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读后感

《暴力论》读后感1500字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目的 服务于经济目的,战争即政治暴力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 段,它决定于经济。然而杜林却认为,“政治关系的形式 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种作用或 特殊情形,因而总是第二等的事实”,“这些第二等的作用 本身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在目前是最能使人感到的;但是本 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应先从间 接的经济力量去寻找。”他还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 即鲁滨逊用利剑迫使星期五成为奴隶,从而印证出私有制 的产生基于暴力,政治暴力在历史的发展中是基础性的东 西,从而推出“一切经济现象都应当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 去寻找本质的东西”,并声称“只要人们把政治分派看作 不是达到自己目的的出发点,而仅仅把它当作达到糊口目 的的手段,那么,不管这些人看来是多么激进社会主义的 和革命的,他们总是包藏着一部分隐蔽的反动性。” 很显然,杜林在论述时把政治和经济的全部关系都弄 颠倒了。 2 对于杜林的错误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用了 三章的篇幅进行了驳斥。 首先,恩格斯从分析杜林的“典型”例子——鲁滨逊 奴役星期五入手,对鲁滨逊奴役星期五的目的作了论述。 恩格斯认为,星期五既然是被迫作为奴隶或单纯的工具去 从事经济的服役,而且也只是作为工具被养活,那么,鲁 滨逊必须能够使星期五以他的劳动所生产的东西,多于鲁 滨逊为维持他的劳动力所不得不给他的以外还要有剩余。 这样,鲁滨逊才能从对星期五的奴役中得到好处,也只有 这样,鲁滨逊才会去奴役星期五;如果鲁滨逊从对星期五 的奴役中得不到任何好处,甚至于他还不得不为维持星期 五的劳动而付给星期五生活资料,那么,鲁滨逊是绝对不 会去奴役星期五的。也就是说,鲁滨逊奴役星期五的根本 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如此,鲁滨逊奴役星期五造成了一 种把“政治分派看作不是达到目的的出发点,而仅仅把它 当作达到糊口目的的手段”,按杜林的逻辑,这是一种隐 蔽的反动性,逻辑的起点与结论相矛盾。因此,恩格斯认 为,这则例子说明“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 3 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基础的多,因而 在历史上,经济关系的方面要比政治关系的方面基础的 多。一句话,经济是基础,政治包括政治暴力是手段,为 经济服务。 其次,恩格斯认为,鲁滨逊之所以能“手持利剑”把 星期五变为自己的奴仆,除了“利剑”之外,他还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星期五劳动所需的工具和对象; 第二,维持星期五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产生这两个条 件的前提都是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条 件极其低下的情况下,星期五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足以维 持其生存或除维持其生存以外无任何剩余,那么星期五是 不可能成为奴隶的。只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人的生产 除了满足其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外还有所剩余,也就是说, 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而且这种剩余产品还必须是私有 的,分配不平等的,只有这样,奴隶制的出现才会成为可 能。但要使奴隶制在整个社会得到推广,成为一种占统治 地位的生产关系,则还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恩格斯指 出,使用奴隶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即拥有当时超过平 4 均水平的剩余产品,也许可以通过暴力掠夺来实现,但在 被掠夺之前,这些财产首先是必须存在的,也就是说,必 须先生产出来,因为暴力并不能制造财产,它只能改变财 产的占有状况。由此,恩格斯得出结论,只有当经济发展 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才获得了价值,奴隶制才有可能产 生,奴隶制出现的全部过程都是由纯经济原因引起的,与 政治暴力无关。 再次,恩格斯作了一个假设,如果有朝一日星期五手 握装有实弹的手枪站在鲁滨逊的面前,那么暴力关系就应 当被颠倒过来,不是鲁滨逊奴役星期五,而是星期五奴役 鲁滨逊。在这里,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 不是谁想用就用的,它要求有促使意志行为实现的十分现 实的前提,特别是工具,而在这其中,较完善的战胜较不 完善的。那么工具从何而来呢?很显然,生产出来的。所 以恩格斯得出结论:“较完善的暴力工具即一般所说的武 器的生产者,战胜较不完善的暴力工具的生产者;一句话,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 以整个生产为基础的,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状况, 5 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资资料为基础的。”一句话,政治暴力 决定于经济基础。 第四,恩格斯通过对“目前的暴力”的发展历史的分 析,认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胜 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 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从而 再一次指出暴力的本原是经济力量,“在任何地方和任何 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 们,暴力就不成其为暴力。”再一次证明了经济决定政治 暴力。 第五,恩格斯通过论述私有财产在历史上的产生,深 刻地驳斥了杜林“对自然界的统治,是以对人的统治为前 提的”的错误观点。私有财产和阶级并非是历史上一开始 就有的,它们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先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 商品交换,随着子女继承财产的父权制的出现,财产开始 向家庭集中,使家庭逐渐成为一种与氏族相对立的因素, 随着家庭显贵的出现,王权萌芽的出现和氏族内部贫富差 6 距的扩大,阶级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很显然,私有制、阶 级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前提。 第六,针对政治暴力的历史作用问题,恩格斯反驳了 杜林的“暴力无益论”,指出暴力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革命 的作用,“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高科技与新军事革命》读后感

读后感我会写

南京财经大学读书笔记怎么写呀?

可以把百度的几篇文章贴一贴的。。。一般导师都会让你过的。。。。。。。

发的那本绿皮的《本科教学计划》什么的后面有推荐书。。。(我们写名著,导师也给成绩了)

算学分的。。。

南京财经大学读书笔记的指定书目是什么?

是指学校制定的100篇书目

1、 《周易》(商朝)

2、孙武 《孙子兵法》(春秋)

3、老聃 《老子》(春秋)

4、孔丘 《论语》(春秋)

5、墨翟 《墨子》(战国)

6、孟轲 《孟子》(战国)

7、荀况 《荀子》(战国)

8、柏拉图 《理想国》(前386年)

9、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前326年)

10、 《圣经》(前2世纪)

11、韩非 《韩非子》(战国)

12、卢克莱修 《物性论》(前55)

13、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公元429年)

14、马基雅弗利 《君主论》(公元1513年)

15、莫尔 《乌托邦》(公元1516年)

16、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公元1517)

17、哥白尼 《天体运行论》(公元1543年)

18、康帕内拉 《大阳城》(公元1601年)

19、培根 《新工具》(公元1620年)

20、格劳秀斯 《战争与和平法》(公元1625年)

21、伽利略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公元1632年)

22、笛卡尔 《哲学原理》(公元1644年)

23、霍布斯 《利维坦》(公元1651年)

24、斯宾诺莎 《伦理学》(公元1675年)

25、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元1687年)

26、洛克 《人类理解论》(公元1690年)

27、洛克 《政府论》(公元1690年)

28、伏尔泰 《哲学通信》(公元1733年)

29、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公元1748年)

30、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公元1754年)

31、摩莱里 《自然法典》(公元1755年)

32、爱尔维修 《论精神》(公元1758年)

33、魁奈 《经济表》(公元1758年)

34、卢梭 《社会契约论》(公元1762年)

35、莱布尼茨 《人类理智新论》(公元1765年)

36、狄德罗 《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公元1769年)

37、潘恩 《常识》(公元1776年)

38、杰佛逊 《独立宣言》(公元1776年)

39、斯密 《国富论》(公元1776年)

40、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公元1781年)

41、汉密尔顿 《联邦党人文集》(公元1787年)

42、 《人权宣言》(公元1789年)

43、费希特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公元1794年)

44、马尔萨斯 《人口原理》(公元1798年)

45、谢林 《先验唯心主义体系》(公元1800年)

46、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公元1807年)

47、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公元1817年)

48、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公元1819年)

49、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公元1821年)

50、圣西门 《论实业制度》(公元1821年)

51、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公元1832年)

52、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公元1841年)

5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元1846年)

5......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