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1]。雪声偏傍竹,寒梦不
小题1:颔联中的“寒”字表意极佳。(1分)“寒梦不离家”:扣题贴切,寒夜难耐,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能梦到家里的情景。(2分)梦字之前加一“寒”字,不只写出了寒夜做梦的情景,更反映了诗人由于思乡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2分小题2:颈联写景角度,先听觉后视觉。(1分) “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是从听觉上来写的。(2分) “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是从视觉上来写的。(2分)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孤寂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分) 小题1:试题分析: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小题2:试题分析: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昨角分残漏
(1)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2分)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3分)(意思答对即可)(2)渲染凄寒、孤独、悲凉的环境气氛,衬托诗人孤独、寂寥、悲凉、思乡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或写雪落竹林的凄声、回归故里的寒梦、晓角残漏的悲音、掉落灯花的孤灯,暗示抒情主人公长夜难眠、孤独悲凉、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意思答对即可) 略
女生多瘦才好?
要看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