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

求《后汉书 蔡邕传》从“吴人有烧桐以爨者”到“此足以当之矣”的翻译。

译文:吴地(今江浙一带)有个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后汉书蔡邕传译文

这还要译吗,简直就是白话啊。

蔡邕传原文

蔡邕yong(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人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郿令。王莽初,授以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有务世公子诲于华颠胡老曰:“盖闻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然则有位斯贵,有财斯富,行义达道,士之司也。故伊挚有负鼎之炫,仲尼设执鞭之言,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夫如是,则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沈精重渊,抗志高冥,包括无外,综析无形,其已久矣。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庙之埃尘,连光芒于白日,属炎气于景云,时逝岁暮,默而无闻。小子惑焉,是以有云。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于地,德弘者建宰相而裂土,才羡者荷荣禄而蒙赐。盍亦回涂要至,俯仰取容,辑当世之利,定不拔之功,荣家宗于此时,遗不灭之令踪?夫独未之思邪,何为守彼而不通此?”

胡老傲然而笑曰:“若公子,所谓睹暖昧之利,而忘昭哲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已。”公子谡尔敛袂而兴曰:“胡为其然也?”胡老曰:“居,吾将释汝。昔自太极,君臣始基,有羲皇之洪守,唐、虞之至时。三代之隆,亦有缉熙,五伯扶徽,勤而抚之。于斯已降,天网纵,人纮□,王涂坏,太极汣,君臣土崩,上下瓦解。于是智者聘诈,辩者驰说。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变诈乖诡,以合时宜。或画一策而绾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连衡者六印磊落,合从者骈组流离。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夫华离蔕而萎,条去干而枯,女冶容而淫,士背道而辜。人毁其满,神疾其邪,利端始萌,害渐亦牙。速速方毂,夭夭是加,欲丰其屋,乃蔀其家。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石门守晨,沮、溺耦耕,颜歜抱璞,蘧瑗保生,齐人归乐,孔子斯征,雍渠骖乘,逝而遗轻。夫岂傲主而背国乎?道不可以倾也。

“且我闻之,日南至则黄钟应,融风动而鱼上冰,蕤宾统则微阴萌,蒹葭苍而白露凝。寒暑相推,阴阳代兴,运极则化,理乱相承。今大汉绍陶唐之洪烈,荡四海之残灾,隆隐天之高,拆絙地之基。皇道惟融,帝猷显ぶ,汦々庶类,含甘吮滋。检六合之群品,济之乎雍熙,群僚恭己于职司,圣主垂拱乎两楹。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缙綎,鸿渐盈阶,振鹭充庭。譬犹钟山之玉,泗滨之石,累珪璧不为之盈,采浮磬不为之索。曩者,洪源辟而四隩集,武功定而干戈戢,猃狁攘而吉甫宴,城濮捷而晋凯入。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擐甲扬锋,不给于务;当其无事也。则舒绅缓佩,鸣玉以步,绰有余裕。

“夫世臣、门子,B358御之族,天隆其祜,主丰其禄。抱膺从容,爵位自从,摄须理髯,余官委贵。其取进也,顺倾转圆,不足以喻其便;逡巡放屣,不足以况其易。夫夫有逸群之才,人人有优赡之智。童子不问疑于老成,瞳蒙不稽谋于......余下全文>>

后汉书蔡邕传译文 25分

是真名士自风流:蔡邕

作者:原震侠

鲁迅先生曾不无愤慨地揭示出我们这个民族劣根性的一面:“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器叛徒的吊客;观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然而,“少有”不等于“没有”——三国时的蔡邕就是一个“抚哭叛徒的吊客”。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人。在一般老百姓当中,蔡邕的名气恐怕还不及他那哭哭啼啼唱《胡笳十八拍》的女儿蔡文姬,然而在学术界他却是鼎鼎大名的经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私人藏书家。

蔡邕少年时就博学多才,拜太傅胡广为师,兴趣广泛,喜好辞章、数术、天文,还擅长音律。他是汉末“前授生徒,后列女乐”的儒学新派人物,名望不比马融、郑玄低。他曾受当时的司徒桥玄邀请,应征入朝,校书东观,经他整理校勘的经籍,他还亲自书册于碑,镌刻后树立在太学之外,给社会提供一个范本,即著名的“熹平石经”(“熹平”系汉灵帝年号,公元172-177年)。碑始立,每天前往观摩者,车辆有千余乘,填街塞巷。古人比现代人更崇尚学问,于此也可见一斑。

但蔡邕的正直却成了当权宦党的眼中钉。他曾被陷害下狱,曾被流放。宦党分子还不肯放过他,派刺客一路追来行刺他,然而那位刺客却为蔡邕的高义感动,不肯下手;宦党分子又贿赂当地官吏企图加害于他,但被贿赂者也敬佩蔡邕,反而把阴谋告诉了他。为了躲避宦官的迫害,他逃亡到东南吴会一带,一住十二年。就是在那里,他从农人烧木材的爆裂声中听到了良木之音,用火灶里抢救出来的美桐制作了音乐史上著名的“焦尾琴”。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等著名学者都是他的学生。因他后来官至左中郎将,后世又称之为“蔡中郎”。

鲁迅先生曾说他思想挺解放,写的那现篇《协初赋》、《检逸赋》也够叫人看了心惊肉麻的。一曰“色若莲葩,肌如凝蜜”,是秀色可餐;二曰“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于淑丽······昼聘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若不是题目望有“检逸”二字,真要让人以为是登徒子写的色情文章。

《龙城录》说:蔡邕还特好酒,每有邻人以酒食相如,邕必欣然前往,及饮归,必大醉,常常醉卧路边,因此得了个“酒龙”的雅号。

一直以来正统的评价对蔡邕都不太好,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做人若不是四平八稳、循规蹈矩,评价都不会太好。北宋时民间还把蔡邕说成是不忠不孝之人。早期戏文中多有有关蔡邕的戏。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第一本就是“赵贞女,蔡二郎”,并注云:“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摘自钱南扬《元末琵琶记校注》前言)。

蔡邕被写成了“陈世美”,他上京赶考(汉时做官采用推荐征辟制度,即所谓的举“孝廉”,用不着赶考。这也可证明戏曲家乃信口雌黄,随口乱编),贪图功名富贵长年不归。其妻赵五娘在家支撑门面,蔡家父母双双亡故后,赵五娘千里寻夫,蔡竟不认,还马踏五娘。最后,蔡遭雷殛而死。后来,连《桃花扇》里妓女李香君在南京桃叶渡送别侯方域侯公子时,也唱着《琵琶记》中的曲子,告诫侯方域侯公子不要学蔡中郎“学不补行”。

那么历史上的蔡邕究竟有什么“行”不佳的呢?根据《后汉紶·蔡邕传》的记载,“蔡邕性笃孝”,母亲滞病多年,蔡邕在病榻前侍候,常常连睡觉都不解襟带。母亲死的,他在母亲的坟冢旁结庐守者,一举一动都符合礼议。他与叔父堂弟同居一处宅第,和睦相处,三世不分家产。“乡党高其义”。可见,其人的品行是很好的。然而,为什么后世会对他有这机关报谣传呢?——说来也很简单,是因为蔡邕把自己跟董卓搅在了一起。

蔡邕不是董卓的亲信,却偏偏在董卓暴......余下全文>>

谁能告诉我后汉书 蔡邕传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如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故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吴人有烧桐以炊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如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邃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琴,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脚。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别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国家政权)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

译文:

蔡邕表字伯喈,是陈留的圉人。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睡觉(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吴地有人燃烧桐木来做饭,蔡邕听见火焰燃烧的声音,清楚那是好的木材,因此请求将它裁制来做琴,(这把琴)果然有美妙的声音,而它的末端犹如烧焦一般,因此当时的人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的时候,他有邻居用酒菜食物邀请蔡邕去,等到蔡邕去时他们已经喝得很畅快。有位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试探地专心听琴声,说:“用享乐邀请我却有杀心,为何呢?”于是就回去了。奉行命令的人告诉主人说:“蔡邕刚才来了,到了门口却又离开了。”蔡邕向来被乡里敬重,主人于是自己追上蔡邕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全部告诉了他,没有人不感到惊讶。弹琴的人说:“我之前弹琴的时候,看见螳螂前面有一只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去而还没有飞起,螳螂为了它一进一退,我心里感到担心,就怕螳螂捉不到它。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微笑着说:“这完全能当得上了。”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手下任职,不经意间谈论到董卓时他叹息,脸色有所改变。王允生气地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多少乎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节操!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随之立刻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继续解决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