有出色表现

  《非同凡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两部本土影片,一部是杨紫烨2014年的纪录片《争气》,另一部是2015年杨千嬅主演的《五个小孩的校长》。

  前者与《非同凡响》都选择「音乐剧」题材,后者与其的共同点则是关注弱势群体与小朋友,也同样涉及成年人在为利还是为安心的职业选择中挣扎。

  以上两部影片当时都备受好评:一个完整地呈现了一部音乐剧的完成过程,当中参与者的成长肉眼可见,最后的舞台极具感染力;另一个讲老师的挣扎,描述不同家庭的情况与改变,人物的升华靠平凡事件推动,杨千嬅最后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

  反观《非同凡响》,试图表达的内容太过散乱,导致不仅没有一个故事滴水不漏,更不时需要藉助人物对话,如「你最近真的不同了」,「我决定不去新学校了」来推动,故事叙述上,明显尚欠火候。

  在港产片式微的当下,有好导演与小成本制作耐心寻找主题,试图在电影中关爱特殊人群,渗透DSE、走水货等社会关注话题,极尽心力去雕琢动人作品,本是值得鼓励的事,几位主要演员表现得也颇为优秀。

  因此,《非同凡响》原本承载了不少关注和期望,也令人不忍苛责。

  然而,从最终成品的效果看,讲故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明显存在,而如何让一个故事自然地以情动人,而非沦为「自我感动」,或许是创作团队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