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散文

端午名家散文

我只知道沈从文写过一篇《端午日》,还有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请你参考!

关于端午节的文章(要名家名作!!)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清瘦老人,仰望苍天,他在忧虑他那民生多坚的的国家,当传来国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后,他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愤怒,他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们怕江中的鱼儿吃他们敬爱的屈原的尸体,所以用粽叶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让鱼儿吃,这样就不会伤害他们敬爱的屈原了.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无比敬重. 屈原绝没有想到,生前他忍受无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后,他的继承者们贯穿古今,前仆后继,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数不胜数的热血男儿传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这样说,是他让端午节熠熠闪光;是他让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让国人由蒙昧走向进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找寻真理;又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恋. 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未像今天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这场震惊海内外的灾难,让中国13亿人民联系的更加紧密,让中国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处在人生的逆境中,却时刻怀着对祖国灿若日月的情怀,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身虽死,情不改的爱国情结,不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吗 那江上竞飞的龙舟,不正是13亿人民同心协力划动的吗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大自然的强悍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 在这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走的更稳,更坚定,无往而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以端午节为话题,写一篇散文

感悟生命 豁亮的阳光驱走严冬的寒气,所有的生命都在生根发芽,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小屋里永远无法幻想出春天的绚丽。走出小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你就会涌出许多感觉。即使是一片绿草,一棵不知名的野花,我也会感觉出它们的美丽所在。 初春时节,轻风拂醒了睡梦中的生灵,让它们开始悄悄长大。它们宣告春天的到来。 近处的小芽又已萌发。刚出土的小芽是那么的幼小可爱,毫不惹人注目。在这幼小可爱中,透着一股不容忽视不可磨灭的顽强生命力。 春天是一年的起点,而那小小的芽却是生命的起点。 小芽刚破土而出,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和一丝朦胧的气息。可你会真真实实看清了它――一个可爱的小生命。 热爱生命,就像热爱春天一样,热爱小芽,因为一个芽就是一个生命。让我们大家成为一个芽,把尘封的心扉打开,让阳光进来,让心泛绿,让心花开――因为,生命是美的。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它极其平常,却又充满奇幻。 走近生命,你会感到它的伟大所在。让我们拥抱生命,拥抱绚丽人生。 感悟青春 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悄悄地长大了,开始从儿童向成年过渡,跨入青春期的大门,开始人生最美丽的春天…… 青春期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 青春期的我豪迈洒脱,像夏天一样热情奔放; 青春期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丝雨一样深沉忧郁; 青春期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与沉稳。 当我们想到青春的时候,会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 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那么令人怀念; 青春是一弯新月,是缺憾。青春总是不完整的。正因为不完整,就多了一份不同的体验,多了一种美好的希冀; 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 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的花; 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 青春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等于朝气加勇气加灵气; 青春是单杠,是运动。青春的第一标志就是健康,而健康来自不懈的运动; 青春是单个的人,是独立。着意味着你长大了,成人了,不再依靠父母师长,你要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能力,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使我们坦然地接纳欢喜与忧愁,使我们能够尽情地享受人生竞赛的乐趣 为了我们的青春无悔、生命闪光,用心珍惜青春吧! 青春,这个美好的字眼,富有诗意,富有人生哲理。有的人在你眼下坠落深谷;但也有人经历风雨的考验,终于迈开了成熟人生的步伐。 曾记得有位诗人说过:人生最有诗情画意的年代莫过于青年时代,但青年时的精华,莫过于青春。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季节,她犹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当人生迈进十五、六岁的花季时,青春悄悄地向你走来。于是中学生的烦恼、忧愁、喜怒哀乐出现了,感觉到了;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单调,像是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触动着你的心。笔者有个体会:在初中时,初一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可到了初二、初三时,就有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差距。是什么魔力在牵引着呢?每次看到异性的学生时,免不了多看几眼。即使人家的笑声、发型、走路的姿势都留在自己的心中,于是朝......余下全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诗.

五月,又是端午节!2008年的端午节承载着汶川大地震的国殇,这个端午节蕴涵着沉重的哀思,这个端午节有太多潮湿的、火热的情感在龙舟上爆发,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肆意的挥洒!榴花红,红出华夏儿女火热的爱国激情,红出炎黄子孙的坚强和团结!杨柳绿,绿出大江南北的勃勃生机,绿出长城内外的不屈力量!戴艾叶,悬菖蒲,把所有的哀思染上绿色的希翼,化悲痛为力量,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薰苍术,燃白芷,让袅袅烟云笼罩毒恶的灾难,围剿这疼痛的梦魇!吃粽子,喝雄黄酒,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让汹涌澎湃的民族精神在长江黄河里绽放雄壮瑰丽的花朵!赛龙舟,鼓乐激越,声声呐喊退蛟龙!

五月,又是端午节!哀思的绿芽在五月的土壤里疯狂的生长,谁也抵挡不住着13亿强大的民族力量!谁也掩盖不了一个崛起的国度悲痛的超越!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们在疼痛中成长,我们在灾难中坚强,我们在地球上屹立!长眠在废墟的亲人,你们安息吧!天堂里也有龙舟,我们的血液在同一条河流里流淌!天堂里也有粽子,我们的骨骼里蕴涵着远古的馨香!天堂里也有雄黄酒,喝一杯龙潭虎穴也要闯!老师们,你们的名字刻在13亿人民的心坎上,你们的形象在阳光下巍然屹立,铜墙铁壁的坚硬无坚可摧!孩子们,你们的凋零疼痛在共和国的心脏上!英勇的烈士们,你们的牺牲换来生命的绵长,你们的壮烈千古流芳!

五月,又是端午节!我们不屈的民族在灾难中挺直了脊梁,我们坚强团结的人民在地震中谱写了华夏之光!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灾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人民!风在吼,吼出中华民族的尊严!雨在叫,叫出炎黄子孙的情操!山在崩,崩出不屈不挠的同胞!水在啸,啸出激流勇进的人民!心在裂,裂出的花朵可以拼写出大爱无疆的壮美!大地闹,华夏儿女挺直了腰!风雨会过去,阳光会普照,彩虹会横援茫茫九霄!漫天的白鸽飞舞生命的骄傲,遍地的绿色打造民族的生机!看,大江南北红旗飘飘!听,长城内外爱心如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士气排山倒海,我们的祖国在泪眼中昂天长啸!

五月,哀思如潮!五月,在悲痛中抹把眼泪朝天笑!

要端午节简短美文

端午节

端午节从粽子的香味里悠悠飘过来。

从古老古老的四月就早早的飘过来。这一飘就是一种提醒。其实华夏百姓何须这样的提醒。粽子的香味本是与生俱来。提醒只是一种例行的程序,不提醒也依旧会在他们的心灵生发香味。

端午节从家家户户的门前姗姗走过来。

给家家户户的门口插上艾叶、菖蒲和紫苏,给一个个孩子的胸前挂上多姿多彩的香包。艾叶、菖蒲、紫苏是天地的赐予,香包则是亲人的关爱……

端午节从古老古老的龙舟上哗哗划过来。

从遥远的两千年前急急地划过来。人人齐心协力,个个拚搏尽力,为的是紧紧追逐一种永恒的精神。

千古生生不息的追逐,以致亿万炎黄子孙的内心无不鲜活着一个共同的灵魂……端午节

端午节从粽子的香味里悠悠飘过来。

从古老古老的四月就早早的飘过来。这一飘就是一种提醒。其实华夏百姓何须这样的提醒。粽子的香味本是与生俱来。提醒只是一种例行的程序,不提醒也依旧会在他们的心灵生发香味。

端午节从家家户户的门前姗姗走过来。

给家家户户的门口插上艾叶、菖蒲和紫苏,给一个个孩子的胸前挂上多姿多彩的香包。艾叶、菖蒲、紫苏是天地的赐予,香包则是亲人的关爱……

端午节从古老古老的龙舟上哗哗划过来。

从遥远的两千年前急急地划过来。人人齐心协力,个个拚搏尽力,为的是紧紧追逐一种永恒的精神。

千古生生不息的追逐,以致亿万炎黄子孙的内心无不鲜活着一个共同的灵魂……

关于我们的节日,端午的长片散文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端午节习俗

今天又至一年里的一个值得全国人民信仰的日子,端午节!

显然家家户户都不清闲着,而我又要当个落单者了,不能回家和妈妈一起过这样具有意义性的日子啦!唯有在漂泊吧。在我暂住的这个城市的今天,走出去都能看到人家家门口的粽子香,那香气扑鼻而来,我心里一直着咽口水呢;那粽子真是一个说法:五花八门。连成一串串,有三角的,有圆的,有长的。里面包的东西也各有所异;有肉,香菇,蜜枣,黑枣,花生,葡萄干,红豆。。。还有些人家都在忙着煮蛋蛋,因为我们这边有个风俗,就是端午节时要用18味的草来煮蛋,至于哪18味草,我就不表明了,因为有很多我认得却不知道名称的噢;其意味着吃了端午节的蛋,一年里都健健康康的。可惜我今年又没有机会吃上一口那含有淡淡草香的蛋了!

而煮熟蛋后的那草水就要用来洗澡喽,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每到这个日子,就算学校没放假,大家都会抽出时间回家洗个那样的澡,洗完后全身都是一股清香草味道,据说这样洗澡对皮肤特别有益处,具有美白功效呢;呵呵,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不过自从出来打工后,我就再也没有用那种水洗过澡了,悲催呀。。。。

今天的小孩子也不亦乐乎哦,个个催着大人帮他们结个蛋袋,是用红、黄、绿、白、蓝这5色线噢。也算独特吧,结出来后把蛋,桃子装进去很好看的啦,小孩子都会提在手上,几个围在一起相互比较跟炫耀,说自己的比谁来得好看;一眼望去真能构成一副天真无邪的童画!

还有端午节的午饭家家户户都是以煮面条为主食,其余的看个人爱好,就今天我好想吃家里的卤面条呢;

早上妈妈打电话问我:今天有没有特别照顾自己一下下呢?我说:没有,就按平时那样过嘞。

妈妈说:好歹吃好一点吧,毕竟今天的日子挺大的!

“嗯,会的啦,您就甭担心我了,晚上我好好犒劳自己,去吃顿好的!”我说道。

妈妈就问:那晚上打算去吃什么好吃的呢?

“嗯哼,保密哦!”我撒娇了一下下,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吃啥。

就这样娘俩通了好一会儿的电话,在挂断之前妈妈还特嘱咐我要好好照顾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父母,每每一到节日,他们真怕自己的儿女在外吃不饱,穿不暖的,总要打个电话问个平安,关心一下才放心;所以父母是最伟大滴,而我们当儿女的也要在适当时,多打电话回家问候哦,毕竟他们也需要人关心和牵挂。

这就是我们这边过端午节的细节,听说每个村的过法都不一样,不晓得友友们,你们的端午节跟我所讲诉是否一致呢!

有关端午节的美文

端午节——一个诗人的传说

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习俗的起源。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如果这时你来到中国,会发现满街都在出售一种奇特的食品,这种食品呈圆锥体,里面是糯米、红枣等,外面由一张深绿色宽边植物叶包扎而成,人们都叫它粽子。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谤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旧日的端午节还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驱温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署毒便不能为害了。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

六朝以来,人们便把这个节日和纪念屈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所以端午节是一个诗人的传说。

端午节诗词或文章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有关写端午节文章的题记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题记

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竞渡,勇往直前。

——题记

描写端午节的名家美文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