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开学第一课讲了哪几个故事
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董卿、何炅、王小丫和撒贝宁主持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晚八点在CCTV1播出。
2015开学第一课:史上人气最高的“班主任们”
2015开学第一课 史上竞选人数最多的课代表:TFBOYS等
2015开学第一课:高颜值"特长生"组团来袭
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温度,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015开学第一课(第1节课):爱国
2015开学第一课(第2节课):勇敢
2015开学第一课(第3节课):团结
2015开学第一课(第4节课):自强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故事之国歌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之拉贝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之王二小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之左权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之赵一曼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故事之兵工厂
2015《开学第一课》:抗战英雄之营救美国飞行员
2015开学第一课(篇章4):自强2015-09-04 13:03
2015开学第一课(篇章3):团结2015-09-04 13:05
2015开学第一课(篇章2):勇敢2015-09-04 14:09
2015开学第一课(篇章1):爱国
2016年开学第一课讲的什么故事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9月1日晚上8点,我和爸爸妈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围绕“长征精神”,为我们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节目分为“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四节课,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董卿、何炅将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在展现长征精神的同时寻找长征与当下的结合点,给青少年以价值观的启迪和引导。 在第一个篇章《信念不移》中,撒贝宁以《三棵柳树》的感人故事作为开场白,也为整节课的“致敬长征”主题定下基调。第二个篇章《勇往直前》的主持人何炅,则邀请“独臂将军”贺炳炎之子,讲述这位传奇英雄的故事。 董卿接棒第三个篇章《百折不挠》,对话将军的后人们,讲述了许多红军百折不挠的故事。第四篇章《坚持不懈》,撒贝宁将提出“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的思考。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还邀请了多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都超过百岁。在革命岁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长征路,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长征精神。
每一位讲述故事的老红军,步履蹒跚、在亲属搀扶下上台给童鞋们讲述长征旅途中的那些伟大事迹,和那些包裹在苍老背影里百折不挠的强大信念。
节目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全场人员起立一同唱响国歌,注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至顶端,开启长征精神的传承仪式。
看完节目后,我打心眼里敬佩那些红军爷爷:我们走了半个小时就叫苦不迭,他们走了八年也没有一个人喊累;我们穿着防晒衣喝着冰水,他们穿着磨破的军装嚼着草根。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尽我们最大的力量报效祖国!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采纳答案】,谢谢 ^_^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2015年开学第一课是谁讲述了王二小的故事
在第一课现场,王二小原型儿时的小伙伴史林山成为那段历史的讲述人。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
开学第一课中六个长征故事是那几个
第1节课:爱国
班主任:撒贝宁
历史讲述人:秦怡、左权女儿左太北
30位老兵讲述战争年代故事
升国旗唱国歌是开学必不可少的仪式,我国的国歌是田汉和聂耳在抗战期间创作。93岁高龄的秦怡坐着轮椅讲述国歌的故事。原来,秦怡的丈夫金焰和聂耳是朋友,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因为没有钢琴,就请金焰把这首歌一句一句地试唱出来,聂耳听了再修改。秦怡反复告诉学生,“国歌的产生不是编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创作出来的”。
“我叫陈孟友,今年86岁,打鬼子的时候12岁”。“我12岁参加八路军,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独立自由勋章”。今年,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的还有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他们中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已86岁高龄。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们依然坚持站着介绍自己,一如军人的作风。
其中,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儿子徐伯阳说,他当年瞒着家人加入远征军,飞越驼峰航线到国外参加抗战。而91岁的张剑西参加了远征军在印缅战场服役,做过通信兵、翻译,最后还成为中国第一代伞兵。
国歌声响起,老兵们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学生们也来到老兵身边,近距离触摸这些鲜活的历史。
“如果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的亲恳声音,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真是太快乐了。”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给家人写的最后一封家书。太北是他心爱的女儿。
在《开学第一课》上,已经75岁的左太北扶着助行器走上舞台,坚持站着讲述爸爸的故事。父亲牺牲时,再过几天就是左太北2岁的生日。她从小在保育院和学校里过着集体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对她说都只是别人口中的英雄。
直到左太北40岁的一天,她接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爸爸写的11封家书。左太北一口气读完,她泪流满面。“原来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上阵打仗的人,其实非常想念我们”。左太北的故事让现场全体学生和家长都起立为老人鼓掌。
第2节课:勇敢
班主任:何炅
历史讲述人:王二小见证人史林山、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小伙伴”回忆王二小牺牲经过
在第一课现场,王二小原型儿时的小伙伴史林山成为那段历史的讲述人。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平山县南滚龙沟村的史林山用浓浓的乡音唱起了当年八路军叔叔教他的童谣:“太行山上的月光,养育着破村庄,敌人来了奸淫烧杀他一心要抢光……可怜我的爹妈死得那样惨,哭也没有用啊,喊天也枉然,只有大家组织起来打败日本保卫祖国才能有家乡。”
他告诉学生们,儿童团团长闫福华就是王二小的原型。闫福华小名叫二小,他一直叫闫福华二哥。有一天,他和二哥正在放牛,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闫福华当即决定让史林山回去送信,自己去引开敌人。史林山说,等他送信回来,却发现敌人用刺刀抵在二小身后,二小领着日军转了几个山头后将之带到一个包围圈里的悬崖边,突然抱住一个日军欲与其同归于尽时,被另一日军用刺刀刺进胸膛挑下山崖。
史林山说,他能活到今天,是因为二小将生的机会留给了他。
幸存者讲述“南京好人”拉贝: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学生们,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同胞被杀害。如果把这30万的人排成一队,队伍可以排出180多公里;如果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需要念两天两夜。后来,南京城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孤城,街上寂静得连哭声都听不到了。
朱成山说,有一群人在这场灾难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因为一群外国人挡在日军枪口前,保护了无数难民,其中的领袖就是约翰·拉贝。日军进城时,他与十几名欧美人士联手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内。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国际安全区......余下全文>>
在开学第一课上讲述的有关自强的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中谁是讲国歌背后的故事
2015年开学第一课
主题:英雄不朽
四节课: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第1节课:爱国
班主任:撒贝宁
历史讲述人:秦怡、左权女儿左太北
升国旗唱国歌是开学必不可少的仪式,我国的国歌是田汉和聂耳在抗战期间创作。93岁高龄的秦怡坐着轮椅讲述国歌的故事。原来,秦怡的丈夫金焰和聂耳是朋友,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因为没有钢琴,就请金焰把这首歌一句一句地试唱出来,聂耳听了再修改。秦怡反复告诉学生,“国歌的产生不是编出来的,而是在战斗中创作出来的”。
“我叫陈孟友,今年86岁,打鬼子的时候12岁”。“我12岁参加八路军,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独立自由勋章”。今年,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的还有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他们中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已86岁高龄。尽管年事已高,老人们依然坚持站着介绍自己,一如军人的作风。
其中,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儿子徐伯阳说,他当年瞒着家人加入远征军,飞越驼峰航线到国外参加抗战。而91岁的张剑西参加了远征军在印缅战场服役,做过通信兵、翻译,最后还成为中国第一代伞兵。
国歌声响起,老兵们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学生们也来到老兵身边,近距离触摸这些鲜活的历史。
“如果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的亲恳声音,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真是太快乐了。”这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给家人写的最后一封家书。太北是他心爱的女儿。
在《开学第一课》上,已经75岁的左太北扶着助行器走上舞台,坚持站着讲述爸爸的故事。父亲牺牲时,再过几天就是左太北2岁的生日。她从小在保育院和学校里过着集体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对她说都只是别人口中的英雄。
直到左太北40岁的一天,她接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爸爸写的11封家书。左太北一口气读完,她泪流满面。“原来他不是一个只知道上阵打仗的人,其实非常想念我们”。左太北的故事让现场全体学生和家长都起立为老人鼓掌。
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015年《开学第一课》于9月4日晚8:00播出,今天我坐在电视机前看了开学第一课,心里有很大的触动。
《开学第一课》描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被捕之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色不改,宁死不屈。这些英雄人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坚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
江竹筠十岁的时候就到袜厂当了童工,后来到一所学校边工边读,抗日战争暴发后,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在一次审讯中,特务拿来一把特制的四棱筷子,用力夹在江竹筠的几个手指间。大汗淋漓,疼痛难忍的江竹筠使尽全身力气喊道“你们可以整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我说出组织,永远办不到!”几天后,江竹筠伤口未愈,特务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夹她的手指,看她还是不说,就残酷地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尖,竹签撕裂着血肉,可江竹筠斩钉截铁地喊道“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然后就疼痛地晕了过去。
为了让江姐开口。国民党军统用尽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简直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开肉绽,但她坚贞不屈,正义凛然,关键时刻守住了党的机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
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困难,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畏缩不前;面对诱惑,又意志不够坚定,犯下了种种错误。我们都应该向这位英雄“江姐”学习,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能放弃。
2
这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英雄的故事以及那一段抗战历史,令我感受最大的便是12岁的小八路海娃历经艰险去送一封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是个放羊娃,也是个小八路。他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站岗放哨。一次,爸爸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送一封鸡毛信。爸爸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路上要当心,一定要亲手把信交给山王村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选了一条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为能安全的把信交给张连长,没想到路上还是遇到了一队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鸡毛信怎么办?”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会把信藏在裤袋里,一会儿塞进石缝里。忽然,他灵机一动,从身上撕下一根布条,把鸡毛信捆在一只老羊的尾巴下边。鬼子看到了海娃,龇牙咧嘴的问:“你的,小八路的干活?”海娃摇了摇头,“我是个放羊的。”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赶着羊群刚走不远,就看见几个鬼子追了上来,原来他们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只藏有鸡毛信的羊,老羊拼命挣扎。海娃想:“鸡毛信会不会从羊尾巴里掉出来呀?”于是,他对鬼子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来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几只小羊烤着吃了。看着自己心爱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来。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们一起睡觉。海娃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明天鬼子还要杀羊吃,鸡毛信可怎么办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里,趁着鬼子都睡着了,海娃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鸡毛信,飞快的向外跑去……
终于逃出来了!海娃兴奋极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山王村的方向飞跑。眼看着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坏了!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边回想一边顺着来路仔细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鸡毛信吗,还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收好信正要往回走,就听见几个鬼子叽哩哇啦的在后面叫他,原来,鬼子今天要攻打龙门村,......余下全文>>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的背景故事开学第一课
教育部和央视联手打造《开学第一课》,到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分“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向中小学生讲述了一个个英雄的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第一节课“爱国”以国歌乐谱作为故事开篇,讲述国歌诞生的过程及背后的英雄故事。讲述人分别为93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秦怡、抗日名将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孙女陈红。
“心潮澎湃,感动不已!”南京三中文昌初中初二(14)班的黄雨嫣看完第一课,说出这8个字。她说:“左权、赵一曼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三中的老校友戴安澜将军,他在1942年率部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距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的缅甸北部为国战死。在他写给妻子的遗书上,爱国心力透纸背。”
“侵华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6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被杀害。也有一些同胞在那场灾难中幸运地活了下来,因为有一群外国人挡在日军的枪口前,保护了大批难民。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叫约翰·拉贝。侵华日军进城时,他与十几名欧美人士联手成立了国际安全区,将很多来不及撤离的百姓收留在安全区。夏淑琴老人就是当年的幸存者之一。”在第二节课“勇敢”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激情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的故事。受邀参加阅兵仪式回宁的朱成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央视这次《开学第一课》的四个子题就是我给出的建议,也是我在2004年提出来的对抗战精神的诠释,即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
“当时我们一家9口人,7口被日军杀害。我和4岁的妹妹藏在床上的毯子下面,日本兵用刺刀朝毯子乱扎,我被刺中3刀晕死过去,后来靠着家里仅剩的一点炒米、锅巴活了下来。”跟朱成山一同去北京的还有86岁的夏淑琴奶奶。夏奶奶说,当她被送到拉贝的安全区时,拉贝曾经亲昵地拥抱过她,甚至在准备返回德国时,一度还想要把她带走。在节目录制现场,夏淑琴还展示了手臂上、腰上和背上被日本人砍伤而留下的刀疤,观之令人落泪。
第三、第四节课分别是“团结”“自强”。俞女士的儿子邓言今年刚在南京将军山小学读一年级。“本以为儿子会打瞌睡,结果他却聚精会神的把一节课上完了,还让我给他买一身八路军的衣服,边看边拿把玩具枪,说要像爷爷们一样去保家卫国。”听到上一代人的故事,让孩子们获得了改变自己的力量。泰兴市襟江小学六年级的朱玥涵说,“开学第一课”的第三讲团结中,孙九宏爷爷讲述了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故事。“团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最能凝聚力量的。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也要手拉手,一起向前走,祖国的未来等着我们!”“王伯惠爷爷今年93岁,已经完成了使命,说把国家交给我们了,可是我做事老拖拖拉拉,得过且过,稍微累点就想回家吹空调喝汽水,我一定要改变自己!”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东区六年级的周晨阳说。
“《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非常有现实针对性。”从教近30年的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姚国平感言,一段时间来,历史和民族传统的教育与传承有点疏忽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是一次重要的‘补课’。”
“历史需要铭记,也需要一代代人传承。”朱成山直言,目前关于抗战的历史教育还远远不够,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要深度发掘与抗战有关史料,用真实的历史教育人,用各种活泼形式升华教育效果。
在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书记、副教授江胜尧看来,以“英雄不朽”为主题的《......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