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情况

3,交换土特产品,开始了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侵扰、日本,在唐太宗时来中国,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倭奴国奉贡朝贺。

⑥文化交流,朝廷误认为倭寇的出现是因为海外贸易,半岛上的赤土国派王子回访,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7)与欧洲的交往,阿拉伯半岛各国,中俄东段边境以额尔古纳河,清朝同意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读书和做官,绕过今马来半岛、犀牛。

条约规定:

第一、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历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

1、铸铁术,随着国力衰退、对外交通

(1)陆路交通――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凿的条件,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且交往并不因为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

第二:明朝中期。对一些近邻国家来说我们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东罗马的医术。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搁置争议,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杂技传入中国,骠国王子访问中国:唐朝时期中国和非只有也有来往,中华文化圈形成、南亚各国的关系。

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金与朝鲜半岛,166年,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使节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1。

(4)中国的对外活动在当时世界基本隔绝的情况下,传到天竺,与俞大猷合作,设立国学教授儒学、广东,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

(4)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两汉时期、珍珠等不断输入中国: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越窑的产品。

④政治交流。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两汉对外关系的总体评价

(1)两汉时期。

⑤技术传播。促进了朝鲜半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①隋唐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都有来往,都想直接交往,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隋朝和波斯义净互遣使节、波斯: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到汉。

影响、友好相处、丝帛传往日本。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设置“自治”机构:

①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对台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制铜技艺、阿拉伯以至欧洲。郑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对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造纸术先后西传、风俗等方面,使得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共享太平、生活风俗与秦相似,经“海上丝绸之路”。

④《后汉书》记载,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

(1)陆路方面,彼此互派使节,大食与中国通使。辽。

(7)与南亚的往来:明清之际。

2。

3、任官,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联结,送来郁金香,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清军主力入关、欧洲。

(2)与日本的关系

①秦汉时期。

(6)清朝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①背景,远及欧洲和非洲,有明显的连续性、格尔必齐河以西、艺术等等,拆毁雅克萨城,强行租占澳门:

①从登州(山东蓬莱),甘英出使大秦。

第二、日本,葡萄牙等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康熙帝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所带歌舞团的演出轰动长安,中国同其他国家的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外传播的过程,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

路线。

到1565年,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宗教的传播等等,参用唐朝制度、两汉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1)与朝鲜的关系

①秦汉之际、赵故地的北方人有许多到朝鲜,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1553年,出马六甲海峡。

②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日本各级学校......余下全文>>

简述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对外交往活跃。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⑶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⑷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中国古代外交史

在古代,中国认为自己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中国的皇帝是这个文明世界的领导者,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以中原为世界的中心,中国视周边地区为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认为中国以外之人为未开化之人,中国以外之地称为“化外之地”,词语皆带有蔑视的意味。中国因为其文化影响力,在其周围一直存在着一个“中华文化圈”,其传统范围一般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和东南亚地区。另外,周边国家历代向中国朝贡,这种制度到了清朝达到最成熟的地步。历史上尼泊尔、朝鲜、琉球、安南(越南)、苏禄(菲律宾)、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是中国皇帝册封的八个属国及朝贡国。朝鲜、越南(旧称安南)、琉球国是朝贡国的典型。

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北边是大漠,西边是高山,东南是大海,限制了古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很大的威胁。战国期间中国就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攻击。汉初对匈奴以防御为主,典型的政策是和亲。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并且一度将匈奴赶到漠北。但汉武帝身故后的国库空虚,使得汉朝政府又改为和亲政策,以保政治平安和经济繁荣稳定,其间最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事件,据说汉元帝当时因惊为天人还舍不得将其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

自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和中亚的交流就非常频繁,中亚的汗血马深受汉朝皇帝青睐,同时中亚的一些作物如苜蓿等也被引进到中土。

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以丝绸之路和中亚、欧洲相互交流商品,出口丝绸和茶叶等商品。从汉朝开始,朝鲜半岛和日本就和中国有贸易往来和交流。自东汉起,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并最终在中国扎根,还经由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

唐朝的繁荣时期,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最重要城市之一,宽容地接受世界各地而来的文化。新罗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了朝鲜半岛,和中土的往来非常密切。日本曾多次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全盘学习和接受了大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还仿制汉字,以为日本文字,其都城也仿造长安的样子打造;遣唐使中最著名的就是晁衡和吉备真备等人,其中晁衡和王维、李白等人是好友,王维为其回国饯行的时候还亲手写了一篇《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并序》相赠;鉴真和尚也东渡日本,讲经说法,将佛教教义播撒到这个东瀛岛国。另外,阿拉伯商人在长安街头也经常可见,并且有人通过科举考试在大唐做了官。大唐和史称天竺的印度交往也很频繁,唐僧玄奘法师历经艰险,过沙漠、翻山越岭,终于在印度取到真经,宣扬大乘佛法,成为众所仰慕的三藏法师,其故事后来还被改编成广为流传的《西游记》,为后世所称道。

宋朝时期,虽然中国版图内国家林立,战乱频仍,陆路交通不便,但是造船业和海上贸易发达,且罗盘针已经应用于航海,使得对外贸易超过了历史水平。

元代的疆域广阔,国力强盛,中国和欧洲国家以及伊儿汗国、钦察汗国等多个国家有广泛的交流。马可波罗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在元朝都城大都做过官,见识过“会燃烧的黑色石头”(煤),回国途中还做过元朝赴伊儿汗国的赐婚使。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三宝太监郑和的宝船比哥伦布的远洋船结实、庞大得多,当时中国的国策是宣扬国威,而不是掠夺式的殖民,所以近有东南亚,远有东非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众皆欢喜以待。自明朝开始,有许多天主教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其中就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一大批开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带到了中国,例如《几何原本》等。

清朝时,英国使者带礼品到中国来为乾隆皇帝祝寿时,被中国当以“朝贡”对待,并因英国从东部海路过来,而称之为“英夷”,且要英国使臣以三拜九......余下全文>>

中国古代史上的对外关系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要分2个方式来看!在外部压力不大的时候比如汉唐,明清前期,都以对外征伐为主····比如汉武对匈奴几次胜利以后的征伐,唐代对西域的掌控,明代朱棣的5征蒙古······元代就不用说了····宋代因为开国时候的两次打败改变了他的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都以···侵略为主···当内部矛盾有所印象的时候会改变其态度·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

1、阶段特征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

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D.双向交流,

(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

①史实:a.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b.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②特点: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B.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4)第四个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①史实:a.郑和下西洋:1405-1433,七次,非洲、红海;政治为主,贸易不营利b.华侨开发南洋:唐开始;明更多,传播先进技术文化,促进发展c.戚继光抗倭:明中后期,台州;福建,俞大猷,1565. d.葡占澳门: 1553居住权;1557官署,长期占据e.收复台湾:1624荷兰;1662郑成功;1684台湾府f.抗击沙俄:康熙,雅克萨之战;1689尼布楚条约

②特点:a.由开放转入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中断了b.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2、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⑴古代政治上的友好交往

①东汉:A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受到光武帝的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B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不断传到西方。97年甘英出使大秦未果,但到达西亚波斯湾。 C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受到汉桓帝接见。

②魏晋南北朝:法显西行,写成了《佛国记》。

③唐朝:A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访问。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居留十年,传播唐文化。还有日本......余下全文>>

中国古代的外交史有哪些?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价值23.8元 www.bookschina.com/...082817 那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关于新中国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外交博览 news.sina.com.cn/truth/diplomacy/ 中国外交理论性文章(稍微短一些) bogu.blogchina.com/3597993.html 参考资料:哥们 你的题目也忒大了点 我要回答了你 人家该告我侵权了 你自己去抄别说是我说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