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

谁提出党的领导是根本目的党的建设是根本途径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打铁还需自身硬,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在思想上从严治党,必须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把中央的部署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实际行动中,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思想上从严治党,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重点抓好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重点抓好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要以道德建设为基础,重点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维护者。   建立健全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和推进机制,必须落实从严治党领导责任。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多领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复杂利益关系调整的系统工程。改革的决策和推进,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总体谋划、协调推进,需要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来充分体现各方面意志和利益,需要各级党委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高效组织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从严治党就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展,建立与各级党委领导改革的工作机制相配套的党建工作责任制,把从严治党任务与深化改革任务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考核,通过落实从严治党领导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   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施改革各项部署,必须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特征,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严格的标准、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作风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关联性的特征,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下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良好的干部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奋力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绣花先得手绵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确保党始终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依法执政,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习总书记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需要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来规制和引导。只有严明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等在内的党的各项纪律,有效地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才能统一执政行动,确保全党上下步调一致。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中发挥着中坚作用,只有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才能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一是要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干部法治思维养成;二是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余下全文>>

如何加强党的领导

一、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传统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我们党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丰富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也有一套有效的领导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活动由原来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计划指标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由过去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变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投资、管理和劳工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重大变化,必然要求转变党的领导方式。

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权力分配、人员流动等变化和影响,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形成了不同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多层次社会阶层,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国有企业随着“改组、改制、改造”的深化,亏损企业一部分工人下岗、分流;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在迅速增加。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盲区”。某些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多数也是普通劳工,流动性很大,这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三是市场经济原则给党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带来新的变化和考验。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认为正当的个人利益是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但共产党人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强调为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必要时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这两种价值观显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面前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贪图物质享受,沉溺于纸醉金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不惜以身试法。

四是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建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农业综合服务公司、农村股份合作制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带来深刻变化。一些地方主要是通过公司章程和经济手段来管理村务,党组织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过硬的领导班子和致富带头人,使得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有的处在瘫痪状态,甚至被宗教组织或其他地方恶势力所取代。

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与任务,及时改进自己的领导观念、领导方法和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的。我们要纠正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认识,树立二者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树立运用市场导向和市场机制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改变地方保护、部门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做法,树立改革开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观点;改变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树立敢闯敢试、开拓进取、善于探索的观点,等等。

一方面,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求充分享有自主性,减少行政干预和决策层次,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改变过去那种压指标、分任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以至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领导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法和方式,使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由微观转向宏观,把主要精力用在制定政策方针、引导发展规划、搞好协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另一方面,如何将市场经济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党驾驭......余下全文>>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什么为核心

简单地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余下全文>>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

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制度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政治前提,执政是党的领导地位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必然体现。但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号令社会成员,而是以国家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活动。

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要重视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这包括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等。

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创新。

五是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呼唤我们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坚强保证。而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不断提高我们党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的能力,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能力,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以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一句话,就是提高有效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

2.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首先,从党执政以后的全部活动来看,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无论是改革发展稳定也好,治党治国治军也好,内政外交国防也好,都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又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其次,从党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来看,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的。执政使我们党的历史方位、中心任务、党群关系、领导方式以及思想意识功能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也因此,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就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和自身建设伟大工程中要始终加以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沉痛教训告诫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上个世纪末,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余下全文>>

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在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下,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能改的坚决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推进改革合力的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强大力量。

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紧迫课题。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可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自身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为了实现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领导。

4、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着力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把握改革方向,凝聚改革共识。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引导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完善推进改革落实的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营造全面深化改革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保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其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根本性意义。

加强党的领导。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民主革命的特殊历程决定了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西方议会道路走不通,多党轮流执政更不可能,而只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共同协商来实现与推进。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实基础;才能最有力地维持政治运行和政治发展秩序,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加强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最大程度地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改善党的领导尤其具有特殊意义。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把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制定并不断完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才确保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改善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奠定了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基础;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行为,才增强了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由于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地位,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创新与完善,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改善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应着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

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党不是国家的直接管理者,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在《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有这么一段话:“在革命胜利以后,人民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这就讲得十分明确,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者,主要是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党必须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和掌握国家生活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和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它既不能凌驾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上,对人大发号施令,也不能包办人大的职能。党对国家的一切主张和建议,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才能形成国家意志和具法律效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关于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以及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通过,变成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法令、决议、决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和执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法定程序把执政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只有理顺党的领导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严格分清党政职能,才能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保证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事业的权力,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人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善选举制度。要适应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以及民主建设不断进步的要求,调整各阶层人大代表所占名额比例。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要尽量减少“一府两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兼任人大代表的数量;尽量避免“名誉代表”、“充数代表”、“举手代表”等现象的发生,不能把人大代表作为一项荣誉职务轻易安排给那些文化水平低、参政议政能力弱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领导干部,以提高代表参政实效。要改革选举方式,引入更开放的选举形式,不断扩大选举范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政治协商的作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之间对于国家大政方针和涉及人民群众的重大问题的协商要坚持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政党、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少数民族的代表拥有广泛的议政权,并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一)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发挥政策和法律的各自优势,促进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互联互动。党委要定期听取政法机关工作汇报,做促进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委要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积极发挥作用。

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委决策部署。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

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统筹政法工作、建设政法队伍、督促依法履职、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带头依法办事,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政法机关党组织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

依纪依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严密的长效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特权行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

(四)推进基层治理......余下全文>>

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人民日报

根据党的中央会议精神:   第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   1。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4。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5。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第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第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一)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二)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三)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七)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八)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第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五)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目前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 :   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二是中国农业产业组织落后和农产品竞争能力弱。   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四是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深化国企改革为什么必须坚持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一、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作为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企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而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则是国企的独特优势和确保国企的制度属性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也看到,虽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曾经提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针对此前较长一个时期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十多年来,国企发展和改革中暴露出来的腐化堕落、监管缺失、国资流失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不重视甚至忽视党的建设而削弱了党的领导所导致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企的独特优势。但是,近年来,有的国企党组织根本不重视、不研究党建工作,有的国企党务部门变成养老、安置干部的地方,有的国企经常以董事会取代党委会、党组织形同虚设,有的国企党组织多年设置不健全,有的国企的意识形态、纪检监察等工作被严重忽视,还有的国企党委书记甚至成为腐败的“急先锋”……众多问题表明,如果在深化国企改革中不能真正做到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甚至削弱党的领导乃至放弃党的领导,必然会给改革带来严重损失。

今年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企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企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等。这些要求大都在《指导意见》中得到了体现。如: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坚持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还明确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企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决要求坚持党的建设与国企改革同步谋划,这是党中央划定的一个明确的底线。“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法定地位”这些明确定位,从政治上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深化国企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指导意见》、《若干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汲取了以往国企改革中忽视党的建设的沉痛教训,强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是今后深化国企改革中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指南。

二、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确保沿着正确道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决反对和批判新自由主义,但我国国内一直有一些人呼吁要“全面打破国企垄断”、“进行彻底市场化”、“政府全面退出市场”等,变相鼓吹、推行新自由主义,企图通过削弱、瓦解甚至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来改变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尤其是在国企改革中,有些人竟然认为国企改革就是卖国企、混......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