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制度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按照《决定》要求,认真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对于各级党委而言,抓好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引领推动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组织用科学发展引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推动: 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抓制度建设切实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中央出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是强化党的制度是党纪党规党法的认同意识。广泛开展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条例、制度就是法规的思想,切实把中央颁发的一系列党的条例、准则制度规定上升到党规党法的高度来落实。二是强化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的责任意识。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在县(市、区)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大家自觉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感召和带动其他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身先士卒。三是强化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意识。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树好党的形象,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及时纠正偏向,确保党的各项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顺应时代发展,积极稳妥地搞好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制度体系日益成熟完善。但由于近年来党和国家各项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给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一是对不适合形势发展的要更新修订。对那些内容明显过时,或者虽然出台不久但被证明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行制度,应及时更新修订。二是对过于原则的明确细化。党的制度建设中,内容过于抽象笼统的,注重定性而不注重定量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的,都应进行细化、具体化。三是对多变杂乱的统一规范。有些党的制度变化快、不稳定、不够系统的问题比较明显。应及时加以梳理分析,搞好整合,使各项制度更加科学系统、清晰规范。 着眼增强效力,树立党的权威性 权威性是保证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制度及其运行、监督、惩戒机制,保证党的各项制度具备应有的法律效力。一是加强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建章立制不能仅停留在面上,更要有实施保障的严密措施,使制度本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以此强化制度的强制力、约束力、执行力。二是大胆改进监督领导体制。对一些不尽合理、完善的党建制度,在现行领导体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修订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增强独立性,最大限度地延伸监督触角,提高监督质量。三是明确违规违制行为惩戒措施。有规有制不遵、有纪不行的问题,与惩戒措施不具体、规定不明确有关。建立一套具体明细、便于可执行操作的惩处法规,确保制度具有足够的威慑力、约束力。 发扬党内民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党的制度建设中去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着眼激发党员个体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健全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党员利益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证。一是充分扩大党内民主。针......余下全文>>
如何完善管理制度,遵循什么原则?
】 在现在这个时代完善管理制度,更何况人权、自由均特别受到重视,尤其是80、90一代如果没有自由给他们,还真有那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劲头!而在中国很多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与这一群人追求的自由往往存在一些小摩擦,企业感叹现在的员工太难管,说不得、骂不得、还管不得,而这些员工有的也在抱怨说管得太严,不人性化,很受束缚;各有各的理由!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不和谐的文化氛围,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很不利。对于员工自身的发展来说也是不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把握这个自由与管理的尺度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那么如何提出一套完善管理制度呢?提出一套完善管理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制度化与可操作性原则――管理是一种管理科学,但再好的管理方法也只是理论,如果没有可操作性那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虽然理论之树常青,但不能实践就永不会结果,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我们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是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归纳出来,再借鉴其他公司的做法形成的,具科学性和可行性。2、人性化原则――管理又是一种管理哲学。管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结合制度,弹性管理。的原则。一切管理制度都是为了公平、合理、透明的工作,不是为了整人。管理制度thldl.org.cn不是死的,是可以变通的,一切因人、因时、因事而宜,执行者时可以在尺度之内掌握分寸,针对特殊情况弹性处理;但又不是没有原则的无限放宽,弹性太大就没有严肃性了,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3、强制性与公正考核原则――没有制度不成管理,在任何社会都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制度,但制度是以大多数人为对象制定的,少数人即使有意见也只能服从多数。制度定出来,主要还是靠大家自觉自律去遵守,偶尔有什么特殊情况,事先或事后说明,只要情况属实,可以放宽考核,但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成为惯例,这对遵守制度的人有失公平。所以制度既出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能自律,违反了就要考核。中国的弊端就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纠,执法不严,公司虽小但道理一样,制度定了不能执行,执行起来又不配合,到最后还是人治,法治只不过成为一句口号。中国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经济上,一直就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管的紧了怨声载道,管得松了无法无天,其难度就在一个分寸上,我们平常说一个人说话做事没分寸,也就是尺度没掌握好。一言一行尚且如此,何况管理一个公司治理一个国家呢!4、持续改善原则――公司制度定出来也不是就一成不变,国家法律尚需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修订完善,随着公司发展、形势变换,相应制度也会随之修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管理制度的完善最终还是靠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只要是站在公正立场,有利于公司工作开展和管理持续发展,所有人都可以对公司制度提出合理建议。我们主张一种适用主义的方法,而不是不管合适不合适生搬硬套的照搬别人的方法,凡是先进的管理方法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取其适用的部分,既汲取美式管理的科学严密,刚性管理的规范化,又借鉴日式管理的公平透明,柔性管理的人性化,结合自己公司的管理理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才会有利于制度的施行,执行,这样不管热炉冷炉就都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了。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而卓越的管理来源于完善管理制度。好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做大做强,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就说过:你可以不学其他任何法律,但只要你是海尔的员工,你就不可以违反海尔的管理办法。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第一,完善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科学务实。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余下全文>>
如何完善运营体系及工作流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的保障体系
(1)加强制度建设,寻求政策支持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奇台试验站必须重新审视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下决心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的不利因素,提高单位的绩效水平。在人事制度方面实施全员骋用,按岗定酬;在政策方面,争取新疆农科院试验场站试点工作,享受经费和人才方面的倾斜;在经费方面实行经费包干,为搞活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扫清政策障碍。
(2)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绩效。试验站的管理者要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进行不断的沟通,降低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效用的发挥。管理者要在决策过程中应积极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征得他们的理解,建立上下畅通的言路,关注他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就能很容易地、及时地解决与他们利益有关的一些问题,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3)使管理层成为绩效管理制度的精神支柱和行动表率绩效管理制度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决策者的支持推动,关于这一点在理论探讨中已经提及。奇台试验站的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绩效管理制度对实现单位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加深对绩效管理制度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给予绩效管理制度持续不断的支持和推动,在绩效管理制度的运作过程中,成为绩效管理制度自始至终的精神支柱和身体力行的行动表率。
(4)加强绩效管理制度知识的培训在正式实施绩效管理制度之前,必须就绩效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问题对管理者和职工进行认真培训。使职工明白绩效管理制度对他们的好处,他们才乐意接受,才会配合做好绩效工作,做好绩效沟通。管理者明白对自己的好处,他们才愿意接受、参与和推动。因此在正式实施绩效这个工作在某种意义上重要性要超过方案设计本身。
2、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准确的职位描述信息。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获取职位信息的手段。借助近期开展事业单位第二次岗位聘用工作,认真整理、分析和描述各个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基本上可以包括两大部分:职位描述和对任职者的要求。
3、构建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制度的流程包括计划、实施、管理和反馈等。在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重点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双向沟通,得到充分认可的计划才能在实施中发挥效率,避免在评估时的抵触情绪。绩效实施和管理是奇台试验站在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今后试验站要设立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机构,采用按月“计件”式,及时记录和反馈信息,保证管理制度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之内;绩效反馈面谈是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是提升绩效的重要手段。开展反馈沟通,要对照绩效考评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沟通。
4、加强对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科学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绩效改进,二是用于人力资源的报酬分配、人员招聘、职位调整、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配激励思路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按岗定酬、按绩取酬,坚持按劳分配,实行资金、技术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拉大岗位、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岗位工资与岗位聘任制度紧密挂钩,根据岗位性质及职责设立相应的津贴标准;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和完成任务后的绩效考评挂钩。
(2)员工培训建立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绩效考评的结果找出员工工作中的不足或者是需要提高的地方,有计划地协助......余下全文>>
如何加强完善制度建设
现代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借助内部财务规范体制进行社会经济节奏跟进,其间管理细节逐渐呈现科学、规范化特征,完善的财务制度为相应地为业务多元拓展前景积淀实力基础,维持...
如何完善单位的制度建设
如何建设完善的企业制度 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很难想象会乱成个什么样子。可现实中我们见到的制度要么是过于完美了,要么是过于呆板了。 一部完善的制度应该反应在两方面:适合企业实际,最大激发集体的创造潜能。做到第一方面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做到第二件更难,首先要求人们改变对制度的狭义思考:它不仅仅是约束性的东西,也必须是有激励作用的。有时我们看到一些企业的制度里几乎全是如何罚,如何奖的很少,这就是狭义思考的结果了。中国人都不喜欢被人管者,即便你管他也得表现出来是在帮他、拉他,这样才能让他对你心服口服,管理上的策略是这样,制度制定上是一样的。这是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 企业制度的制定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综合研究,就能搞出适合企业实际的且能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本子了。 一、结合企业文化 制度是灌输和贯彻企业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例如强调“奉献”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私利,打击因私损公,而倡导公的内容;强调“沟通”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自我封闭,打击地盘主义,而倡导团队凝聚的内容;强调“创新”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固步自封,打击过份经验主义,而包容某些失败,倡导学习的内容 反过来讲离开了企业文化的制度就没有生命力了。企业在强调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制度差异化,因为既然你想搞差异,你在运作上就必然和别人不一样,你也就需要不一样的保障了。 二、与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阶段性任务,相应地就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不同的问题。制度这时的作用是就保障企业在这个阶段的运营,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例如在成长阶段的企业中大多强调销售,这时的制度应该偏重销售方面,“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而其他的某方面是应该包容;而在发展已经成熟的企业中,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所以制度就必须考虑全局,注重综合治理。 三、与企业资源的适应性 制度的功能之一就是不断促进企业资源的完善,而不是无谓消耗资源。就拿人才来说,当企业处于人才缺乏时期的时候,在制度的某些方面就必须考虑到包容性,不要人都让制度罚走了、吓走了,谁还为企业做事?而在人才充沛的时间,就要考虑到对人的综合要求——现在是要质的时期了。 四、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 据我观察,这是很多企业制度中所缺乏的,所以一线工作人员常常会有所抱怨:领取某物料要签N个字 每个企业因自身业务组合、主力业务及赢利模式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作业流程。制度在这里的任务就是充分保障作业流程的顺利实施,就是说手里拿着笔,眼睛却要盯到市场上去,盯到一线去,这样出来的制度才不会成为效率的绊脚石,而且将促进效益提升。 五、服务于员工的理念 前面讲过了,中国人是最不服管的,所以你不能讲你是管他的人,你只能讲你是帮他、拉他的人,他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你。制定制度是一样的,要确立服务员工的理念。首先就是制度本身要易于理解,要简化,让员工很快能看明白,这样也容易记得住了。至于简化这点在西方企业就不适合,因为那边就是法(制度)来管人,法(制度)是最高的,没有能超越它的东西,所以西方企业的制度很厚;但中国人是讲理(合理)、讲情(感情)的,不仅仅讲法,只跟员工讲法他就不愿意、不接受了,因为他在想这件事不是我愿意的,而是有原因的 这就是中国人,所以制度要简化,不仅仅是易记,更重要的是留下合理权变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你权变了,员工会认为制度根本没用,有了这个空间,员工会认为你讲理讲情,即便罚了,也服了。再有就是考虑到执行层面,能签两个字绝不签三个,多的那个字是制造员工的麻烦,是浪费管理者的时间,是消......余下全文>>
企业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公司始终认为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公司竭诚希望全体员工热爱公司、敬业爱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勤奋务实,将公司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公司定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执行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其主要包括条文因素和执行者、执行主体因素两大方面。剖析和完善这些决定因素,是推进新形势下制度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制度条文的形成和完善是制度建设的基础。一个团队的管理,一个项目的实施,必须有一套程序严密,配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因此,制度的建立要突出重点,抓住核心,既不能留下“盲区”,让投机者钻空子,也不宜太多太杂,更不能相互冲突,犹如人的肌体,要注重协调统一;要始终围绕并服务中心工作,集思广益,征求并吸纳执行主体的意见建议,确保制度的可行性;要严宽适度,具有严肃性和针对性,制度太宽泛,难以起到管理约束的作用,但如果只考虑任务的完成,工作的进度,忽视或不考虑执行主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公愤,也就达不到最佳效果。制度的完善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心工作的推进,执行主体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或完善一批适应新情况的制度;要及时废除那些已经过时,影响和制约工作推进的陈规陋习,做到“精兵简政”。同时,制度的执行应具有持久性,如果一项制度朝令夕改,变化太快,就会使执行主体难以适应,势必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制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到推动工作上,如何达到最佳效果,关键要奖罚分明,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刀下见菜。不让制度停留在条文或口头上,必须采取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让执行主体真正体验到制度带来的差异。 制度需要人去执行,执行的主体也是人。因此,执行者和执行主体是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制度建设中,执行者必须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论这种认可是道德层面的,还是物质利益方面的制约,都应当让执行主体像认同制度条文一样认可执行者;要出于公允,心中的尺度公正而不偏袒,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参入个人好恶,甚或与自我利益得失相挂钩,势必会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这一环节在制度建设中至为重要,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执行主体的认同和遵守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制度的执行对象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们是一个团队的主体,也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力量源泉。一项制度要落实到工作中去,执行主体的认同很关键,只有认同了,才会心悦诚服地去遵守,制度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同时,一个团队对制度的认同过程,有利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制度的优与劣,完善与否,只有付之于实践,用实际效果来检验。制度条文如何与具体工作有机对接,怎么样达到最佳效果?这需要执行主体在工作实践中去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执行主体最具有发言权,因此,这些人的意见对制度的修改和完善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虚心予以采纳。
如何搞好企业制度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无法取代企业内部管理,而企业内部管理之关键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即建立和健全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作为企业各项活动所应遵循的最高行为规则,规定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程序、议事规则等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企业的“法律”。企业制度的质量和效率如何,直接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努力搞好和推动企业制度建设。一、制度建设应因企制宜,不可盲目沿袭和效仿。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企业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制定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制度,不可盲目沿袭或套用他人已有的制度,不能出于应付上级检查或认证需要的目的。制度应当具备强烈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否则只能是粉饰门面的工具,成为一种摆设。二、企业领导应当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制度建设。制度作为企业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当遵守和执行,包括领导在内。制定制度的目的并不是排斥、削弱和限制领导的权力,而是约束其行为,明确其责任,制止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做法和某个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平等性。只有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以身作则,主动接受制度的约束,才能切实保证制定好的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三、制度建设必须依法进行,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体系。制度的制定是基础,企业必须在法律许可或授权范围内制定制度,不能超越法律。同时,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统筹布局,切忌形而上学。制度之间、制度前后应保持连贯、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互不衔接;内容应全面、完整,避免出现“盲区”或“真空地带”;程序设计应当合理,有利于决策和提高效率;用词严谨、规范,保证每个条款都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四、企业制度应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和较强的执行力。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制度的强制力和执行力,而制度缺乏强制力或执行力不强,常常是企业管理中无形的“软肋”,很多制度都是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制度不能仅靠人们的自觉行为,必须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保证实施,包括采取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轻则扣罚工资、经济赔偿,重则撤职罢官,甚至判刑坐牢,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不严、有章不循的现象,保证制度的强制执行力和严肃性。五、任何企业制度都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机制。如果没有监督或监督措施跟不上,必然导致领导权力膨胀、权责失衡、管理松弛等现象。监督是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企业只有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特别是责任追究制度和督查制度,才能有效限制领导权力、纠正管理松散、执法不力等现象,保证每一个违章违纪行为都能受到相应的惩罚,激励领导和员工都能尽到勤勉和忠诚义务。没有监督,只会导致领导权力的扩张和膨胀,使制度成为腐败的工具;没有监督,再完善、科学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作用。六、企业制度应当公示,并体现民主和公平原则。制定企业制度的目是为了执行,而执行的前提是员工了解、知晓制度的内容,这就要求制度公示。制度公示可以在公示栏张贴,或分发制度手册,或进行专门培训学习,从而使制度宣传深入人心,增强制度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对于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应充分征求、听取工会或员工代表的意见,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和公平,保证制度的有效和顺利执行。七、制度应因势而变,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要求。制度在建立以后应保持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应......余下全文>>
强化制度建设,发挥党委什么作用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首先要从认识入手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必须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干部队伍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良的作风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思想上的模糊,必然导致作风上的盲目、随意和失控。一般来说,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有良好的作风,正确的实践和行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作风不正,并缺乏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是一个基本原因。在他们看来,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是抓发展“大事”的,而作风纯属个人修养和行为方式问题,即使有些不足也无损于大局。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错误的、有害的。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早已经超越了“个人”范围,而成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发展大局的大问题。我们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警惕,不抓紧治理,任其发展,就会极大地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从我们党的实践证明来看,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作风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巨大社会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领导干部队伍有好的作风,就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够使科学理论同实际情况正确结合,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就能够使党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只有干部队伍有好的作风,才能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到防微杜渐,自觉抵御和消除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只有这样认识和理解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转变作风。
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立足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寻找宣传教育的切入点
作风建设是一个实践过程,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对领导干部不良作风进行整治,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找准切入点。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要求,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积极开展经常性教育,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和法律学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从勤奋学习做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二是要从密切联系群众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心为民系、利为民谋,多做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不尚空谈、体察民情,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在抓好各自具体的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四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量力而行、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五是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令行禁止,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开放大......余下全文>>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dǎng的十八大报告突出论述和部署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主要包括: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安排的结果,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的意义在于:人无完人,不仅要依靠觉悟、自律,而且要依靠完善的体制机制来激励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dǎng的十六大以来,dǎng和政府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出一系列部署,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较高。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生态文明制度还很不完善。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刚刚起步,相关法律制度尚未确立,合法的排污量难以界定。由于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生态补偿机制还很不完善。二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尚未建立。三是环境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监管机制不健全。四是在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生态环保指标所占比重低,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重过高,以GDP为主导的发展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五是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重大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进一步调整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考核制度最引人瞩目,最应予以重视。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划分管理职责,优化行政资源及相应的财政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威胁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第三,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应更多地通过司法途径追究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者的责任,索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维护公民环境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生态系统和经......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