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什么特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顺应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综合来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现出六个新特点。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农村居民的市民化。《规划》提出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能够享受相应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二是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新四化相辅相成,融合互动,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是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规划》提出,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随着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要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四是强调生态文明,发展环境的生态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在战略层面上,要抓紧“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优化全国城镇化布局和总体框架。在城市建设上,要鼓励各个城市科学利用山、水、林、园的独特生态功能,创建山水相依、林园共秀的生态型城市。

五是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六是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通过改革来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这六个新特点既是规划的创新之处,也是未来实施的重点。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是中央颁布实施的第一

A 试题分析:略。

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别

1. 概念由来编辑

《城乡规划法》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十二条指出:国务院城乡规划主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图 (4张)

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2005年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2007年2月由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党组会议讨论同意上报国务院。

2. 编制背景编辑

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方针,切实做好全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根据我国城镇化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历史时期里工业化、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化和城镇建设方针,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城乡差别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历史文化遭到破坏等问题还相当突出。由于全国城镇空间结构不清、大中小城市体系不明、城镇群发展缺乏指引,已经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前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 20 年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环境也更加严峻,迫切需要针对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对全国城镇体系提出新的规划,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3. 规划作用编辑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同时,为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体现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公共服务职能。本规划的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空间上落实和协调国家发展的各项要求,明确城镇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明确国家城镇空间布局和调控重点,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本规划通过城镇化政策分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重点发展地区和分省区城镇发展指引等引导性措施,指导不同地区和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通过城镇建设用地、节水率、能耗指标以及大气、水体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强制性要求,提高城镇发展的集约、节约水平,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本规划是对全国城镇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的统筹安排,是引导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政策依据,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1]

4. 主要内容编辑

1)城镇化发展目标与方针

人口与城镇化目标: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6亿,城镇化水平约达到47%,城镇人口约为6.4亿人;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城镇化水平为56~58%,城镇人口达到8.1~8.4亿人。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增长速度。2006年至2010年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4%以下,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24万平方公里以下。2011年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速度控制在3%以下,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余下全文>>

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有哪些内容?

看是什么层面的规划内容,从县域范围来看,应围绕城镇发展,活力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等几个核心;强调区域一体化发展,产城支撑,生态环境几个层次,突出突出建设重点。根据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产业基础,发展模式不同。如何增强以县镇为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如何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如何打造新型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发展活力;如何加强创新的社会治理,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增强城镇发展活力,等等层面内容是规划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应创新规划设计内容,在以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方式更为接地气,此规划要建议发现哪些需要“新”,新型在哪里?例如”区域发展单位平台式“规划建设、活力特色小镇绿色发展单元构建,等等。还是建议找专业的具有创新的综合规划设计单位,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站位比较高,专家团队综合实力比较领先。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什么为核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规划》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连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多少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市辖区常住总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100—500万的城市定义为大城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3年底,按市辖区(现行行政区划口径)常住总人口计算,中国大陆有特大城市17座,其中2000万以上1座;1000—2000万6座;500—1000万10座。

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省份有哪些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到,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在国家层面作出整体部署后,各省份如何打造“地方版”,引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31个省(区市)均提及城镇化这一话题,近半省份以千字左右篇幅详述。其中,至少有29个省份明确提到“推进新型城镇化”。

除北京表示“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等之外,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江西、陕西、西藏、云南等十余省(区)明确表示将编制、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此外,上海表示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编制村镇规划”。

观察可见,在今年省级地方两会上,城市群的概念被广泛提及,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记者梳理发现,北京、福建、广东等十余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涉及。

户籍制度:多省(区)明确提出户籍改革

记者梳理各省(区)政府工作报告发现,至少24个省份在城镇化章节涉及户籍问题,对如何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出初步部署。其中,广东、河北、江西、辽宁、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江苏、海南、湖南、安徽等省(区)明确提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在上述省(区)中,福建、广东、江西、陕西、四川、海南、安徽等省份明确提出健全或实施居住证制度。

与此同时,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提出“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河北称将“抓紧出台差别化落户政策”,黑龙江则强调要落实好这一政策。

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章节,广东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解决长期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落户问题”。此外,广东还提出健全居住证制度,要求“完善积分制入户和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政策”。

与广东相比,北京和上海虽没有在城镇化章节涉及户籍问题,但在其他章节进行了论述。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型城市,北京提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称将“推行居住证制度”;上海则表示“严格落实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并要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特大城市有哪些

依2014年《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超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

依《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0年依六普资料显示:

超大城市有6个,特大城市有10个。

稍微比对一下2010年六普资料(总人口):

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包括: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保定、哈尔滨、蘇州、深圳、南阳、石家庄、临沂。

超过500万人的城市约有80个,包括大多省会城市,兹列举前几个供参:武汉、邯郸、温州、潍坊、周口、青岛、杭州、郑州、徐州、西安、赣州、荷泽、东莞、泉州、渖阳、济宁、南京等。(数量过多,难以详列,可自行参阅六普内容。)

因此,可依前述标准,检视城市人口资料,即可知道是否为特大城市。

供参~

新型城镇化规划设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规划解决的内容比较多,从规划设计类型来看,有城乡统筹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田园小镇规划,美丽乡村综合体规划,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农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等等,通过规划解决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重点,制定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策略,并提出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建议参考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规划设计案例,规划站位比较高,规划思路理念比较创新。

十三五规划以什么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