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未来社会服务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的经济将会是什么情景,其发展趋势怎样?这不仅关系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将影响世界的发展格局、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还太多、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只能凭个人的认识与理想,并辅以定量方法的测算,做出不一定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供同志们批判和参考。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

20世纪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市义和官僚买办阶级,建立了新中国。在此基础上,中国实行了全面工业化,推进了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已取得显著成果,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是: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1978~1998年,GDP从3624.1亿元增至79552.8亿元,按1978年价格计算增长了5.38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4.9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73%,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47%。人均GDP从379元增至6404元,平均每年递增8.28%。到199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7.3个百分点,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7位。详见表1。

表1: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GDP

(亿元) GDP增长

速度(%) 第一产业

增长速度(%) 第二产业

增长速度(%) 第三产业

增长速度(%)

1978 3624.1 11.7 4.1 15.0 13.7

1980 4517.8 7.8 -1.5 13.6 5.9

1985 8964.4 13.5 1.8 18.6 18.3

1990 18547.9 3.8 7.3 3.2 2.3

1994 46759.4 12.6 4.0 18.4 9.6

1995 58478.1 10.5 5.0 13.9 8.4

1996 67884.6 9.6 5.1 12.1 7.9

1997 74772.4 8.8 3.5 10.8 8.2

1998 79552.8 7.8 3.5 9.2 7.6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经历1978~1984年、1985~1987年、1988~1992年、1993至今的四个周期波动。与改革前相比,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拉长了,峰位、谷位落差降低了。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高,由过去追求高速度逐步转向兼顾发展与稳定、兼顾速度与效益、追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个建立,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作用增强,使经济运行摆脱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1996年、1997年软着陆的成功,使中国在1997年5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

——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产业结构严重脱离需求结构的畸形状态得到很大改善,长期困扰计划经济国家的商品数量“短缺”现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运输与邮电通讯、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瓶颈产业制约经济增长的现象得以缓解。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较协调。接从业人员,三个产业的比例1985年为62.4:20.8:16.8;1998年改变为49.8:23.5:26.7。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85年为28.4:43.1:28.5;1998年改变为18.0:49.2:32.8,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改善。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有一定提高

据19......余下全文>>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服务业状况 服务业指提供劳务为居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包括

旅店、理发、浴池、摄影、洗染、日用品修理、租赁和誊写等各种经济类型的

服务行业,不包括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和缝纫业。新中国建立初期,服务业

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8年以前,服务业的发展比较健康。1958年

以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忽视生活,不仅对消费

服务业的投资很少,在资金、人力和物力方面缺乏补充妨碍了服务业的正

常发展,而且原有的服务事业,也由于机构的合并、调整、撤销和转业,致

使服务网点减少,人员不足。1957年和1978年相比,平均每一从业人员

服务的人口数,从840人上升到1711人。以上海为例,1980年和1957年

相比,服务业网点减少了62%。农村问题更严重,如广东的陆丰县,1980

年,人口达110万,而全县理发馆只有30个,理发座位才210个。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执行了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中国的服务业得到一定

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国家投资发展国营服务业的同时,还发展了一批集

体服务业和个体服务业,方便了人民生活。平均每个网点和从业人员所服

务的人口数有了明显的下降。1988年,服务业平均每一机构服务的人口

数为621人,平均每一人员服务的人口数下降到260人。从80年代后半

期以来,在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上,加强了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的建设,

各种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从业人员都有明显的扩大和发展。

什么是中国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需要采取综合系统的政策措施,合理发挥政府作用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服务业的基础弱,竞争力不强,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中国服务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服务业加快增长正面临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对服务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例如通讯、轿车、住房、教育等。住房和教育本身就是服务业,而轿车和通讯设备(如手机)对服务需求的带动相当大。其次,我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城市化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进步。城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也与农村大不相同,城市人口对商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服务业都有着较高水平的需求,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也有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促进行业的发展。最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业分工的细化也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的机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通过主辅业分离和业务重组,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会独立出来,这些企业本身的服务需求将向社会释放;其原有企业内部的服务单位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将有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  为了试图揭示未来经济发展和规制改革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利用了一个包括51个部门,2个有代表性的居民户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RCCGE),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宏观经济影响。  在模型中,我们考虑了主要的4种重要的规制改革所带来的政策和制度变化:(1)促进服务业部门的竞争;(2)通过减少外国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壁垒来增加外国投资;(3)服务业的规制改革所带来的部门生产率的提高;(4)金融体制的改革以改善投资在部门之间的配置。模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部门间非中性增长、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性的变化,借助模型框架来反映服务业规制改革产生的部门、居民及整体的经济波及效应。  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服务业的规制改革会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在2000- 2010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将比没有规制改革的情景高出0.41个百分点。消费者的价格指数会下降6.2%,实际居民消费会增加8.9%。这意味着消费者会从服务业的规制改革中获得较大的收益。而且,随着服务业规制改革而激增的外国直接投资会增加贸易余额。此外,从总体上看,服务业的规制改革对城市和农村居民都有好处。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收益比农村居民的收益要大,因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消费更多的服务,并且大多数的服务业的就业人员是城市居民。服务业在规制改革的中将增长的更为迅速。如果所有的服务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市场化改革,在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会比基准情景提高4个百分点。  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思路是:以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和竞争能力提高为目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以打破垄断为突破口,以促进竞争为手段,不断增强服务业活力;以合理规制为前提,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使服务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在宏观政策和结构政策中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  最近一两年来,投资高速增长、工业高速增长带动的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吸纳就业能力低、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投资和消费的失调等,说明了这......余下全文>>

说明我国国内主要城市为什么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加强和改善供给,扩大就业,拓宽服务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就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高度发展和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断投入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产业结构不断地趋向“软化”,实现了经济的高度服务化。服务业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我国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在经济增长贡献、就业吸纳、结构优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新兴业态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稳步上升。“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统计,2009年我国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4%,与“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3万亿元和提高2.9个百分点。

——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提升。随着一批高就业贡献率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就业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吸纳就业的功能不断增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新增人员就业的问题,同时吸纳了大量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据统计,2009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2.7亿人,比2005年增加了2832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加快。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我国服务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方向发展,内部结构层次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金融、信息、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整体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在增加值中的比重也明显提高,逐渐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据统计,“十一五”前4年,金融业年均增速为21%,占GDP的比重已达5.2%。

——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市非常重视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建成了一批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服务业集聚区,其强化专业分工、协作配套、降低创新成本等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了高技术服务业集群,金融街则形成了金融产业集群。

——服务业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趋精细,涌现出一批发展速度快、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兴业态,呈现出“小产业、大市场”的特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IT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增势迅速,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同比增长45.9%,网络购物交易额接近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100%。

——服务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一五”时期,我国已出台多项措施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服务业价格、投资、市场准入等环节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电信、航空等垄断性行业初步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同时,我国不断改善投......余下全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其中又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甚。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已高达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加工制造业中心,但这一比重却仅为15%。

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一大短板,带来的弊端也愈加明显。比如,制造业效率难以提高,利润率随之走低,导致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并迫使经济出现“避实向虚”的不良倾向。再如,居民消费需求难以满足,庞大的内需市场挖掘不够,经济结构明显失衡。此外,就业市场空间也被压缩。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重不足四成,不仅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特别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更需知识和智力支撑,本是吸纳高校毕业生最集中的领域,却由于其发展不足导致该群体就业压力增大,造成了宝贵的人力智力资源的浪费。

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与一些不当的行政垄断与管制行为长期存在不无关系。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之所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难以解决、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与行业开放度低、竞争不充分紧密相关。由于医疗行业多种要素价格受到行政管制,医疗价格、医生人力资本回报偏低,不仅扭曲了市场秩序,形成药品回扣、医疗“红包”等现象,还造成服务需求外流,阻碍了市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此类现象在金融、物流、电信、教育、健康、文化等领域也同样存在。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靠进一步深化改革。

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第四紶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按照我国现有工业发展模式推测,到2020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都将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问题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最先进的前沿,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第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21世纪,服务业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采取科技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等各种有效手段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工业革命以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渐减少,作用日渐削弱,而各类新兴、门类繁多的服务部门蓬勃发展,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服务经济时代。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争,一个国家的服务水平也反映了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下表是一些国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国家 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净增加值的贡献(%) 服务行业国民就业率(%)    1992 2002 1993 2003 澳大利亚 68.3 71.2 71.1 74.8 法国 67.5 72.1 67.8 73 德国 62 69.2 57.6 65.6 日本 59.9 68 59.8 66.6 韩国 47.6 53.4 52.5 63.6 英国 66.3 72.1 68.6 75.2 美国 72 75.6 73.2 78.3 加拿大 68.1 63.8 74 74.7 意大利 64.1 69 58.2 62.9 中国 27.2 35 21.2 29.3 资料来源:OECD in figures,2004 edition.statistics on member Country,OECD,Paris ,原表位于第九页,中国的数字为编译者后加,原书中没有。《服务营销与管理—基于战略的视角》P6-7附:服务经济重要学术人员郑吉昌教授 国内服务经济学主要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CCSE)主任,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特聘为服务经济的首席专家,兼任国务院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及国家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在国内服务业经济研究界享有盛誉。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体现为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知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占据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的投入要素看,农业主要受自然资源要素约束,制造业主要受物质资本要素约束,传统服务业主要受劳动力要素约束,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具有整体上的高学历、高职称、高薪水特征,说明现代服务业主要受人力资本要素约束。西奥多·舒尔茨(1961年)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于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费用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技能和技巧的资本,具有同物质资本一样的可积累性。卢卡斯(1998年)和罗默(1990年)的研究均表明,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积累。笔者认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从本质上看是人力资本逐步取代物质资本主导经济增长的集中表现,这种升级受经济发展、分工深化和技术进步的驱动。经济发展使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作用日益凸现,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2004年在其“经济增长性质的变革”一文中,高度评价了人力资本对现代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革命性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望,驱动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动机。无论从人们个体还是国家整体来看,都迫切感觉到投资于自身素质和国民素质以增强个人和国家的竞争力是一项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任务。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贷款方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随着这一变革进行了相应调整,由早期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转向人力资本投资领域。分工深化带动了对服务的中间需求,服务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展开,与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关的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等需求带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分工深化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余下全文>>

中国经济转型怎样做大做强服务业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正在形成。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到2020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这不仅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对深化中外合作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一、未来5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服务业年均实现9%—10%的增速。2001年—2013年这13年间,中国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达到10.6%。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加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估计未来5年服务业仍有望保持10%左右的实际增长速度。

服务业规模倍增。 2008年—2013年,中国服务业总量从13.1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26.2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规模的倍增。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将达到47.3万亿—51.1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再倍增。

服务业占比达到 55%以上。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8.2%,2015年一季度达到51.8%,创历史新高。估计到2020年将超过55%,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引领经济新常态

支撑7%左右的经济增长。过去10年,中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未来5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将带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这将为中国“十三五”时期实现7%左右的增长提供重要条件。

形成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潜在消费规模将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率达到60%左右。

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从近两年情况看,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吸纳约100万个新增就业。 “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10%,将吸纳新增就业1000万人左右,成为吸引就业的主渠道。此外,依托“互联网+”的创业潮正在兴起。这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促进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将不少于4亿人,服务业就业比例有望达到50%,由此将带动中产阶层的明显增加。

走向绿色发展。服务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低。初步估算,如果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5%,能源消耗量将下降14%左右,SO2将减排18%左右。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三、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将呈现加快态势

对社会资本的开放。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设立,肩负着服务业开放的重大历史使命。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开放,并着力改善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环境。

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占外贸比重12.3%,这一比例远低于2013年全球平均19.6%、美国22.1%和印度26.5%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中国服务贸易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将提高至20%。

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改革。比如,全面启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结构调整等,以破解服务业发展中的诸多结构性矛盾。

如何看待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还能怎么看,只能说明现在人的生活从原来的温饱变成现在的享受型的消费了,大家赚的钱越来越多了,就要开始享受一下了

试分析近年来在中国服务行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收入增加,空余时间增加,追求更舒适方便生活导致服务行业发展。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