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报表折算的原则一般有哪些
(一)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企业将境外经营通过合并财务报表或权益法核算等纳入本企业财务报表中时,如果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本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且境外经营处于非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情况下,需要将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企业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这一过程就是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如果境外经营采用与企业相同的记账本位币,则其财务报表不存在折算问题。
在对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前,应当调整境外经营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使之与企业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一致,根据调整后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编制相应货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的财务报表,然后再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3)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比较财务报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折算,期初盈余公积为以前年度计提的盈余公积按相应年度平均汇率折算后金额的累计,期初未分配利润记账本位币金额为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记账本位币金额的累计。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净资产减去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后的余额。
企业选定的记账本位币不是人民币的,应当按照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原则将其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财务报表。
(二)包含境外经营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特别处理
企业境外经营为子公司的情况下,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差额,需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少数股东之间按照各自在境外经营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进行分摊,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应分担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属于子公司少数股东应分担的部分应并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
企业存在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情况下,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编制抵销分录:
(1)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反映,则应在抵销长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同时,将其产生的汇兑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即,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贷记或借记“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2)实质上构成对子公司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以母、子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反映,则应将母、子公司此项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相互抵销,差额转入“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如果合并财务报表中各子公司之间也存在实质上构成对另一子公司(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比照上述原则编制相应的抵销分录。
外币报表折算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哪个汇率
取得长投时肯定是按主体的本位币核算长投成本,后续在单体层面不涉及汇率变化的问题。外币报表折算,资产一律按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实操中可能存在孙公司,子公司,母公司三者本位币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存在先折算再合并,或先合并再折算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再最终层面结果一致,但折算汇率都是资产负债表日汇率 。
外币报表折算的折算方法
现行汇率法是一种以现行汇率为主要折算汇率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1.资产负债表上各资产与负债项目均按编表日现行汇率进行折算。2.净资产项目中除留存利润或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发生时的当日汇率折算。3.折算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额成为资产负债表上的留存利润或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平衡数,可倒挤确定。在留存利润或未分配利润后单独列示。折算差额=折算后的资产总额﹣折算后的负债总额﹣(折算后的除未分配利润之外的资本总额﹢折算后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4*)4.折算后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直接从折算后损益表上的未分配利润转入。5.利润表上的收入和费用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或者按编表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特例是,股利按照实际发放时的汇率进行折算。 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是将资产与负债项目区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将流动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的一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1.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各项目按编表日现行汇率折算。2.其他资产负债表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外,均按历史汇率折算。3.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属于平衡数,不必按特定汇率折算,可倒挤确定或从折算损益表转入。具体确定方法见第5条。4.利润表上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项目,按有关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其他项目,按编表期的平均汇率折算。5.折算损失作为当期损益,以“折算损益”项目列入折算后损益表税前收益项目之前,其金额由折算损益表其他项目金额挤算求得。此时,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由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折算后金额倒挤得出,并转入作为折算后损益表(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折算利得作为递延项目,以“折算差额”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此时,折算后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以及折算差额的确定方法同现行汇率法。(见现行汇率法第3和4条)。 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是将资产与负债项目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将货币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的一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这种方法和流动与非流动法的区别在于对存货项目、投资项目的处理上有差异。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是:1.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如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都按现行汇率折算。2.资产负债表上的非货币性资产与负债项目(如存货、固定资产、短期和长期投资等),都按其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3.净资产项目中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历史汇率折算。4.未分配利润项目属于平衡数,由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折算后金额倒挤得到,并转入作为折算后损益表(期末)未分配利润金额。5.折算损益”作为当期损益项目列入折算损益表的税前利润项目前。其金额由折算损益表其他项目金额挤算求得。6.利润表上的折旧费用与摊销费用项目,同流动与非流动法一样,按有关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7.由于存货按历史汇率,因而销售成本实际上也是按发生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的,在实际折算时,销售成本一般按倒挤法确定: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其中期初存货按上年末汇率折算,本期购货按本期平均汇率折算,期末存货按期末现行汇率或取得时的平均汇率折算8.利润表上的其他项目均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编表期的平均汇率折算。 时态法又称为时间度量法是一种以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依据的一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外币的折算实际上是将外币报表按一种新的货币单位重新表述的一个过程,其改变的只是被计量项目的计量单位,而不是计量属性。因此,各个外币报表项目应按其计量......余下全文>>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时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处理
也称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当企业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时,在将企业的境外经营通过合并报表、权益法核算等纳入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时,需要将企业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企业记账本位币反映。
实收资本 按 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确定入账,而不是合同规定的
资本公积 按 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确定入账。
盈余公积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进行外币报表的折算时,利润表项目按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在实际工作中,多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因此,盈余公积也应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折算,因为净利润的产生是在一年中不断积累的。
未分配利润 要根据 净利润、派发的现金股利、提取的盈余公积确定。
由于资产负债表不同项目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在折算过程中会产生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额的变动则构成其他综合收益,在综合收益表中列示。
外币报表折算差是所有者权益科目未按会计期间的期末汇率折算产生的。
各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有何主要区别简述
外币报表折算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我国正在制定外币报表折算准则用以指导这方面的会计实务。笔者结合国际会计准则,试就2005年6月份印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的某些规定进行探讨。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问题所在
外币报表折算的焦点问题集中在汇率的选择上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外币汇率是稳定的,那么外币折算的方法就无异于把千克折算成其他的重量计量单位。但是大多数国家在货币市场上是自由定价的,所以汇率的不稳定性以及外币折算时选择的汇率种类对折算的结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将外币折算成本国货币时有三个可供选择的汇率:第一个是历史汇率,这是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使用历史汇率可以在本国货币报表上保留外币项目的原始成本,可以保护财务报表免受折算损益的影响。第二个是现行汇率,指报表编制日当天的汇率,使用现行汇率会产生折算差异。第三个是平均汇率,是现行汇率与历史汇率的简单加权平均。
这三种汇率中,外币报表折算各个项目应该采用哪种最好?是按照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还是按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或者按照编制报表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折算损益应该怎样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以上问题的回答,就是下文要讲到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了。
二、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
总体来说,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共有四种:流动与非流动法、货币与非货币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当今世界各国对外币报表折算的最佳方法的选择只是在现行汇率法与时态法之间进行的,所以下文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介绍。
1.现行汇率法的基本特征
现行汇率法是将外币报表中所有资产、负债项目按统一的期末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只对子公司报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若子公司收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交易发生频繁,也可以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子公司外币报表原先表述的财务结果和关系,并且揭示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投资净额(母公司权益)的影响,所以折算过程中发生的折算损益将作为资产负债表中权益的独立项目递延处理。在母公司出售子公司或者认为折算损益已经永久性减少以前,累计的折算损益都不能转入留存收益。
2.时态法的基本特征
时态法是一种多汇率方法,它在对外币报表中项目进行折算时,分别采用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具体做法是,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用现行汇率换算;用历史成本记载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用历史汇率换算,用现行价值记载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用现行汇率换算;实收资本按投入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为折算数字;收入与费用项目按照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若企业收入费用交易发生频繁,也可以采用当期的平均汇率来折算。
时态法认为外币折算是对外币计量的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它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只是一种计量变换程序,即对外币改用本币计量,折算的结果好似子公司的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在交易时日就已经把发生额折算为本国货币等值。
时态法实质上认为汇率变动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有在汇率变动的当期确认其对会计造成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需要,所以,时态法通常将折算差额直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
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选择
外币报表折算的实务随着跨国公司经营的日益复杂而不断的发展,而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折算问题做出的反应,基本上可以代表其他国家的选择,所以本文仅介绍这两者的现行外币报表折算政策。
1.FASB的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外币折......余下全文>>
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有哪些
有四种方法:现行汇率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时态法。现在常用的就是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
外币报表折算的面临问题
外币报表折算问题作为财务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其困难源于汇率的变动。如果汇率固定不变,则外币报表的折算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经常变动,外币报表的折算面临以下两个问题:1.折算汇率的选择。外币报表各个项目的折算,可供选择的汇率有三种:(1)现行汇率;(2)历史汇率;(3)平均汇率。外币报表折算首先要明确选择何种汇率进行折算。在实务中,进行报表折算时,并非对所有报表项目的折算均采用上述某种折算汇率,而往往是对不同的报表项目运用不同汇率折算。2、折算损益(折算差额)的处理。从理论上有四种观点:(1)折算损益全部计入当期损益;(2)折算损益全部递延;(3)折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折算利得作递延项目处理;(4)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额;具体情况在下面分别进行论述:(1)折算损益全部计人当期损益主张采用这种方法的人认为,利润可以定义为净资产的增加,因此,在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时,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现在的折算价值不同于原先的折算价值,则其差额自然应计入当年的利润表。(2)折算损益全部递延也就是将折算损益按照人为的标准在若干个会计期间分摊。(3)折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折算利得递延这是一种介于前两种方法之间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稳健性的考虑。(4)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额也就是将折算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称为“折算调整额”。
关于企业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没有你想得那样复杂
1、会计上采用月末牌价的中间价作为记账汇率,如:汇率6.3 出口1000美元,则
借:应收账款 美元1000 本位币6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本位币6300
2、月底如果汇率变成6.2时,会计上作调汇的分录
借: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
贷 :应收亥款 本位币 100 (实务中通常作借方红字
以上处理后,应收账款的余额就变成 1000美元 6200人民币
3、下月收到客户1000美元时,作
借 :银行存款 美元1000 本位币6200
贷:应收账款 美元1000 本位币6200
银行存款的美元账户若月末有余额,则也是参与调汇。月中结汇时,银行按买入价把人民币打入公司账户后,记账时按当期所采用的中间价算出来的人民币,两者差额部份记入当期汇兑损益即可。
所有你说这些问题都可以以此方法进行记账,月末调汇后体是以月末的汇率*美元的金额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的。
外币报表折算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哪个汇率
当今世界上关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争论主要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之间展开,选择模式分为三种:采用现行汇率法、采用时态法、或两者兼用。
时态法的基本特征
时态法认为外币折算只是一种计量变换程序,是对按外币计量的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它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而只是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即对外币改用本币计量,折算的结果好似子公司的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在交易时日就已经把发生额折算为本国货币等值。根据这一思想,其具体做法是,对所有的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对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采用原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按现行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采用期末汇率折算。
在此法下,考虑到汇率变动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有在汇率变动的当期就确认其会计影响,才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需要,所以,时态法通常将折算差额妆接记入当期合并损益中。
现行汇率法的基本特征
在现行汇率法下,对国外子公司报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都要按单一的现行汇率折算,其目的在于保持子公司外币报表原先表述的财务结果和关系,同时揭示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的投资净额(子公司报表中的母公司权益) 的影响,其着眼点与不同的资产、负债项目在交易时日的不同计量属性毫不相干。正因为如此,折算的结果将以“折算调整额”这一独立的项目,包含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内,并且除非母公司出售其对国外子公司的投资或对其清算,平时均不得减少这部分折算差额累计数。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影响营业利润吗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折算汇率的选择,二是折算差额的处理。折算汇率的选择问题,目前国际上有四种不同的选择方法,比较流行的是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折算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折算差额的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资产负债表上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影响收益表上利润的计算,影响企业集团整体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公允反映,因此折算差额的处理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外币折算只是记账表述的改变,即在会计实务中改变记账凭证、账簿乃至会计报表的货币表述方式,将以另一国的货币表述的账表兑换为与之等值的某一国的货币来重新表述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这种变换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交换和应予记账的交易,,如同把外文译成中文一样,只是文字表述形式的不同罢了。因此折算不过是会计实务中以单一的等值货币来重新表示各种不同的外币金额,,并不改变所计量资产或负债等的固有价值。但在实务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计量属性的不同、各项目承担汇率风险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折算后的财务报表会存在一定数额的折算差额。那么折算差额是作为损益列入损益表中还是作为权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呢?我国的做法是折算差额应当在并入后的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单独列示,其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当并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我们知道,汇率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由企业自行控制。或许企业可以选择签订一个套期保值合同以保护自己免受损失。但有时某些因素的影响是无法预期的,企业只能承担这种风险。因折算产生的差额无论是利得还是损失,如果数额巨大,且把它计入损益表,就完全有可能是损益表上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有可能使经营损失变为利润,当然也有可能使利润变为损失,这就有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人,做出错误的决策。我们不可否认。企业只要有外币交易,进行外币折算就应当有一定的汇率变动的风险。但这种风险也分为可分散的和不可分散的。比如市场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 可以通过远期汇率合同套期保值予以抵消。但像战争或者自然灾害或者政府的货币政策变动引起的汇率变动,企业不可能提前预测予以控制。这种汇率变动引起的折算损失,并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损益,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
为了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给报表使用人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应该考虑尽量不要让折算差额影响到损益表。比如可以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某些比率或数值分开来计算。比如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别计算含折算差额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不含折算差额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不仅仅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金额。这样投资者可以自行判断。如果直接以含折算差额的净资产收益率列示,报表使用人或投资者并不会知道净资产收益率高或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折算造成的。分别列示的目的并不会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只是想要更清楚地表达,而不至于产生误解。当然可能计算上会稍微麻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