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作用有哪些运动形式,各自特点是什么
海水的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最重要的动力
运动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一、 波浪
海水作有规律的波状起伏。是海洋中海水经常性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
1. 波浪的形成:①风摩擦海水表层;②海底地震;③水面上大气压剧变化;
2. 波浪要素
3. 波浪中水质点的运动
波浪是一种振荡波,振荡波的特点就是质点不随波形前进,而只是在原地往复的园周运动。
波峰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波谷处水质点处于园周的最底点,峰谷之间,水质点处于园周的顶点及最低点之间。
水面向下水质点运动的园周直径逐渐减小,波浪则趋地平缓,这是由于随深度增加,水内磨擦也就是质点之间的磨擦力增大的原因(质点动能减小)。
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近海岸处)由于海底磨擦助使质点运动轨迹成为椭园形。
波浪的变形及派生的水流.
1.波浪垂直于海岸推进时
波浪岸近海时,水深变浅,由于海底磨擦前面的波浪较后来的波浪速慢,两波浪间距离减小,多余的能量使波高加大波峰前倾形成卷浪。卷浪前端悬空很快成为波浪,破浪被碎后,水质点不作园周运动,而迅速涌向海岸成为拍岸浪(激浪)拍岸是海水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
拍岸浪冲击海岸的过程中,能量消耗在克服沙或岩石的磨擦阻力,海水由于重力沿斜坡流回海中,这种流向海底的回流称底流。
2. 波浪斜交海岸推进时
斜向海岸的波浪到达岸边后,一部分以底流回到海中,另一部分成为沿岸流,带动沉积颗粒移动。
波浪是破坏海岸的主要动力。当浪水迅速涌进沿裂隙时裂隙中原来空气来不及排出,被压缩在极小的空间产生很大的瞬间压力,使岩石崩裂瓦解。同时激浪抛弃全部起起巨大的岩屑、石块,撞击海岸岩石。
岩石在海浪的作用下: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平台
如果地壳运动相对论是海洋平面位稳定时就不再发展这时,由于海浪(激浪)到达岸边平台外缘时,能量全部消耗在与平台海底的磨擦之上,不再具有剥蚀能力。这时的海岸刻面为海蚀平衡剖面。
地壳上升 ,海面下降, 海蚀平台转为海蚀阶地
地壳下降 ,海面上升 , 海蚀平台转为水下阶地
波浪形成沉体沙岸,沿岸底砂在激浪进流推动下一步向岸移,返回底流下带回海堆积下来形成砂坝(平行于海岸)。
沿岸流在海湾处形成砂嘴
二、潮汐
海水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潮汐
海水周期性涌向岸边(水平运动)——潮流
潮汐的形成以月地系统为主,每日两次涨潮,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每年春分、秋分为最大潮。
往返的潮水尤其在喇叭口处,不断强烈的剥蚀,冲刷搬运作用,形成“三角港”,如钱塘江、泰唔士河、恒河等。
三、洋流
流速缓慢主要是搬运作用,搬运极细粒物质,但洋流尤其是深海环境对海水深处搅动,带入氧气,把深处矿物质带上表层,间接地影响生物沉积作用。
流速:V=0.5-1.5m/s
四.浊流
1. 定义:浊流含有大量悬浮物质(砾、砂、泥质),比重大,流速快,水下重流,一般流速 > 10米/秒。
浊流在海底深处难观察,对浊流的重要证据是1929.12.18大西洋底纽芬兰附近的一次地震后海底电缆的破坏。
2. 浊流的地质作用
强烈的冲刷海底,比重大,流速快,在大陆坡形成横切大陆坡的海底峡谷
大量的沉积物(碎屑)在大陆坡角下形成深海扇,浅水生物化石碎屑被带入深海。
...余下全文>>
什么是地质作用?如何进行分类?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
地质作用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产生地质作用的能量。产生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有旋转能、重力能、热能、结晶能和化学能,上述能源系统称为内能;二是来源于地球以外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这些来自地球以外的能源统称为外能。根据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将地质作用划分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什么是三角洲地质作用??请详细说明
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为什么把沙漠化、海水入侵归到地质灾害
因为这些危害的本质实际是一种地质作用,沙漠化、海水入侵说到底还是一种地质作用,即便人类会对这些地质作用造成影响,仍然不能改变它的本质,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这两类地质作用仍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