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历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听取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展情况,研究了领导小组近期工作。 第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2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2014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审议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听取了关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 第三次会议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习近平强调,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 第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8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关于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还总结了改革工作,分析了改革形势,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余下全文>>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依据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以三中全会为未来改革制定方案,已成为执政党过去35年的常规做法。但是,过往七次三中全会所推出的改革方案,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三中全会推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的十五、十六两届三中全会,分别为农村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及至十七大,市场改革的深化已经到新的阶段,广大公众强烈期望执政党能提出有全面变革意义的新方针,特别是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新突破。笔者曾撰文《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尽述此希冀,也广获认同。然而,其后关键性的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仍是《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是期望殷殷的时刻,全面改革不能等,不想等,但似乎又必须耐心等。从十八大召开到三中全会筹备,一年来公众预期沉沉浮浮,虽知今年11月三中全会可能极为重大,但是,许多分析评论都认为,此次改革方案仍可能集中于经济领域,至多在行政体制改革上有所作为,政治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不会进入主议程。虽然最高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全面改革”,舆论大都做经济体制改革之诠释。
最近一个时期,决策层人士在不同场合频繁提起全面改革的重要性。10月29日公布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全会将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才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回,“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般口号和空话,《全面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真的要全面干起来了!
何为“全面深化改革”?根据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它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其实,十七大报告有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已涵盖五大议题,而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此次三中全会将对五大方面的改革制定行动纲领。
虽然还没有看到此次《全面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但我们有理由期待,该方案将就全面改革做出重大布局,因改革的关联缠绕,许多可能是交叉性部署;改革实施会有时序先后,但不会绕道而行。上述五方面,包括公众极为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会进入改革议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一次政治局学习会上曾表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深以为然。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了渐进和迂回的改革模式,改革从经济突破“摸石头过河”,其进程也必然较为漫长,而且呈先易后难的特点。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付代价的社会转型。中国在过往35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是中共十四大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实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但其他相关领域改革被动滞后,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显露,经济问题日益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问题相缠绕,惟全面推进改革方能求得解决。
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重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在20年前即做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十年前进一步强调要完善这一体制。其实,市场体制的建设和完善,不可能离开上层建筑的改革。这正是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推进改革的意义所在。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是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党的决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此不能有丝......余下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加一,其中的一指的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五加一”,其中的一指的是党的建设制度。
党的建设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xi jin ping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积极稳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的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本文面世之时,未来五至十年的中国改革蓝图即将出台。在中共十八大一年之后,公众的改革预期再度达到新高点。
原因很多,不过,最有理由支持这种预期的是一个重要概念:“全面深化改革”——官方消息已经透露,此次三中全会,即将讨论和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全面改革方案》)。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以三中全会为未来改革制定方案,已成为执政党过去35年的常规做法。但是,过往七次三中全会所推出的改革方案,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十三届三中全会推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的十五、十六两届三中全会,分别为农村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及至十七大,市场改革的深化已经到新的阶段,广大公众强烈期望执政党能提出有全面变革意义的新方针,特别是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有新突破。笔者曾撰文《中共十七大之公众期待》,尽述此希冀,也广获认同。然而,其后关键性的三中全会所做出的仍是《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大是期望殷殷的时刻,全面改革不能等,不想等,但似乎又必须耐心等。从十八大召开到三中全会筹备,一年来公众预期沉沉浮浮,虽知今年11月三中全会可能极为重大,但是,许多分析评论都认为,此次改革方案仍可能集中于经济领域,至多在行政体制改革上有所作为,政治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不会进入主议程。虽然最高领导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全面改革”,舆论大都做经济体制改革之诠释。
最近一个时期,决策层人士在不同场合频繁提起全面改革的重要性。10月29日公布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全会将通过《全面改革方案》,才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回,“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般口号和空话,《全面改革方案》即将出台,“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真的要全面干起来了!
何为“全面深化改革”?根据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提法,它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其实,十七大报告有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已涵盖五大议题,而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此次三中全会将对五大方面的改革制定行动纲领。
虽然还没有看到此次《全面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但我们有理由期待,该方案将就全面改革做出重大布局,因改革的关联缠绕,许多可能是交叉性部署;改革实施会有时序先后,但不会绕道而行。上述五方面,包括公众极为关注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会进入改革议程。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一次政治局学习会上曾表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深以为然。
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了渐进和迂回的改革模式,改革从经济突破“摸石头过河”,其进程也必然较为漫长,而且呈先易后难的特点。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付代价的社会转型。中国在过往35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尤其是中共十四大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实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经济成就。但其他相关领域改革被动滞后,现有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显露,经济问题日益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问题相缠绕,惟全面推进改革方能求得解决。
全面深化改......余下全文>>
中央印发的公安改革1+3意见方案
指的是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简称“1+3”意见方案。简单来说就是1个框架意见和3个配套方案,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规划,是任务书和路线图,是框架性安排和原则性意见。
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9号第三版全面深化改革在线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正起
——以x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述评
新华社记者 霍小光 张晓松 华春雨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09日 01 版)
“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再一次发出动员令。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大潮涌动,风生水起。
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刚刚过半,随着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改革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以破竹之势,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一场深刻变革在中华大地孕育迸发。
党中央的坚定意志与使命担当——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中枢”。
全会闭幕一个多月,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担任副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舆论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大业的重要性、艰巨性、严肃性。
“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
短短8个多月时间,从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架构,到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再到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事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一步步精心谋篇布局,为全面深化改革引领航程。
透过紧锣密鼓的日程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和科学稳慎的工作部署清晰可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工作规则,并成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6个专项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会后,各专项小组按照“抓统筹、抓方案、抓落实、抓调研”的工作要求立即运转行动起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建立了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的改革工作机制。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将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逐一确定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为保证任务落到实处明确了责任。
时隔1个多月,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序盘阶段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总要求。以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为经纬,领导小组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点,排出今年要完成的80条重要改革任务予以重点督办。
早春3月,全国两会洋溢着改革的春风。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5个人大代表团审议,看望少数民族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在广东代表团,总书记表示,爬坡迈坎、敢于改革,殷切希望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在安徽代表团,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强大动力;
在上海代表团,总书记强调,建设上海自......余下全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习近平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试题分析:习近平强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因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四项基本原则,所以排除①;发展是我国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排除②;改革是改变社会主义的体制,不是社会制度而根本变革,所以排除④,答案选C。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历次会议谈些啥
时间 会议 部分内容 1月22日 第一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 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 《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等 2月28日 第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 《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 6月6日 第三次会议 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等 8月18日 第四次会议 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 《关于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等 9月29日 第五次会议 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 《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来助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不竭动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探索出一条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同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和进程,主要体现为四大板块的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谓精神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灵魂”,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一整套能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理念;制度文化,就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水平,将企业发展导入科学的管理轨道,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行为文化,就是大力推进行为管理标准,使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编制并完善《员工手册》,并抓好推进落实,提倡具有特色的“德高作风”;物质文化,推行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运用物质形象建设的手段,来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力求一年形成氛围、两年见到成效、三年见到实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当前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始终做到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创造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强调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和理解员工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开发潜能,极大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正确处理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都得到广大员工认可,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局面,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升华和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讲求实效的原则
切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建立并逐步完善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文化塑造,重点突出、稳步推进。
3、系统运作、重在领导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坚持“打持久战”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作出整体设计,分步推进,按层次落实。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根据目标来进行具体操作和建设。领导干部率先,不仅在理念上要领先,更重要的是能将领先的理念转化为公司的理念、机制、规则。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先进、深入、带头,有创新、有建树。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集中每一位员工的智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4、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原......余下全文>>
全面深化改革怎样从顶层到基层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如何深化改革时,提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表明中国的改革进程显现出“倒逼”机制。长期累积起来的那些民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严重的问题,到了不改不行的关头,政府面临巨大的决策压力。由于有些问题涉及根本性的制度调整或政策的重大改变,所以社会一再呼吁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亟需“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为中国下一步改革做了总体部署。但是,像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的国家,“顶层设计”不可能解决所有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很难制定形式上整齐划一、又充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中央做出部署以后,需要各地根据中央的精神、原则及导向,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落实中央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改革攻坚期中国政治经济机制的特点是中央的“顶层设计”和鼓励地方创新两手并行。
顶层设计和推动的制度根源
近一个时期以来,“顶层设计”成为中国的政治“热词”。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果断决策,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陆续出台,直指那些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端正党风和政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大大提振了民心。这些“顶层设计”之所以能够迅速发挥作用,除了其针对的是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重要问题之外,还在于充分利用了中国政策执行过程中“顶层推动”的机制。在现行政治体制下,重大的政策都是由中央制定,按照党政系统自上而下贯彻执行的,“顶层”一旦推动,通常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顶层推动”的有效性源自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政治权、行政权、财政权源自中央,除了特区和自治区,地方没有政治权。地方有部分行政权,但全部来自中央的授权。财政权中央和地方有分享,也有共享,但如何分享和共享由中央规定。“只要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就一律来源于中央的授予。”①在这种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负责,中央以下的地方政府逐级向上负责。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下级政府的主要官员由上级政府任命。“在中央与省级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间实行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②与世界上众多的联邦制国家相比,中国政治权力运行效能更高,便于迅速决策,具有快速执行国家意志的能力,属于“动员型”体制。“顶层推动”利用了中国集权体制的优势,是有效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式。
中国的大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实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只存在于两个政治特区:香港和澳门,它们的自治权来自专门的立法,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治权限不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也限于特定少数民族地区,其自治权也限于特定范围。与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更强,便于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国家政策的执行。如果中央决定强力推动某项决策,就势必会得到迅速贯彻。改革攻坚期的“顶层推动”恰是因为中央的重大决心而获得巨大的“势能”,能够迅速推动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
这样一套党政系统在进行国家治理的同时,也承担着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功能。党政机构遍布各个行政层次、各个地方,既是政令的执行系统,也是信息的搜集和反馈系统。党和政府也是唯一能够最终解决民众问题的机构。民众利益诉求是党和政府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民众的大部分诉求和期待也只能由党和政府来满足。因此,民众对党和政府存在高度的依赖关系。由于党和政府既是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中的一部分,也是利益集结机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党和政府因此能够直接察觉到......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