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导言课

如何上好高一历史导言课?

广东东莞夏辉辉老师的《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 》案例具有很典型的意义。首先,这节课具有很大强的必要性。导言课是在初中历史不被重视,学生通史的知识基础、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基本的价值判断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的情况下,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一后,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变化,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与迷茫,更也地促进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实施的。因此这节课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其次,这节课所采用的方法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符合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本课夏老师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第三,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价值,讨论生活中的历史,告诉学习学习方法,无疑会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历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节课对我们即将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具有很低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当然,我认为,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出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谈历史的价值与功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引导与激励,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可以效果会更好。

谈谈如何上好一堂历史导言课麻烦告诉我

首先,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老师上第一节课,学生大都怀着好奇热切的心情。如新的历史教师长什么样?男教师还是女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对学生厉害否?可以说,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的。针对此,教师进入教室大可不必板着脸,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而应面带笑容,说一声: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听我的历史课,或很荣幸教你们的历史课,然后尽量用幽默语言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也不妨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华,让学生早早地羡慕一下。甚至可适可而止地聊一聊题外话等。这样,无形当中,就从感情上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培养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为以后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这也正是目前提倡的尊重教育的需要。

其次,以趣激学,并突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是否感兴趣,能否热爱历史课,从心灵深处想上历史课,与第一节的导言课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堂优秀的导言课首先就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如一部好的电视剧,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者的心弦,使观者欲罢不能。讲课其理亦然。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可以这样说:

同学们在平时看过不少历史题材影片,如《林则徐》、《开国元勋毛泽东》、《巴黎圣母院》、《列宁在十月》等。有的同学可能只看热闹,对一些重要情节可能不太明白,理解的不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能怪大家,因为你们不了解其历史背景或历史原因,无法真正看懂它们。学习高中历史之后,大家就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又比如,毛泽东为何能成为伟人、一代开国之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大家就明白了。再比如,美国为什么能成为当代超级帝国主义国家?不学习世界史、不学美国史能行吗?

因此,通过导言课的精心设计,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机,就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明白学历史重要性。正如著名学者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第三,讲清教材前言的说明。无论是初、高中历史课本,都有详细的前言说明。这些说明主要是讲解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编写体例,尤以编写体例极为重要。它包括,课时的分配,教材编写目录,引言、字体、图表、注释等说明,文献资料的讲解,练习题的利用,活动课、阅读课的处理等。教师在导言课上均要对此作认真讲解。除了让学生仔细阅读前言外,教师还要进一步给学生理清关系,分清主次。交待,历史教科书是由目录、课文、插图、注释、作业及大事年表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①目录是课本的纲目。掌握它就是掌握课本内容的纲要,也就是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心中有个整体观,便于理清记忆。②目录与课文是骨与肉关系。目录是骨架,课文是血肉,互相组成。③插图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注释是帮助理解。④大事年表是对课文中重要历史事件的提示,便于搜索记忆。⑤作业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并达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这样,经过自我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对历史教材能够作出总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的目标性就更清晰。

最后,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历史导言课上,一定要讲解一下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师指出,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贯串于预习、上课、复习和课外活动全过程之中。学历史首先要做好预习,预习是主动的学习,能提高自学能力 和上课质量。预习的基本要求,一是自知梗概,二是提出问题;上课是很重要的学习活动。它是帮助你理解知识、识记教材的过程,也是感受思想教育的过程,直接关系学习质量的高低。在历史课上学生......余下全文>>

如何让课堂导言更精彩

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第一堂导言课上,就要向学生学生提出一些课堂要求,将这些课堂常规结合日常教学反复训练,强化,稳固,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律行为 eg 每当小组讨论,老师喊停,学生不理睬你时

搜索高一必修一成长历史资源答搜索历史新课程成长资源档案。案。

《历史》必修一导言课的心得体会

对于高中新课改,我是抱着期待的心情的。所以对新教材(jiaocai)教法的思考,我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可以说,从2004年新课改开始,我就开始关注新课改的动态。2007年,陕西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新课改,由于我连续两年都在高三,教的是老教材(jiaocai),所以没有机会对新教材的教法进行实践。直到今年,我才有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于实践。

2007年,新课程改革后,很多老师都反映说课时不够。原因是他们觉得要补充的东西太多,当时我就觉得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问题。由于我们过去教的是老教材,而老教材的编写属于通史体例,强调的是史实的前因后果以及叙事的完整性,所以,接触新教材的老教师总是受过去教材体例的影响,思想上老是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放不开手脚。教学时总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生怕这个地方没讲到,那个地方又遗漏了,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从而陷入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今年在上新高一课之前,我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我决定加大导言课的分量,不是用一节课,而是用4到5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讲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课的不同、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和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原因)、史学界新的观点(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如何阅读历史教材等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新教材。

经过几节课的实践,我觉得我的想法是对的。这种讲法使学生心里亮堂,不会陷入迷茫之中,有一个同学在听完两节课后,便发出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上导言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课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初中教材的体例和历史分期;二是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之处。

初中历史属于通史体例,按照历史分期,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六个大的板块:

第一个板块:中国古代史,讲170万年前元谋人的出现到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

第二个板块:中国近代史,讲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第三个板块:中国现代史,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第四个板块:世界古代史,讲二三百万年前非洲肯尼亚人的出现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历史;

第五个板块:世界近代史,讲14、15世纪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

第六个板块:世界现代史,讲俄国十月革命至今的历史。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初中学习历史的印象来回答。事实证明,我们的学生对近代和古代的不同只是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且叙述极缺乏条理性,基本少没有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很有条理的谈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

这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个问题的讲解。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我根据刘宗绪、黄安年教授《世界近现代历史30讲》的观点给学生指出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不同主要有三点:一是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经济上);二是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特权(政治上);三是公民取代了臣民(人的解放)。

在讲这三个不同之处时,我都列举了一些事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些不同的理解,争取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第二课,主要讲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和目前史学界较流行的三种史观。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我讲了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变革的要求;二是史学界新观点的出现为教材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或者说现实基础。我在讲课时说,一是要求变,二是可以变,所以就发生了变化。

先说社会的变革,凡是变,一般都要从长时间段来看才看得清楚,中国社会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时间里,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一个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余下全文>>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的课前导言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当然,无疑会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历史课程。因此这节课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与迷茫,这节课所采用的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就是在教学设计中。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初中阶段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体会、引导与激励,一切为了学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我认为,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可以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历史”,讨论生活中的历史、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这节课具有很大强的必要性。本课夏老师采用讲授为主,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符合历史教学规律,符合高中课程改革要求,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这节课对我们即将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师具有很低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从而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的情况下,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出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告诉学习学习方法,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一切依靠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较大变化,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一后。 其次,学生通史的知识基础。导言课是在初中历史不被重视,更也地促进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实施的。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谈历史的价值与功能:认识历史课程 》案例具有很典型的意义广东东莞夏辉辉老师的《导言课、基本的价值判断缺乏。第三。可以效果会更好。通过分析历史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余下全文>>

岳麓版的历史书的尺寸是多少?

三个必修,两个选修 !!

导言课:认识历史课程

思路:

1、背景:认同并借用宽容老师的《初高中衔接课》的学情等情况的分析

2、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授课方法

3、目的:认同与喜爱

教学策略:

1.设计三个精巧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目标。

(1)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2)生活的历史有哪些?(用实际例子为第一个标题服务)

(3)谈谈历史学习方法。

2.教师的讲解

莎莉文老师在哪里给海伦上了人生的一节历史课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语文......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