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AAO
脱氮:氨氮硝化成硝酸盐氮,然后反硝化变成氮气
除磷: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吸收磷,再通过排泥把磷排出系统
这玩意建议你最好看书去,因为还涉及到内回流,外回流,全部打出有不少内容的,包括网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基础资料,去看看基本原理,在看看一些示意图,很快就搞明白了这个算是基础知识,我们说的基本上也是书上的那些东西,还是看书去吧
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
1、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
氧化沟特有的经济优势和脱氮除磷的客观需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氧化沟实现多个反应器应承担的任务,脱氮除磷工艺紧凑,氧化沟功能更强。最典型的是厌氧池加氧化沟,氧化沟内完成硝化和反硝化,也可合为一体。
氧化沟技术具有完全混合型和推流型两种反应器的特点,其封闭循环式的池型尤其适用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因此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氧化沟工艺较常规A²/O等工艺省去了污泥回流。
Bio-Denipho氧化沟是一种交替运行的脱氮除磷工艺。 Bio-Denipho氧化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厌氧池、二沉池和两个交替曝气或搅拌的氧化沟(反应罐)。两个反应罐之一总是处于非曝气状态,利于缺氧反硝化,处于曝气的反应罐用于硝化和摄磷。与连续流工艺相比,以适应水质的变化。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者致力于完善此工艺的计偿机模拟和在线控制策略。例如,出现氮负荷冲击时,适当调整各阶段的历时以延长反硝化时间,提高脱氮率。不仅如此,还可辅以水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PLC自控系统。 Bio-Denipho系统的曝气和搅拌状态的切换可以由处理后出水水质情况决定,既保证了出水的稳定性,又可以避免过量供气,节省能耗。例如以氨氮浓度作为曝气终止的指标时,可事先设定出水氨氮的控制目标。若氨氮低于此值,即停止曝气,切换到缺氧搅拌状态,这样便可根据实际硝化反应速率调整曝气时间甚至反应周期历时,实现高效低能耗的运行目标。
2、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在二级生物转盘后加上二级,后二级转盘中硝化作用逐渐强化,形成亚硝酸氮和硝酸氮,最后辅以淹没式转盘并保持厌氧状态,产生反硝化反应,氮以气态形式逸出,达到脱氮的目的。
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组合工艺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基础上进行构架组合的,其主要缺点表现为较大差别的微生物在同一系统中相互影响,制约了工艺的高效性和稳定性;较多的工艺流程中包含多重污泥和混合液的回流,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了基建和运行费用;脱氮除磷过程对能源如氧等消耗较多,剩余污泥富含磷,处理量较大,这些都不符合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四川永沁环境
生物除磷和生物脱氮的过程条件有何异同
厌氧/缺氧/好养(A/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一)工艺流程
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简称A/A/O或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串联而成(图3-10),是A1/O与A2/O流程的结合.在该工艺流程内,BOD5、SS和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和磷将一并被去除.A/A/O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组成,专性厌氧和一般专性好氧菌等菌群均基本被工艺过程淘汰.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入流中的氨氮及由有机铵转化成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吸收低级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去除.以上三类细菌均具有去除BOD5的作用,但BOD5的去除实质上以反硝化细菌为主.
A2/O生物除磷工艺的主要特点:①厌氧池在前、好氧池在后,有利于抑制丝状菌的生长,混合液的SVI小于100,污泥易沉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并能减轻好氧池的有机负荷;②活性污泥含磷率高,一般为2.5%以上,故污泥肥效号;③工艺流程简单.
该工艺适用于TP/BOD较低的污水,当TP/BOD值很高时,BOD负荷过低会使得剩余污泥量少,这时就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此外,由于城市污水一天内的进水量变化(高低缝)会造成沉淀池内污水的停留时间长,导致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磷的释放,会降低该工艺的除磷效率,所以应注意及时排泥和污泥回流.
(二)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
A/A/O生物脱氮除磷的功能是有机物去除、脱氮、除磷三种功能的综合,因而其工艺参数应同时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如能有效地脱氮或除磷,一般也能同时高效地去除BOD5.但除磷和脱氮往往是相矛盾的,具体体现在某些参数上,使这些参数只能局限在某一狭窄的范围内.这是A/A/O工艺系统控制复杂的主要原因.
(1)F/M和SRT 完全的生物硝化,是高效生物脱氮的前提.因而,F/M越低,SRT越高,脱氮效率越高,而生物脱磷则要求高F/M低SRT.A/A/O生物脱氮除磷是运行较灵活的一种工艺,可以脱氮为重点,也可以除磷为重点,也可以二者兼顾.如果既要求一定脱氮效果,也要求一定的除磷效果,F/M一般应控制在0.1~0.18kgBOD5/(kgMLVSS•d)、SRT一般应控制在8~15d.
(2)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与进水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在1~2h范围内,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1.5~2.0h,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一般应在6h.
(3)内回流与外回流 内回流比r一般在200%~500%之间,具体取决于进水TKN浓度,以及所要求的脱氮效率.一般认为,r在300%~500%时脱氮效率最佳.外回流比R一般在50%~100%的范围内,在保证二沉池不发生反硝化及二次放磷的前提下,应使R降至最低,以免将太多的 带回厌氧段,干扰磷的释放,降低除磷效率.
(4)溶解氧DO 厌氧段DO应控制在0.2mg/L以下,缺氧段DO应控制在0.5mg/L以下,而好氧段DO应控制在2~3mg/L之间.
(5)BOD5/TKN与BOD5/TP 对于生物脱氮来说,BOD5/TKN至少......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