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省份有哪些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到,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在国家层面作出整体部署后,各省份如何打造“地方版”,引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31个省(区市)均提及城镇化这一话题,近半省份以千字左右篇幅详述。其中,至少有29个省份明确提到“推进新型城镇化”。
除北京表示“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等之外,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江西、陕西、西藏、云南等十余省(区)明确表示将编制、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此外,上海表示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编制村镇规划”。
观察可见,在今年省级地方两会上,城市群的概念被广泛提及,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记者梳理发现,北京、福建、广东等十余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涉及。
户籍制度:多省(区)明确提出户籍改革
记者梳理各省(区)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至少24个省份在城镇化章节涉及户籍问题,对如何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出初步部署。其中,广东、河北、江西、辽宁、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江苏、海南、湖南、安徽等省(区)明确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在上述省(区)中,福建、广东、江西、陕西、四川、海南、安徽等省份明确提出健全或实施居住证制度。
与此同时,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提出“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河北称将“抓紧出台差别化落户政策”,黑龙江则强调要落实好这一政策。
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章节,广东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解决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落户问题”。此外,广东还提出健全居住证制度,要求“完善积分制入户和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政策”。
与广东相比,北京和上海虽没有在城镇化章节涉及户籍问题,但在其他章节进行了论述。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称将“推行居住证制度”;上海则表示“严格落实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并要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以什么为中心
“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以云南省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为中心。
一、“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对云南省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实现“三大战略定位”、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后五年,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在已经确定的目标要求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1、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省经济年均增速8.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互联互通能力大幅提升,双向开放、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脱贫攻坚实现新胜利。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全省57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3、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新提高。
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好成效。
4、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
生产......余下全文>>
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有哪些内容?
看是什么层面的规划内容,从县域范围来看,应围绕城镇发展,活力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等几个核心;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产城支撑,生态环境几个层次,突出突出建设重点。根据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产业基础,发展模式不同。如何增强以县镇为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如何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如何打造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发展活力;如何加强创新的社会治理,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增强城镇发展活力,等等层面内容是规划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应创新规划设计内容,在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方式更为接地气,此规划要建议发现哪些需要“新”,新型在哪里?例如”区域发展单位平台式“规划建设、活力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单元构建,等等。还是建议找专业的具有创新的综合规划设计单位,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站位比较高,专家团队综合实力比较领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什么特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顺应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综合来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现出六个新特点。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农村居民的市民化。《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新四化相辅相成,融合互动,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是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随着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要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四是强调生态文明,发展环境的生态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战略层面上,要抓紧“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优化全国城镇化布局和总体框架。在城市建设上,要鼓励各个城市科学利用山、水、林、园的独特生态功能,创建山水相依、林园共秀的生态型城市。
五是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六是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通过改革来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这六个新特点既是规划的创新之处,也是未来实施的重点。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市辖区常住总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100—500万的城市定义为大城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3年底,按市辖区(现行行政区划口径)常住总人口计算,中国大陆有特大城市17座,其中2000万以上1座;1000—2000万6座;500—1000万10座。
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要解决多少的农民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
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要通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使约1亿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要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滇中新区的规划要求
云南滇中新区建设,要突出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主题,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注重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培育现代特色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支撑,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任务分工方面,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要认真做好云南滇中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着力优化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切实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云南滇中新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帮助解决云南滇中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什么为核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规划》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连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百分之多少左右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什么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