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76 中国重大事件 请列出具体时间,人物事件等,概括一下。在线等
有些是1976年后的,适合初中高中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始。
★1842年8月,签订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年至1852年,魏源编辑撰写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名著《海国图志》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英军火烧圆明园。
1858年至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三个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总计15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10-11月,清政府分别同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 1861年至1895年,清政府实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1862年,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建立。
★ 1865年,洋务派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创立。
1875年至1888年,清政府建设“北洋海军”。
★1876年至1878年,左宗棠率大军收复新疆。
1881年,中俄签订《改定条约》,中国收回新疆伊犁。
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1884年,左宗棠奏请新疆建省。《喀什条约》及五个议定书割去新疆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1890年至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陆续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重要企业,奠定了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基础。
★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海战。
1894年11月底,旅顺沦陷,日本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获得巨额赔款,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5年5月至年底,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1895年至1900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山东的青岛和胶州湾及胶济铁路被德国租借。1898年香港岛、九龙以及“新界”被英国租借。
★1895年,张謇开始创办大生纱厂等实业,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1897年,中国近代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
★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戊戌变法”开始。同年9月,变法失败。同年,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
★1899年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
★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北京被八国联军占领。同年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制造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4年2月至1905年8月,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战略要地而爆发战争,史称“日俄战争”。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0月,《民报》发刊词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三民主义”。
★1905年至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中国人拍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11年4月,革命党人举行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举行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月底,袁世凯......余下全文>>
求10个现代的在逆境中成才的人物,注:是现代的,中国的!!
1.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6年!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008年11月13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张海迪为中国残联代表主席。
3.毛泽东。
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领导中国劳动人民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剥削制度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小时候因无钱买书,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亲戚朋友家去借书读。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黄的豆油灯下苦读。就是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才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杰出的人民领袖。
4.李嘉诚赤手空拳打天下。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李云经又在这时病倒了。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15岁的李嘉诚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余下全文>>
一个萝卜一个坑,四个萝卜几个坑?
减减肥还能往一个坑里塞
改革开放30年征文怎么写 150分
从收音机到数字电视的“步步高”
每个人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童年,而令我终身难忘的童年中有两大乐事,一是听收音机。那还是八十年代的初期,爸爸用土地承包到户后的第一笔收入为爷爷买了台钻石牌的收音机—我们家第一个“电器”,堪称镇宅的之宝。每天放学回家后我最要紧的大事就是赶紧跑回家和爷爷一起用收音机,杨六郎、岳飞等一个人物在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口中活灵活现,马蹄声、鼓乐声惟妙惟肖,让我爷俩身临其境、痴迷陶醉,《岳飞传》《三侠五义》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收音机便是七十岁的老人消遣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方式,也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另一乐事就是看露天电影。当时每到电影放映队来村小伙伴们就像过年一样高兴,而且每当邻村放电影,不管多远我们也要赶去看。记得有一次,我连晚饭也没顾得吃,也没和家里人说,便和伙伴们步行三里路到大崔村看电影,直到接近深夜电影结束,我和伙伴们一边走,一边还为剧情讨论的津津有味,刚走到村口就看见手电筒光闪闪,听见呼喊伙伴名字的声音连成了一片。原来我们只顾自己过瘾了,家长们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便到队长家的广播去喊,这一喊不要紧,整个村都知道了……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次事件轰动了整个村子,现在和伙伴们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看场电影太不容易了。
过了几年,电视机“横空出世”,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村里电视机少的可怜,我们1000多口人的村只有队长家一台日立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因为供电不正常,队长专门为此还买了一组电瓶。记得那时中央一频道每星期六晚上的八点准时播出的电视剧是《霍元甲》的时候,每到这时队长就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我和小伙伴们已提前一个小时就坐在那里等着了,满满一院子的人真是热闹极了,那时候全村真是“千人空巷”。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逐步由温饱到小康,不再把电视当作奢侈品,电视也进行着悄然的升级换代。由于年年棉花大丰收,1988年父亲和我的一个本村叔叔去了德州百货大楼,各花了1800元钱,背回来了两台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四川长虹牌的,那时在自家院子里树起一个10米的竹竿,上面绑好了天线,用来接收信号,当时在自己家里便看上了彩色电视机,心里别提多么美了。到了1998年又换了一台25英寸的彩电,并购买了影碟机、音响,也跟随潮流打造起了自己的家庭影院,足不出户便可听音乐、看大片,惬意极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结婚后又买了台29寸的数字平板电视,还接上了有限电视,50多套节目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
弹指一挥间,短短三十年,从光听到声音的收音机到能看到人的黑白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彩色电视机到数字平板电视,从跑三里路去邻村看露天电影到把电影院搬到家。直到中央在农村实施了村村通油路、通电话、有限电视入户等等这一切,都是靠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俗话说:“三月三,野菜赛灵丹”。阳春三月,正是野菜生发的最盛时节,随便走进哪块地里,绿油油的野菜到处可见。如今,生活富裕了,物质极大丰富,无论春夏秋冬,你看超市里、菜市场上食品、蔬菜应有尽有;酒店里、每家每户的餐桌上菜肴丰盛,再也不是三十年前供应制下那种定量凭票、以吃粗粮为主、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吨肉的情形了。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讲究营养均衡、控制淀粉、脂肪和糖量过剩成了人们健康面临的头等问题。那昔日度荒年充饥的野菜、粗粮成了饭桌上的佳肴鲜品,野菜的绿色、无公害、清口,粗粮的含糖量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的青睐。
四月初的一个周末,抽出一天时间去看父母亲,一进门一股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看到只有母亲在家,我便问“......余下全文>>
沈园简介
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气候比较的潮湿多雨,而古建筑又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在绍兴古建筑所保存的时间也比较短,宋代沈园的建筑早已经不复存在了。1963年沈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绍兴的文物部门对沈园的遗址进行了考古探测,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时期的遗物和遗迹,查实了原先沈园的布局和范围。我们结合沈氏后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园平面图,精心设计了修复方案。经过1987和1994年的两次扩建,沈园由原来残存的4.6亩扩展到了18.5亩,并 恢复了宋代园林建筑。2000年启动了沈园的三期扩建程,使沈园的面积扩展到了57亩。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越中的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在"古迹区"有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
在另一边,有一座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 “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绍兴有“石乡”的美称,在沈园有座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井身是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的,从井内出土的汉至六朝的陶瓷器残片可以确定它属于六朝的遗物。这六朝分别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所以这个亭称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难,为防止井身坍塌,整个发掘深度仅只有1米。缌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一共有三个作用,有哪三个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产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较的长,所以开了一个孔后竹不可以从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个作用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赏朋和集水,在每朋的农历十五晚上,到沈园散散步,看看月亮,会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
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