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一、世界陆地地形类型:
类型 主要特征 典型地区
山地 起伏大,坡度陡峻,山高谷深;海拔高,一般超过500米。 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峰-珠穆郎玛峰
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高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
高原 中间海拔高,起伏小,边缘陡峭。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
平原 地势低平,海拔小于200米。 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
盆地 四周高山高原环绕,中间低平。 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部位 特征 图示
坡度陡缓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较低的部位
陡崖 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由地势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弯曲
山脊 等高线由地势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弯曲
三、海底地形
四、板块构造
1. 六大板块名称、分布:
2. 活动规律: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3. 主要地理现象及原因:
主要地理现象 形成原因
红海面积扩大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地中海面积缩小 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
台湾和日本多地震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地壳活动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安第斯山脉 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
五、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1.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临海地带,人口特别密集。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3.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带来影响。所以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六、......余下全文>>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全
做好它
学校八年级地理(上)期末考试试题
请考生注意:1. 请将卷一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卡》的相应位置;
2. 请将卷二的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机读卡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东部所临的海,自南向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C.黄海、渤海、南海、东海 D.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2. 下列国家与我国陆地为邻的是
A.泰国 B.越南 C.韩国 D.菲律宾
3.与我国三个自治区相邻的省份是:
A.青海 B.甘肃 C.陕西 D.四川
4.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等高原山区
C.华东、中南、西南等丘陵、平原地区
D.东北、华东、西南等平原、高原地区
5.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在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中,汉族的人口最多
C.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杂居,大聚居”的特点
D.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6. 既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山,又是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与三级阶梯界山的是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 C.冈底斯山 D.雪峰山
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不当造成的是
A.黄河断流
B.海啸
C .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加剧
8. 我国许多大河都自西向东流,其原因是:
A.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多种多样 D.山区面积广大
9. 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便于雨水下泻
10. 因七月平均气温普遍在16℃以下而成为我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11. 关于黄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B.都注入渤海
C.都流经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 D.都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四川省
12.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A. 唐古拉山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喜马拉雅山
13.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地理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甘”
C.“南稻北麦” D.“南田北地”
14.右图中的四条气温变化曲线分别代表广州、成都、
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变化,
其中表示成都的是:
A. 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
15. 我国气温南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16. 下列人类活动中,属于保护和节约......余下全文>>
地理知识大全
世界四大洋,七大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运特别发达,东、西分别经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货运量约占世界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61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沟达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岭。大部处于热带,水面平均温度20℃一27℃。其边缘海红海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丰富,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和开发的,是连接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货运量约占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运输居于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