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小题1:B(2分)小题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小题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小题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小题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丧 ”“明”的含义,注意识记。常常考到。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 之 ”的意思。小题4: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以得知,庄子让越王看到了自身的条件。小题5:试题分析:从语言描写和庄子的衬托分析越王人物形象。
《楚庄王欲伐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9楚庄王欲伐陈原文: %9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9楚庄王欲伐陈翻译: %9楚(荆)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敛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城墙高大,护城河深邃,那么老百姓力量疲惫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可以拿下。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9楚庄王欲伐陈阅读训练: %9(2009天津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题。 %9选段同上,试卷附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9楚庄王欲伐陈??伐:民怨上矣上: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9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6.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3分) %9参考答案: �4.伐:攻打,进攻。上:国君,君主。 �5.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6.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所以二人意见截然相反。 %9 %9%9【你可能还想看的资料】 %9 %9 %9%9楚庄王欲伐陈 %9 %9 %9%9楚庄王欲伐陈中陈国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3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患”古今异义,要注意辨析。第二小题先判断例句中“之的意思,再比较各项,有反选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句中的“之”为助词“的”,B句中的“之”代“善者”,C句中的“之”为动词“到”,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主谓之间不译。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如“见”“重”“叠”“隐”等。小题4: 试题分析:了解短文大意,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参照注释理解清楚“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此句的意思,据此分析本文所说的道理。
阅读并回答问题。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
1.B 2.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示例:知(智)者不惑;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答案不唯一)
楚庄王欲伐越的原因正确的是:1、政乱 2、兵弱 3、政乱兵弱 4、越王无能 答案是什么?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所以应该是3.政乱兵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②...
1.⑴①想要 ②担心 ③停止 ④称作、叫做(4分)⑵D(2分) 2. 王 之 兵∕ 自 败 于 秦 晋(1分) 3. 所以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2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的“患”古今异义,要注意辨析。第二小题先判断例句中“之的意思,再比较各项,有反选排除法,将明显不符合答案的项先行排除,A句中的“之”为助词“的”,B句中的“之”代“善者”,C句中的“之”为动词“到”,D句中的“之”与例句相同,主谓之间不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如“见”“重”“叠”“隐”等。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了解短文大意,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现,参照注释理解清楚“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此句的意思,据此分析本文所说的道理。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