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

用什么方式什么方法把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手机短信、宣传彩页,村广播站、上街摆摊、村级公示栏,制作宣传标语等。

为什么中央的惠农政策就是落实不到位?

是太远了。从中央到基层有多远啊!好比从大海烧出的蒸汽变成雨水,落在源头,经九曲十八弯,流到各人家,容易吗?沿途还有截流的,跑渗滴漏的,你就等着吧。

为什么现在共产党惠民政策很好。 但没有人去执行。 20分

有些政策是上面发文地方财政出钱的,好多地方的财政税收根本没多少,全靠卖地,现在地都不好卖了。

如何对工作人员和群众加强民生宣传

一是、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要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群众的思想文化状况、生产生活水平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点、要点、地方宣传思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既出作品又出产品,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深刻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基层不同情况、宣传思想工作的不同阶段和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不搞“千篇一律”的设计和宣传工作。在宣传内容方面绝不能“清汤寡水”、枯燥乏味,没有“嚼头”的作品充斥,要适当调整“口味”,做到“荤素搭配、兼顾南北风味”,使群众吃到健康、吃着舒心。注意激发群众荣誉感,扩大群众参与度,要注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使人们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繁荣发展、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干劲,为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社会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是、提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队伍建设,解放思想、创先争优,使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把握形势能力、宣传动员能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要注重安排基层的有较高思想觉悟,有一定理论功底,写作能力,热衷于党的宣传事业的干部加入宣传队伍,注意开发他们的接触基层范围广、接触人群多、深入一线机会多的优势,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典型事物等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思想内容要紧扣脉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具体的生活逻辑,推动群众自觉自愿、自主自然参与,进而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寓情于理、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形势政策宣传和热点、难点引导要全面准确,舆论监督要着眼问题的解决,客观分析原因、反映改进成效,防止歪曲事实、刻意炒作,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宣传报道语言要改善话语体系,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担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自身发展既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宣传思想工作者完善服务职能的客观要求。要强化发展意识,从纵向、横向比对中认真、深刻地审视自我,在目标定位上超越自我,使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敢于挑大梁、做大事。在宣传报道中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导向正确、公开透明、实事求是、注意引导、有效管理 ”,把好宣传报道的度和量,不能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工作。要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工作。要增强群众观念,对基层多一些理解、关心和支持,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要善于运用先进典型,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开展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无论是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改革发展,还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办实事好事,使干部群众感到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是、活动开展要依靠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要坚持打总体战。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道落实、一起检查,注意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切忌脱离实际的“走秀”。要针对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群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一成不变的形式和内容......余下全文>>

行政服务中心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有什么新的举措

(一)加大联系群众力度,进一步了解民情。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了解群众。要了解群众,首先要深入群众。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针对性、才有说服力。要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多做关心群众的事,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当前尤其要了解掌握积石峡、黄丰电站建设库区移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现实困难,帮助他们能搬得出、稳得下、过得好。继续加大联系群众力度,坚持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积怨的地方去理顺情绪,群众是淳朴善良、最讲感情的,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带着感情贴近群众,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增加民享。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满足了群众需要,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因此,做好群众工作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地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项惠民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移民安置补偿等,严格按照政策规范操作,在落实上不以任何名义打任何折扣,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把解决单个的民生问题与提升整体的民生质量结合起来,把解决遗留的民生问题与满足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结合起来,把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与民间兴办公益事业的力量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劳动就业、教育医疗、扶贫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需求,真正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加大对特殊群体和特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制度,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妥善解决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在生活、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继续拓展送温暖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充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帮扶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献计出力、排忧解难,通过办好一件件为民实事,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科学发展的成果。

(三)加大问题解决力度,进一步化解民怨。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群众心齐气正,哪个地方就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积石峡、黄丰电站建设的推进,库区群众认为征地补偿标准低、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怨气较大,时有上访、阻挠施工等现象。对此,我们一方面由县级领导带头,组织得力干部深入农户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和诉求。另一方面,积极向上反映问题,及时兑现各种补偿和补助,协调并争取各类政策和产业项目,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使他们由消极抵触向积极接触、由不配合向积极配合转变,确保了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再比如,前几年群众一度对我们的治安和教育问题怨声较多,但通过连续几年的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治安环境不断好转,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漠视民意,必将招致民怨。化解民怨,就会赢得民心。再比如执法不公、司法不廉的问题,部分群众对执法部门缺乏信任,怀疑司法公信力,不依法通过法律渠道维权和表达诉求,信访不信法,更多采用群体上访等形式取得关注和重视。对此,我们必须把促进公平正义放在群众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法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全面提高政法机关公信力,树立起"化解矛盾也是发展、解决问题也是政绩"的理念,经常深入群众,注意倾听民声,找到群众的怨气所在,有针对性地一一化解掉。

(四)加大构建和谐力度,进一步保障民安。和谐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社会治安工作,让群众......余下全文>>

脱贫攻坚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其一,职责任务过于繁杂,没有聚焦精准扶贫这个第一职责。一些地方在界定第一书记职责时,没有突出其推动精准扶贫的职责要求,而是任务分散,既要配合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又要协助处理村两委日常的工作,有的还要完成原单位承担的工作。其二,管理部门过于分散,造成监管考核难以到位。第一书记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并不统一,有的区县规定第一书记由党委组织部、扶贫办、派出单位、派驻村所在镇街党委共同管理,以派出单位、派驻村所在镇街党委为主;有的区县由党委组织部、督查办、扶贫办管理。管理部门分散造成管理不到位。有的区县要求第一书记回原单位参加年度考核,考核评价方法不对路,让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其三,教育培训力度不够,部分第一书记缺乏让村民信服的过硬本领。大多数第一书记综合素质好,认为当第一书记是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但也有个别第一书记觉得自己是被发配,荣誉感不强。

落实总目标,看工作履职还有哪些短板

重点查找工作中存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党的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只说不干、说多干少,不深入、不落实,措施棚架的问题;工作不深不实不细,调查研究蜻蜓点水,解决问题虎头蛇尾的问题;弄虚作假、造假数字,谎报、瞒报工作实情的问题;工作中存在的无组织、无纪律,不务工作、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自由散漫的问题,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习惯,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推动总目标落地生根。

在运营网站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问题

坷争创馅澈扩张脊

专题一 落实总目标,看工作履职还有哪些短板

一、落实总目标,看思想认识上存在哪些差距。

重点查找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斗争上立场不坚定、旗帜不鲜明,既讨好组织又讨好极端势力的“两面人”的问题;没有把总目标作为工作的总纲,核心意识不强,工作着眼点、着力点不实的问题;总目标意识不强,没有把维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存在局外地区、局外单位、局外人意识的问题;落实维稳“组合拳”不到位,存在“盲区、缝隙、空白”以及麻痹松懈、盲目乐观思想和消极厌战侥幸心理的问题,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推动形成聚焦总目标、盯住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总目标,看“四风”“四气”是否纠治到位。

重点查找对党不忠诚,作风漂浮、工作不实,贪图虚名的问题;喜欢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左右逢源、层层应付的“官油子”之气的问题;党员干部队伍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口号落实口号,对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和地委工作要求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问题;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混日子”不作为之气的问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吃拿卡要贪”、以权谋私、乱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形成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务求实效的新风正气,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始终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落实总目标上。

三、落实总目标,看工作履职还有哪些短板。

重点查找工作中存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党的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只说不干、说多干少,不深入、不落实,措施棚架的问题;工作不深不实不细,调查研究蜻蜓点水,解决问题虎头蛇尾的问题;弄虚作假、造假数字,谎报、瞒报工作实情的问题;工作中存在的无组织、无纪律,不务工作、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自由散漫的问题,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习惯,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推动总目标落地生根。

为什么村民会对村干部不信任

在农村工作,发现一种现象:一些村干部完全有能力解决好的事情,群众不找村干部,而是去找乡镇主要领导,甚至是县委书记、县长。这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这说明当前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拉大,信任出现危机。长期下去,既影响农村发展稳定,又影响村干部的形象和工作热情。有效化解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信任危机”问题,已然成为摆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一、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主要表现

群众为什么不信任村干部?加以分析,有以下五种情形:一是质疑村干部的道德品质。一些群众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都很好,但在涉及群众的利益分配上不公,存在由关系亲疏决定,关系好的就是低保户、优待户、救济户,关系不好的,再困难也只能“靠边站”。二是质疑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现在许多群众常年外出务工,在务工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返乡后看到家乡的发展变化不大,加之一些村干部本身学历低、见识浅,深感能力差,还不如自己。三是质疑村干部的工作执行。一些群众通过媒体看到和听到的政策,各地在执行中存在一些差异,认为上级政策虽好,但村干部在执行中打了折扣。四是质疑村干部的履职成效。一些群众看到邻村有发展项目、民生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认为本村干部不作为,能力差。五是质疑村干部的廉洁自律。当看到、听到村干部有违规违纪问题,就认为本村也存在类似情况,在落实惠民政策过程中有“不干净”嫌疑。这些质疑的汇集,成为村干部与群众联系、沟通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二、导致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原因分析

群众与村干部间的信任危机,有村干部的因素,也有群众的原因。

村干部的因素:

1、村务决策听取意见不广,群众“漠不关心”。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难以正常召开,村务决策和执行过程缺乏群众广泛参与,多是几个村干部开个会确定。即便是参与了,由于一些村干部作风不实,听不见意见,群众参与决策的权利得不到尊重,积极性受挫,进而不关心、不参与、不支持。

2、安排工作少听群众心声,群众“莫名其妙”。 由于村干部缺乏调研意识,只顾推进工作,政策没讲深讲透,工作没做深做细,一些对政策不理解的群众,当遇到自身利益受损时,认为村干部乱指挥,有怨言。村干部在项目实施需占用群众土地时,一些群众不支持,村干部认为群众在刁难,简单行事,于是“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导致群众公开阻碍,甚至产生群体性恶性事件。

3、处理事情时有暗箱操作,群众“雾里看花”。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渴求在村级事务,特别是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平对待。由于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村级集体事项研究、决定、落实、公开等工作不到位,为村干部“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创造了条件。再者,决策过程受“人情关系”、“利益驱使”影响,在农村“没有关系得不到公平对待”的问题依然存在,滋长了村干部徇私情、谋利益的行为,更有甚者,使“熟人社会”、“关系社会”的意识深入人心。群众看不到本村决策过程的民主性,不明就里,自然对村干部失去信任。

4、能力素质普遍不强,群众认为“他不如我”。从当前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来看,不管是从发展能力上,还是从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上都还存在差距。一些村干部发展意识不强,带富能力有限,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学历不高,政策理论水平有限,在做群众工作时不能准确传达上级政策精神;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不相适应。相比之下,群众的发展意识、个人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一些有能力、有基础的群众通过外出务工、在家创业纷纷走上致富路,认......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