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古文明》是一本由[美]让-克劳德·戈尔万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鸟瞰古文明》读后感(一):伟大城市的记忆
我是育碧公司《刺客信条》系列游戏的忠实拥趸。《刺客信条》系列游戏不但有恢弘的世界观设定,精彩的故事,生动的人物,丰富的可玩性,还以对城市的精准复原而著称。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人们才猛然发现育碧已经在《刺客信条·大革命》中将整座圣母院数字还原,细节之丰富甚至可以帮助指导重建。游戏中一并被还原的还有大革命时代三重城垣包围的巴黎和近郊的凡尔赛。而在其他系列游戏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苏莱曼时期的伊斯坦布尔,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沿岸,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伦敦……都脱离了历史的重重迷雾而变成了玩家可以互动的活生生的城市。
而在近两年的新作《起源》和《奥德赛》中,育碧公司将时间拨回到更遥远的过去,分别还原了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古埃及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古希腊。而要还原如此遥远的城市,又要显得真实可信,育碧也请来了高人作为顾问——法国建筑学家、考古学家,古代城市复原大师让-克劳德·戈尔文(Jean-Claude Golvin),而收集他制作的数百幅古代地中海沿岸城市复原图的《鸟瞰古文明》(L’Antiquité Retrouvée)终于在大陆出版,我也第一时间入手了一本。
戈尔文复原的雅典卫城奥德赛中的雅典卫城上面两张图,一张是戈尔文还原的雅典卫城,一张是《刺客信条·奥德赛》中被数字建模的雅典卫城,基本上,能在游戏里看到一个史诗般的古希腊和古埃及,戈尔文的复原图居功至伟。
当古希腊历史学者希罗多德漫游吉萨,记录下宏伟而神秘的金字塔;当波斯学者斯特拉波驻足亚历山大港,准备拜访古代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当意大利哲学家普林尼求学罗马,记录壮观的圆形斗兽场。那是的他们,眼中看到的到底是怎样的城市呢?
如果只是看那些记录中的文字去想象,我们只能得到模糊的印象,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而有了这些复原图,也许我们也能多多少少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仿佛真的穿越了千百年,置身于这些在历史书上不断出现的伟大城市之中,在剧院观看演出,在广场聆听演讲,在神殿虔诚祈祷。而那一个个历史的高光时刻,也才有了上演的舞台。
有趣的是,近东的古代城市虽然自成风格,但是从北非到日耳曼、高卢,几乎所有城市都收到了罗马人的巨大影响,矗立城市中心的三女神神庙(Capitole)、宽阔的公共广场、扇形的剧场以及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的竞技场,这样的城市格局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首先是信仰和宗教,然后是公共事务,最后是公共娱乐。而现代城市虽然已经有钢结构的新设计代替了罗马柱和圆形穹顶,但教堂、市政厅、剧院这样的建筑依旧是一座城市的象征,是从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范式,恐怕还将继续影响人们的生活。
当然最后还有一点点小遗憾。书里的所有复原图都是二维的图画而不是3D建模,当然这是作者戈尔文有意为之,因为绘画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与考古研究和复原一起带给读者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但我也希望有一天,技术的进步能够将这些复原图变成三维立体,就像《刺客信条》游戏那样能够让参观者游览和互动,甚至更进一步,利用AR和MR技术,让我们真正置身其中,那恐怕又将是另一种神奇的体验了。
《鸟瞰古文明》读后感(二):和老普林尼一起旅行
十一哪哪儿都人山人海,我决定不出门了,不如就充分利用这本书,跟着考古学家一起绕着地中海逛一圈。纸上旅游,节能环保,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毕竟咱要去的这几个地方——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的地中海周边——就算真的去了,也看不到这本书里的城市风貌。这本书里描绘的城市,早就消失在战火、地震和时间的流逝之中,有些遗迹尚存,有些埋没于风沙,有些沉睡在现代化城市之下,颇有些“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意思,毕竟,就算是亲自造访那些遗迹保存得比较好的地方,也需要靠大量关于细节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想象力,才能在脑中重建那些蓬勃发展的生活图景。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感觉像跟着老普林尼出门旅游似的,我看了两天愣是没觉得枯燥。我们从近东的两河流域开始,逛到古埃及,再逛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希腊,然后去往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代的土耳其、北非和意大利。每个城市都有一段关于历史文化的简要介绍,一张小型地图和一张大型地图(整本书平摊大小)。地图上用序列号标出了若干值得注意的地标性建筑。我一般会先看小图确定每个地标建筑的位置,然后翻回到大图看细节,因为这本书并没有在大图上标注地标序号。
这趟旅行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都已经能总结出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城市的一般规律了——如果是港口城市,一定会有防波堤、码头、灯塔和货仓;城市里最精美的建筑一定是Capitole三神殿,三个神室供奉着朱庇特-朱诺-密涅瓦三神,配有神殿和圣域,往往还有神官净身的水池,聆听圣谕的房间、祭祀台;有不少神殿是供奉神化的皇帝的,有些是皇帝/法老陵墓和葬祭殿;城市里往往有贯穿城市中心地带的大列柱道路,廊柱下商店林立;宛如高架桥般的输水管从水源运来生活用水,供给公共浴场,人们在这里进行罗马浴、谈生意和社交;城市文化生活则由圆形竞技场,战车竞技场,剧院,音乐厅,议事厅和巨大的广场构成。
这些精确的、具象的细节有助于我把之前读过的乱七八糟的知识放进一个立体化、更有空间感的想象中去。比如埃及的部分,我对它最直观的印象其实来自于《天是红河岸》里女主角被拉美西斯二世绑架到埃及的一路旅行(不好意思,我就是这么个中二学渣),以及托福里那篇讲解孟菲斯为何在埃及后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的阅读。这本书讲解埃及的部分清晰提供了阿斯旺、底比斯、孟菲斯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且在每个单独讲解城市的图中都指出了其他城市的相对方位,对本路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贴心且必要的细节。
其实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更期待的是细读庞贝和赫梯,后者是因为《天是红河岸》,我记得作者画漫画的时候专门去了土耳其取材,里面的很多生活细节应该都是有考古学背景的。小时候看漫画当然只关心剧情,现在想起来却更关心其中的生活细节和场景的精确性。可惜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的地中海文明,没有对赫梯做太多介绍。
我对庞贝的兴趣来自之前在国内巡展的庞贝展。虽然那只是一个陈设在商场里的展览,但却细致地用多媒体技术成功重建了庞贝里的建筑和生活细节。我记得展览的一个部分把精美的庞贝壁画投影到墙面,配合部分建筑的(大概是)出土实物,以及介绍当时生活方式的短纪录片。这个展厅所介绍的,应该就是这本书里讲到的“以壁画闻名的神秘别墅”。漫步那个展厅的时候,我确实感觉自己似乎走进了那个歌舞升平的小城市,似乎生活的一切都只需要关乎享受生活本身,没有任何其他事情需要烦恼。但这可是庞贝,几乎一夜消失的城市。生活的精美和灾难的惨绝人寰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几乎像某种宗教性的恐吓,既骇人又迷人。我记得展览的另一个部分重现了庞贝的72小时(具体数字记不清了),从一个美好、平常的清晨,到地震、火山喷发,再到一切都消失在热浪、毒气和火山灰下。成住坏空就在我面前展开,人的脆弱和恐惧都被无限放大,很自然地想要抓住一点救命稻草,比如宗教或苦行。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我大概此生再也无法忘记,是石膏浇筑成的遇难者死亡形态。考古学家曾经一度奇怪于为什么他们发掘出了一个空无一人的庞贝——食物还在炉灶、生活井井有条,但却一个人都找不到,直到某位突发奇想的年轻人把石膏灌入了庞贝废墟的孔洞中,并就此保存了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人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瞬间。那些挣扎的形态如此真实,引发强大的不适感,我几乎是从展厅中夺门而出的。
但有一个关于庞贝的细节,我是在这本书中才意识到的——老普林尼就死在庞贝。这个细节我肯定读到过不止一次,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进入我的意识。这是这本书另一个有趣的地方——罗马帝国时代很多景象都依靠老普林尼的记述来恢复,因而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老觉得我的导游是老普林尼(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而我们游览到庞贝的时候,我的导游死在这儿了,我只得挥别他,单独去往下一个城市,去往西班牙、葡萄牙、高卢和日耳曼。
《鸟瞰古文明》读后感(三):《鸟瞰古文明》:古文明复原,给你我一个回望过去的机会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我陪同远来西安的亲戚游览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北部龙首原上,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始建于唐太宗时代,从唐高宗开始的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是唐朝的国家象征。大明宫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只可惜,随着帝国的覆灭,大明宫最终毁于战火,留下千古的遗憾。
大明宫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游览中,园区影城内放映的3D电影《大明宫传奇》为前来的客人展示了恢宏大气的大明宫复原影像。除却少部分考古发现的宫殿遗址外,毁灭于唐末的大明宫宫殿群也同历史上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罗马竞技场、庞贝古城一样,已永远消逝在历史长河里,只有通过影像复原方式才让我们有机会直观体验和欣赏那些盛唐繁华盛景。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游览中听导游讲到,历史遗迹复原是一项看着挺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却纷繁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历史学、建筑学、地理学、美学等方方面面综合的学识经验和扎实的文底才能胜任,而复原也是对无数既有所得资料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并以合乎逻辑的推论得出论断的结果。巧合的是,这次参观经历与最近在读的《鸟瞰古文明》书中的古迹复原内容很是贴近,可谓相互促进互为照应了。
《鸟瞰古文明》(图片来自网络)《鸟瞰古文明》书作者让-克劳德·戈尔万,是一位法国建筑师、考古学家,长期致力于古代文明遗迹的研究和复原工作,是当今古代城市复原领域的杰出人物。《鸟瞰古文明》是他和带领的团队一起,利用丰厚的考古学、建筑学知识以及出色的绘画天赋,通过绘制的130幅城市复原图囊括了巴比伦、雅典、特洛伊、罗马等众多历史名城,并结合对这些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建筑来历规模结构各方面的详实文字说明,重现了地中海古文明全景。
人类社会传承发展,不但要向前看展望美好未来,也要向后看总结精彩过往。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区域, 不但诞生了璀璨夺目的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以克里特岛为代表的爱琴文明、以马耳他为代表的巨石文明都先后出现在这里。其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碰撞融合继而发展演绎的舞台。这里的希腊民主制度、哲学以及不灭的奥运圣火、罗马的宏伟建筑和法治精神等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地中海文明的起源、发展、兴盛、融合乃至最终毁灭过程,是古代区域文明发展历程的典型例证和缩影。那么,当我们有机会面对这些也曾辉煌的古文明城邦建筑遗迹(废墟)时,总不免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其原本如梦幻般壮丽模样产生当年形象的想象和探究。
不过好在,现在有了这些城市复原图,使我们能直观理解古希腊、罗马、埃及等城市背后的历史与建筑本身的魅力。正像作者所说的,“只要抱有对历史的爱、对文化遗产的敬意,就会被这些画(复原图)吸引,展开梦回古代的精彩旅程。”他通过竭力拼凑遗迹散落的一条条线索,力图恢复文明的原貌,使其再次获得生命。130幅复原图配以说明文字,详细介绍了横跨3000年岁月的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其中不仅有被各类史书反复提及的重要城镇,还有曾经辉煌一时却被人遗忘的诸多地方,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3世纪法国布利耶斯布吕的一座小城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quot;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逝去的历史文明已不可追寻,好在透过《鸟瞰古文明》这些精美画作,我们可以通向千年之前的土地,回访散发着诱人魅力的历史城市。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在这种方式感怀过往的文明,可喜我们还可以有这种方式复原远去文明并传承给子孙后代。
《鸟瞰古文明》读后感(四):戴上VR看历史
有几种方式看历史。
看历史电影。顶级的如《天国王朝》,考证精细,情节生动。但可惜不能像书本一样一册在手经常翻阅。
读历史书籍。可惜往往缺少图片。而所附地图也往往是简单的线面几何,不能有直观体会。
游历历史古城、废墟。但如果没有指引或熟悉的背景知识,往往忽略很多。
《鸟瞰古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上述几种方式串起来。它既有立体生动的画册,又有文字说明。我发现如果带它旅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如那天偶然翻到“希拉波利斯 ( 帕慕克卡莱)”章节,突然发现这不就是土耳其的棉花堡吗?大部分人只知道在棉花堡拍网红照,忽略了旁边的希拉波利斯古城,这是非常可惜的。在我看来这座古城,包括浴池,可玩程度远胜人满为患的棉花堡。
可惜当初是跟团游,留给我的时间只有2小时,只能沿着大道匆匆走一下。大道两旁断柱残垣,大都高过两人,原来都应该是柯林斯柱,或大理石雕像,依稀可见当初壮丽辉煌的图景。在大道北侧的山坡上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剧院,坐在1800年前的台阶上往舞台方向看,仍然能看到巨大的神像屹立在台面上。山坡下面是温泉浴场,外面看貌不惊人,进得里面才发现碧色水面下散落着许多硕大的石柱和雕像废墟。许多老外踩在2000年前的大理石上泡在水里,那场景极像末日时代的古罗马。浴场外面有一个古墓博物馆,里面展出许多附近古墓出土的文物,也非常值得一看。
先附上图册,我还找出那次拍的照片,互相比照,觉得特别有意思。这种感觉就像是旧友重逢。但又了解了之前不知道的知识。依稀之间,我又回到了安纳托利亚。
附上伊斯坦布尔的日记 https://www.douban.com/note/706008220/
书中希拉波利斯(即棉花堡)章节我当时从棉花堡(图13)沿着大道(图10)走到北门(图5)位置大道中间伫立的大门。北门更加壮丽,可惜没拍大道两侧石柱,可以相见当年盛景剧院。注意舞台上壮丽的神像。接近2000年过去,仍然可见当年的气势棉花堡也有热气球项目热气球上看希拉波利斯。中间为大剧院晨曦下的棉花堡只有去了那片城池废墟,再读这本书,才会深刻体会到我们与2000年前罗马人共处同一片土地。你不禁会想象那些巨大的城门下必定列队走过行省的将军和士兵。两侧的神祇俯视着你,他们骄傲的脸盘映衬在安纳托利亚蓝得惊人的天空下,令人目眩神迷。当你踏上迎向山坡上大剧院的小路,似乎旁边是2万多个罗马自由民,也许还有来自北非和萨珊的商人。和他们坐在台阶上,共同迎接古希腊戏剧演出的到来。那时候山坡下一定灯火辉煌,如满天星辰。
《鸟瞰古文明》读后感(五):两种伟大,相互关照
“伟大”似乎不仅仅有伟大的一面,还应该有平凡的一面。这本《鸟瞰古文明》,恰恰在展示“伟大的”神殿、庙宇的同时,也展示了“伟大的另一面”。告诉我们那些市井街巷、寻常巷陌到底在何处纵横交错。它用“伟大的伟大”和“伟大的平凡”一起,两种伟大互相关照,构成了健全的文明描绘。
《鸟瞰古文明》,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我心中数次在环地中海国家旅行时的回忆。
在希腊圣托里尼岛,面对一片蔚蓝海岸上梦幻般的石洞屋,我弯着腰在爱琴海捡了一下午贝壳;
在意大利罗马,相比于游览人尽皆知的万神殿斗兽场,我却独自去了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仿佛坐在威尔第的面前;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面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看着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悠扬的宣礼声从蓝色清真寺缓缓传出;
在埃及亚历山大,看到帝王谷的巍峨雕像、想着《出埃及记》几千年前的神秘风沙,不禁潸然泪下……
《鸟瞰古文明》旁边摆放着“古文明国家组合” 波斯银器盛着爱琴海的贝壳和南印度洋的珍珠但每次在环地中海国家这些伟大的文明中游历,我都有一个疑问:它们的伟大,应该不仅仅包括“伟大的伟大”——金碧辉煌的建筑、庄严巍峨的宫殿、不似人间的赞美诗。真正的伟大还应该包括 “伟大的平凡”——寻常巷陌、鸡犬相闻。这些由真实的生活场景所支撑起的,才是伟大的另一面。
例如《卡门》里吉普赛姑娘歌唱的地方在哪里?《茶花女》流连风月的欢场舞会在哪里?这种市井文化所代表的“伟大的平凡”恰恰是“伟大”无比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地方,我们要向何处寻?我们要如何看到包含了“两种伟大”的文明全貌?如何看到宏大的城市规划、如何看到整体的城邦画卷?
“伟大的伟大” 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伟大的平凡” 米兰落地窗前的一次brunch所以要感谢这本书,它实现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亲手摸到这本书之前,哪怕亲手摸着佛罗伦萨的宫墙,我对这些伟大的古代文明全貌,基本靠着遗落在著作字里行间的词汇和歌剧院不断更迭的舞台布景朦胧想象。
歌剧《卡门》里地中海国家的日常,狂野的吉普赛姑娘正抚摸着被扔在脸上的玫瑰花(歌剧演出时禁止拍照,所以图片选自国家大剧院官网)而《鸟瞰古文明》却擦亮了我的眼睛。它清晰明了的告诉了我,在神殿庙宇的不远处,就是寻常巷陌、就是纵横街市。有引车卖浆、有炊烟袅袅,有我们中国文人心中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笑”的传统意象。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就附着着烟火气的活了过来,笑靥如花的款款走来。
书中的土耳其章节 & 土耳其手工蜡烛杯地中海文明“寻常巷陌”的露天茶座用“伟大的伟大”和“伟大的平凡”相互关照,最终形成了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品格健全的“伟大”。
除了把抽象概念具象化之外,这本书的另一个作用,是体现了一种很好的对待历史的态度。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拿破仑的这句名言几乎人尽皆知,而身处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国宝级作家帕慕克,站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也说过一句同样经典的名言:我们既不能做传统文化的奴隶,也不能做传统文化的敌人。
所以既不能为了保留一切传统和古迹,而枉顾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也不能为了一代人的便利,而推倒一切历史遗存、平地起高楼。
过去与现在共存的一条普通的欧洲小路那如何处理过去和现代的关系,就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要避免打着“尊重传统”的旗号而建立起的千篇一律的仿古街,进而把仿古街变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小吃街。这种“尊重”实则是对过往画虎类犬的践踏和搅扰。
所以《鸟瞰古文明》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它选择了一种不去打扰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和构建,构建了与当前世界在同一空间维度、不同时间维度的异次元世界。让我们得以概览几千年前“传说时代”脚下这片土地究竟是什么样子;得以“复原”先贤智者公开辩论的场景是什么样子;让我们站在米兰或者贝宁的街头,能够心鹜八极、遥想当年。
著名的罗马地下水宫,《但丁密码》取景处而这种尽量避免打扰的方式,也恰是地中海文明众多国家对待历史和现在的关系。没有大兴土木、没有锣鼓喧天、没有金漆牌匾,而是让他们静静的、缓缓的延续下去。在无声当中,表达着对过去的尊重、以及对当代人生活的尊重。
书中的意大利 & 美杜莎之眼所以这本《鸟瞰古文明》,体现了地中海文明两种伟大的互相关照:既有伟大的伟大、也有伟大的平凡;既有伟大的过去、也有伟大的现在。 鸟瞰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