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发展之路?

原始社会初期文化落后,发展速度缓慢。原始社会中末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文化:近似文字的刻划符号与图案等。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神权至上,青铜器文化发展,统一的文字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文化第一次运动解放确立中华思想文化体系形成。汉时期,佛教、道教出现,儒家学说确立统治地位,法家学说成为帝王专制统治的实际工具,国立教育体系在全国建立起来,文字统一,纸发明,中华文化大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受战火摧残,但也出现了新文化,如玄学等。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繁盛的巅峰,宋朝时中华文化发达、由盛转衰的时期。理学出现,后来确立了其统治地位元朝中华文化本身受严重摧残,但对外交流大大加强。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固步自封,再难有发展。清末以来,中华文化受西方文化强烈影响,思想活跃,但破坏严重,思潮奔涌。

中国发展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几千年的封建禁锢,使人们的思想都被加上了严重的枷锁;二是统治者坐井观天、缺少文化、过于自私,例如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历尽千难万古取得反英反殖民战争胜利后并不留恋权位,主动辞去一切公职回去料理自己的农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山”出任总统,并以全票连任,但他却坚决地定下了或支持了“任何人任职总统不得超过两任”、“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所以美国人才有了两百多矗来的领先和辉煌!

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内在制约问题 (1)面临的基本矛盾。包括物质再生产与环境价值维持的矛盾;经济增长效率与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矛盾。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特别突出矛盾,据统计,去年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世界的5%,这意味着 国必须有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尽管 国自1978年以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达一千万以上,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新增人口。人口已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最沉重负担。 (2)人地关系的全方位冲突。在国际比较中, 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草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林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上述人地矛盾导致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生态环境造成日益严峻的压力;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据估算,全年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502亿元。 (3)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机制远未到位。突出表现为 国仍未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道路,少数人和少数部门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努力与多数人多数部门为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的努力基本是属于“两张皮”;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区际间资源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 2.国际环境压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这一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国经济制度、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二是在既定的结构条件下,来自国际各方面过多的“非正常干扰”。 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公约对中国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对 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对环境污染如酸雨等的限制;对生态破坏(如沙尘暴)的限制等。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战略实施 1.实施进展 (1)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提出并实施一些重大方案和项目。包括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1~2000年);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问题与对策;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ISO 14000认证体系的推广。 (2)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 (3)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4)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特别是对资源、环境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5)利用国际合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2.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关于 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都有不少研究和表述。这里,只引用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的观点,可见一斑。 用50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世界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20名的国家行列。 到2050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到2050年单位能量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高10~12倍。 到205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每10年提高3岁)。 到2050年中国人文发展指数进入世界前50名。 到2050年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 到2050年能有效地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正等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的人口安全、食物安......余下全文>>

为什么五大理念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发展任务取决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中国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途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暴力、财富和知识这三种力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但比重、影响和价值排序不同。总的看来,世界“力量转移”的趋向是由“暴力主导”到“资本主导”再到“创新能力主导”,力量的这种转移,既是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合理把握“力量转移”趋向,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世界力量转移具有基本规律。第一,从主导要素看,“力量转移”的基本规律是:由“暴力主导”到“资本主导”再到“创新能力主导”。第二,从时间看,“力量转移”的基本规律是:社会越往后发展,其力量转移的加速度越快,导致不同国家、地区和全球发展的时间落差越大。由于各国发展阶段的落差,导致不同力量在起主导作用。第三,从空间看,“力量转移”的基本规律是:古代世界力量主要在中国,近代世界力量主要在欧洲,当代世界力量主要在美国,但当前有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向。认识、把握和顺应这些基本规律,是中国道路创新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5分

这是坚持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的,只有改革开放,我国才有发展,才能富强起来。

简述美日俄的发展之路.这些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明治维新—现代化—经济奇迹(日本);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工业化(俄罗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世界霸主(美国)

特色大国变革发展之经验教训引发我们深思:先发世界大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创造了贸易、科技、工业、市场经济等文明成果,实现了率先崛起,同时也为后发国家提供了开启崛起之门的钥匙。后发世界大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在学习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将本国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融合,寻找到了国家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模式,实现了现代化和经济奇迹。美国从欧洲汲取营养,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有机结合,创造了自己的跳跃式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腾飞之路,演绎了现代经济发展的神话,实现了21世纪第一世界经济大国和世界霸主地位的梦想。

世界大国崛起之迷值得正在崛起中的国家学习借鉴:技术创新奠定国家崛起物质基础,思想创新提升国家崛起人文精神,自主创新增添国家崛起动力源泉,体制创新提供国家长治久安重要保障。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请教中国的二线城市会有怎样的发展之路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中国一、二线城市发展模式及契机展望 (一)一、二线城市发展契机 相对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发展契机之前已提到过很多,这里做一下总结: 1、房地产市场发展依靠两要素: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一线城市前者优越,二线城市后者优越,但目前对于市场而言,后者最为重要。二线城市的要素获得较为容易,那么它获得了要素就能获得生存发展空间。 2、房地产商需要扩大规模,扩张领土,实现品牌战略化,势必要将二线城市考虑在内,将网撒满内地。即是房地产商的梯度转移也是城市发展需要的战略转移,第一级房产开发(一线城市)已经完成,需要进取下一个碉堡,第二级房产开发热潮即将展开。 3、一线城市日益昂贵的土地价格,使得资金薄弱者无法涉足期间。因此资金有压力的开发商,或资金约束比较大的开发商,都会更关注二线城市,会考虑到二线城市去。因为在房产开发中,如果土地资金的占用可能会占到他整个开发资金的60%,那么在二线城市只要20%就够了。 4、大型房地产商可通过二线城市扩张规模,扩大影响,且到二线城市去做大规模开发,可发挥成本竞争的优势;中小企业可通过二线城市获得生存空间,赚取实力以形成规模,只有在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中才能做到。 5、市场回报率。现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回报率只有7%-8%,而二线城市可达到30%左右,与一线城市刚发展起来的水平相当。 6、为一些开发商的多项目、多层次的管理水平落后争取时间改善。在一线城市,对于管理水平较差的房地产商,一旦资金有压力,所有项目整体将陷于瘫痪。而在二线城市,由于资金约束并不大,可给二线城市一定喘息时间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及制度。 7、二线城市正处于城市发展阶段。从地方的角度来讲,地区政府通过与大开发商合作,一来改造基础建设环境,二来可以增加公建配套,提升地区价值,三来带动就业机会,这些因素使得二线的城市的发展极具空间。很多的品牌发展商,还有一个大的空间和机会,谁及早的进入了这些二线城市,他就拥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潜力。二线城市的发展契机,给予一个一、二线城市未来几年发展模式的参考。 (二)一、二线城市发展模式 面对不同的发展契机,一、二线城市未来几年的发展模式也有较明显的区别。 1、 一线城市——差异化竞争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是国内目前最有吸引力的区域,但即使再具有吸引力,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也不是无限的,目前摆在一线城市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限制。 从一线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来看,目前一线城市拥有庞大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稳定持久的房地产真实需求,且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市场自身具有强大的对外扩张效应,郊区化的一步步实施,使得周边的城市及地区受到影响和辐射,强烈的聚集作用使郊区及周边城市都能联动发展,未来郊区化的发展将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也已拥有更从容、更宽泛的余地来进行市场定位,寻找目标市场客户群,找到市场缝隙,进行差异化竞争,为客户量身定做。 在一线城市市场逐渐成熟之际,土地缺乏及开发产品日益精度化、个性化,每一个开发项目都将是精耕细作的精品,因为如果没有精细的雕琢,无法留住有差异化的客户人群,无法获得使项目获得成功。 2、二线城市——在城市化推动中运营城市,避免发展中的各项问题 进入二线城市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二线城市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对全国而言,依靠市场动力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金资源问题;对地方政府而言,政府与大开发商合作,可以出政绩;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城市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正适合......余下全文>>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0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30年前必然要开启、而今更难以倒退的伟大历史进程。

其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如果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100年来的第三次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世界的面貌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认的。

30年改革开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改革开放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可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不能否认改革开放、放弃改革开放。

再次,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有道路,才有相互之间的更多交往,才有生产力的迅速......余下全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