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山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测试卷(考试内容:《草房子》)
目前无法向您提供2015年江山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外阅读测试卷,不过可以向您提供: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桃花心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余下全文>>
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余下全文>>
如何上好课外阅读交流课
一、导入
一本书,有时会成为人生的一段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许会淡忘书中的内容.但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是,自己阅读那本书时,曾经的感动,曾经的欢笑与泪水.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走近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这本书将会让你们体验到成长中的快乐与忧伤.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主要为我们写了什么内容呢?出示:(指名读)
听了这样的内容介绍,你猜想:《草房子》这本书会是怎样一本书呢?
三、人物介绍:
这本书中人物的名字,也很特别,请同学们看看:
俗话说“人如其名”你能从这些名字,猜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一试
四、感受成长的快乐
(一) 走进桑桑的快乐
过渡:书中的主人公是桑桑,这桑桑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呢?
分别出示:桑桑的快乐1、2、3
先读,再交流,最后猜想:后面会发生什么情节呢?
(二) 走进校园的快乐
桑桑是快乐的,而桑桑的校园里,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不你瞧:谁来了?出示:课件
教师范读阅读材料
交流:这是选自《草房子》中一段内容,刚刚听后,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感受成长的忧伤
看到同学们因为这些文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老师真的好高兴.可是,成长的过程总是快乐与忧伤相伴的.即便是桑桑,这样一个阳光的、调皮的、可爱的少年,他也有自己的忧伤.作家曹文轩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凄美的画面.让我们用心灵去品读这些忧伤的文字吧!
出示:
六、出示本书
不论是刚才的快乐,还是此时的忧伤,作家曹文轩,其实都给我们留下的是美的感受,正如作家本人所说:出示课件
老师手中就有这本书,无论是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还是它的文字,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你们想读一读吗?
如何指导学习课外阅读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营造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外阅读氛围,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如发动学生把自己的书拿出来,编号造册,建立班级读书角,选两个负责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间的书可以资源共享。我们班一直有读书角,不过这学期开始,图书转移到了同学们各自的书桌里,一是孩子们的读书氛围已经形成,可以同学间彼此推荐书籍;再就是六年级学习任务相对重,为了减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张贴古今中外的名人警句、名言,如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犹药地,善读之可以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此外组织学生定期办好壁报和黑板报等,也能培养学生平时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总之,班主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掘书源,既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又能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班级读书交流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合理选择,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我曾经看到一位五年级小学生拿着百元大钞,在书店买下了《〈愤怒的小鸟〉游戏全攻略》、猫小乐的《阿衰》、漫画《笑爆校园》,这是在没有家长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一位小男生自愿的阅读选择。我曾经问过很多家长他们会选择哪些书给孩子看,十之六七的人会自豪地回答:“当然只买经典。”当你进一步追问:何谓经典?他们通常会列出以下书单:《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以及格林童话。这是一部分咱们中国家长愿意自掏腰包给孩子买的书,他们谈到这些书时的表情如同买包买了LV,大牌,品质有保证。看上去是一种永远不会出错的选择。其实我们老师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倾向,当然,经典一定要读,问题就是他们愿意读吗?要调动这个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如酒店的菜肴一样,早些年有鱼有肉就是好菜,如今不仅有传统菜还要不断推出新的特色菜搭配起来,才能吸引顾客。同样的道理,......余下全文>>
如何让课外阅读课堂化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阅读。有人作过统计,世界上犹太人读书的意识最强,他们每年每人平均阅读65本书,而我们中国人每年人均不到5本书,这还包括教科书。试想,一个读5本书的民族,怎能跟读60本书的民族竞争呢?
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每天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他们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他们游历在收益微小的影视文化里。他们缺失了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的机会和能力。
做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担当起拯救民族阅读的重任,应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入课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学生推荐一些含义深刻、生动有趣的优秀的童书,例如:《波丽安娜》《彼得潘》《夏洛的王》《柳林风声》《草房子》《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小王子》《爱的教育》《秘密花园》《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圣经的故事》……
二、以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课外阅读首先要争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书籍,共同讨论,形成共同的话题。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每封信给家长谈读书,谈孩子读书的变化,谈我们在读书时编织的美好生活。渐渐地,家长们也深深地喜欢上阅读,开始和孩子一起阅读童书。
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有了一片自由的天空。
三、设计共读书的导读条引领学生及家长开展共读。
对于推荐的书目如果只是让学生泛泛地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提高与发展。于是我们根据所读章节,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读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记,有所议。如读《波丽安娜》这本书时我们出了这样的导读题:
《波丽安娜》导读条(一)
《波丽安娜》这本书,我是含着热泪读完的。我为波丽安娜失去双亲流下伤心的泪,为波丽安娜受到波丽姨妈的冷淡流下同情的泪,为波丽安娜能从悲伤中寻找快乐流下钦佩的泪。希望这本书也能走入每一位家长心中,走入每一个孩子心中,让我们用另一种态度来面对生活。
今天请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第一——第四章,共同讨论如下问题:
1 从波丽小姐的言谈中,你看到波丽安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对于波丽安娜的到来,姨妈、南希、汤姆大叔各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初次见面的波丽安娜什么样子?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4 读了前四章,你觉得波丽安娜快乐吗?从哪里看出来?
请家长写下孩子读书时的态度;请孩子写下家长与你共读、讨论时的态度。
有的书的章节没有题目,只是排列了序号,我就让学生给这样的章节加一个题目,以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这样,家长、孩子、老师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共同体,那时的幸福与甜蜜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们的信念已经开出了美丽的小花,这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生命丰富的渴望。
在导读条的引领下,我让学生对所读书目进行批注,并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共写感受,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读书的推进指导,每天抽出一、二十分钟时间和学生讨论读书内容,促进阅读的有效开展。
家长与孩子在家里读书、讨论,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的读书氛围很好。但因为家长素质的原因,有时的讨论会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引领。于是,我......余下全文>>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这句话中的关键点是“读整本的书”。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整本的书该怎么读呢?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精彩导读,激发兴趣
导读,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阅读,一般在孩子阅读一本书之前进行。根据作品特点,可以有多个切入点。
(一)以“书名”为切入点
书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信号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由于书名包含的讯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由书名展开猜想本身也充满了乐趣。孩子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预言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
(二)以“情节内容”为切入点
故事情节是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选择精彩的内容情节串讲,以“情节分享”贯穿始终。有位老师导读杨鹏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主要选择了这样几个章节:爸爸为什么会变小,变小之后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爸爸成了巴巴马戏团的团长,爸爸能不能成为明星。使孩子既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对爸爸的可怜与可敬有所感知,并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基调兴趣盎然地去阅读整本书。
(三)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
人物形象鲜明(众多)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展现人物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由对人物的兴趣引发阅读的欲望。像《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长袜子皮皮》等。
(四)以“感知特点”为线索
对于短篇作品集,像《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代表作》《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和树谈心》《新月集》等,就要在以情节吸引孩子的同时,关注作品的风格特点。可以以感知作品的特点为线索,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几篇进行导读,达到“窥一斑见全貌”的效果。有位教师导读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说,就选择了《狐狸的窗户》《荧火虫》两篇作品,一篇听教师大声读,一篇由孩子伙伴共读,在直觉感受与比较中,发现安房直子幻想小说奇幻的想象、淡淡的伤感、美丽的色彩等特点,并以随机穿插的“作家自我谈创作”“他人评论”以提升孩子认识。
二、深入文本,分享提升
要想让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增添阅读的兴趣。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呢?
(一)设计怎样的话题
讨论要有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
有价值的讨论话题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意味世界。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当所选择的话题与学生的认知发生一定程度的冲突的时候,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最为高涨。《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是杨红缨校园小说系列作品之一,一位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漂亮老师米兰”和“坏小子H4”形象时,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这四个H4真是坏小子吗?说说你的理解;你认为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你认为米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从作品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有人说米兰做事不认真,没有资格当老师你怎么看?”这些问题,与孩子的观点有一定冲突,孩子们当然有话可说。
有价值的话题还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有价值的话题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讨论的话题可以是学生的疑惑,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王林先生曾把读书会讨论话题提出原则概括为“五少五多”:“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余下全文>>
草房子陆鹤成长经历
秃鹤的成长分析
在《草房子》阅读中与作者一道完成了一次童心的回归,沉醉于少年时的感动,成长中的挫折,欢乐中的眼泪,孤独中的温馨,悲怆中的优雅,迷惘中的固守。
曹文轩笔下的少年大都内心丰富而敏感,情感真挚体验深刻,他们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心理闭锁又要求理解,内心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时期。自我意识的高涨、初恋的萌动更加剧了他们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秃鹤的故事在小说中有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秃鹤是个脾气倔强,性情执拗的孩子,他先天性的“秃”使得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他的成长经历具有一种撼动人心的感人力量。最初,年龄尚小的秃鹤并不在意自己的秃,他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友好。同学们想摸一摸他光滑的秃头,他就很顺从地把头伸过去。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秃鹤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长,他开始意识到“秃”是一种缺陷。为了这个,他甚至不想再去上学。而同龄伙伴也开始意识到了秃鹤与自己的差异,反倒更加关注和探究起这种不同来。于是在秃鹤和小伙伴之间必然要产生尖锐的矛盾,同学们想从秃鹤那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秃鹤却要极力掩盖和遮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对峙和由此产生的敌意。这种情绪在抢帽子大战中发展到了极至。调皮的桑桑伙同全班男生将秃鹤的帽子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最后挂在了高高的旗杆上。秃鹤在忿怒之下发誓再也不戴帽子了,甚至到了很冷的冬天,别的孩子都带上了帽子,倔强的秃鹤却偏要光着头在冷风里坚持着他的固执。他从极力地掩饰转变为公开地宣称,好像在说“我就是秃子怎么样?”事实上秃鹤的这种转变反映了他已经从心理上接受并承认了自己具有缺陷的事实。这时如果老师和同学能够给予理解和行动上的支持,秃鹤就能够较快地接纳自己,使自我意识的发展沿健康的轨道顺利地进行。可是秃鹤所遭到冷落和排斥加重了他和群体间的矛盾,在这种对立中秃鹤尝尽了孤独和辛酸的滋味。为了报复这不公平的待遇,秃鹤用近乎恶作剧的方式,使油麻地小学因他而失去了荣誉,“蒙受了耻辱”。可是这种报复却使秃鹤被群体更加排斥和疏离。秃鹤在体验着爱和归属感的缺失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的同时,也必然要根据同伴对自己的反应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集体的规范。这样才能重新被集体接纳,重新获得归属感。终于,学校的文艺汇演为秃鹤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剧本因特殊演员的空缺而几乎无法上演时,秃鹤不计前嫌,主动要求担当反面演员,伪军“秃排长”。秃鹤的请求使蒋老师深受感动,秃鹤一登台,台下掌声雷动。孩子们真心诚意地为秃鹤死劲鼓掌,掌声中无一丝恶意。秃鹤终于又回归了他原本就喜欢的集体,体验到同学间的亲密和热情。秃鹤哭了,在秃鹤的哭声中我们听出了一个缺陷儿童社会归属过程的艰辛和孤独。在同学们的哭声中我们听出了他们对秃鹤的歉疚和惭愧,他们和秃鹤一样也完成了一次社会认同的心理历程。通过这件事秃鹤仿佛长大了一些,同学们好像也成熟了一些。
在阅读曹文轩的小说时很容易地感受到他在小说中所传递出的“自然和自由”的教育思想。卢梭在他的教育小说《爱弥儿》中反复明示“儿童从三个来源得到教育:自然,周围的人和事物。”曹文轩的《草房子》仿佛是在一个新的世纪里对这位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家温馨的回眸。
秃鹤的成长及社会化过程的最终成功,几乎是无人指导的。当他因意识到自己的缺陷,拒绝再去上学时,父亲没有任何的责备,只是买来生姜帮儿子用偏方医治“秃顶”。当桑桑一伙哄抢秃鹤的帽子把恶作剧弄得太大的时候,蒋一轮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任何人,只是平静地说:“把帽子还给他”。秃鹤觉得大受屈辱,便将自己摆平在桑桑家门前,任桑桑母亲怎么劝也不起来,最终逼使......余下全文>>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觉得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是孩子获取更多精神营养的主渠道之一。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下面,我将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合理选书
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每学期我们全班都共读一本书,在读书过程中学习阅读方法,交流阅读感受,提高阅读水平。
二、方法引路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整本书的阅读实践按“新书推介——中期指导——成果汇报”三个环节进行。下面,我以阅读《草房子》为例进行介绍。
1.新书推介。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介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书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教师必须先充分地阅读全书,寻找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草房子》是我和孩子们共读的第一本书。读完《草房子》后,我有一种急于和大家分享的欲望,特别想马上让孩子们读上这本书。我惊羡曹文轩老师怎么能写得出这么好的作品!文笔怎么这么美!人物怎么刻画得这么入心!于是我精心准备了一节《草房子》的推介课。在推介课上,我以桑桑的调皮为切入点,用预测的方式和孩子们共同交流了桑桑“做鸽笼、做鱼网、夏天穿棉衣”几个小片断,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调皮、可爱,与主人公的生活产生情感共鸣,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平时,我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并不高,我猜想也就有二十来个孩子会买来读。万万没想到的是,才三天,已经有四十多个孩子买了这本书!孩子们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其中有几个孩子认字都很困难,也把书买来了!我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中期指导。以方法促实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不同的年级应有所侧重地训练读书方法。低年级可以依托儿童诗教给学生诵读,利用绘本教给学生说话、写话、讲故事,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中年级教给学生默读、略读,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高年级培养学生跳读和浏览,提高阅读速度,学会快速收集信息。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积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教学生词语积累、造句应用。中年级教学生分类整理词汇,积累仿写句段。高年级指导学生积累篇章,写感悟、写评析。让学生在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中期指导不是上一两节指导课那么简单,而是要时刻跟踪、调控、指导。在阅读《草房子》的过程中,为了持续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我每天通过校讯通指导、督促、鼓励孩子们。因为这毕竟是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才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加强阅读交流,我还利用每天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一起聊一聊《草房子》。这样一来,孩子们读得更起劲了,不然第二天不能加入“群聊”啊!已经在读的孩子们聊得热火朝天,还没买书的孩子听得羡慕不已,有的孩子赶快在课间借来读一读。又是没想到,短短的两周时间,孩子们给了我四个惊喜:惊喜一,几乎人手一册《草房子》了,据说把新华书店的《草房子》买空了。惊喜二,课上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表明他们用心读了。当我指导他们如何品读《草房子》时,每个孩子的眼睛亮如夜星,充满了对方法的渴求!惊喜三,有的孩子其实已经在品读了,只是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譬如李斯羽同学,读完每一章都会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请我批阅打分再修改;左博宇同学的书上到处是勾画批注,随时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样的孩子还......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