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及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述 要素 史实 (知识点) 观点

创立 孔子 爱人、道德、规范 肯定

孟子 民本、仁政、德治

传承 董子 天人感应 大一统 迷信 君权

朱子 存天理、灭人欲 积极:提高个人修养

消极:无力约束君权 传播

影响 政治 天人感应 大一统 中央集权 日本

经济 重农抑商 不利工商业发展

教育 教育机构 文明的传承 越南

选官 科举制度 前期有利选择人才

伦理 三纲五常 封建伦理道德 朝鲜

待人原则:推己及人、先人后己 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西方

价值标准:以义为重 文明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拜

高尚人格:富贵不能淫 金物欲之弊有很好的互补作用

拓展: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

以日本明治维新将儒家伦理与西方科技教育并重,新加坡中小学设《儒家伦理课程》为证。

2其他积极因素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而不同” 认识文明的多元与互补等

结语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汲取儒家文明精髓,弘展扬中华民族美德,可促进社会更加平稳、和谐、健康、有序的前行发展。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儒学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直至先秦经过孔孟荀等的大力发展形成了先秦原始儒学,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得到统治者汉武帝的大力支持,至此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宋明程朱理学、清末现代儒学,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我们2500多年。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科学、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四个大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余下全文>>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当前苏联的解体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震惊,当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危机和矛盾让世人困惑迷茫时,智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胡锦涛已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及全世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的创建和社会实践在构键和谐社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它的诞生和实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

儒学的当代意义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女娲、伏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等。也就是说,一开始,中华民族就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孝经》中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在《荀子•王制》中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仁”和“义”。“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之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沦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回》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所以说,儒学是一种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这种精神鼓舞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

2、“内圣外王”思想

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内圣外王”,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它所注重的是个人人格的自我修养、人生理想的完成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治理。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标,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规范,如“礼、仁、忠、孝、信、义、恕”等等。“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的父母兄弟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由此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为了达到“至仁”的境界,儒家提出“礼”的概念。“礼”即“正名”,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孔孟还强调忠君孝父、友信仁义。在此,儒家为君臣关系、家庭关系、一般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有效的伦理规范。至于怎样实施这些规范,儒家认为,除了人们自己潜心修养外,还有赖于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化,将这些伦理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心理过程,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与性格,因此,儒学十分注重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先行。“外王”思想中,儒家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如孟子的“民本思想”,他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余下全文>>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所在 在孔子学院风靡世界的同时,中国人却进行着令人尴尬的一场讨论:什么是儒家?古人所遵从的儒家能登上现代社会的舞台吗? 不知是什么时候,中国人淡忘了儒家,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更是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明确儒家这一概念,只是无形中感觉到孔子就是它的形象代言人,而孔子作为我国教育的始祖,他的语录通过《论语》这部国学经典流传甚广,深入人心。儒家文化的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出现一段历史空白。随着国学重新为国人们所接受,这段空白正在一点点被填补。在现代环境的滋润下,儒家也将更为丰满,成为一门新的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哲学被世人青睐。.

经两千余年的浸润,儒家思想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灵魂中,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融入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中。它已成了中国人先天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人,不管他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人,还是乡下不识字的老太太,都必然熟谙儒家思想。我们每说定句话,每做一件事,每想一个问题,都往往带有儒家文化的色彩。归根结底,儒家思想是中国人过去行走的道路,是中国人现在正在行走的道路,也是中国人未来若干年还将继续行走的道路。(《听儒学大师谈人生》)弄清这条路的来龙去脉,弄清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我们前途更理智的选择。 “四书”以其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说理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很高的地位,被视为儒家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可以说,了解其中任何一部,哪怕其中几句话,就可以大致上对儒家思想的方向有粗略的了解。儒家以“人的存在”为焦点,延伸五方面的向度,深刻反省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超越界之间的关系。(《儒家与现代人生》)儒家传统文化是以“天道”“天理”向人的超越,人的“心性”向“天道”“天理”的超越为基本特征,以德行的完善,人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为追求目标,以“尽心性”“去贪欲”为超越途径的文化,坚信人可以为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中国社会伦理的“五常”,是由孟子的“四端”转化而成的“四德”即“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再加上汉代董仲舒的“信”组合而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道德。与之相适应的公民社会是法制社会,同样也是道德社会。儒家文化强调人道与天道的一致,强调以义制利,中恕之道,互信互利,这些都符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儒家伦理的道德超越性的现代价值体现。《国语??郑语》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因中致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而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平等、和谐,基本特征是公民人格的独立性,公民交往方式的契约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以及多元主义、政治民主、市场经济。这与儒家所提倡的生存观念完全一致。然而,现代社会也存在某些价值取向的偏差。就拿教育而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了最重要的事,人们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视为真理。而《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应该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做人方面没学好,一味学习知识就是本末倒置了。深思我们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问题,我们的大学生更是经不住推敲,也许就是与从小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确实是“不听孔老夫子言,吃亏在眼前”啊!儒家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他所要造就的是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标。......余下全文>>

儒学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儒处的现代意义:

1.儒学作为中国二千余年来流传不息的文化主体之一,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思想理论,而且对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甚至也是东亚一些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与民主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或者是否需要把它纳入儒家“继续政统”和“建立学统”的范围,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3.把传统儒学从政治制度层面和宗教化倾向下剥离出来是必要的,是有利于儒学的发展的。果能密切结合时代的问题和精神,把儒家这些学说中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充分阐发出来,则必将大有益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并获得其相应的种种事功。而古老的儒学,也将由此萌生出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将何去何从? 好的我保证采纳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人类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是一个社会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儒家和谐思想适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抛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儒家和谐思想所包含的理性颗粒和科学成分.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儒家和谐政治思想虽过分夸大了道德手段的作用.但它以追求政治和谐稳定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儒家的正人正己、修己以安百姓、政自廉始、勤政为民的官德建设.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精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官德建设应汲取的积极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官风决定民风官德与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当政者只有做到风决定民风,仁德与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当政者只有做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执政为民、为政清廉的要求.才能实现民心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目标。 儒家的人际和谐思想对于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现时代条件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也是有启迪的。 儒家的这种人际和谐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求同存异、化解敌意、合众为 一的功能。有利于人与人的友好交往、平等相待;有利于群体间的和平共处、精诚团结;有利于各民族互相交流、和睦融通;有利于社会稳步前进、和谐发展。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相吻合的思想资源.在剔除那些封建落后的糟粕以后.它对建构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现实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中化民族要复兴,社会要和谐,就需要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儒家思想是我们民族两千多年一直奉行的一种文化,它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无处不在,比如说中庸,我们一直主张不做出头鸟,凡事不敢争先.还有谦虚,当我们很有实力时也会违心地说自己不行,做表面的谦让.其实这些是不必要的,不利于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如今西方文化的开放渗入使我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继续发扬,但有些糟粕我们还是需要摒弃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