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服饰差别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自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女性显得窈窕。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法视人体为多面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方面的凸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有人说中式服装像平面的绘画,西洋服装像立体的雕塑,这种感觉大体是对的。中式服装表现两维效果,忽视侧面结构设计。西式服装强调三维效果,适合人体结构特点并适应人体运动规律,既合体又实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青睐。
四、局部结构特点
从服装的局部特点看,中式服装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东方特色的局部细节,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
西洋服装的袒领和轮状褶领(像扇面一样环绕脖颈)运用较为广泛,轮状褶领连续的褶裥是用布料上浆后熨烫成形,有时需用细金属丝做支撑。服装造型喜用填充物衬垫或支撑,如垫肩、垫胸、垫袖、垫臀、裙撑等。由于西式服装不是连袖而是装袖,所以肩饰造型多样。袖子款式变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刺绣用于服装历史久远,发展到后来,甚至"衣必锦绣"。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是中式服装设计的惯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余下全文>>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服装上有什么根本不同
中华文明提倡的是顶天立地,所以中国人穿着为一体式,连通天地,而西方人是简捷方便,从罩体束腰到现在的西服就可以看出来。
从文化的差异来说,中华文明是含蓄的,最多体现就是在色彩的明暗,而西方文明是把创新放在了外面。
中国服饰文化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式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的特色;而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服饰文化发展至现代亦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如何看待中西方服饰文化
服装艺术是以服装为载体的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人的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高科技发展使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现象更加突出.东西方的冲突也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深地理解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异同.就成了考验设计师能力的试金石。
如何对待 中西方传统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服饰的区别主要还是看社会需要和整个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叫胡服骑射。是赵国为了增加战斗力,所有全国上下都穿改胡人的衣服。这是说社会需要。再比如秦汉时期,总觉得衣服袖子大,表达的是福气 所以总是肥肥大大的。
如何对待 中西方传统服饰文化差异
《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别》
中西方的差距大致上可分为:肤色,语言,教育,饮食,礼仪,衣着,时间,生活**性,人际交往,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
中西审美的最大区别来自于文化上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自西方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以后愈趋明显,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特点
一、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二、辩证理性,即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
三、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
在黑格尔那里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
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审美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而且,人们的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很多时候,在中国,有很多人为了一点点面子问题而闹出很多事非。西方人没有面子这一概念,但在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社会,这个太重要了。儒家文化是很注重面子的。士可杀不可辱,便是很好的例子。西方人很想不通为什么会为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牺牲生命。但中国人看得很重。即便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如果对一个人尊敬,是给人面子。替别人办事是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什么客套呀,称赞呀都是给人面子。如果别人不给自己面子,便会不高兴。所以中国人做事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具体举例: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余下全文>>
怎么写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与融合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越来越国际化。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
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
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 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 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 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 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
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 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
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
中西方服饰差异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它是指服装、饰物、穿着方式、装扮,包括发型、化妆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体。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示。由于历史条件、生活方式、心理素质和 文化观念的差别,中西方海服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观念的特色
1、善于表达形与色的含蓄
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给人以审美的感受。这种含蓄,有时通过款式展现, 有时也可通过造型、布局、色彩、线条等手段给人以整体和谐之美。
2、注重精细的艺术手法和工艺表现
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它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想象,以浪漫主义情调达到现实主义的效果。
3、注重气派稳重的氛围效果
服装的整体配合给人以秩序和谐美感,严肃庄重,美观高雅,能起到烘托月之效,服饰文化与环境相配合,更具鲜明的时代感。
4、注重服饰文化的民族性
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服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长期交往,服饰文化互相影响和渗透,甚至有意借鉴和模仿。但是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因而有自己的着装规范。
5、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A、 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孔子曰:“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时过千年,在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大一统思想指导下,中国服饰也力求稳重、平静,有助于安宁、融洽和礼让之先的人际关系。
B、“文质彬彬”——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文是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质是指一个人资质的美。
C、“披褐怀玉”一一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若不以论诗,而以论人,正可为道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西方服饰文化观念的特色
1、 崇尚人体美
从古希腊时代至今,西方艺术包括服饰在内,常把讴歌和显示人体自然美当作无上的典型。因 此服饰在西方人的身上成了“副件”:女性通过裸露或挂丝尽显其形体之美,男性则更赤裸地表现肌肤的健康和力量的强大。
2、 服装是为了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西方服饰通过对人体曲线和对某些敏感部位作裸露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服饰吸引力,给人以不可言状的美感,以此产生心理效应,使人迅速进入纯粹的审美境界。
3、突 出表现个性
西方人着装重在表现自我,寻求对平衡的突破和片面性的掘进,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而别具一格;通过着装充分表明自我的理想境界和各种观念,借以标明自我。
4、 追求感官刺激
西方服饰时刻使欣赏者能顿发性感,形成不寻常的感官剌激。设计大师通过精心设计,独特的色彩搭配组合和特殊的线条分割,充分体现性的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西方,性感明显的服饰比比皆是。
参考资料:gz.fjedu.gov.cn/...D=2785
怎么写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与融合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越来越国际化。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
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
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 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 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 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 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
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 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
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