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结构

读后感结构

读后感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读后感的结构

读后感的结构如下:

一、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定要为读后感起一个好题目。最普遍的做法,是就书、电影的中心读后感的主标题。例如,读《海伦.凯勒》有感,可选《不向命运低头》《百折不挠的海伦》等;读《爱的教育》有感,可选《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爱就在身边》、《宽容也是爱》等;读沈石溪、西顿动物小说,可选《与动物同行》、《它们也需要尊重》等;读《岳飞传》,可选《精忠报国,流芳百世》等。

二、第一自然段——引子

引子部分主要写你读这本书的背景、机缘等。可排比抒情、简略叙事。下面列举两例。①“暑假期间,老师推荐我们读《爱的教育》。捧起厚厚的书,一开始觉得有点枯燥。读着读着,我就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感人世界,里面的小人物像磁场吸引着我如饥似渴地读下去。”这是简洁叙事型。②“有一本书,读了让人荡气回肠;有一本书,读了令人慷慨激昂;有一本书,读了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本书,就是我百读不厌的《岳飞传》。”这是排比句抒情开头,很吊读者胃口。

三、第二自然段——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为主标题、中心思想服务,语言简洁明了。

四、第三自然段——这本书让你懂得道理,或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最大的收获。一般用简短的话点出中心,也就是基本观点。

五、第三自然段——结合书中内容或事件证明为什么?

六、第四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自身实际,写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影响你怎样成长的。

七、第五自然段——发出号召,都来读,怎样做。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