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7
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一、经济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一个时期以来,除了大环境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结束了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开始阶段性转换,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增长速度呈阶梯式回落之势。经济增长速度阶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压力加大,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部分地区经济下滑严重,一些省份财政收入急降、失业问题突出,股市大幅动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升高。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三大需求同时收缩;二是工业生产继续回落;三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区困难凸显。
二、在经济下行中有亮点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确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当前,但也不乏亮点。一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第三产业增长增速较快;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目前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到60%,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在加速调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三是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增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尽管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又不断有企业新生,实际上企业生生死死是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四是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效益提高的重要体现;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经济增速,说明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对稳定。
三、“三期叠加”下寻找和把握经济发展机会
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困难。所谓换挡,就是从高挡换到中高挡,减速成为必然;结构调整,意味着产能过剩行业收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着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生作用,使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运用受到掣肘。“三期叠加”矛盾交织,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形成制约。还有,当前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官不为”。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规矩守纪律要求越来越严的大背景下,的确出现一些官员怕犯错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缩手缩脚,积极性主动性下降的情况。近年来对GDP增长指标考核力度减弱,部分区域和县域取消GDP考核,也对地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客观影响。同时,还要看到,经济下行往往会惯性发生作用。
但分析经济形势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难就找不到政策着力点,只看困难看不到亮点则容易丧失信心。对经济形势有利条件是,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的效应会逐步显现;国家批准的重大工程项目会陆续展开投资并产生相应的经济带动作用;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势新亮点会得到强化;基期年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新的经济年度增长基数相对低。只要决策者能审时度势,仍然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得当,同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扩大“改革红利”,把有利条件变成实际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净出口增速放慢,总体影响是社会总需求的强劲自发扩张势头稍稍减弱,如果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目前的估计基本一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正常显现,将使得2008年经济增速呈现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增长11.4%回落到2008年10.8%,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
人口问题:
劳动力过剩,人口素质的提高的比较慢, 人均GDP低,人均收入太低,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
人民币因为美圆贬值从而被动升值:
使得出口企业大多数陷入困境或是倒闭。
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很难贷到款,大多陷入困境的出口企业就是因为很难贷到款而纷纷倒闭。
失业率升高:由于很多出口企业陷入困境或是已经倒闭,使得最近工人阶级日子有点难熬。
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快速甚至是疯狂的升值和央行的高存款利率导致大量国际上的热钱大量流入中国引起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物价升高
2017中国经济形势稳什么?怎么进
关于“稳中求进”的哲学依据问题。稳中求进”是中央与时俱进提出的科学决策,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哲理。(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作出的科学决策;(2)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体现了相对静止,“进”体现了绝对运动;(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稳”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不失时机的促进飞跃,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5)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稳”和“进”在不同阶段要求是不同的,双方力量不平衡。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余下全文>>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为什么这么差
主要受到 经济存在资金外流、制造业不振、房地产业下滑、外资撤离等4大负面因素影响。
经济已经滑入了通缩轨道,企业负债将会增加,员工的薪资会止步不前,居民消费水准将下降,购房者目前大多持观望态度。而房地产商资金回笼困难,资金链绷紧或将断裂,房地产企业持续不振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房地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水泥、钢铁、家具等产业目前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处于什么状态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余下全文>>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些人因此对经济前景产生某种不乐观情绪。也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不过是经济的周期性反应,待下行周期结束会继续高增长。对这个问题怎样看?我们的观点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非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新常态;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达到极限,而且潜力还非常大。
从稳增长到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下行始于2011年。2011年初中央提出“稳增长”,当年GDP增长即从上年的10.45%降至9.2%,2012年以来又分别降至7.8%、7.7%、7.4%。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这次经济下行是政府调控的结果。事实确也如此。2011年政府为了“稳增长”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同时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厉调控,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0%。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当然会把经济增长稳下来。
也许人们会问:如果不是政府主动调控,我国经济今天是否仍会高增长?答案是肯定的,至少到2020年保持8%的增速应该不成问题。不妨回顾一下前两次金融危机的情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曾有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不能保持8%,甚至会破5%,结果我国经济增长却达到7.8%。有人怀疑中国GDP有水分、不真实。当年朱镕基同志说,增长率是当年GDP与上年GDP的比值,不排除我们的GDP有水分,但水分年年有,只要今年不比往年多,分子分母一约就没水分了,所以我们的增长率是可靠的。无独有偶,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初我国提出要保8%,当时又有人认为保不住,结果却增长了9.2%。
两次金融危机我国都能保持高增长,设想一下,如果最近3年中央仍然希望高增长,我国经济会下行么?应该不会。于是就带出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能够高增长,为何中央要提出稳增长?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央2011年提出稳增长,正是居安思危、深谋远虑作出的决策。这可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作一深入分析。
从国际方面看,我们面对对外出口和碳排放两大挑战。中国经济30年高增长,得益于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在前30年达到40%,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出口明显受到欧美国家排挤。美国这些年一直逼人民币升值,美其名曰实行中美“贸易再平衡”。其实,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平衡美国的逆差,因为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美国自己不生产,不从中国进口就得从别的国家进口。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的真正目的是让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涨价,打击我们的出口。2010年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奥巴马政府又加速启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这两个协定的根本用意,就是要全面围堵中国的出口与对外投资。
关于碳排放,去年10月联合国在华盛顿召开气候峰会,张高丽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中国的碳排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5%。之所以作这样的承诺,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大国担当,同时也是大势所趋。早在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峰会上,美国就试图推动建立全球碳排权交易市场,只是由于当时国家间利益摆不平才无果而终。长远看,限制碳排放符合世界各国利益,建立全球碳排权市场是早晚的事。这个市场一旦建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国,若不将经济稳下来,及早调结构以兑现减排承诺,将来就会成为碳排权的最大买家,而主要卖家则是工业化已经完成的欧美国家。由于碳排权供不应求,定价权在人家手里,到时我们只有挨宰的份。我们消耗大量资源......余下全文>>
中国未来经济形势分析 5分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6.9%,从物价走势看处于比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其间还有股市异常动荡,以及外围局势不稳的困扰。前瞻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怎样的趋势?我们的猜测如下:
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略有缓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达到7.2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深的不景气状况。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于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和服务业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
综合权衡,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可能温和缩小。从物价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略有缓解。同时,在2015年余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会减弱。
2.增速将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20%和17%,预期2016年中国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的三大因素中,工业有好转的可能性很弱,房地产增速将仅在0~3%之间,关键因素在于主导的基建。2015年基建规模可能在13.5万亿元,即便要维持12%的基建增速,也意味着2016年基建规模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极具挑战。即便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放松到3%甚至3.5%,也难以支撑基建持续膨胀,更何况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给侧政策的减税,而非基建。
3.实体经济利润率会有轻微改善。
2016年,从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这些总量指标看,要观察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比较困难的。但也许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会有所改善,这个净利润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别在5.5%和5.2%,到2016年工业利润率也许会轻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利率保持在稳定低位,改善了财务成本,并且债务成本的重置定价可能持续3年以上;二是PPI也许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对2016年实体经济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判断分歧,关注总量指标者倾向于认为实体经济仍在恶化,关注边际指标者也许会认为出现改善的迹象。
4.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入零时代。
这并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影子银行重新萎缩,实体贷款需求不振,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枯竭,这些都迫使中国银行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利润零增长时代。2015年银行业可能出现约3%的账面利润增速,之后2~3年中银行业的大致格局是,整体利润零增速,业绩分化加剧,不良资产双升,资本补充困难,行业并购重组提速,银行控股渐成主流。如果说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属于干预下在次贷危机后三年扩张过快的行业,那么符合干预和急剧扩张的银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币汇率日趋灵活。
目前看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许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加速发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态是减少汇市干预,扩大汇率波幅,引导人民币汇率走上均衡可持续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的最大特点也并非贬值,而是波动区间的灵活扩大,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围绕6.35上下波幅达到4%左右,也并不令人意外。
6.消费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导致消费持续较强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跃,目前中国房地产已不太具备对钢材水泥等端的拉动能力,但仍具备对家居家电等消费端的拉动能力,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可能同比分别增长8%和15%,创造超越2013年的历史峰值,明年地产情况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较大;二......余下全文>>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很困难,已经感觉出来了,工资减发了。越发不敢花钱了。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一、经济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一个时期以来,除了大环境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结束了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开始阶段性转换,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增长速度呈阶梯式回落之势。经济增长速度阶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压力加大,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部分地区经济下滑严重,一些省份财政收入急降、失业问题突出,股市大幅动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升高。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三大需求同时收缩;二是工业生产继续回落;三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区困难凸显。
二、在经济下行中有亮点
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确实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当前,但也不乏亮点。一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第三产业增长增速较快;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目前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到60%,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在加速调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三是新市场主体继续快速增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尽管有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又不断有企业新生,实际上企业生生死死是市场经济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体现;四是能源消耗进一步下降。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效益提高的重要体现;五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经济增速,说明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对稳定。
三、“三期叠加”下寻找和把握经济发展机会
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困难。所谓换挡,就是从高挡换到中高挡,减速成为必然;结构调整,意味着产能过剩行业收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着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和溢出效应还在发生作用,使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当期宏观政策的选择运用受到掣肘。“三期叠加”矛盾交织,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形成制约。还有,当前议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官不为”。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规矩守纪律要求越来越严的大背景下,的确出现一些官员怕犯错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缩手缩脚,积极性主动性下降的情况。近年来对GDP增长指标考核力度减弱,部分区域和县域取消GDP考核,也对地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客观影响。同时,还要看到,经济下行往往会惯性发生作用。
但分析经济形势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难就找不到政策着力点,只看困难看不到亮点则容易丧失信心。对经济形势有利条件是,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的效应会逐步显现;国家批准的重大工程项目会陆续展开投资并产生相应的经济带动作用;经济运行中的新趋势新亮点会得到强化;基期年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意味着新的经济年度增长基数相对低。只要决策者能审时度势,仍然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得当,同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扩大“改革红利”,把有利条件变成实际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