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鸿门宴,写对项羽的评价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鸿门宴对项羽的评价
优柔寡断,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手辣,六亲不认,不择手段。项庄要杀刘邦,本来是有很大机会成功的,不项项羽却被刘邦假象骗过,心生犹豫,未能下决心杀之。
死要面子,脸皮太薄。刘邦一来赴宴,直接撂倒干掉,哪里忎多废话?项羽却怕人非议,未曾下手。
刚愎自用,目空稜切。项羽根本就没看得起刘邦,没有把刘邦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而且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鸿门宴中怎么评价项羽和刘邦?
刘、项两人一个是胜利英雄,一个失败英雄,胜利有胜利的理由,失败有失败的原因,这些历史早有定论。贾谊《过秦论》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已足以蔽之,也是对项羽该不该过乌江的最好回答。
项羽幼年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项羽少年时对读书、学剑不大感兴趣,项梁很生气。项羽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就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但略知一点大意,却又不肯学完它。这说明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
刘邦性格豪爽、心胸广大、智术高明、知人善任、肯于纳言,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天才的领袖人物。刘邦能把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良、萧何、韩信等文人武士招揽到为自己旗下为自己效命,那不是一般凡夫俗子能做到的。刘邦重视臣子、参谋、将军说的话,可以违背自己的决定,然后180度转弯接受臣子的意见。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所以才会反败为胜。
项羽在反秦斗争中,是指挥起义军摧毁秦军主力的胜利者,而在同刘邦的角逐中失败了。对于项羽短暂悲壮的一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这样歌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充分肯定项羽的功绩,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见义勇为、敢作敢当、光明磊落的品格,成为人们心目中英雄的典范,使人永怀不忘。项羽屠杀20万向他投降的秦军!他还屠城!他把阿房宫给烧了!因为秦始皇是秦国的,他痛恨所有的秦国人,让其军队屠杀秦国人!他是英难吗?阿房宫一个用多少人力物力所创建出来的?里面藏着多少东西!
项羽是一个自大的人,做事自做主张,不听起别人的建议!只重用自己的兄弟!其它人他连看都不看!象他这种人如果得以天下,如何得以民心!当有人在项羽面前说他跟秦王比时,他总是说他怎么可以比秦始皇比!他杀了20万向他投降的秦兵他就跟秦王一样是暴君,他杀了20万人也就是跟至少100万有仇,这是因为他杀了20万人让他得以在乌江自刹。因为他就让这20万人当中的一个父亲指了一条错误的路!如果他不杀这20万人这位秦军的父亲会向他指一条错误的路吗?一条死亡的路吗?
就算项羽逃了回去,江山再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条船只要搭一人,如果他上了就是背信弃义。引用他常说的一句话,不是英雄也!就因为他死了他就是英雄!哪是不是罪人呢?
刘邦只所以得天下,是他听进别人的话!是他重友情、薄亲情,而项羽看刘邦不起,说他是草包,一个老百姓!一个看不起人听不起别人的建议的人难得天下,那天下也不太平!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象项羽这样的光杆司令怎么能打天下呢!
项羽死了!死得好!如果他不死!那天下的老百姓更可怜!
我也不知道如何评论项羽,说他不是英雄,他为灭了秦朝做了很大的努力!说他是英雄,他有屠杀向他投降的20万秦军及老百姓!这样的人算是英难吗?
鸿门宴后对项羽的看法。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 “胜者为王败者寇”似乎根深蒂固,但或许项羽例外。
项羽,名籍,字羽。他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名将项燕,他的叔父是项梁。项羽少时,就显现出非凡的才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就是对他的描述。项羽小时侯,他的叔父曾经要教书法、剑法。他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学兵法,也略知其意而已。
虽然如此,但小时侯的项羽却有着远大的理想。秦始皇东游,项羽看着宏大的气势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可以说,没有远大的理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项羽。
项羽一生经历的战争不下百次,名垂青史的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恐怕是巨鹿之战和最后的乌江自刎吧。巨鹿之战初期,项羽只不过是一个区区的次将军。但他看不惯上将军宋义的误军行为,便杀了宋义,后来自己当了上将军。战争开始后,项羽命令军队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口粮与秦军主力决战,终于将数倍于己军的秦军全部消灭,为后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这时的他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决断。但就这么一个伟大的英雄,最终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就这么被历史无情的嘲弄了,就这么将唾手可得的江山给白白的丢弃了。
开始时,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项羽会输。一个堂堂的英雄怎么都比一个流氓刘邦强。后来我逐渐明白了项羽会输的必然性。
首先,他比较骄傲自大。坐拥40万精兵的他或许从来就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从未想过刘邦会将他的江山夺走。他还比较自大,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如他,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范增多次的建议他很少有采用的。)鸿门宴上,他对范增多次的示意视而不见,即使在范增召出项庄后,他也依然装傻充愣。如果,鸿门宴上,他能听取范增的意见,杀了刘邦,那将来的江山就一定会是他的了。
还有,他还有一些匹夫之勇,打起仗来,只知道冲在最前面,这样或许会激励士气,但打仗是要凭兵法和技术的,这样看来,他小时侯不肯学兵法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了,导致以后被围剿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知识,对战争的胜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最重要的是他还一点也不注意团结,敌军一个非常简单的反间计,他居然也会上当,将身边唯一的一个智囊也赶跑了,如何不失败。任何时候,团结都是最重要的!
从项羽身上,我们可以学到:谦虚,知识和团队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牢记并好好运用这三点。
当然,虽然项羽失败了,但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怎么讲,他都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有关《鸿门宴》中项羽的形象的评价
一、以成败论鸿门宴中项羽,他骄傲,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迂腐,死抱着仁义观念,没杀掉政敌;愚蠢,居然透露曹无伤是内奸。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二、以人性,英雄的理念来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真英雄也。他光明磊落,反对阴谋诡计;待人宽厚,能容忍别人的过错;对刘邦他心慈手软,心存善念;对项伯,他是用人不疑;对樊哙,他是从谏如流;对英雄,他是抛弃阵营偏见真心赞赏。历史上英雄败于小人的悲剧层出不穷,他是令人敬佩的又是令人嘘唏的英雄。
谈刘邦
一、从他收买项伯看,有政治手腕。
二、从他进咸阳后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有雄心(野心),有能力。
三、从他敢于赴鸿门宴看,是个敢于一搏的政治赌徒。
四、从他面对张良的责问,把过错失推给他人的表现来看,是个薄情寡义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政客。
五、从他对项羽的奉承来看,他是变色龙,善于应变。
六、从他采纳张良、樊哙的意见来看,他从谏如流。
七、从他回军营后立杀曹无伤来看,他做事果断,绝不手软。
八、从范增叙述中看,他喜女色,是个流氓。
他是一个成就了大事的小人。?
鸿门宴可谓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峰会也正体现了项羽的弱点,这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项羽自小狂傲自大,年仅二十余岁便口出狂言,以“彼可取而代之”来评论当时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因而其初起时,便自矜功伐,而这又是他被世人评价为“为人不忍“的根源所在。这一点在鸿门宴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为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为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为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为四不忍。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项羽的失败源于他性格的弱点,这也体现在他的用人上。其实项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识人才的人,但他被人蒙蔽了——与项羽有姻亲关系的卑微小人都被项羽委以重任,执掌大权。这样怎能不埋没有识之士呢?
项羽这么做,也源于他的本性。他是以欺诈而兴起的:侍奉怀王而杀怀王;属宋义部下又杀宋义;刘邦入关灭秦当称王关中,他却改封其为汉中王;田荣率众归附,他又斩杀夺掠……他的这一切所作所为使他总感到仇敌就在身边,而不敢一刻放松,左顾右盼,只有自己的兄弟和亲戚可以信赖。但季父项伯却告密刘邦;堂弟项庄不识时机;老友吕马童逼其自刭……
读《鸿门宴》,谈谈对项羽的评价,400字 5分
很多的人都认为鸿门宴中项羽错失了杀死刘备最好的机会,后来刘备东山再起,项羽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悲凉的死,是他自己一时妇人之仁造成的吗?我却不是这么看,我心中的项羽,西楚霸王是一个英勇善战十分自信同时也讲信义的人,他相信沛公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或许是他太真诚容易相信别人,尽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他敬重英雄,樊哙鲁莽的闯进营帐维护刘备的安全,他却没有怪罪,反而是赏酒肉赐坐,款待樊哙。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有胆识的人。但是有胆识,英勇就能够成就事业吗,项羽败在智谋上,就算当时项庄杀了刘备,项羽也不一定会稳坐江山,称王一世
从鸿门宴对刘邦项羽的评价【200字以内】
刘邦的执行力、控制力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迟点再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危急时刻,刘邦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项羽的执行力、控制能力就比刘邦差很多,不仅不能够控制整个局面,甚至连自己的脾气跟情绪都没有办法控制好。比如说,项羽身边谋士范增足智多谋,但在紧要关头,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而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却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