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情教育论文

江西省情教育 论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蛋卷是某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学生,很高兴能帮上你。其实有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你迅速拿到这样的文献。我们一般找中英文的文献和论文都是用这样的办法。上google,然后收索你要的作品名称或者重点词汇在后面加.pdf.例如 “江西省情 教育.pdf”或者“江西 发展 前景激doc” 这样。你要找什么论文或者文献就重点词+.pdf 或者重点词+.doc 蛋卷用这个办法屡试不爽,你可以多找几篇,看看论文的架构和作者的思路,并且适当参考。希望蛋卷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通过《江西省情教育》的学习,你对江西历史文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

1+1=?

江西省情教育——走向辉煌

形势与政策:江西省情教育——走向辉煌

一、奠定基础的30年

1、欢庆解放

江西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西至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发起了渡江战役。即日凌晨,第二野战军一举攻破国民党军严密防守的九江长江段防线而进入江西境内,揭开了解放江西的序幕。至9月30日,江西全境获得解放,统治江西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被彻底推翻。灾难深重的江西人民终于重见天日。

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年5月23日,南昌解放的第二天,中共南昌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6月6日,南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邵式平任省政府主席;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正人户书记。到9月底,全省9个行政专署、1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和82个县相继成立了各级人民政权。至此,江西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执掌全省的军政大权。

1949年,江西全境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江西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揭开了江西历史的新纪元。

2、凯歌高奏

恢复国民经济时期(1949-1952年) 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江西省委根据解放初期江西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新的特点,领导全省人民开展支援前线、接管城市、建立政权和 武装、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城市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平抑物价、统一财经、恢复和发展生产、调整工商业等项工作,拉开了建设新江西的序幕。

1952年,江西省胜利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各项主要指标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1950-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以39.7﹪、15.3﹪、26.6﹪的年均增长速度递增,均快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在经济总量恢复的同时,全省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从1952年底开始,江西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统一部署,结合江西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发展工业为中心,积极发展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并推进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期间,156项国家重点工程中有6项在江西陆续兴建,,即大吉山钨矿、西华山钨矿、岿美山钨矿、上犹江水电站、洪都机械厂和南昌八一大桥。

与此同时,新建和扩建了169个地方重点项目,包括江西棉纺织厂、江西拖拉机厂、江西第一糖厂、南昌柴油机厂和萍乡钢铁厂等2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业生产蓬勃发展,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12.5亿元,比1952年增长114.8﹪,年平均增长16.5﹪。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18.2亿元,比1952年增长18.3﹪,年平均增长3.4﹪。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开展大规模农业建设,取得重点进展。铁路建设出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建设高潮。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其中来自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方面的收入占58.4﹪,结束了江西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的历史。教育、卫生、文化出版、体育等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初步建成国家钨生产基地和航空工业基地,彻底改变了江西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余下全文>>

九江学院09-10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江西省情教育期末考试答案急!!急!急!!!!急!! 50分

1、对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你都有哪些体会?

答:我认为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特点更加突出。科学判断这些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我们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

(一)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形势。

(二)坚定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始终把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放在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掌握政策,不断提高处理国际事务,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

(四)善于实践、勇于参与,不断提高走出去、引进来的实际本领。

二、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国情中不断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大国情,也是我们作决策、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境外国外因素与境内国内因素相互交织,社会矛盾与党内矛盾相互交织,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表明,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阶段,正进入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阶段。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这个阶段存在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因为举措得当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也可能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一)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不断增强全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建设。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三、在研究解决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三)广大党员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2、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答:上海世博会选择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在于:

首先,世博会是我国继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重大国际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其会期之长(为期六个月)、参会国家和地区之多、参会人数之众(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 博会)、影响范围之广大、在很多方面甚至还会超过奥运会。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中央多次明确指出......余下全文>>

江西今后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当前,尤其要紧紧抓住发达国家部分产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紧紧抓住中央大型企业向地方拓展发展空间的机遇,充分发挥江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低成本优势,努力创造区域综合优势,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和产业到江西省落户,既扩大江西省经济总量,又促进江西省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层次的提升。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又要继续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扩大开放与发展内源型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路子。 今天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要有更大作为,必须实现五个新突破: 首先要在推动全民创业上实现新突破 要加快富民兴赣,必须紧紧抓住全民创业这个抓手,突出抓好着力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做优做强国有经济三个环节,在江西全省初步形成全民创业热潮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添油加力,把全民创业的火烧得更旺,开创江西省「创业经济」的新时代。 第二,要在推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特色就是优势,个性就是竞争力。各地要进一步分析自身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要从江西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构建符合江西省情、具有明显优势、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格局。要不失时机地在有优势的领域重点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要重视发挥江西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发展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和壮大矿业经济。 第三,要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不懈地积极推进城镇化,做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积极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等,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格局。始终把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江西崛起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统筹抓好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以「四个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要在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上实现新突破江西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资源,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生态优势。要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较快推进、环境又得到很好保护的经济发展路子。 第五,要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市场竞争,最根本的不在于区位的优劣、资源的丰歉,而在于投资发展环境的好坏。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投资发展环境是软实力的战略思想,持之以恒地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形成真正的区域优势。(根据2007年5月14日在江西省党代会上的讲话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

剿匪反霸与镇压反革命是一回事吗

新中国60周年农村生活方式变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史究竟是一部逗温暖的记忆地,抑或是一部逗苦涩的记忆地对于这样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话题,政府、学界、民间恐怕很难达成一致的看法和共识。我国官方通常采用逗平均数地和逗绝对值地的指标来衡量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比如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增长了100多倍,农民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67.7%下降到现在的43.7%,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伟大历史性跨越。这种逗见物不见人地的价值判断所有前题和结论都是预先设定的:即旧中国农民生活是逗苦的地,新中国农民生活是逗甜的地。由此得出一个逗下溢假设地:只要经济发展了,蛋糕越做越大,农民生活就会好起来,精神面貌自然会好起来,其他一切社会政治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种机械的、僵化的、抽象的逻辑推理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因为,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决不是单向的,统摄生活方式总体变迁的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制约、影响、决定生活方式选择和流变的是一定的价值观和决定其变化的两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当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及特性;其二是来自传统文化的力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它既是一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史,又是一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史,但归根结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史,是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和谐互动的历史。然而,建国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沿着革命化、政治化、集体化、城市化的轨迹演变,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建国后的头30年,农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农民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但农民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不同步(前者是逗先立后破地,后者是逗先破后立地),工业化超前发展,城镇化严重滞后,国家在汲取农业剩余支持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把农村大量的隐性剩余劳力转移出去,制约了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正如胡锦涛同志最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把‘物的发展’同‘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地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逗以人为核心地的社会整体发展观,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新型农民生活方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对建国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历史轨迹、主要特点及其原因进行系统回顾与反思。

一、建国初期(1949~1957年):农民物质生活得到初步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国家主权的完全独立,从此结束了自近代以来一百多年逗四分五裂地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代。在建国后的头3年,我国成功地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军事挑衅和武力干涉,取得了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地这场正义战争的伟大胜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各种特权势力,实现了国家财政、金融、物价政策的统一。在国内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通过开展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禁娼肃毒等等一系列社会改造运动,彻底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迅速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逗整个来说,我们在......余下全文>>

有的同学说:"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目标实现时即是江西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我同意他的看法。因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江西省情,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保护良好生态上。努力实现强省与富民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的统一,把广袤的赣鄱大地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环境秀美的幸福家园。这是一个寄托着全省人民美好期待的目标。

云南省的省情是?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13万(2008年),占全国人口3.36%,人口排名为第13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供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求一篇文章,要完全手写,急,谢了

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资源也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不可比拟的。

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为江西拥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还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江西的地域文化也特色鲜明,如赣州的客家文化、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抚州和萍乡的傩文化、吉安的青铜文化等。此外,江西一些城市也开展了多种特色文化活动,如南昌市的“军乐节”、宜春市的“月亮文化节”、上饶市的“三清山旅游文化节”、鹰潭市的“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景德镇市的“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方面,江西将革命传统的文化内容与时代发展完美结合,出现了一批体现红色文化主旋律的文化品牌,如红歌会、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近年来,江西文化事业发展注重突出地区文化个性和特色,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独有内涵,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

深入挖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既是江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利用开发好我省红色文化,既关系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也关系我省在中部崛起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我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1)以红色文化为媒介,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又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

(2)加大投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维一体的立体开发格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大,由其是开发初期。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红色文化的保护挖掘、调研,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较大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开发的同时必须贯彻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人、内资和外资一齐上的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格局。

(3)综合利用,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一方面要将红色文化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资源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思路,把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坏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4)创新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比如制作更多更好的适合青少年的广播、电视节目及电影作品。同时,设立红色资源网站,开发设计既有时代特点、有有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努力地投身到我省的建设、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合理开发利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